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
胆剑篇
《作者:曹禺》5幕历史剧。原名 《卧薪尝胆》,发表时定名为《胆剑篇》。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创作于1960年,连载于1961年《人民文学》第7、8两期,1962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勾践卧薪尝胆、兴越灭吴的历史事实,《左传》《史记》《吴越春秋》等史籍中早有记载。曹禺在掌握史实,把握历史精神与人物事件的真实面貌的基础上,发挥戏剧家的想象,成功地进行了艺术虚构,生动地表现了两千多年前吴越之间的那场争斗,反映出遭受欺凌、污辱的弱小国家,只要全国上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齐心协力,就能转弱为强,反败为胜; 反之,貌似强大的国家横行霸道,必然终遭自毙。《胆剑篇》 中范蠡、伍子胥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刚毅果敢、正气凛然,善于应变、智勇兼备的范蠡形象栩栩如生; 刚烈忠贞又专横偏激、老谋深算而又骄矜自负的伍子胥的复杂性格也比传统戏曲更为丰富。《胆剑篇》的情节纵跨20年,在戏剧结构上,曹禺用一把“镇越宝剑”穿针引线,勾连全剧。吴王立下“镇越宝剑”是为了镇慑越国,接着苦成拔剑高呼:“越国是镇不住的!”几年后苦成献剑于越王。接着有吴兵搜剑、苦成殉剑、越王舞剑、乌雍磨剑,最后结束于夫差兵败用自己插下的这把“镇越宝剑” 了结生命。一只剑挑出一连串戏剧冲突,环环相扣,层层生发,20年变幻风云前后得以有机地相连相生,又画龙点睛地象征了主题,表现了人物。
-
家
《作者:曹禺》四幕话剧。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1942年12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作者改编的《家》,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从事件到人物的再创造。小说《家》着重描写觉慧对封建家庭的反抗,而剧本《家》则着重表现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和青年一代对它的反抗。剧作保留了小说中“觉新成亲”、“兵变”、“高老太爷寿诞”、“瑞珏之死”等四个情节。在揭露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同时,着重描写了觉新、瑞珏和梅小姐三个善良青年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展示了旧制度的黑暗、腐朽和年轻一代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对于人物性格,作者根据表现爱情制度婚姻悲剧的总体艺术构思和戏剧艺术的特点,作了不少改动。剧作《家》剔除了原作中觉新那种令人愤概的性格弱点,而着重表现他的善良、无辜和内心充满着的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以此突出年轻一代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瑞珏这个人物在小说地位并不突出,在剧作中则上升到重要地位,成为主要人物。改编的《家》还别具一种诗剧的神韵和风采。作者努力开掘和发挥原作中青春与爱情的诗意,不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复杂的成份,而集中展示他们纯洁晶莹的情,对形成他们爱情悲剧的矛盾冲突作戏剧性的强化处理,把剧中年轻人爱情的痛苦不幸与美好向往升华为诗的情致,格外动人心弦。
-
黑字二十八
