武陵县志卷之二十七

同治壬戌编成DY7中华典藏网

阳 湖 恽世临鉴定DY7中华典藏网

邑 人 陈启迈纂辑DY7中华典藏网

职官志第二DY7中华典藏网

官 制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黔中郡DY7中华典藏网

监御史 掌监郡DY7中华典藏网

郡守 掌治郡,秩二千石。DY7中华典藏网

郡丞 署文书,典知仓狱。DY7中华典藏网

郡尉 掌治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DY7中华典藏网

县令长 掌治县,万户以上为令,不及为长,有丞、尉。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郡 属荆州部,改黔中为武陵郡,昭烈帝后属吴。DY7中华典藏网

部刺史 汉初遣丞相史分刺诸州,无常官。武帝置部刺史,成帝更为牧,光武建武(25—57)中复为刺史,因计吏[1]。DY7中华典藏网

太守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更秦郡守为太守。DY7中华典藏网

郡丞 建武时令郡当边戌者,丞为长史。DY7中华典藏网

都尉 景帝更郡尉为都尉,典兵禁备盗贼,秩比二千石。武帝又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每有剧贼,郡、临郡置都尉事,讫罢之。DY7中华典藏网

治中 从刺史行部。DY7中华典藏网

部从事 秩均六百石。DY7中华典藏网

督邮 掌监属县。DY7中华典藏网

功曹使 主选署功劳。DY7中华典藏网

仓曹使 主仓库。DY7中华典藏网

五官掾 署功曹及诸曹事。DY7中华典藏网

经师 平帝制:学校置经师一人。DY7中华典藏网

郡文学掾《后汉书》:光武问功臣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邓禹曰“臣少尝文学,可郡文学。”DY7中华典藏网

索县DY7中华典藏网

临沅县DY7中华典藏网

沅南县 后汉析临沅为沅南。DY7中华典藏网

汉寿县 后汉更索为汉寿,吴更汉寿为吴寿。DY7中华典藏网

县仍秦制,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为长,侯国为相。丞、县各一人,署文书,典知仓狱。尉,主盗贼,小县一人,大县二人。参前后《汉书·百官志》《三国志》《文献通考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郡 属荆州部统县。DY7中华典藏网

太守 皆加将军号。DY7中华典藏网

内史 王国置内史,掌太守之任。DY7中华典藏网

司马 主武事。DY7中华典藏网

文学掾DY7中华典藏网

临沅县DY7中华典藏网

沅南县DY7中华典藏网

汉寿县DY7中华典藏网

郡省郡丞,县令长一如汉制,置主簿、录事史、主记室史等。上俱《晋书·职官志》《文献通考》DY7中华典藏网

南北朝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郡属郢州。DY7中华典藏网

郡置郡丞,余悉如晋制。《宋书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官制仍宋。《南齐书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武州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郡DY7中华典藏网

置武州刺史治临沅,其太守、内史以下官,多依旧制。《隋书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沅州太建七年(575),改武州为沅州。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郡DY7中华典藏网

改刺史为沅州刺史,以下官并如故。《陈书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朗州 开皇(581—600)初,废郡为朗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武陵郡。DY7中华典藏网

刺史 开皇初,刺史加使持节,大业间,置太守。DY7中华典藏网

长史 炀帝即位,置长史、司马。DY7中华典藏网

司马DY7中华典藏网

通守 炀帝置,每郡一人,位次太守。DY7中华典藏网

录事参军事DY7中华典藏网

赞治 炀帝置,每郡一人,寻改为郡丞,位次通守。DY7中华典藏网

行书佐 炀帝改参军为行书佐。DY7中华典藏网

都尉 秩正四品。旧有兵处,则刺史带军事以统之。大业初,别置都尉、副都尉领兵,与郡不相知。DY7中华典藏网

副都尉 秩正五品。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县 旧置武陵郡,平陈,郡废,并临沅、沅南、汉寿三县为武陵县。大业初,复置武陵郡。DY7中华典藏网

县令 隋县有令,有丞。炀帝定制,诸县品秩,皆以所管闲剧冲要为差。丞及主簿如故,县尉改为县正,寻改为户曹、法曹。《隋书·百官志》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武贞军节度使 广明(880—881))中,雷满杀刺史崔翥,遂据朗州,请命于唐昭宗,以澧朗为武贞军,拜满节度使。《旧五代史DY7中华典藏网

