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文集

作者:俞廷举
一园文集

一园文集六卷,外集一卷,清代广西全州学者俞廷举的代表性文学作品集,清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本书汇文百余篇,体式有说、论、辨、书、序、跋、文、传、记、赋等类,内容涉及政治、社会、教育、文化乃至医书、堪舆等诸多领域。

俞廷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西溪书屋夜话录

西溪书屋夜话录

医话。清王泰林(1798—1862)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本书为《王旭高医书六种》之一,成书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原系手稿,大多已散佚。由周镇将少时所录王氏之论,整理刊行。现仅存“肝病证治”一篇。旭高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对肝病证治予以系统、全面的阐述。针对肝气,而有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等八法。针对肝风,而有熄风和阳、熄风潜阳、培土宁风等五法。针对肝火,而有清肝、泻肝、清金制木等六法。另有通治之温肝、补肝、镇肝等十一法。凡三十法。每法均选数药或方剂,以说明用药大法。极细极微,论理精当,后世治肝者每以此为圭臬,供临证研究、治疗肝病参考。有一九六五年上海科技出版社《王旭高医书六种》本。

金液还丹印证图

金液还丹印证图

金液还丹印证图,南宋道士龙眉子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卷首有嘉定戊寅岁(1218)作者自叙,内称:「因叙师旨,绘作图章。著外法象九章,所以尽造丹之微妙,著内法象九章,所以条养丹之详细。……前〈警悟〉及后〈还元〉,共二十章。」据此可知原书为二十章。每章先列一图,图后附七律一首。其图有原本、乾坤、鼎器、药物、抽添、沐浴、抱元、朝元等,皆依内丹修炼步骤排列,意在印证丹道,分别真伪,教人避免误入旁门。卷末附己酉岁(1249)林静后叙,称赞此书曰:「其采炼药物,养蜕胎仙,工夫次第,犹阶而升」。

周易玩辞

周易玩辞

十六卷,宋项世安著。书成于嘉泰二年(1202年)。本书专门阐释《周易》象辞。南宋庆元年间,项安世谪居江陵,杜门不出,专攻四书五经,写成《周易玩辞》一书。此书不沿旧说,独辟蹊径,专门从《周易》的象与辞入手解释《易》旨。自序以为,《周易》之道四,其实只有二,即象与辞,变是象之进退,占为辞之吉凶。不谈象,就不能知变;不通辞,就不能知吉凶。故自述以得于程颐《易传》者著为此书,却不仅以义理,而兼谈象数。马端临、虞集曾作序,盛推此书。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为《京板全像按鉴音释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今存万历三十三年刊本,上图下文。共六卷,其中西汉四卷二十九则,东汉二卷十四则。作者不详,题“抚宜黄化宇校正”、 “书林詹秀闽绣梓”。此书亦为演述两汉史实的历史演义,其内容大致同题“鳌峰后人熊钟谷编次”的《全汉志传》,开头也是文王梦兆飞熊,然中间内容略有增加,特别是所附韵文明显增多。总的来说,文字枯燥,故亦流传不广。

茯苓仙

茯苓仙

近代传奇剧本。1卷,14出。许善长著。光绪九年(1883)九月刊,辑入《碧声吟馆丛书》。原署“玉泉樵子填词”。北京图书馆藏。此曲作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该剧取材于有关仙女麻姑的传说。主要剧情叙:麻姑本为宣城 乡下农家女,因见一小儿奔跑嬉戏于水面,知为茯苓仙,便以红线 缀于小儿衣襟,追至松根下,掘出服食,遂成仙。共十四出,出目为: 《采药》、《寿萱》、《泄神》、《传道》、《归省》、《宦辞》、《栖真》、《会宴》、 《鞭背》、《鉴心》、《献筹》、《释篆》、《广教》、《建坛》。以[香遍满]开 场:“融和昼景,飞飞落花粘翠屏。是处樵声通曲径,丁丁频入听。风 来四面应。 我攀援绝崖登,怎不见娉婷影。”[尾声]云:“镇山门寿贞珉,愧乏千金贻赆。准备着一瓣心香昼夜熏。”

问学录

问学录

四卷。清代陆陇其(1629—1692)撰。此书中心是力辟王守仁学说及与赞同王学之士进行论辨,以尊奉程朱理学。全书直接驳辨王学之处较少,多数是与近代调停朱、陆二派争论者、攻击王学不尽力者进行驳辨。但有些地方涉牵强之嫌,如高攀龙遭党祸,临终遗书中有“君恩未报,愿结来生”之语,而作者便据此认为其学 “流于佛氏”等等。有 《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