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养蚕营种经
《作者:佚名》天尊以种养为人间最重事。劝人行善诵经,奉请护蚕神王,奉天尊旨教,以令天师收摄鬼魔,神王护卫主人,蚕粮丰收。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
《作者:佚名》唐《艺文类聚》卷4引本经文,敦煌遗经斯3061《太上洞玄 灵宝中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与本经部分相当。玄嶷《甄正论》卷 中曰道士刘无待造《大献经》。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三》推测 本经或出自萧梁,唐道士刘无待进行了加工。《敦煌と中国道教》 中石井昌子称其为六朝古灵宝经。秋月观暎《三元思想的形成》认 为本经撰于隋末唐初。元始天尊向太上大道君述罪人地狱受苦之 由,劝人依三元大献法,拔度亡灵。有释文,发挥经义。
-
洞玄灵宝上师说救护身命经
《作者:佚名》敦煌遗经中的《元阳上卷超度济难经品》与本经部分相当,石井昌子称本经为《道藏》反映之灵宝经(见《敦煌と中国道教》)。上师劝人诵元阳上品经、七真六神仙名字及元阳诸弟子姓名、修行。该经有残缺及错简之处。
-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作者:佚名》不署撰者。太上大道君向普济真人述元始天尊十号功德,并述道经十二部事。
-
太上洞玄灵宝十师度人妙经
《作者:佚名》仙人向诸国王述治正之法,倡导君礼臣忠。天尊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劝诸国王以十戒为十师,读经书经,行道行善,以求国安。
-
太上洞玄灵宝四方大愿经
《作者:佚名》天尊劝人发四方大愿,获求福去灾、超度成仙等种种功德,并述祝中食、布施、斋饭、解厨诸法。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
《作者:佚名》《三元无量寿经》为六朝灵宝经。太上道君述远身行、离口过、除恶想、拔逮根、绝声色、俭爱欲、放玩习、洗垢秽、无昏惑、不淫想、不疑空、平好丑、不邪还、常住无、绝心想、习悉意、善防言、不乱转、不悟念、不彼念、不悠想、无常定、无常的、无常顾、不追怀、无犹豫、忍不可忍诸法,皆为十种,即智慧、慈悲、含忍、行功、修心、善业、精进、饰身、遣情、普心、重在修心。
-
太上洞玄灵宝净供妙经
《作者:佚名》卷末太极左仙公劝人诵《大献经》。《大献经》乃六朝古灵宝经,本经盖出自其后。太极左仙公向三真人述地狱之苦、六道轮回及供献功德因缘,劝人“八日”奉礼天尊,以度亡魂。
-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作者:佚名》忠翊郎添差池州监押赵子俅述跋,述宣和年间诵经故事,该经盖出自北宋末。述救苦天尊威力及十方天尊号,劝人诵经悟道。
-
太上洞玄灵宝开演秘密藏经
《作者:佚名》据《辩正论》,该经即《本际经》第9卷。敦煌道经残卷有《太玄真一本际妙经第九》6件片段,有些可与本经对应。该经述道身与神本,道体唯一,于无相中示真法相,劝人了道,了正观中道,修道传法。
-
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
《作者:佚名》《灵宝中盟经目》第十六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一卷,为六朝灵宝经。述诸神以符文拔度地狱鬼魂。
-
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
《作者:佚名》灵宝天尊为法解真人述三涂五苦八难和三业五毒八行,劝人注想、称扬寻声救苦天尊尊容、名号,燃灯树旙,济贫散经,先度九玄七祖父母亡灵。
猜你喜欢的书
两分铜币
收录一九二三年四月发表处女作至一九二五年七月之间所发表的本格或准本格推理短篇和极短篇共计十六篇。包括处女作《两分铜币》、《一张收据》、《致命的错误》、《二废人》、《双生儿》、《红色房间》、《日记本》、《算盘传情的故事》、《盗难》、《白日梦》、《戒指》、《梦游者之死》、《百面演员》、《一人两角》、《疑惑》以及出道之前的习作《火绳枪》。同时收录傅博先生撰写的导读和解题,日本评论大师权田万治先生撰写的评论
沉思
《沉思》(Betrachtung)是卡夫卡首部问世的作品集,1912年由德国莱比锡的恩斯特·罗沃特出版社(Ernst Rowohlt Verlag)出版,收录了作家早期创作的十八篇作品。《柏林日报》评论《沉思》时说:“卡夫卡所说的,仿佛是那些无人疼爱、安静无声的人在悄声低语。”这18篇作品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年的卡夫卡已在写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可以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异常细腻的内心世界。
古今源流至论
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前、后、续集为宋林駧 (生卒年不详) 撰。林駧字德颂,宁德 (今属福建省)人。别集宋黄履翁 (生卒年不详)撰。黄履翁字吉父,生平籍贯均不详,可能也是闽人。从宋神宗开始改诗赋取士为以策论取士。考生须博通古今,深晓典制。但是又苦于篇帙浩瀚,很难一下子掌握。因此,一些人就将其编辑成书,以备科举之用。当时麻沙书坊,刊书最多。此书虽专为科举而编,但对宋代的朝章国典,分门别类,序述详明。而且又有些其他书籍所没有记载的内容。可以为一些考证者参考利用。有张目元延祐丁巳刊本、振绮堂有元刊本、《四库全书》本。
茶谱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子奚川先生梓之。”可知此书由其侄子刊行。又,明代顾元庆《茶谱序》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好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顷见友兰翁所集《茶谱》,其法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简什太繁,甚失谱意……”末署:“嘉靖二十年吴郡顾元庆序。”可证钱氏《茶谱》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书后又附录〔明〕赵之履辑《茶谱续编》一卷,内容为王友石(字孟端)竹炉并分封六事及昭代名公诸作。《茶谱》,仅见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著录,题为兰友翁《茶谱》,编入《古今文艺丛书》(1912年编刊),改题为八十翁友兰钱椿年集《制茶新谱》,仍包括《续编》。此书也被日本青木正儿收入《中华茶书》,题为《制茶新谱》,当据《古今文艺丛书》收入;福田宗位又译成日文,编入《中国の茶书》(即青木《中华茶书》日译本)。全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炙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目。大致杂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谱》、蔡襄《茶录》等书内容分别归入各目。唯炙茶、制茶诸法(橙茶、莲花茶、茉莉花茶)、煎茶四要中之洗茶、点茶三要中之择果,为根据明代烹饮茶法总结的新内容。
纂异记
传奇小说集,唐李玫撰。“玫”,一作“攻”,一作“政”,大中(847—859)时人,其他不详。本书所记也都是神仙鬼怪之事。但是它不限于记载现成的奇事异闻,有的还是有意的创作。象《嵩岳嫁女》一篇,写了神仙大办婚礼的场面。作者将不同时代的仙人凑合在一起,让他们写唐代的七言律诗,显然是作者编制出来的故事。原书一卷,已佚,《太平广记》存有佚文。《说郛》中的《纂异记》题宋李玫撰,记宋人故事,显系伪托。
教苑清规
凡二卷。元代自庆编于至正七年(1347)。又称增修教苑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系天竺大圆觉教寺之云外法师自庆,将天台教苑清规(编者不详,仅知其属天竺山白云堂)再增补修订。内容分为十门,即祝赞门、祈禳门、报本门、住持门、两序门、摄众门、安居门、诫劝门、真归门、法器门等,各门之下复详述细节。本书为研究宋、元时代天台宗组织、制度等之重要资料。此外,教苑清规另有二书,一为宋代智圆(976~1022)所作,凡二卷。另一为日僧无著道忠(1653~1744)所作,凡二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