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译注

作者:佚名
神农本草经译注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又名《本草经》、《本经》。撰者不详,为后人托名“神农”所作。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也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原著在唐朝初年佚失,现今传世的版本均为后人的辑佚本。书中除总论药物的序例外,共收载药物365种,并按上、中、下三品分类。 其中上品120种,大多属于补养类药物;中品120种,大多属稍有补养而兼有治病作用的药物;下品125种,大多是带有毒性的攻治疾病的药物。每种药物均依次分记其药名、性味、主治病症、药物的别名及生长环境等。书中 所载的绝大多数药物临床应用都有很高的疗效。如补气的人参、黄芪,补血的当归、地黄,解毒的麻黄、吴茱萸,清热的黄连、石膏等,直到今天仍在沿用。书中论述了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提出了药物“七情”的宜忌,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反、相恶、相杀七类,药物的酸、咸、甘、苦、辛五味和寒、热、温、凉四气,以及有关药物的加工和剂型,各种病因、病位的用药要求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经典性著作,后世医药学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增补内容,注疏所载药物,形成了众多的本草文献。

猜你喜欢的书

唐愚士诗

唐愚士诗

诗文集。明唐之淳(1350—1401)撰。四卷。之淳字愚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建文初拜翰林侍读,与方孝孺同领修书事,寻卒。有《萍居稿》、《文断》等。是集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约四万七千余字。正文含诗文四卷。文含记等,诗含古诗等。此集诗文相间而总题曰诗,体例不合。集中作品亦未经简汰,金砾并存。其诗气格质实,无元季纤秾之习。其塞外诸作,记山川物产,颇具史料价值。《会稽怀古》诗一卷,凡五言古诗三十首,乃其少作,题下各有小序,仿阮阅、曾极、张尧同之例。所作如《舜庙》、《禹庙》等能不沿袭旧例而有己见。其文则思路敏捷,方孝孺尝极推之。有《四库全书》本。

虏庭事实

虏庭事实

原书已佚,仅于涵芬楼《说郛》卷八存留数则,分为姓氏、风俗、仗责、拜天、黄鼠、婚聘、过盏、放偷、披秉、哑揖、丧葬、血泣、释奠、寺塔等条,记述了女真各部当时的政治、生活习俗等内容。

脚气治法总要

脚气治法总要

二卷。宋董汲(生卒年不详)撰。董汲,字及之,东平 (今属山东)人,少时多病,立志务医。作者对内、儿诸科均有研究,尤擅治小儿痘疹等疾患,著有《小儿斑疹备急方》等。《脚气治法总要》撰成于北宋元祐八年 (1093),原书一卷,《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后散佚,《四库全书》从 《永乐大典》辑出,分为上、下二卷。上卷首先阐述脚气病研究历史,探究病因、病机、病状,论说证治原则。脚气之疾在黄帝时名为厥疾,两汉之间名为缓风,南北朝时称作脚弱,唐代始称脚气。此病皆由风毒湿气而致,但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治疗方式也应有别。接着分为十二篇论,详论上述内容。下卷列疗方四十六首,区分情况,内服外用,十分赅备。此书是一部论述周密、内容丰富的脚气病学专著,也是我国医籍中得以保存的此类著作中最早一部。有《四库全书》本,振绮堂抄本,1958年商务印书馆铅印 《董汲医学论著三种》 (包括本书)本。

黄楼赋并叙

黄楼赋并叙

辞赋名篇。北宋苏辙作。《宋文鉴》、《栾城集》见载。文章以序言交代作意:描写其兄苏轼守徐州时遭遇特大水灾的情景,以及苏轼身先士卒、帅全城官民共御洪水的功绩和水退后主宾登黄楼之所见风光。正文内容分为四层:首先写水退后苏轼与宾客共登黄楼,以客人话语,回顾历史,称道天意,侧面写出水患之大,治水业绩之盛。其次写主人笑答,以东坡之口揭示出题旨:“今夫安于乐者不知乐之为乐也,必涉于害者然后知之”。然后着力铺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色,突出徐州一带地理形胜和大好风光。结尾历数英雄豪杰逐鹿中原的龙争虎斗,和歌舞宴乐的情景,而终归尘土,抒发了沧海桑田的深沉历史感慨。这篇赋,借登黄楼远望,发怀古之幽思,立意高迈。唯篇制结构追效班固《两都赋》,描写亦不及秦观同名之作练达。

空同子瞽说

空同子瞽说

一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共28篇。瞽说者,盲人之说也,谦词。空同子乃作者别号,后李梦阳亦号空同子,当区别。是书仿诸子文体,多托物寓意之词。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擢翰林院编修,乞省亲归。宋濂以翰林承旨致仕,荐苏伯衡以自代,以疾辞。后聘主会试,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逮治,卒于狱中。著有《空同子瞽说》、《苏平仲集》等。此书仿诸子文体,采用托物寓意的方法,表述自己的见解。收入《苏伯衡文集》 十六卷中。

七俱胝准提陀罗尼念诵仪轨

七俱胝准提陀罗尼念诵仪轨

七俱胝准提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唐不空译,日本觉永题记,尾题七俱胝佛母念诵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