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尤怡
  • 姓名:尤怡
  • 别名:字在泾,号拙吾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今江苏吴县人
  • 出生日期:1650
  • 逝世日期:1749
  • 民族族群:

尤怡(公元1650-1749),字在泾,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今江苏吴县人。清代医家。生活于康、乾年间,约与叶天士、徐大椿等人同时。年轻时因家境中落曾于寺院中卖字谋生,能诗善文,和著名文人沈德潜等有交往。后改业医,医术高超而不求世人闻知,晚年隐居在浙江花溪以著书自娱。


尤氏钻研《伤寒论》、《金匮要略》很深,所撰《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是研究张仲景学说中有影响的著述。他对同时代医家柯琴多有继承发挥,提出了“六经皆能自受风寒”的观点。世以《伤寒贯珠集》与柯琴的《伤寒来苏集》并重。后世医家对尤氏的评价虽褒扬程度不同,但对其一生勤勉,在医学一途上用心刻苦、撰述丰富都交口称赞。这种精神也很值今人效法。


[正 史]


尤怡,字在泾,江苏吴县人。父有田千亩,至怡中落。贫甚,鬻①字于佛寺。业医,人未之异也。好为诗,与同里顾嗣立、沈德潜游。晚年,学益深造,治病多奇中,名始著。性淡荣利,隐于花溪②,自号饲鹤山人,著书自得。其注《伤寒论》,名曰《贯珠集》。谓后人因王叔和编次错乱,辨驳改订,各成一家言,言愈多而理愈晦。乃就六经,各提其纲,于正治法之外,太阳有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阳明有明辨法、杂治法;少阳有权变法;太阴有脏病、经病法,经脏俱病法;少阴、厥阴有温法、清法。凡病机进退微权③,各有法以为辨,使读者先得其法,乃能用其方。分证甚晰,于少阴、厥阴、温清两法,尤足破世人之惑。注《金匮要略》,名曰《心典》。别撰集诸家方书、杂病治要,足以羽翼仲景者,论其精蕴,曰《金匮翼》。又著《医学读书记》,于轩、歧以下诸家,多有折衷,徐大椿称为得古人意。怡著述并笃雅,世以《贯珠集》与柯琴《来苏集》并重焉。


清史稿·尤怡传》卷五○二


[注 释]


①鬻(yu):卖。②花溪:地名。在今浙江省境内。③微权:细微变化的权衡、把握。


[相关史料]


尤怡,字在京①,长洲人。布衣。怡始得韩伯休术,欲晦姓名,诗亦不求人知,而重其诗者,谓得唐诗三昧。


《吴门补乘》卷五


喻氏②之书脍炙人口者,以其繁简得宜,通乎众耳。然以尤在泾先生《贯珠集》较之,则又迳庭矣。……立为正治法、权变法、干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仲景著书之旨,如雪亮月明,令人一目了然,古来未有。何其《金匮心典》梓行于世,并采入御纂《医宗金鉴》③,而《贯珠集》一书,尚未传播?良可惜哉!


清·唐立三《吴医汇讲·读伤寒补天石贯珠集二书合记》


怡字在泾,号拙吾,工诗,与顾秀野、沈归愚为友,著《北田吟稿》。乾隆间以医名于世。尝病方、喻、程三家④之书条分未当,因分伤寒三阳治法为十一门,三百九十四条,方九十道;三阴治法三门,一百十七条,方二十七道。提纲挈领,束繁归整,为《贯珠集》。虽踵沿陋习,播乱原文,较之三家,则醇⑤多疵少。其《金匮心典》尤精简可宗。又著《金匮翼》专疗杂病,分四十九门,每门各别类次,论治简而有要。惟每类之末必有新定之方,意欲度越古人,犹是金元故态。《读书记》虽无甚精诣,亦可见其用心之勤苦矣。


清·曹禾《医学读书志》下卷


〔注 释〕


①在京:为“在泾”谐音之误。②喻氏:指喻昌。③《医宗金鉴》:清乾隆年间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医学丛书。刊于公元1742年。全书采辑自《内经》至清代诸家医书,“分门聚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见卷首奏疏)。共90卷,25种。④方、喻、程三家:指明代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清初喻昌(《尚论篇》)和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⑤醇:通“纯”。纯正,善好。

猜你喜欢的书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

弗兰克·H. 奈特(1885—1972),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本书是一本结合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经典著作。奈特在书中阐述了为什么完全竞争不会使利润消失,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的重要区别,以及企业家在利润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明文献集

四明文献集

宋代诗文别集。5卷。王应麟著。王应麟原有《深宁集》100卷,久佚。此集系明代鄞县人郑真、陈朝辅辑。按郑、陈所辑《四明文献集》原为总集,意在保存四明乡邦文献,后散佚,仅存王应麟此集,遂以别集而冒总集之名。卷1为记、序、跋;卷2为赦文、诏;卷3为表、露布、檄文;卷4为制、祭文、乐章;卷5为诰、墓志、赞、诗。集中共收文章170多篇,制诰居十之七,史料价值颇高,多可与史书相参证。如诏中保存了给江万里、文天祥、李庭芝、张世杰以至贾似道等人的诏书,皆保存了当时事实原貌;文字亦典雅温丽,“有承平馆阁之遗”(《四库全书总目》)。诗仅有《悼袁进士镛》长诗1首,对袁镛为国捐躯深表悲痛,有“忠烈动天地,游魂为国殇”诸句。今存有《四库全书》本,《四明丛书》(第一集)本。王应麟是宋末著名学者、作家。其学术著作尚多有传本,唯其诗文散佚殊甚。辑本除此集外,尚有《两宋名贤小集》辑《王尚书遗稿》1卷,仅收诗5首;清代叶熊辑《深宁先生文钞摭馀编》3卷,皆远非《深宁集》之原貌。

六朝文絜

六朝文絜

文总集。清许梿评选。12卷,本书系清人对六朝骈文之一种选本。收赋、诏、敕、令、教、策问、表、疏、启、书、移文、序、论、铭、碑、诔、祭文等类骈文凡七十二篇。近十四万字。便利初学,偏重小品,篇幅不多,但基本能体现名家特色。选录自晋迄隋骈文,计作家三十六人,文七十二篇。因取刘勰“析词尚絜”之说,故名“六朝文絜”。所选多抒情写景名篇,篇幅短小,文辞精粹,便于初学,曾流行当时。有道光间许氏刻本、光绪间黎经诰笺注本。今有中华书局1962年据光绪本排印本。

相贝经

相贝经

西汉朱仲撰(或题汉严助撰,实误)。为中国公元前二世纪初研究贝类的作品。原书已佚,今本全文三百余字,记载贝类动物十二种,多为药用。如紫贝“愈疾”、朱贝“明目”、绶贝“消气”。收入《说郛》、《五朝小说大观》、《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等。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初。系隋唐孝道派经书。现存两种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二、《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今以前件为底本,徒件为参校本。

毗尼作持续释

毗尼作持续释

毗尼作持续释,十五卷,唐道宣撰集,清读体续集并序,首题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简称《作持续释》。律学著述。清康熙四年(1665)读体撰。十五卷。系唐道宣的《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的注释书。分三大科:初释本题;次释人题;三随文续释。见载于清《龙藏》及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