《作者:曹禺》4幕话剧。原名《全民总动员》,出版时更名为《黑字二十八》。创作于1938年,1940年由正中书店出版单行本。该剧由宋之的与曹禺合编,第3幕由曹禺执笔。底本为宋之的、陈荒煤、罗烽、舒群等集体创作的4幕剧《总动员》,但只借用原作个别情节和姓名,剧名改为《全民总动员》。这个剧本是为1938年10月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重庆举行第1届戏剧节,进一步唤起民众的抗战热情而创作的。剧本围绕着保卫大武汉而展开剧情,写了一群救亡工作者、热血青年,如邓疯子、韦明、耿杰等。他们投入动员民众的工作,演出宣传抗战的戏剧,救济难民,同时还组织人员到敌占区去开展工作。尽管如夏玛莉、夏迈进、江云峰等人,他们爱国为国的思想尚嫌稚嫩,有时难免过于简单冲动,但他们的心是赤诚热烈的。他们勇于献身的热情,感染了处于战争中不利地位的人们,唤起了大家的正义感和使命感,就连过去把钱看得很重的商人夏晓仓也慷慨地拿出10万元来支持抗战。在剧中,曹禺写了一个代号 “黑字二十八” 的日本间谍,潜入我抗日后方基地进行破坏活动,特别是破坏抗日团体向敌占区派遣特工人员的计划,并收买汉奸进行恐怖暗杀活动,最后被抗日团体所破获。剧本歌颂了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和将领,歌颂了爱国青年积极投入救亡工作的高昂热情,揭露了沈树人之类出卖灵魂变节事敌的汉奸。这个剧本因为写到了隐藏的汉奸、潜入我方的日本间谍、从事秘密工作的我抗战团体领导人而具有较强的悬念。《黑字二十八》 的创作演出,其意义也许不在戏剧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话剧的演出,团结了一大批戏剧界人士。由于一批著名作家、导演、演员共同参与此剧的演出,因而在当时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政治影响。
-
北京人
《作者:曹禺》三幕话剧。曹禺著。写于1941年。剧本表现旧北平一个封建世家曾家的没落与崩溃。曾家曾经显赫一时,而今老太爷曾皓行将就木,只想保住自己那口15年里油漆了100多道的棺材,同时不让姨姪女愫芳出嫁,成为他“永远的奴隶”。大少爷文清,沉湎于琴棋书画而毫无实际本领,终因无力谋生与个人情感上的矛盾痛苦悄然自尽。姑老爷江泰,留洋学过理工,仍然百无一用,寓居丈人家成天吹牛皮、发牢骚、闹个不休。大奶奶思懿,两面三刀,精于家庭斗争,但只能加速曾家的破败。在这个腐朽的旧家庭中,只有愫芳和瑞贞逐步觉醒。她们最终勇敢出走,去寻求新生活。剧本着重揭示封建阶级精神统治的破产,从旧家庭由外到内的彻底溃烂,表现封建制度崩溃的历史必然性。剧作具有十分典型的生活化的戏剧特征,在貌似平淡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展示出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在相对平静的人物关系中表现尖锐的矛盾冲突;既有淡淡的悲剧气氛,又有讽喻的喜剧特征,一切都象生活那样复杂、丰富而自然。而剧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评价和对人物鲜明的爱憎,又使全剧自始至终充溢着浓郁的抒情性。剧作标志着作者艺术风格的进一步成熟。<br/><br />
-
艳阳天
《作者:曹禺》电影剧本。创作于1947年,1948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这是曹禺创作并亲自导演的唯一一部电影。《艳阳天》表现了一个明辨是非,敢于为被压迫者打抱不平的律师阴兆时的特殊经历。阴兆时的朋友魏卓平所办的孤儿院因为靠近码头,又很偏僻,被巨商金焕吾看中,强行购买,作了他的秘密仓库。阴兆时明知金焕吾有钱有势,但他不畏强暴,挺身而出,要为朋友打抱不平。可是,魏卓平已被迫在契约上签了字,已无法挽回。不久,金焕吾因囤积居奇被人揭发,他的秘密仓库也被查封。金焕吾怀疑是阴兆时在暗中和他作对,就在阴兆时40寿辰那天指使打手,殴打阴兆时并捣毁了他的家。阴兆时忍无可忍,起而抗争,经过多方调查,终于查明金焕吾原来是大汉奸,检举了金焕吾,使这个汉奸被判了刑,归还了孤儿院旧址。这部电影的主题总的来说是积极的。曹禺愤激地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世界,仍然是汉奸横行、流氓打手为非作歹的世界,而底层人们仍然过着被摧残被蹂躏的生活。作者还表现了人们渴望“大地洒满了阳光” 的 “艳阳天” 的内心追求。作品的缺憾在于把“法律” 看得太重要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法律是不可能真正维护被压迫者的权益的。
-
王昭君
