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佚文

抱朴子·内篇》引《神农经》:上药[1]令人身安命延,天神仙,遨上下,役使万灵[2],体生毛羽,行厨[3]立至。MuM中华典藏网

注:MuM中华典藏网

【1】上药:即上品药。认为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以补养为主要作用的药物。MuM中华典藏网

【2】万灵:万,言其多也;灵,生灵、物,意指各种生物。MuM中华典藏网

【3】行厨:(1)指做饭做菜、酒食等餐品的人。(2)指神道传说中可以随时随地备膳的仙术或神仙。MuM中华典藏网

《抱朴子·内篇》引《神农本草经》:上品药物养命应天,能使人身体安康、寿命延长,享尽天年,寿如神仙,自由活动于天地之中,而为万灵之首,驾驭万物,身体生长出羽毛,想要什么酒食饭菜都能使之立刻到来。MuM中华典藏网

《抱朴子·内篇》引《神农经》:中药[1]养性,下药[2]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3]不行,众妖辟。MuM中华典藏网

注:MuM中华典藏网

【1】中药:即中品药。认为这类药物有的有毒,有的无毒,能遏病补羸,祛邪扶正。MuM中华典藏网

【2】下药:即下品药。认为这类药物多毒,不可久服,以除邪气、破积聚、疗疾病为主要作用。MuM中华典藏网

【3】恶气:(1)指秽恶之邪。(2)指六气太过,使人发病,亦即六淫之气。MuM中华典藏网

《抱朴子·内篇》引《神农本草经》:中品药物,祛邪扶正、遏病补羸,养益人性。下品药物,能消除疾病,能使毒虫不敢附着,猛兽不敢侵犯,恶气不得流行,各种妖孽一齐避开。MuM中华典藏网

艺文类聚》引《本草经》:太乙子曰:凡药上者养命[1],中者养性[2],下者养病[3]。MuM中华典藏网

注:MuM中华典藏网

【1】养命:指补养身体,延缓衰老,益寿延年。MuM中华典藏网

【2】养性:指补虚祛邪,除病扶羸,以养性命。MuM中华典藏网

【3】养病:指祛邪除病。MuM中华典藏网

《艺文类聚》引《本草经》:太乙子曰:凡属上品药物能养命,中品药物能养性,下品药物能除病。MuM中华典藏网

太平御览》引《本草经》:太乙子曰:凡药上者养命,中药养性,下药养病。神农乃作赭鞭 [1],从六阴阳[2],与太乙升(巡字)五岳、四渍[3],土地所生,草、石、骨、肉、心、皮、毛、羽,万千类,皆鞭问之,得其所能主治,当其五味,一百七十毒。MuM中华典藏网

注:MuM中华典藏网

【1】赭鞭钅制:赭,赤土也。鞭,皮或纤,古代用做打人的刑具,或放牧赶畜的用具。《汉书·王莽传》:“挑汤赭鞭,鞭洒屋壁。”注:“赭鞭,鞭之也;赭,赤也。”传说神农用其辨百草。《辞海》(中华书局民国三十六年合订本)《搜神记》:“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分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钩,金属作的弯曲物,亦有木的,用来钩取猎物的工具。《辞海》(民国三十六年版):“农具,田器。”钅制,chì,音“斥”。除草器。MuM中华典藏网

【2】六阴阳:指六阴、六阳,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引申为臟腑经络。MuM中华典藏网

【3】五岳、四渍:五岳,指中岳蒿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引申为东、西、南、北、中各方位。四渍,指江、河、淮、济四水。泛指通海的河流水道。引申为经络运行不息。MuM中华典藏网

《太平御览》引《本草经》:太乙子曰:凡是上品药物,能延年益寿,长养天命;中品药物,除病补羸,护养性命;下品药物,重在祛邪除病。神农根据辨药和种田、打猎的需要,于是制作了赭鞭钅制。并以人体六阴六阳脏腑经络为理,与太乙子登山(五岳)、涉水(四渎),长途跋涉,看到大自然所生的草、石、骨、肉、心、皮、毛、羽,万千种类,都使用赭鞭,鞭之探索,尽分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获得了各种药物主治的疾病。并尝百草辨五味,竟中百七十毒。MuM中华典藏网

《太平御览》引《神农本草》:神农稽首再拜,问於太乙子曰:曾闻之时,寿过百岁,而徂落[1]之咎,独何气使然也?太乙子曰:天有九门[2],中道[3]最良。神农乃从其尝药,以拯救人命。MuM中华典藏网

注:MuM中华典藏网

【1】徂落:徂,cú,音“殂”。徂落,人死亡,一去不回的意思。MuM中华典藏网

【2】九门:(1)九天之门,四正门(东、西、南、北门),四隅门(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西北角门),中央门。(2)指日月运行通道,亦称九道。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月有九行道: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MuM中华典藏网

【3】中道:指太阳运行之道,古代认为天体运行以太阳为中心,月亮围绕太阳转,所以称中道。MuM中华典藏网

《太平御览》引《神农本草》:神农叩头再拜,向太乙子问曰:我曾听到,有的人寿过百岁,而有的人却过早夭亡,这其中的原因是何种气造成的?太乙子回答说:天有九门,日月运行各有通道,而太阳运动的中道,对人与万物影响最大。神农于是根据这种规律,尝遍百药,以拯救人的生命。MuM中华典藏网

