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焘

李焘
  • 姓名:李焘
  • 别名:字仁甫,号巽岩
  • 性别: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宋眉州丹陵(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1115年
  • 逝世日期:1184年
  • 民族族群:

李焘(1115年-1184年)南宋大臣、学者。字仁甫,号巽岩,宋眉州丹陵(今属四川)人。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历任华阳主簿,知双流县、茶州,潼州府路转运判官。乾道三年(1167)除兵部员外郎兼礼部郎中,五年(1169)迁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虞允文执事,以言事见忤,转湖北转运副使。淳熙元年(1174)召还,适城中失火,上书自劾,贬二秩,除江西运副,寻进秘阁修撰,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主张复修明堂礼。淳熙四年(1177)因子事牵连,贬知常德府。后以敷文阁学士致仕,淳熙十一年(1184)卒。


李焘少有复国之志,感于靖康之难,二十余岁时著《反正议》十四篇论救时大务。为政以礼义治民,宽抚百姓,薄税收募,筑堤防灾,抑制豪强聚敛,弹劾渎职之官,颇有治绩。善于识拔人才,曾荐吕祖谦、尤袤、刘清之等人。性格刚直,特立独行,被时人赞为:“如霜松雪柏。无嗜好,无姬侍,不殖产。平生生死文字间。”他博览群书,收罗百氏,以史自任,谙于本朝典故,曾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例作《续资治通鉴长编》,起自建隆,迄于建康,用力达四十年之久,淳熙七年(1180)修成,上之,藏于秘阁,为治宋史之要籍。叶适评其可上接春秋。此外,亦通天文历法和音韵、文字学。所著尚有《春秋学》、《六朝通鉴博议》、《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等。

猜你喜欢的书

楚辞选

楚辞选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出版。今人陆侃如、高亨、黄孝纾选注。此书是供“一般的阅读”的普及选注本。全书“选了较早的《九歌》十一篇,屈原的《离骚》一篇,《九章》九篇与《天问》的一部分,宋玉的《九辩》的一部分及《招魂》的全篇”(《前言》)。入选诸篇皆有较为通俗细密的注释,或解字词,或释诗意,“尽量采用各家的长处。有些争论没有结论的,暂时不去作烦琐的考据。为了阅读的便利,注解前后不避重复”(《前言》)。这些特点,便于初学。入选诸篇之前皆有题解,以介绍题意、写作背景以及分析该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选注者将《九歌》视为“楚国民间祭歌”,认为“屈原可能加过工,但成就应主要归功于民间的无名诗人”(《前言》),可是从祭祀环境富丽堂皇,遣词造句的典雅华丽,感情变迁的迅捷与细腻看,只能是活跃于宫廷的文人作品。

洪杨轶闻

洪杨轶闻

《洪杨轶闻》一卷,杂记太平天国女官傅善祥、清将多隆阿、洋将华尔等人事迹,盖属洪杨时代的轶闻,而洪秀全、杨秀清本人的事迹则很少记载。 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东林本末

东林本末

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年维崧太史家”。但该书实存上中下三卷,这可能是书刚编成时有六卷,后来删繁就简,合并为三卷。吴应箕在序中说:“东林者,门户之别名也;门户者,又朋党之别号。夫小人欲空人国,必加之以朋党。于是东林之名最著,而受祸为独深,要亦何负于人国哉!东林争言真伪;其真者必不负国家,伪者反至负东林。此实何欤?盖起事至五、六十年,相传多失其实。于是而有伪者,亦势使然也。今之所为东林者,又一变往时欲锢之林下者、今且下及草野。夫盛世岂有党锢之事?何论朝野,亦办其真与伪而已矣。余于是条次其本末,以使观者有所考而感焉。”

读书杂释

读书杂释

十四卷。清徐鼒撰。鼒字彝舟,安徽六合人,道光乙巳进士,官至福建福宁府知府。是书系作者早年所作。据作者自记《年谱》“戊戌二十九岁”条下:“游扬州,与刘孟瞻(文祺)、念楼(宝楠)、罗茗香(士琳)、陈卓人(立)、梅蕴生(植之)、薛介伯(寿)订交。问难既多,札记日富。有《读书杂识》之作。”该书杂说《周易》、《尚书》、《诗经》、“三礼”、“三传”、《尔雅》、《孝经》、《论语》、《孟子》,亦间涉群书。其中以说“三礼”较详且精。此外,该书还辩别字体字音数条,亦多有当者,亦间不免雷同琐屑。

金光明经文句科

金光明经文句科

金光明经文句科,一卷,明明德排定。

五无反复经

五无反复经

佛说五无反复经,一卷,刘宋沮渠京闻译。王舍城之梵志来舍卫国,途见耕者之子死,而其父母及奴仆等五人不愁哭,以为大逆而无反复之人(无反复者无反己而放逸也),佛说理开梵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