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迈

陈启迈
  • 姓名:陈启迈
  • 别名:字子皋,号竹伯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武陵(今常德)人
  • 出生日期:1796
  • 逝世日期:1862
  • 民族族群:

陈启迈(1796-1862),字子皋,号竹伯,湖南武陵(今常德)人,是清朝时期的重要官员,在道光、咸丰年间活跃于政治舞台。​


陈启迈于道光十八年(1838 年)考中进士,由此开启仕途。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他从江西左江道升任按察使,后又被提拔为直隶布政使。咸丰三年(1853 年),调任江宁布政使,在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奉命前往徐州办理粮台事宜,负责筹集、转运粮饷等后勤保障工作,这一经历体现了他在军事后勤方面的能力以及朝廷对他的信任。​


咸丰四年(1854 年),陈启迈迎来仕途关键转折,出任江西巡抚,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然而,也正是在此任上,他卷入了与湘军主帅曾国藩的激烈矛盾冲突之中。曾国藩与陈启迈同科入仕,又曾同在翰林院任职,早期私交尚可。但随着局势发展,矛盾逐渐凸显。当时,曾国藩受命募集湘勇清剿太平军,湘军作为地方武装,粮饷依赖地方政府供给。咸丰四年,曾国藩率湘军进入江西进攻太平军石达开部,多次向陈启迈请求筹饷,陈启迈却因湘军在作战过程中存在四处掳掠、士兵将财物运回家乡买田置屋(尤以曾家为甚)等不良行为,对筹饷要求不予理睬。之后,曾国藩为保障江西防务,筹办火药厂和修船厂,急需二十万饷银,陈启迈不仅分文未给,还对曾国藩的特使德英杭布加以奚落,双方矛盾进一步加深。​


咸丰五年(1855 年)三月,曾国藩为筹集军饷,未经江西地方政府同意,委派彭寿熙在南康设立厘局对过往商人抽税。陈启迈对曾国藩此举极为恼火,联合臬司恽光宸,以曾国藩越过地方衙门擅设厘局、加重江西百姓赋税为由,准备向清朝当局上奏告状。而在告状期间,锦江码头厘卡查获江西万载县令李浩的小舅子走私鸦片。因李浩在鸦片走私交易中获利后分给陈启迈一部分,曾国藩得知后,借此时机串通德音杭布向咸丰帝上书,参劾陈启迈 “伙同他人私贩鸦片,牟取暴利”“虚报战功”“袒庇下属”“留难军饷”“凌虐缙绅” 等六大罪状。咸丰帝阅后大怒,下令将陈启迈革职查办。


在乡主持朗江书院六年。病卒。

陈启迈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纲领,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文献。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写成,1848年2月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出版。《宣言》正文共四章,前面有一个简短的序言。序言明确指出了《宣言》是共产党的纲领,它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宣言》正文的主要内容是:①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②说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诬蔑、诽谤共产主义的谬论,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必须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思想;③揭露和批判了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深刻地分析了这些思潮的社会阶级根源和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④说明了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派的态度,阐明了党的基本策略思想。《宣言》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结束。《共产党宣言》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宣言》的发表,开创了用科学共产主义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新纪元。

云庄集

云庄集

宋代诗文别集。曾协撰。傅伯寿序此集云:其子曾炎“辑公之文为二十通,面以授伯寿”。根据刘禹锡序柳宗元集所称“一卷为一通”,则其集原当为20卷。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即载此集20卷。但其作品传于世者仅《咏芭蕉》一诗见录于陈景沂《全芳备祖》。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其诗文重编为5卷,并以傅伯寿序置于卷端。此集前2卷为赋、诗、词,其余3卷为表、启、铭、辨、书、序、记、书后、行状等各体文章。傅伯寿序称“其古诗则兴寄渊邈、词旨超迈,多效选体为之。唐律则务造平淡,间出清新,比事赓韵,精诣妥帖。至表、笺、启则又繁约适中,铺陈有叙,摭古语而加剪截之功,造新语而遗斧凿之痕。他文一皆类是,盖深有文昭之遗风焉。”《四库全书总目》更明确指出,其诗“大抵源出苏轼、陈与义,故《同沈正卿作仇池石诗》用轼韵,《陈晞颜过零陵赠诗》亦用与义韵而绝不及他家,知其唱和讲求在二家旧格也。”