药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者,即杀人,一曰钩吻[1],二曰鸱[2],三曰阴命[3],四曰内童[4],五曰鸩羽[5],六曰虫高虫希[6]。(《博物志》引《神农经》)MuM中华典藏网

注:MuM中华典藏网

【1】钩吻:马前科植物胡蔓藤的全草。MuM中华典藏网

【2】鸱:状如雌鸡,生山中,有毒。MuM中华典藏网

【3】阴命:赤色,著木系,其子生海中。MuM中华典藏网

【4】内童:状如鹅,亦生海中。MuM中华典藏网

【5】鸩:毒鸟,如雀,墨头赤喙。MuM中华典藏网

【6】虫高虫希:生海中,雄曰虫高,雌曰虫希。MuM中华典藏网

某些药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一旦进入可致人死。这些药物,一称钩吻,二称鸱,三称阴命,四称内童,五称鸩羽,六称虫高虫希。MuM中华典藏网

药种有五物,一曰狼毒,占斯[1]解之。二曰巴头[2],藿汁解之。三曰黎[3],汤解之。四曰天雄、乌头,大豆解之。五曰班茅[4],戎盐解之。毒菜害小儿,乳汁解,先食饮二升。(《博物志》引《神农经》)MuM中华典藏网

注:MuM中华典藏网

【1】占斯:为刺蛾科昆虫黄刺蛾的虫茧。亦名蛅蟴房。李当之云,是樟树上寄生。陈藏器云,解狼毒毒。MuM中华典藏网

【2】巴头:即巴豆。MuM中华典藏网

【3】黎:即藜。亦名灰菜。为藜科植物藜的幼嫩全草。MuM中华典藏网

【4】班茅:即斑蝥。MuM中华典藏网

有些药物的毒性是可以解的,如以下五种:第一种称狼毒,用蛅蟴房能解。第二种称巴豆,用藿汁能解。第三种称藜,用芦汤能解。第四种称天雄、乌头,用大豆能解。第五种称斑蝥,用戎盐能解。小儿食有毒的菜中毒,用乳汁可解,可先喝二升。MuM中华典藏网

五芝及饵[1],丹砂、玉札、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一禹馀,各可单服之,皆令人飞行[2]长生。(《抱朴子·内篇》引《神农四经》)MuM中华典藏网

注:MuM中华典藏网

【1】饵:食物。这裏指用灵芝做成的食品。MuM中华典藏网

【2】飞行:指身体轻健有力,行动敏捷,奔走如飞。MuM中华典藏网

青、赤、黄、白、黑五种灵芝以及用其制作的食品,还有朱砂、玉泉、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一禹余粮等药,分别可以单独服用。这些药,都能使人身体轻健,奔走如飞,延年益寿。MuM中华典藏网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文选》注引《神农本草》)MuM中华典藏网

春、夏季属阳,秋、冬季属阴。MuM中华典藏网

春为阳,阳溫生万物。(《文选》注引《神农本草》)MuM中华典藏网

春属阳,气候温暖,万物始生。MuM中华典藏网

黄精与术[1],饵之郤粒,或遇凶年,可以绝粒,谓之米脯[2]。(《太平御览》引《抱朴子神农经》)MuM中华典藏网

注:MuM中华典藏网

【1】术:指白术。MuM中华典藏网

【2】脯:乾的熟肉,或乾的果子肉。这裏指乾的黄精与白术代替食物充饥,所以称米脯。MuM中华典藏网

黄精与白术,可作食物服用,能减少饮食,假若遇到大灾之年,用此充饥,可以代替食物,又称为米脯。MuM中华典藏网

五味,养精神,强魂魄。五石[1],养髓,肌肉肥泽。诸药,其味酸者补肝、养心、除肾病。其味苦者,补心、养脾、除肝病。其味甘者,补肺、养脾、除心病。其味辛者,补肺、养肾、除脾病。其味鹹者,补肺、除肝病。故五味应五行,四体应四时[2]。夫人性生于四时,然后命于五行,以一补身[3],不死命神[4],以母养子[5],长生延年,以子守母,除病究年。(《太平御览》引《养生要略神农经》)MuM中华典藏网

注:MuM中华典藏网

【1】五石:当为玉石。主指上品玉石类药。MuM中华典藏网

【2】四体:指筋、脈、皮、骨,以应春、夏、秋、冬四时。MuM中华典藏网

【3】一:太乙元气。此指以自然精气补益。《素问·上古天真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素问·生气通天论》:“服天气,以通神明。”MuM中华典藏网

【4】命神:生命之神。《老子》:“穀神不死。”MuM中华典藏网

【5】以母养子:母,指自然。子,指人。MuM中华典藏网

饮食五味,能滋养精神、强健魂魄。玉石,可以补养骨髓、强壮肌肉。各种药物,味酸的,能补肝、养心、除肾病。味苦的,能补心、养脾、除肝病。味甘的,能补肺、养脾、除心病。药味辛的,能补肺、养肾、除脾病。味咸的,能补肺、除肝病。因此,五味与五行相应,四体与四时相应。人的性命本于天之四气与地之五行,以天地之道养生补身,使命神不死。以母养子,长生延年;以子守母,除病增年。MuM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