《作者:曹禺》话剧剧本。编剧曹禺。载《人民文学》1979年11月号。汉朝统治者为了边疆的安宁,对北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19岁的江南民女王昭君被选入汉宫封为“待诏”,长期不得见御,过着凄苦孤寂的生活,她不愿按姑妈姜夫人的安排去取悦皇上,又不甘心把青春白白地浪费在深宫。因此当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汉求亲时,她毅然主动请求出塞和亲,以摆脱孙美人老死宫中的悲惨命运。到匈奴后,为了汉匈友好和民族团结,她不仅在爱情上忠于单于,而且帮助单于平息了温敦的叛乱,突出表现了王昭君的远见卓识和宽阔胸怀,以及她为民族团结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作者把王昭君置身于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浓墨重彩,以动人的诗句展示王昭君的心声和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不足之处是过于拔高了王昭君,有悖于历史真实。曾获文化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评奖话剧创作一等奖。
-
争强
《作者:曹禺》3幕话剧。1929年由张彭春、曹禺根据英国高尔斯华绥的名剧《斗争》改译,曹禺执笔。这是曹禺从事编剧活动的第一次试笔。1930年4月,由曹禺负责编辑出版,作为“南开新剧团丛书” 之一发行。书前有曹禺以万家宝署名的序,并附首演剧照6幅,3幕布景设计3幅及即将新建的南开新礼堂建筑图3幅。书末附南开新剧团致国内各剧社 《通信》一则。原剧通过对伦敦一家铝板公司工人罢工运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无耻欺骗,寄托了剧作家对工人的深厚同情,对资产阶级残酷剥削的憎恨。1929年曹禺执笔改译时,为了便于中国观众了解,剧情、人名、地名均加以 “中国化”。故事写大成铁矿工人罢工3个月,要求增加工资。董事会几次开会商洽,均无结果。董事长安敦一 “宁可公司破产,也不接受工人复工条件”,形成僵局。这时,工人队伍中也出现分歧意见,有些主张向资方让步,罢工领袖罗大为坚决不同意。结果双方让步,工人复工。两个个性刚强的人,安敦一和罗大为都被众人甩了,两人又互相握紧了手。
-
雷雨
《作者:曹禺》话剧剧本。曹禺作。载《文学季刊》1934年1卷3期。资本家周朴园为结婚而赶走被他引诱并生下两个儿子的女佣之女梅侍萍。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女四凤。多年以后,周朴园丧妻又续娶繁漪,生子周冲。繁漪婚后处于极度苦闷压抑中,与周之长子周萍发生乱伦关系。后鲁贵、四凤进周府帮佣,周萍则移情四凤。远在他乡帮佣的侍萍前来探亲,巧遇周朴园,并惊悉周萍、四凤兄妹乱伦,痛不欲生。周萍被迫决定携带已怀身孕的四凤出走。繁漪极力阻止无效,绝望中当众公布与周萍之乱伦关系,周朴园亦被迫公开了侍萍的身分。四凤无法承受这种沉重的打击,意外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亦遭电击,周萍开枪自杀,繁漪、侍萍先后发疯。剧作情节曲折生动,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自然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语言简练精确,富有动作性,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
蔡文姬
《作者:郭沫若》五幕历史剧。郭沫若著。1958年发表。剧作取材于三国时期“文姬归汉”的故事,塑造了爱国女诗人蔡文姬和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操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形象。蔡文姬为东汉名儒蔡邕之女,中原战乱中得南匈奴左贤王搭救,后与之结为夫妇,生下一男一女。曹操平定中原后,派使者董祀、周近前往南匈奴迎文姬归汉,让她继承父业,续修《汉书》。蔡文姬内心经历了爱国思想与骨肉情感之间矛盾冲突的激烈斗争,在董祀的鼓励开导下只身归汉。日后,曹操听信周近谗言,令董祀自裁,蔡文姬仗义执言,帮助曹操纠正了过失。经过长期的努力,她终于完成宏业,并在曹操的关怀下获得了家庭的幸福。