晚清文选

晚清文选

郑振铎编选。成书于1937年。全书分为三卷,选录林则徐至陈天华等129家文章480篇,尤以选录龚自珍、郑观应、薛福成、谭嗣同、林纾、严复、章太炎等人文章为多。同时亦选录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及与太平天国有关的文章10种。编者编选此书,意在突出图强、革命和反帝爱国、振奋民族的思想。这种进步的编辑宗旨,是晚清各种总集、类选所不能及的。此书为研究中国近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有1937年上海生活书店刊本。

燕京岁时记

燕京岁时记

风俗志。清富察敦崇编写。富察敦崇,满族人。所编是书以一年从始到末的顺序介绍各时的节令、风俗、禁忌和各种仪礼娱乐活动。其中有一月的元旦,八宝荷包、祭财神、破五、人日、打春、灯节、筵九、打鬼、大钟寺、白云观、厂甸、东西庙、土地庙、花儿市、耍耗子、耍猴儿、耍苟利子、跑旱船,二月的太阳糕、龙抬头、春分、清明,三月的蟠桃宫、潭柘寺、戒台、天台山,四月的舍缘豆、万寿寺、妙峰山、榆钱糕、黄鹂,五月的端阳、雄黄酒、天师符、城隍出巡、过会、瑶台、磨刀雨,六月的洗象、祭马王、祭关帝、十刹海、扫晴娘、酸梅汤,七月的丢针、鹊填桥、法船,八月的中秋、月光马儿、月饼、兔儿爷摊子,九月的九月九、钓鱼台、九花山子、财神庙,十月的十月一、添火、卖宪书、风筝、毽儿、咘咘噔、太平鼓、走马灯、蛐蛐儿、聒聒儿、油壶卢、粟子、白薯,十一月的翻褂子、冬至、九九消寒图、拖床、溜冰鞋,十二月的腊八粥、大白菜、雍和宫熬粥、封印、封台、春联、门神、除夕等等。是书与 《帝京岁时纪胜》 的内容互有异同,可参证补充。书中有些内容,也与宫廷事务有关,如打春条,就按礼部则例,说明是日大兴、宛平县令设案于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还有府县生员、尚书、侍郎、府尹及丞等进午门,至乾清门、慈宁门,太监接奏等礼仪的经过。凡此种种,多为有用资料。是书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刊印,1961年,北京出版社据原刻本排印。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重新排印,与 《帝京岁时纪胜》 合订出版。另外,是书曾有法文和日文译本。

修炼须知

修炼须知

修炼须知,编者不详,似出于元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为内丹说辑要,分运火行持、朔望弦晦、防危护失、卵酉刑德、沐浴心虑、生杀爻铢、修真七事,凡七章。各章分别纂集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张伯端、白玉蟾、马丹阳、赵友钦、陈致虚等人言语,以论述内丹要旨。所引诸家以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最多。疑为元末陈致虚门人所编辑。

南宋馆阁录

南宋馆阁录

10卷,又续录10卷。陈骙撰。陈骙,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字叔进。绍兴二十四年 (1132) 进士第一。累迁至秘书监。孝宗淳熙五年(1178)试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修国史。光宗时试吏部侍郎。宁宗时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与权臣韩侘胄议事多不合,出知婺州。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告老。卒谥文简。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淳熙中,骙长蓬山,与同僚录建炎以来事为此书,李焘为之序。”根据本书内容,可知其载事年代为宋高宗建炎元年 (1127) 至孝宗淳熙四年(1177)。全书分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秩、廪禄、职掌九门,对宋代典故、法令记载颇详,是研究南宋职官及政治体制的重要著作。此书在明以前已经窜乱残阙,完本已不多见。惟有《永乐大典》本稍为完具。清代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本参考其他各本加以校刊,补其缺漏三十一条,订正舛误一十六条。对与《宋史》歧互处亦加以注释,以作为参考。但《永乐大典》中仍缺沿革一门,无法再补,实为本书一大损失。现存有《四库全书》本和 《武林掌故丛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