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焘

李焘
  • 姓名:李焘
  • 别名:字仁甫,号巽岩
  • 性别: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宋眉州丹陵(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1115年
  • 逝世日期:1184年
  • 民族族群:

李焘(1115年-1184年)南宋大臣、学者。字仁甫,号巽岩,宋眉州丹陵(今属四川)人。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历任华阳主簿,知双流县、茶州,潼州府路转运判官。乾道三年(1167)除兵部员外郎兼礼部郎中,五年(1169)迁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虞允文执事,以言事见忤,转湖北转运副使。淳熙元年(1174)召还,适城中失火,上书自劾,贬二秩,除江西运副,寻进秘阁修撰,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主张复修明堂礼。淳熙四年(1177)因子事牵连,贬知常德府。后以敷文阁学士致仕,淳熙十一年(1184)卒。


李焘少有复国之志,感于靖康之难,二十余岁时著《反正议》十四篇论救时大务。为政以礼义治民,宽抚百姓,薄税收募,筑堤防灾,抑制豪强聚敛,弹劾渎职之官,颇有治绩。善于识拔人才,曾荐吕祖谦、尤袤、刘清之等人。性格刚直,特立独行,被时人赞为:“如霜松雪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他博览群书,收罗百氏,以史自任,谙于本朝典故,曾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例作《续资治通鉴长编》,起自建隆,迄于建康,用力达四十年之久,淳熙七年(1180)修成,上之,藏于秘阁,为治宋史之要籍。叶适评其可上接春秋。此外,亦通天文历法和音韵、文字学。所著尚有《春秋学》、《六朝通鉴博议》、《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等。

猜你喜欢的书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录

戏曲史料集。张次溪辑。收有《梨园馆碑记》、《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重修喜神殿碑记》等碑文11篇,记录刻有戏班演员铭文的文物6件。对研究清代戏曲有一定价值。收入《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薛氏医案

薛氏医案

又名《薛氏全书》。丛书。明薛己等撰。七十八卷。己有《内科摘要》已著录。是书中薛己撰八种,余八种多为薛己与父薛铠辑、注、增补前人旧作。包括宋陈自明编、薛己注《妇人良方大全》二十四卷,明薛铠辑、薛己增补《保婴撮要》二十卷,,明王纶编、薛己注《明医杂著》六卷,宋陈自明编、薛己注《外科精要》三卷,薛己撰《外科枢要》四卷,宋钱乙撰、阎孝忠辑、薛铠注《钱氏小儿直诀》四卷,元倪维德撰、薛己校注《元机启微》三卷,薛己撰《内科摘要》二卷,《女科撮要》二卷,《疠疡机要》三卷,《正体类要》二卷,宋陈文中撰、薛己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一卷,薛己撰《保婴粹要》一卷,《口齿类要》一卷,《保婴金镜录》一卷,元杜本撰《外伤金镜录》一卷。内容主要论及内、外、妇、儿诸科。有明崇祯元年 (1628) 三径草堂刊本,《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嘉庆间刻本。

周易象辞

周易象辞

清黄宗炎撰。二十一卷,附《寻门余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四库全书》本。宗炎之学,力辟陈抟“图书”之说。其《周易象辞》,训释《易》辞,专主义理。所附《寻门余论》,又称《周易寻门余论》,于论《易》之余兼排佛氏之说;《图书辨惑》,又称《易学辨惑》,则以考辨陈抟所传《易》图为主。《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周易象辞》之解,或发“前人所未发”,或“分明融洽”,或“颇有根据不为牵合”,或“能得文外之意”,“皆可备《易》家之一解。”

阿剌伯海的女神

阿剌伯海的女神

短篇小说集。徐訏著。收散文6篇,小说1篇。

辨疑志

辨疑志

陆长源,字泳之,吴人。曾任汝州刺史,徙宣武节度使行军司马。能诗,曾和孟郊唱和。是书在《中兴馆阁书目》有著录,该书概括其内容为“辨世俗流传之谬”。从仅存的十条佚文来看,它与《冥报记》、《纪闻》等书正好相反,是破除迷信的。它批评僧道犯戒,揭露僧道的欺诈骗人行径,这在当时宗教盛行、志怪蜂起的时代,难能可贵。故是书在唐代小说中可谓异军突起,别树一帜了。中唐陆长源的小说集《辨疑志》,批驳怪诞虚妄之说,是对当时流行的小说志怪主题的否定,但其写作意图又是来源于小说实录"阙史"的传统。是书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太平广记》,今据《太平广记》整理。

辟韩

辟韩

严复撰写的政治伦理论文,1895年3月发表于天津《直报》。韩指韩愈,辟韩就是批判韩愈颠倒君臣、君民本原关系的谬论,阐明君臣、君民的真正的关系。严复认为一国之中应以民为主,民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相为生养,因有相欺相夺而不能自治,故出什一之赋以置其君,使之作刑政、甲兵,以锄强梗;君不能独治,于是增其臣而助治,所以,民不出什一之赋,则君无以养,君不能替民锄其强梗则可以废。他指出:“民之自由,天所畀也。”(《严复集》)人人都有自由之权,民立君臣,是为了“通功易事”,互相合作,选择“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君臣刑兵都是“缘卫民之事而后有。”(同上书)“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同上书)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则相反,“秦以来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既已窃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而复之也;于是其法与令猬毛而起,其什八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为,”而后“可长保所窃而永世。”(同上)严复以西方“天赋人权”理论为武器,揭露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及其纲常名教的反人道性,在当时思想界有着巨大的启蒙作用,引起了封建顽固派的恐慌。张之洞曾命人作《辨<辟韩>书》进行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