作者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激情,细腻地刻画出蔡文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赞颂蔡文姬“以国事为重”,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质;同时,以侧面渲染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展示曹操的远见卓识和坦荡胸襟,热情歌颂了曹操的“文治武功”及其民族政策的胜利。剧作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并以凄婉动人的“胡笳十八拍”贯串始终,多有深沉蕴藉的抒情场面,浪漫主义气息浓郁。
-
卞昆冈
《作者:徐志摩》现代5幕话剧。徐志摩、陆小曼著。1928年4月23日作。初刊1928年4、5月《新月》第1卷第2、3号。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7月初版。收余上沅《序》1篇。剧本写刻石工人卞昆冈的悲剧。他长年在外雕刻石像,妻子青娥在6年前因病去世,留下一子阿明,由祖母抚养。他一双眼睛酷似他的母亲,使卞昆冈十分喜爱。祖母年迈,劝儿子娶年轻寡妇李七妹。卞娶七妹后,老母旋即去世,卞仍经常在外做工,七妹同炒货店老板尤桂生私通,常被阿明撞见,致使七妹视阿明为眼中钉。于是同尤桂生设下毒计,使阿明双目失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七妹又同尤桂生幽会,阿明从睡梦中惊醒,摸得一根拐杖,欲闯入内室,适尤桂生自内室出,即遭狙击。尤桂生将阿明拖至内室窒息而死,同李七妹仓猝逃走。天亮,卞归家见状,悲恸欲绝:他决心要为儿子报仇。
-
打倒汉奸
《作者:赵树理》1936年创作并演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936年冬天。黑蛋母与二嫂坐在床上,手中拿着消闲的活儿,黑蛋妻坐在右侧椅子上。二嫂问黑蛋母为何不去看看保官?黑蛋母告诉她,因黑蛋不争气,无脸去看保官。二嫂夸黑蛋聪明能干,大学已快住满,比他保官十个也不换。黑蛋母不无埋怨地说:“他爹把我的地也快卖完,供得他念书,念了十年,如今毕了业,家也不回,事也不干,闲闲地住在省城会馆。”黑蛋妻见婆婆说黑蛋的缺处,羞惭地拂袖而去。二嫂建议让白蛋(黑蛋的弟弟)跟上保官去天津纺线挣钱。黑蛋母说,“白蛋痴眉瞪眼,哪里会给人家纺线。”此时,保官由黑蛋父陪同来到这里,村民四五人来找保官替儿子报名去天津纺线,黑蛋父要保官先写上白蛋。黑蛋母见村里几个年轻人去了半年,没挣回钱来,反对为白蛋报名。保官欺骗说:“那不能看眼前,明年你再看。”这时,小乱跑来告诉黑蛋母: 黑蛋妻上吊!众人跑去救命,保官扫兴地走了。二嫂扶黑蛋妻坐到床上,劝其勿寻短见。接着,黑蛋回来了!他告诉大家: 来拴在天津遭了一场大难,今天跟他一起回来了。黑蛋父埋怨黑蛋不会挣钱,夸赞保官穿绸穿缎,一年挣了几万,还做了什么委员。黑蛋说,保官当的是汉奸,挣的是昧心钱。片刻,来拴来到这里,当众揭发了保官的骗局。原来保官把村里人骗到天津不是纺线,而是替日本人做苦力、修机场,从中渔利。他不堪忍受逃回了家园。大家听后非常气愤。保官又到这里行骗,巧遇跑回来的来栓,急忙取出手枪。来拴上前夺枪,保官开枪击中小乱。众人将保官抱住,来拴趁势夺了手枪,黑蛋建议拉到外面给他一颗子弹。众人拥保官下,黑蛋从来拴手中抢过手枪,欲下,黑蛋母拉住儿子说:人命关天,保官爹难缠。黑蛋父夺开黑蛋母的手,黑蛋执枪下。外面传来枪声。
-
长命缕
《作者:梅鼎祚》传奇剧本。明梅鼎祚作。二卷三十出。《祁氏读书楼目录》著录。本事见宋王明清《摭青杂说》之《夫妻复旧约》。写北宋末汴梁人单符郎自幼与表妹邢春娘订婚。金兵南侵,汴京失守。邢春娘在逃乱途中与母亲失散,流落全州,沦为妓女。单符郎随父渡江,投虞允文幕下,采石之战,大败金兵,因军功授全州司户。由于观音菩萨指引,符郎春娘相会,夫妻完婚。在此剧完成之前,梅氏曾作《玉导记》,因沈璟已作《双鱼记》而中止。此为晚年所作,风格与早期之《玉合记》不同,梅氏自谓“调归宫矣”,“韵谐音矣”,“兼参雅俗,遂一洗浓盐赤酱厚肉肥皮之近累”。同题材剧作,除《双鱼记》外,尚有清崔应阶《烟花债》杂剧等。《长命缕》今存明崇祯年间刊本,《山水邻传奇十种》刊本,清初玉夏斋刊本。崇祯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初集》。
-
帝女花
