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秋冬之际草》
昔人言:“秋冬之际,尤难为怀[1]。”以之命篇,非是之谓也。何尝快,独无忧,予之不怀良易矣。
然则曷取焉?夫已冬而秋,不犹之方春而夏乎哉?鹦花藻野,则春同在夏矣;红黄振谷,则秋不遽冬矣。故君子际之以答岁也[2]。况独往苦少,同志苦多;泛则方舟,登或共屐;非甚喑滞[3],其何默焉。然当斯际也,以游则山澹澹而不至于癯[4],水岩岩而不至于嬉[5],故渊明所谓“良辰入奇怀”[6],灵运所谓“幽人尝坦步”[7],每临境下笔,皆抱此想矣。
注释:
[1]“秋冬”二句:语出《世说新语。言语》。[2]际:遇。[3]喑(yīn):缄默,不说话。[4]澹澹:恬静。[5]岩岩:高峻的样子。[6]“渊明”句:语出陶渊明诗《和刘柴桑》。[7]“灵运”句:语出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
本文选自《谭友夏合集》卷二十三。文章从“昔人言”引发出一番不同昔人的议论,说明秋冬之际的景致犹如“方春而夏”时,此时游览山水别是一种境界。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