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
-
香艳丛书
《作者:虫天子》丛书。虫天子编。二十集。其《凡例》云:“所选以香艳为主,无论诗词乐府,足以醉心荡魄者,一例采入。”其中绝大部分是诗文杂著类的艳情作品,如明程羽文《鸳鸯牒》、清邹枢《十美词纪》等,也有一些文言小说,如隋王度《古镜记》、宋佚名《李师师外传》等。以言情为主,也有封建闺训如清陆圻《新妇谱》、清芙蓉外史《闺律》等。书中“搜辑随时,不拘朝代先后,今人亦间登一二,多系可惊可喜未经刊刻之作”(《凡例》),体例粗疏,编次杂乱,第十二集起连载王韬《淞滨琐话》十二卷,每集二卷,又颇类杂志。第十四集所收清沈锽《石头记评赞序》、佚名《石头记评花》、愿为明镜室主人《读红楼梦杂记》、卢先骆《红楼梦竹枝词》、周绮《红楼梦题词》、沈谦《红楼梦赋》等,对研究《红楼梦》颇有参考价值。国学扶轮社1909年至1911年排印出版。
-
说郛
《作者:陶宗仪》丛书。元末明初陶宗仪辑。一百卷。宗仪有《南村诗集》已著录。书仿曾慥《类说》之例,曾所编者则略去之。采辑自汉、魏至宋、元各种笔记小说,也有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凡一千二百九十二种, 自三十二卷刘鯨《传载》以下,有录无书者七十六种。书名出自《扬子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每书大多为节刊,较少有全,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亦有原本久亡,而从类书之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者。古书之不传于今者,断简残编,往往而在;佚文琐事,时有征焉,于考证颇有价值。然体例较芜杂,往往一书多出,或别立名目。盖屡经窜乱,早非宗仪原本。后三十卷明时即已散佚,明人郁文博补为一百卷。原本已佚,民国张宗祥据六种明钞本校改删补,希复宗仪原书面貌,成百卷本,有涵芬楼排印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清顺治三年(1646)陶珽重校整理的《宛委山堂刊本》,为现在通行的百二十卷本,舛误颇多。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八年将涵芬楼百卷本,明刻《说郛》一百二十卷本及《说郛续》四十六卷本,三种录集影印,定名为《说郛三种》(精装十册),选国内各种善本校刊,将各种误谬处,一一勘正,合而观之,已多于《中国丛书综录》著录,书后有索引,为最佳本。
猜你喜欢的书
陈清端公年谱
二卷,丁宗洛撰,陈瑸年谱。陈瑸,字文焕,又字眉川。清广东海康人。曾任福建古田、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员外郎,兵部郎中, 四川学政。
竹素园丛谈
清室逊位时,民国政府订立优待条件,清帝仍居大内,宫中用宣统年号,宫室、舆服、祭礼、婚丧一切礼仪仍用旧制,民国政府岁给优待费四百万元。嗣以财政困难,优待费不能照给,惟以借贷典押度日。至甲子年十月北京政变后,即由民党提议将清室划除,派兵入宫,迫清帝即日迁让。
南院国师语录
凡三卷。全称南院国师住山城州龙安山禅林禅寺语录。又作规庵录。日僧规庵祖圆(1261~1313)撰,侍者慧真、妙准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辑录禅林禅寺语录、南禅寺语录、太平兴国南禅寺语录、偈颂、敕谥南院国师规庵和尚行状、附录等。
碧岩录译注
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亦称《碧岩集》。宋代禅宗僧人佛果克勤 (圆悟) 著。宋徽宗政和年间克勤住持澧州石门夹山灵泉禅院时, 将雪窦重显 (980—1052) 的《颂古百则》加以评唱,经门 人编辑而成。善会曾以 “鸟含花落碧岩前” 的诗句咏夹 山,故夹山又称为碧岩,是为书名之来由。雪窦《颂古百 则》用偈颂的形式表达禅宗掌故,十分注意修辞,为丛林 称重。克勤则于每段公案和偈颂之前加一提纲式的垂示, 又在本文各句之后系以短小精悍的着语 (夹注),接着, 在公案和偈颂之后加以评唱,成为非常完全的著作,对参 究禅学者有较大的启发作用。自是书问世,宗门派别逐渐 倾于合流,而“禅机”也逐渐融化于 “诗境”。后大慧宗 杲(1089—1163) 担心此书造成不明根本,专尚语言的弊 病,故焚毁其版。但该书仍然流行,模仿该书的著作也不 断出现。在中国佛教史上,该书对于禅风的转变有深远影 响,曾传至朝鲜,并被誉为经典。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轮陀罗尼念诵法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轮陀罗尼念诵法,一卷,唐宝思惟译,日本兴然题记,编号一〇八四。
天台传佛心印记
全一卷。元代怀则撰述。又作佛心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说明天台宗所传佛心印‘性具性恶’之法,并破斥禅家之‘教外别传,见性成佛’、相宗之定性二乘、性宗之无佛性等义。注书有明代传灯所著之天台传佛心印记注二卷等。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