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谷

钱谷
  • 姓名:钱谷
  • 别名:字叔宝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508
  • 逝世日期:1572
  • 民族族群:

钱谷,(1508-1572),字叔宝,自号悬罄室,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孤贫,失学,迨壮始知读书。朱彝尊《列朝诗传》:"钱谷字叔宝,少孤贫,游文侍诏门下,日取架上书读之。以其余力点染水墨,得沈氏之法。晚葺故庐,读书其中。闻有异书,虽病必强起,匍匐请观。手自抄写,几於充栋,穷日夜校勘,至老不衰。"钱谷手抄之书,一丝不苟,为后来藏家所重。陆心源皕宋楼曾藏有钱氏抄本《会稽掇英集》,后有文震孟跋说:"《会稽掇英集》皆集唐宋名贤时文,宇内流传绝少,是其早岁所抄,无一惰笔,乃从宋刻本而录者,为世珍重可知矣。"钱谷家贫,故文徵明为题室名"悬罄"就是空无所有的意思。文震孟《姑苏名贤小记》:"叔宝先生不为家,家逾贫。先太史过而题其室曰"悬罄"。先生笑曰:"吾志哉!"而其嗜读日益甚。收录古文金石书几数千卷。"


看到文徵明收藏的典籍罗列,顿生羡慕之心,遂有志于藏书。先后购求及手录古籍至几万卷,闻有异书,虽病必强起借观,手自抄写,校雠至子夜不辍。所录古文、金石书近万卷,皆为当时佳本秘籍。建藏书室有“悬罄室”,由文徵明为其命名并题写匾额。老屋三间,藏书充栋。所藏多人间罕见版本。刘凤作有《悬罄室集》。又命名多处藏书、藏画室名如“十友斋”、“意远轩”、“红木轩”、“梦雉斋”等。藏书印有“句吴逸民”、“三吴漫士”、“吴越王子孙”、“中吴钱氏收藏印”、“钱谷手抄”、“百计寻书志亦迂,爱护不异隋侯珠。有假不还遭神诛,子孙不宝真其愚”、“钱氏叔宝”、“悬罄室”等。喜刻书,刻印有唐、宋秘籍众多,数千卷近百种。编有《续吴都文粹》、《静观室三苏文选》等,著有《三国类抄》、《隐逸集》、《南北史摭言》、《长洲志》、《吴中人物志》、《悬罄室杂录》、《悬罄室诗》、《苏州三刺史诗》等。子钱允治,亦酷喜藏书。

钱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卍

《卍》是谷崎润一郎的中篇小说,讲述了四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卍(读音wan,四声,同 “万”),在日语中为纵横交错之意,在本书中象征了两男两女、同性异性间纠缠不清的爱欲。故事中,主角柿内园子与丈夫孝太郎的婚姻关系乏善可陈,她在艺术学校认识了漂亮热情的德光光子后,重新点然对爱情的渴望。光子面对园子毫无理性的崇拜,成就感无法抑制地扩张,两人开始了亲密交往。光子的男友绵贯荣次郎为性无能者,他嫉妒园子拥有的光子的爱比他多,旋即展开报复。此后,孝太郎也介入三人恋情,并与光子发生关系。四人的丑闻曝光后,光子、园子与孝太郎集体殉情,三人承诺死后不再争夺爱情……作者在本书中再次以令人窒息疯狂的耽美恶魔主义表现丰饶的官能之美,即便败德,也要歌咏爱情。因为他认为,爱让死比生更幸福;为解放被束缚的灵魂而因爱殉道,是所有崇拜爱情之人最圣洁的皈依仪式。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又称《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道德经论兵要义》。唐代论述治国治兵之道的著作。王真撰。唐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刀兵不息,作者忧患于国家安危,惮思竭虑撰成此书,于元和四年(809)七月呈献朝廷。今有明正统《道藏》本、《宛委别藏》本多种存世。81章。该书从军事角度注释《老子》,强调治国治军要道、德、仁、义、礼兼用,统治者要戢兵去战,就要无为,不争。但要为止战而备兵,反对麻痹轻敌。在战略上,提倡以不欲求欲,以不为求为,应敌后起,常为客兵。该书基本上继承了《老子》的军事思想并有所发展,但其企图以文治而非武力消除战乱的迂腐思想,不仅无济于当时,对后世也有不良影响。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太仆令王冰编注,北宋林亿等奉敕校正。原本为二十四卷,或作十二卷,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刊本数十种。《正统道藏》本分作五十卷,收入太玄部。按《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之医家经典,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据《汉书•艺文志》着录为十八卷,其中九卷即为《素问》。该书分八十一篇,以论述中医学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主,兼及卫生保健,疾病诊治及针灸等内容。唐人王冰因原书版本纰谬,篇目重叠,次序颠倒,文意悬隔,乃重新编次整理,削繁补缺,并加注解。发挥五运六气之说,王冰注本凡二十四卷。其中文字错误及窜改妄增古书之处不少。北宋嘉祐中年(1056-1063年),林亿等奉敕校正《素问》。取汉、唐古医书校正王注本谬误六千余字,增加注释二千余条,使经书恢复旧貌。其后历代刊刻《素问》。大抵皆以此本为准。

乡曲枝辞

乡曲枝辞

《乡曲枝辞》二十八则,清代俞蛟撰。俞氏为乾隆、嘉庆年间山阴人,多年“辗转为幕”,“奔走四方”,见闻颇广。其所闻所见,辄留意于笔端,总名之曰《梦厂杂著》。《乡曲枝辞》即其中的一种。该书笔法与《聊斋》近似,但内容大多信实(个别篇章杂有因果报应之事),其中《某侍御》、《狱卒纵囚记》等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据民国石印本整理。

邺侯外传

邺侯外传

又称《李泌传》。传奇。唐李蘩撰。一卷。蘩,赵郡中山(今河北赵县)人。李泌之子。是篇子为父传,为传记文学,写泌生平政绩,凡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累为权倖近臣妒陷,数遁隐山林学道,复诏入相。顾问朝廷,提出许多治乱兴邦之策,对中唐政治颇有积极影响。主要情节与两唐书《李泌传》相符合。唯述其智慧过人,深究鬼谷,极尽神秘化之能事,对个人作用亦有夸饰。有《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艺苑捃华》等丛书本。又《古今说海》、《历代小史》、《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等丛书均题《邺侯外传》。商务印书馆《说郛》又题《邺侯家传》。

无常三启经

无常三启经

简称《无常经》,亦称《三启经》。佛教经典。唐义净译。一卷。主要内容是佛说世间有生、老、病、死,故不可爱。主旨叫人不要留恋世间,应等观生死。本经在序分前、流通分后各有一长段偈颂,这种组织形式为佛典中所仅见。据《释氏要览》卷下谓,送葬时“可令能者诵《无常经》并伽他,为其祝愿”。故本经当是佛教葬仪所用。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以“疑似”收入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