《作者:唐涤生》粤剧《帝女花》为戏曲大师唐涤生50年代末所撰,唐用词优雅感人,加上他大量采用古典,重视乐曲的配合,令到他的剧本更觉典雅。1957年首演,是香港著名粤剧编剧家唐涤生在1957年6月的作品,非常著名,也是任剑辉和白雪仙的粤剧戏宝,更是仙凤鸣粤剧团最为人传颂的粤剧。全剧分为八场。故事讲述明末思宗长女长平公主年方十五,因奉帝命选婿,下嫁太仆之子周世显,无奈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皇城遂破,崇祯手刃众皇女后自缢。长平公主未至气绝,被周钟救返藏于家中。后来清军灭了闯军,于北京立国。长平公主知悉周钟欲向清朝投降,幸得周钟之女瑞兰及老尼姑之助,冒替已故女尼慧清,避居庵中。世显偶至,遇上扮作女尼的长平公主,大为惊愕,几番试探下,长平重认世显。然而此事为清帝知悉,勒令周钟威迫利诱他们一同返宫。夫妻二人为求清帝善葬崇祯,释放皇弟,遂佯装返宫,并在乾清宫前连理树下交拜,然后双双饮砒霜自杀殉国。
-
陟山观海游春记
《作者:顾随》中国近代杂剧。此剧凡2卷,8折,上卷4折前加楔子,下卷亦4折前加楔子。首有作者1945年2月11日所作长自序,介绍了此剧创作的主要过程,颇为详细地阐述了作者的戏剧理论观念和对元明戏曲的基本认识。从中可知,此剧作于《苦水作剧三种》之后,于1942年1月间开始着笔,其间作者经历了从比较闲暇、创作较为自如到病痛缠身、身心俱惫、写作也变得艰难的过程,直至1945年2月中方得写成,是顾随所作杂剧中篇幅最长、历时最久的一本。取材于《聊斋志异》中之《连琐》故事,根据戏曲情节关目需要,在原故事基础上铺陈而成。写东海秀才杨于畏,上无父母,下无妻室,孑然一身,两应乡试不第,带书童离开城内,住云台山山斋之中。秋日一夜,杨于畏独坐,忽闻女子吟诗之声,此后念念难忘。一日往有女吟诗处寻觅,得一香囊,执于手中,忽被风吹化飘散,于畏异之。又一夜,杨于畏方在书斋中饮酒读书,忽一女子到来,自言系陇西人,小字连琐。此后连琐夜夜与于畏书斋清话,宵来晨去,不觉冬去春来,时已半载。一次连琐向于畏说明自己乃鬼魂,为杨于畏痴情感化,白骨有复生之意,并告知使其复生之法。于畏遂以剑刺臂,将血滴入连琐脐内。次日午时,杨于畏带人去连琐葬处掘墓,打开棺木,连琐肉身复生。二人遂结为夫妻,十分相得。时届清明,杨于畏带娘子连琐并马游春,登山观海,甚为欢畅。
猜你喜欢的书
契诃夫手记
契诃夫有许多手记本,里面是他在生活中随手记下的瞬间感触,将来作品的腹稿、速写,读书心得,以及从别的作家的书中抄录的拔萃。手记既是他的文学创作备忘录,也是他成熟期作品的索引。在他去世十年后,他的妻子克尼碧尔经过严格的选择和整理,形成这部《契诃夫手记》公诸于世。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曾经与人一起将《手记》译成英文出版。中译本最初于1953 年发行,随着译者贾植芳的偃蹇命运在图书馆尘封近三十年,直至1982 年重新印行,用他的话说,这个译本的命运也是他的生活的命运。
孝感天
叙述李天赐中状元并阖家团圆的故事。
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
汪记舞台内幕
《汪记舞台内幕》,民国陶希圣撰写的笔记。米内和有田在日本议会宣布他们的对华政策,仍然是以全力支持所谓“汪政权”。我现在要告诉米内有田和日本国民,“汪政权”是什么?我也希望我们中国国民,看清楚所谓“新政权”的内容。中日两国国民,要想取得真正的和平,必须一脚踢开所谓“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以及这种条件之下树立起来的所谓“新中央政府”。
宝觉禅师语录
全一卷。全称三圣开山慧日第二世宝觉禅师语录。又作东山湛照禅师语录。日本临济宗僧东山湛照(1231~1291)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辑录湛照于三圣寺之进山法语、上堂语、小参、偈颂、祭文、自赞等。
大吉祥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在苏珂嚩帝佛刹,为观自在菩萨说大吉祥菩萨所有之陀罗尼。使众生得大富贵。
罗摩伽经
三卷,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即《八十华严》入法界品。从无上胜长者。至普救众生妙德夜神。共十二位善知识事。而内有咒语几则。
推荐作家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