朗州 州有上、中、下,朗为下州。DY7中华典藏网

团练守捉使 乾元(758—760)初,州置团练守捉使,寻罢,惟澧、朗等州如故。DY7中华典藏网

刺史 武德(618—626)初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加号持节,而属虚称。天宝(742—756)初,复郡。肃宗(756—762)时,改为州。故太守、刺史更相为名。DY7中华典藏网

别驾 武德元年改丞为别驾。高宗即位,改为长史。上元二年(675),诸州复置别驾,以诸王子为之。永隆元年(680),省。永淳元年(682),复置。景云二年(711)参用庶姓。天宝八年,废别驾置长史。上元二年,州复别驾,寻省。DY7中华典藏网

长史DY7中华典藏网

司马DY7中华典藏网

录事参军事 凡参军,历代为公府官,隋属郡职,唐因之。DY7中华典藏网

录事 掌勾稽省署抄目,纠弹部内非法事。DY7中华典藏网

司曹参军事DY7中华典藏网

司仓参军事DY7中华典藏网

司户参军事DY7中华典藏网

司田参军事DY7中华典藏网

司法参军事DY7中华典藏网

参军事DY7中华典藏网

经学博士 教授诸生。DY7中华典藏网

医学博士 掌疗民疾。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县DY7中华典藏网

县令 掌导风化,察冤滞,听狱讼。凡民田收授,县令给之。籍帐、传驿、仓库、盗贼、堤道等事。DY7中华典藏网

县丞DY7中华典藏网

主簿 武德元年(618)置,以流外为之。DY7中华典藏网

县尉 分判众曹,牧率课调。武德元年,改书佐曰县尉,寻改为县正。七年,复曰尉。DY7中华典藏网

录事 贞观(627—649)初置。DY7中华典藏网

市令DY7中华典藏网

博士DY7中华典藏网

助教 参新、旧《唐书》DY7中华典藏网

五代DY7中华典藏网

朗州DY7中华典藏网

五代自梁至晋,朗州属楚马氏,梁改朗州为永顺军,寻曰武顺军。唐复曰武贞军,寻改为武平军,皆置节度使。周广顺三年(953),武平军兵马留后刘言乞移治使府于武陵。从之,诏升朗州为大都督府,在潭州上。以言行朗州大都督,充武平军节度使,以下职官废置。《五代史·职方》不详,无所考证,故从省。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鼎州 祥符五年(1012),改朗州为鼎州。政和(1111—1118)初,于州置常德军。乾道元年(1165),以孝宗潜藩升为常德府。DY7中华典藏网

朗州团练使 乾德二年(964),降为团练使。DY7中华典藏网

鼎州团练使DY7中华典藏网

常德军节度使 政和间,升为常德军,置节度使,不常置。DY7中华典藏网

常德军承宣使 政和九年[2],改为承宣使。DY7中华典藏网

鼎澧镇抚使 建炎(1127—1130)初置,制要路,文臣带兵马都尉;武臣一员,充副都监。属有参议官,写机宜文字。DY7中华典藏网

荆湖西路安抚使 绍兴(1131—1162)初置,领鼎、澧、辰、沅、靖州,治鼎州。三十二年,罢。DY7中华典藏网

鼎澧制置使 绍兴元年置。详见《纪兵》DY7中华典藏网

常德新城总制 德祐(1275—1276)初置。DY7中华典藏网

湖北提点刑狱 案:志稿引李焘、董槐事,谓荆湖北路提刑转运皆治武陵。又云:姜夔词序“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夔为宋仁宗时人,节度、安抚皆未设,所谓宪治,非提刑转运使所居乎。考宋臣《李焘传》,乾道除湖北转运副使,岁饥,发鄂州仓以赈,别无治常德之文,后历江西运副,入为侍郎。淳熙(1174—1189)间始知常德府,是未可以运副为治武陵之证。惟《董槐传》:嘉熙(1237—1240)间,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槐立定之。二年兼权知常德府,寻依旧提点刑狱,似为有据,故列于此,以存疑。DY7中华典藏网

知州军事 掌总理郡政,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岁时勤课农桑,旌册孝弟。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皆总焉。凡法令条制,悉意奉行,以率所属。DY7中华典藏网

知府 乾道(1165—1173)初,改军为常德府,改知州为知府,领本军节度。DY7中华典藏网

通判 宋初,感五代藩镇之弊,始置通判。建炎四年(1130),诏公事须通签议连书方许行下。DY7中华典藏网

推官DY7中华典藏网

司户参军事 掌户籍、赋税、仓库、受纳。DY7中华典藏网

录事参军事 掌州郡庶务,纠诸曹稽违。DY7中华典藏网

司法参军事 掌议法断刑。DY7中华典藏网

司理参军事 掌狱讼勘鞠。DY7中华典藏网

教授 庆历四年(1044)置,以经术行义训导诸生,初委运司荐,或本处举人充,熙宁六年(1073)始除于朝。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县DY7中华典藏网

