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

- 姓名:郑思肖
- 别名:字忆翁,号所南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连江(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1241年
- 逝世日期:1318年
- 民族族群: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以示思念赵宋。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连江(今属福建)人,郑起子。宋末太学生,尝应博学鸿词试。侍父来吴,寓条坊巷。元兵南下,曾扣阍献策,不报。一生不娶,念念不忘君国之意,每形于诗文中,如《过徐子方书塾》云:“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寒菊》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遇岁时伏腊,辄野哭南向拜。闻北方语,必掩耳亟走。坐卧不北向,扁其室为“本穴世界”,以“本”字之“十”置“穴”中,即“大宋”。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不画土,以示土地为人夺去。恶赵孟頫受元聘,与之绝交。钱财多周人之急,不事家产,游心佛道,自称三外野人。居无定所,遍游吴下名山禅宫,多寓万寿、报国二寺。元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八。临终,嘱友人书牌位曰“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尝著《大无工十空经》一卷,“空”字去“工”而加“十”,即“宋”字,寓意“大宋经”,造语奇涩。又著《释氏施食心法》一卷,《太极祭炼》一卷等。其论诗主灵气说,所谓“天地之灵气为人,人之灵气为心,心之灵气为文,文之灵气为诗”(《一百二十图诗集自序》),论文从其父说,以为“文者,三纲五常之所寄”,反对“惟务言语为工”、“坠于绮靡卑弱”的宋末文风。所作诗文多抒发眷怀故国之气节,明陈弘绪以为“视皋羽诸诗文,孤峭相似,而感愤壮烈殆欲过之”(《郑所南心史序》)。梁启超亦云:“读古人诗文辞多矣,未尝有振荡余心若此书之甚者。”(《重印郑所南心史序》)著有《所南先生文集》一卷、《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一卷、《锦钱馀笑》一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又有《心史》七卷,明崇祯十一年冬于苏州承天寺井中发现,封于铁函中,题“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书”,清徐乾学疑为明末人伪托,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影印崇祯十二年张国维刻本。今人整理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陈福康点校本《郑思肖集》。《全宋诗》卷三六二四至三六二八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八三三一至八三三九收其文九卷。事迹见卢熊《郑所南小传》。
郑思肖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陈记室集
别集。东汉陈琳作。记室集最早编刊者不详,《隋书·经籍志》载有《后汉丞相军谋掾陈琳集》三卷,早佚。此集为明人张溥所辑,存《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全书1卷,著录诗文辞赋凡26篇。其中赋13篇,较完整者有《武军赋》、《神武赋》、《止欲赋》、《神女赋》、《大暑赋》、《迷迭赋》、《玛瑙勒赋》、《柳赋》及《鹦鹉赋》等,文10篇,诗3首。卷前有辑集者“题辞”,述陈琳生平大要,及其诗文辞赋优劣。其云:“孔璋(陈琳字)赋诗,非时所推,《武军》之赋,久乃见许于葛稚川,今亦不全,他赋绝无空群之目。诗则《饮马》、《游览》诸篇,稍见寄托,然在建安诸子中篇最寥寂……彼所出尘,惟章表书记。”孔璋赋,以《止欲赋》、《武军赋》两篇成就较为突出。前者于思求“逸女”中深寄兴托,明其志趣;后者极力颂扬主上的武功伟业,文辞优美,一气呵成,笔力遒劲,代表了陈赋的总体风格。前人多不推重其赋,于今观之,似失之偏颇。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陈记室集》。
难经疏证
《难经》注本。2卷。日本丹波元胤(奕禧)撰于日本明治十一年(1879年)。卷首载其父丹波元简(廉夫)《难经》题解1篇,考证《难经》命题之意。疏证部分为作者征引《难经经释》等各家注述,询谋得失,修合己见、补其賸义而成。评、按内容,较为精审。如“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也?”(一难)之疏证:“十二经皆有动脉,吕、杨注详举之,今不赘也。丁曰: ‘十二经皆有动脉者,即在两手三部各有会动之脉也’,据此《脉经》配脏腑于三部者,误也。盖经中未有此说也。”又如对滑寿诠释“脉”字之评议等,其注疏每能考释经文,寻其指归,旁参群籍,资为佐证,并从训诂学角度予以阐解。现有《聿修堂医学丛书》本,《皇汉医学丛书》本等。建国后有排印本。
文堂集验方
验方著作。四卷。清·何京辑。刊于1775年。本书辑录方书中备用成方与单验方。分为中风、风痫、感冒伤风、伤寒等39类临床各科病症。其中有一部分单方验方属于民间效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围棋闯局
又名《补西厢弈棋》。全称《莺莺红娘着围棋》。杂剧剧本。元末明初詹时雨作。一折。系增补《西厢记》第一本之作。叙莺莺听琴后,与红娘下围棋,张生逾墙相见,惊散棋局。此剧《录鬼簿续编》著录。今存本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刻本《西厢记》卷首附载,谓“接头卷第三折越调后”,未署作者;明闵遇五刻本《西厢记》亦附载,题“晚进王生”;暖红室刊本《西厢记》亦附录“对弈”一折。
近溪子明道录
八卷。明罗汝芳撰。此书前有昆明郭斗序,序中称“汝芳以家居富美堂及云南五华书院所集讲义二卷,合而刻之,一题曰《五华会语》,一题曰《双玉会语》。其门人杜应奎又附以所记罗汝芳《论学编》为三卷,题曰《近溪先生会语》。”《四库》馆臣所用江苏巡抚采进本题为《近溪子明道录》,八卷。又每卷只题会语,不标其地,卷端题门人乐安詹事讲校梓。大概杜应奎所编在前,詹事讲所编在后,所以书名、卷帙各不相同。内容大体亦为尊崇王学、禅宗之本意。卷末有詹事讲跋,其中称“是足以明道,故名为《明道录》”。另有《近溪子集》,题为六卷,即礼、乐、射、御、书、数六卷。于每卷也只题“会语”二字,卷五第一则述万历二年(1574)在五华书院会讲事。经王重民先生考证,“此即詹事讲所刻《明道录》,曾经耿定向手批,而季膺重刻之,因易为此名也。”书首有季膺、胡僖、杨起元、张嵿序,后有耿定向、詹事讲跋,为万历间刻本,共六册,现存于北京图书馆。
御制秘藏诠
《御制秘藏诠》是宋太宗将佛教的深奥法意,以诗赋的形式进行诠释,再命人注解后雕印成册的宋代书刊,后被编入我国第一部大藏经《开宝藏》,共三十卷,包括《秘藏诠》二十卷,《秘藏诠佛赋、歌行》一卷、《秘藏诠幽隐律诗》四卷、《秘藏诠怀感诗》四卷及《秘藏诠怀感回文诗》一卷。《秘藏诠》二十卷,第一至第二十卷共五言诗一千首。《秘藏诠佛赋、歌行》共一卷。右诠赋等,端拱元年十二月,上遣中使卫绍钦谕旨,僧录司选京城义学文章僧惠温、继琳……等五十六人同为注解。书成上进,各赐袭衣器币,诏以其文编联入藏。《秘藏诠幽隐律诗》四卷,五言四韵一百首;《秘藏诠怀感诗》四卷,五七言各一百韵;《秘藏诠怀感回文诗》一卷,五七言各一百首并二十韵;《逍遥咏》一十一卷,五七言诗各一百首。端拱二年十一月,上遣中使卫绍钦谕旨,僧录司选京城义学文章僧可昇、归一……等一十二人同为注释。书成上进,赐束帛器币缗钱,诏以其文编联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