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根泽

罗根泽
  • 姓名:罗根泽
  • 别名:字雨亭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河北省深县人
  • 出生日期:1900年2月24日
  • 逝世日期:1960年3月31日
  • 民族族群:

罗根泽(1900年2月24日—1960年3月31日),字雨亭,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河北省深县人。10岁时才开始上小学,先后在深县中学、河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因家庭经济拮据,学习时断时续,中小学共读8年,却未取得正式学历。1925年考入河北大学中文系。1925年相继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同时在两所学校里攻读,先后由清华的梁启超陈寅恪,燕京的冯友兰、黄子通等指导学习诸子和中国哲学,并开始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1929年于此二处同时毕业,后由刘盼遂介绍,被河南大学聘为教授。自此以后,先后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河北大学、中国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中央大学等院校任教,讲授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诸子概论、国学概要、中国学术史等课程。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南京大学。


罗根泽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诸子学方面。1932年,应顾颉刚之邀,主编《古史辨》第4册,刊出了通考和有关儒、墨、道、法四家的文字。1937年又续编了《古史辨》第6册,以通考和考据诸子者为上编,以考据老子者为下编。这两册书成为那时为止有关诸子学论文的总汇。他本人则著有《孟子评传》、《孟子学案》、《孔丛子探源》、《尹文子探源》、《管子探源》、《<庄子>外杂篇探源》、《孟荀论性新释》等专著和论文。


早在清华研究院读书时,罗根泽已着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其后曾在清华大学接替郭绍虞开设此课。他曾打算分册编写《中国文学批评史》,并于193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隋唐文学批评史》、《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4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先后重印此书,并刊行了他的两宋部分的遗稿。该书材料丰富,除历代诗文评、各家诗文集和各朝正史文苑传外,还广泛搜集了经、史、子及佛、道二典等,详细阐述了其他同类著作中没有注意或论述不多的问题。如《隋唐文学批评史》中有《刘峣的先德后先艺说与尚衡的文章三等说》、《黄滔吴融等的反艳丽说》等。在体例上,该书吸收我国史书中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3种方法的长处,统筹兼顾,纲举目张,令人一目了然。在中国文学史研究方面,罗根泽也作了辛勤的探索,著有《乐府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论集》、《罗根泽古典文学论文集》、《中国文学起源的新探索》等。

罗根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

太上灵宝三元三官消愆灭罪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分三篇,即〈上元天官消愆灭罪忏〉、〈中元地官消愆灭罪忏〉、〈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皆为元始天尊所说。内称一切众生身处尘劫,久染三毒六情诸多罪业。唯有延请高上道士,修建道场,燃灯烧香,至心归礼本书所列上元一百二十位天尊、中元一百二十位天尊、下元一百二十位天尊名号,忏悔一切罪过,方可消愆灭罪,祈求赦免,解脱灾害。此道法盖源于早期天师道以三官手书为人首过治病之术。《正统道藏》另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内容与本书略同。

道德真经解

道德真经解

无名氏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盖宋末道士撰。其下卷原阙,后人抽出时雍刊印的《道德真经全解》中的相应部分配补。其解融合三教。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

经名: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系摘录《大有妙经》而成。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其《青童大君传》与《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中的 《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经》同;其《洞真素灵中经》中一部分与《太 上道君守元丹上经》同; 其《洞真太上九真明科三品律》与《大 有妙经》中的 《太上九真明科》同; 其四位帝君颂与《大有妙 经》中的《太帝君偈大有妙赞》同。该经为《大有妙经》另一节 略传本,不如《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内容多。

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

唐王勃撰。滕王阁,为唐朝滕王李元婴所建。上元二年(675),阎伯玙任洪州都督时,重修此阁,农历九月九日在阁上宴集宾客,正好王勃往南方省父经过洪州,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文。当时即震惊四座。文章从洪州的地域、人物、写到宴会;接着写宴会的时间、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中的三秋景物,着重抒发作者的坎坷身世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作者借历史上各种杰出人物的不幸遭遇,抨击封建社会压抑、弃置人才的不合理现象。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等句中,表现他报国的心愿,显示出意气昂扬的情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句,也具有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作用。全文感情顿挫起伏,透露出作者飞扬的神采;结构严谨而又挥洒自如,前后照应,脉胳清晰;辞采华美,通篇对仗齐整,声律配置严格,而气势奔放流畅,语言平易自然,用典贴切而不冷僻,体现出骈文进一步格律化和通俗化的倾向。脍炙人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写景色彩鲜丽,形象飞动,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境界全新,精彩万倍。

三经评注

三经评注

此《三经评注》明代闵齐伋辑刻。全套共五卷,分三种:宋代谢枋得、明代杨慎批点《檀弓》;明代郭正域批点《考工记》两卷;题宋代苏洵批点《孟子》两卷。此为明万历四十五年吴兴闵氏套印刊本(前两种为朱墨套印,《孟子》为朱墨蓝三色套印)。 《檀弓》为《礼记》中一篇名,分上、下两篇,内容杂记先秦礼仪,以丧礼为主。宋谢叠山批点,卷末附闵齐伋识语,明万历四十四年朱墨套印本。 《考工记》是《周礼》的一部分。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明郭正域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朱墨套印本。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 “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二卷,宋苏洵批点,前有朱得之序,卷末附闵齐伋跋,明万历四十五年三色套印本。

痴绝道冲禅师语录

痴绝道冲禅师语录

痴绝道冲禅师语录,二卷,宋道冲说,智沂、悟开等编,木石序,艮传跋,赵以夫跋,附龛铭、行状及补遗。南岳下第十九世,嗣曹源生。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序刊。主要收录其嘉兴府报恩光孝禅寺语录、雪峰禅寺语录、庆元府天童景德禅寺语录、临安府景德灵隐寺语录、平江府觉城山法华禅寺开山语录,及普说、法语、龛铭、行状、跋、补遗等。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六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