县令 掌总治民政。建炎(1127—1130)多差武臣,绍兴(1131—1162)专用文臣。DY7中华典藏网

县丞DY7中华典藏网

主簿DY7中华典藏网

县尉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常德路DY7中华典藏网

安抚使 至元十三年(1276)设,十六年改为总管府。DY7中华典藏网

达鲁花赤 译言“宣差”,以蒙古人为之,监路事兼劝农。DY7中华典藏网

总管 总路政,兼管内劝农事,秩正三品。DY7中华典藏网

同知 佐理路政。DY7中华典藏网

判官 职视同知。DY7中华典藏网

推官 专掌刑狱。DY7中华典藏网

经历DY7中华典藏网

知事 提控案牍。DY7中华典藏网

照磨兼承发[3]架阁[4]DY7中华典藏网

司狱司司狱DY7中华典藏网

司狱司狱丞DY7中华典藏网

儒学教授DY7中华典藏网

学正DY7中华典藏网

学录DY7中华典藏网

蒙古教授DY7中华典藏网

书院山长DY7中华典藏网

医学教授DY7中华典藏网

阴阳教授DY7中华典藏网

录事司达鲁花赤DY7中华典藏网

录事司录事 至元十五年置,录事司达鲁花赤一员,录事一员,专主在城坊厢斗争、词讼、盗贼等事。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县DY7中华典藏网

达鲁花赤 从六品,掌县印。DY7中华典藏网

县尹 掌判县事。DY7中华典藏网

县丞DY7中华典藏网

主簿DY7中华典藏网

县尉DY7中华典藏网

典史DY7中华典藏网

儒学教谕DY7中华典藏网

常德翼DY7中华典藏网

达鲁花赤DY7中华典藏网

万户DY7中华典藏网

副万户DY7中华典藏网

千户DY7中华典藏网

DY7中华典藏网

常德府 洪武(1368—1398)初,改路为府。DY7中华典藏网

分巡湖北副使DY7中华典藏网

分巡湖北道DY7中华典藏网

知府 正四品。DY7中华典藏网

同知 正五品。DY7中华典藏网

通判 正六品。DY7中华典藏网

推官 正七品。DY7中华典藏网

经历 正八品。DY7中华典藏网

知事 正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照磨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检校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司狱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儒学教授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训导 未入流。原设四员,嘉靖九年(1530)裁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医学正科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阴阳学正术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税课司大使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仓大使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仓副使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各递运所大使 各一员,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各河泊所官 各一员,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各驿巡检 各一员,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僧纲司都纲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副都纲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道纪司都纪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副都纪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县DY7中华典藏网

知县 正七品。DY7中华典藏网

县丞 正八品。DY7中华典藏网

主簿 正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典史DY7中华典藏网

儒学教谕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训导 未入流。原设二员,嘉靖九年(1530)裁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府河驿驿丞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大龙驿驿丞DY7中华典藏网

和丰驿驿丞 嘉靖八年裁。DY7中华典藏网

阴阳学训术DY7中华典藏网

医学训科DY7中华典藏网

僧会司僧会DY7中华典藏网

道会司道会DY7中华典藏网

常德卫DY7中华典藏网

指挥使 正四品,掌军旅防御,营屯操练。DY7中华典藏网

指挥同知 从四品。DY7中华典藏网

指挥佥事 正五品,掌营务。DY7中华典藏网

镇抚 正五品,掌刑狱巡缉。DY7中华典藏网

经历 从七品。DY7中华典藏网

知事 正八品。DY7中华典藏网

吏目 正八品。DY7中华典藏网

仓大使 正八品。DY7中华典藏网

副使 正八品。DY7中华典藏网

中所正千户 正五品。DY7中华典藏网

副千户 从五品。DY7中华典藏网

所镇抚 从五品。DY7中华典藏网

百户 正七品。DY7中华典藏网

左、右、前、后各所均同中所 以上《贺志》DY7中华典藏网

国朝DY7中华典藏网

常德府DY7中华典藏网

分巡湖北道 康熙六年(1667)裁,归并岳常澧道,驻澧州。DY7中华典藏网

知府 从四品。DY7中华典藏网

同知 正五品。DY7中华典藏网

通判 正六品,道光十三年(1833)裁。DY7中华典藏网

推官 正七品,康熙七年裁。DY7中华典藏网

经历 正八品。DY7中华典藏网

儒学教授 从九品,乾隆二年(1737)升正七品。DY7中华典藏网

训导 未入流。乾隆二年升从八品。原设四员,康熙四年裁,二十六年复设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知事 正九品,康熙时裁。DY7中华典藏网

照磨 从九品,雍正七年(1729)裁。DY7中华典藏网

司狱 从九品,乾隆二十五年裁。DY7中华典藏网

阴阳学正术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医学正科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僧纲司都纲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道纪司都纪 从九品。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县DY7中华典藏网

知县 正七品。DY7中华典藏网

县丞 正八品,乾隆二十六年移驻牛鼻滩。DY7中华典藏网

儒学教谕 未入流,乾隆二年升正八品。DY7中华典藏网

训导 未入流,乾隆二年(1737)升从八品。原设二员,康熙四年(1665)裁,二十六年复设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典史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府河驿驿丞 未入流,雍正七年(1729)裁。DY7中华典藏网

大龙驿巡检 从九品,乾隆四十一年改驿丞为巡检,驻驿。DY7中华典藏网

阴阳学训术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医学训科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僧会司僧会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道会司道会 未入流。DY7中华典藏网

提标五营DY7中华典藏网

提督 从一品,康熙二十四年移湖广提督,驻郡城。嘉庆二年(1797)提督兼驻辰州府,寻改为湖南提督。DY7中华典藏网

中营中军参将 正三品。DY7中华典藏网

守备 正五品。DY7中华典藏网

千总 正六品,二员。DY7中华典藏网

把总 正七品,三员。DY7中华典藏网

外委 正九品,二员。DY7中华典藏网

额外外委 从九品,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右营游击 从三品。DY7中华典藏网

守备 道光十三年(1833)裁。DY7中华典藏网

千总 二员。DY7中华典藏网

把总 三员。DY7中华典藏网

外委 二员。DY7中华典藏网

额外外委 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前营都司 正四品。乾隆十八年,改游击为都司。DY7中华典藏网

守备 嘉庆二年裁,归永州镇岭东营。DY7中华典藏网

千总 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把总 三员,原设四员,道光十三年裁,归锦田汛。DY7中华典藏网

外委 二员。DY7中华典藏网

额外外委 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左营游击、守备、千总、把总、外委 嘉庆二年(1797)均移驻辰州府。DY7中华典藏网

后营游击、守备、千总、把总、外委 乾隆八年(1743)全裁。嘉庆二年,复设都司一员抽拨前营、千总一员、中营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右营把总一员,驻辰州府。DY7中华典藏网

原设常德卫DY7中华典藏网

指挥使、同知、佥事、镇抚、千户、百户 顺治四年(1647)裁,设守备、千总、经历各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守备 正五品,康熙二十七年(1688)裁。DY7中华典藏网

经历 从七品,顺治十三年裁。DY7中华典藏网

千总 从六品,顺治十六年裁。DY7中华典藏网

常德协DY7中华典藏网

顺治四年设,康熙二十四年改协为营,嘉庆二年复为协。DY7中华典藏网

副将 从二品,初设副将。康熙间改游击,嘉庆初复旧。DY7中华典藏网

都司 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千总 二员。DY7中华典藏网

把总 四员。DY7中华典藏网

外委 二员。DY7中华典藏网

额外外委 四员。DY7中华典藏网

武陵汛DY7中华典藏网

把总 一员。DY7中华典藏网

论曰:秦置郡县,世多訾之,谓其变乱古制也。然自今思之,当周室守府诸国邑星罗棋布,各专其土,率其卿士大夫以肆虐于民,攘攘纷纷,天子莫过而问焉,其怨痛可胜言哉?郡县之制兴,税敛有成额,官吏有考课,大小相驭,文武相维。亲民之官,稍一自恣,则严谴立至,是以民得休息,人知有朝廷。岂今之守令固贤于古耶?亦其势然也。国家初承明制,治郡之官,不一而足,后乃数汰之,而民气于是益舒矣。至于营官、武校,以捍边圉,于武陵今日尤亟亟焉。此则古诸侯所忧为,而非今之郡县所能兼矣。DY7中华典藏网

【注释】DY7中华典藏网

[1]计吏:考察官员。DY7中华典藏网

[2]政和九年:宋徽宗政和只有八年,即公元1111—1118年。此处误。DY7中华典藏网

[3]承发:即承发司长官,负责对外发文。DY7中华典藏网

[4]架阁:即架阁库长官,负责档案管理。DY7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