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春

谭元春
  • 姓名:谭元春
  • 别名:字友夏,号鹄湾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竟陵(湖北天门)人
  • 出生日期:1586
  • 逝世日期:1637
  • 民族族群:

谭元春(1586~1637),明代诗文作家。字友夏,号鹄湾。竟陵(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结识钟惺,颇得钟惺赏识,订为忘年之交。万历四十二年至四十三年间,与钟惺共同编订了《古诗归》、《唐诗归》。万历四十六年,因“文奇”受到黜等的处分。天启三年(1623)为贡生。天启七年举乡试第一,后参加2次会试皆落第。崇祯十年(1637)他第三次去参加会试途中,病殁于长辛店。他一生未入仕,主要精力用在文学事业上。他在《答刘侗人书》说:“惟生来有志于述作,不敢不尽心,初年求之于神骨,逾数年乃求之于气格,又数年乃求之于词章,前后缓急、难易加减之候,惟己得用之。故常以此为快。”著有《谭友夏合集》。


谭元春和钟惺是“竟陵派”的领袖。他诗歌创作前后有所变化。前期时有一些情真语朴的诗作,如《远村》,诗人选择“不揖径坐床”、“呼我以小子”、“导我凿藕塘”、“欣然求数章”几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场面就栩栩如生地将一个性格开朗豪爽的“长眉叟”勾勒出来。《客夜闻布谷》,通过布谷的啼叫催出诗人的想象,传递与家乡联系的深情。全诗首尾呼应,感情真切,语言也很简朴。后期诗风逐渐向深幽孤峭转化,如《太和庵前坐泉》:“石选何方好,波澜过接时。应须高下坐,待看吞吐奇。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吹。不知流此去,响到几人知。”虽嫌艰涩,但可窥见诗人运词的用心。无论情真语朴,还是深幽孤峭,都不是钱谦益所贬抑的那样:“无字不哑,无句不谜,无一篇章不破碎断落。”(《列朝诗集小传》)


谭元春散文创作的成就胜于诗歌。它的特点是:1.观察细致。3篇游乌龙潭记,准确而奇特地捕捉到他人常常忽略的山水精神和风貌,这是他提倡“住”游而不走马观花的缘故。初游乌龙潭,勾勒出外貌,写得典雅、素朴;再游乌龙潭,写出雨中乌龙潭的景观,游者的情趣,妙趣横生;三游乌龙潭,是月夜漫游,因而特别注意表现景观的色彩,并在这变幻莫测的色彩中发掘拨人心弦的诗意。2.构思精巧。《题客心草》是一篇自序,为了说明自己漫长行程,写道:“子美所数月憩者也,心沉沉乎其滞也,此沣也;三闾所为思公子也,心涔涔乎其若泪也,自武陵桃源也;太白所以入夜郎也,因为洞庭叶飘泊之潇湘,其心至今耿耿在也。”这真是古今熔为一炉的精彩表现。3.议论新警。《女山人说》通过对比,说明“山人”名号已被欺世盗名男人弄得臭不可闻,而妇女“反以存山人之实”。这实际是为妇女扬气的议论。《二杖说》说明友谊的重要性:“与其仗也,相依如家人,相嗜悦如田宅美女,相发如神理,相得如朋友之无所为而交深者。”也颇有识见。

谭元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印第安酋长

印第安酋长

 羽毛是印第安部落里权力的象征。这部《印第安酋长》中,“老铁手”来到印第安人领地绘制地图。在部落间的冲突中,阿帕奇人的酋长“好太阳”饮弹身亡,美丽的姑娘“丽白”为追求白人的文明与爱情却被白人杀害。年轻的酋长温内图踏上了复仇之路……《印第安酋长》为“爱因斯坦最爱读的悬疑探险小说”之一。《印第安酋长》作者卡尔·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游记探险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受到了众多世界名人的赞誉,他书中鲜明的色彩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显示了小说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永恒魅力。他是最伟大的作家。

太清道林摄生论

太清道林摄生论

太清道林摄生论,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宋《秘目》着录「道林摄生论」,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分六篇,前两篇目录缺佚,后四篇依次为〈黄帝杂忌法〉、〈 按摩法〉、〈用气法〉、〈居处〉。各篇主要介绍日常饮食起居之卫生保健常识,以及预防疾病,养生延年之术。梁陶弘景撰《养性延命录》受此书影响。

续补侍儿小名录

续补侍儿小名录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南宋温豫撰。一卷,有《稗海》本、 《香艳丛书》本等, 《绿窗女史》、《五朝小说》等本径题作《侍儿小名录》。本书为续补洪炎、王铚二人之书,专录侍妾故事之作。所录凡二十八则,均注明出处。引书有《汉书》、 《艺文类聚》、《李贺集》等。所录《霍小玉传》、 《薛昭传》等,均较《太平广记》所录为简。出自《御史台记》的“张佶”条,出自《儆戒录》的“陈洪裕妻”条,他书未载。

稼轩词疏证

稼轩词疏证

六卷,梁启勋撰。民国20年(1931)曼殊室刻本,1982年北京中国书店刷印本。《稼轩词疏证》一书的缘起,是梁启勋的长兄梁启超先生在1928年夏着手撰写辛弃疾年谱,并拟将稼轩词系于年谱中,这个工作开始不久,就随着梁启超的生病和去世而中断。梁启勋“继伯兄未竟之业”,从1929年10月开始属稿,于当年12月将《稼轩词疏证》完稿。因此本书体例上明显体现出兄弟二人合作的特征:每首词下,先列校勘,其中既有梁启超的饮冰室校勘,也有梁启勋的校勘;然后是饮冰室考证;最后是梁启勋的考证,即“启勋案”。所以此书“能继饮冰未竟之业,而补苴订正之功尤不可没”。全书考证详赡,实际上是第一次对稼轩词进行全面的系年与系地的整理研究;抑且搜罗宏富,将宋四卷本、信州十二卷本及辛敬甫从《永乐大典》辑得之补遗集合诠次,并于《清波别志》辑录一首,共收稼轩词六百二十三首。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注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佛经名。一卷。“心”喻为核心、纲要、精华。该经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有七种汉译本,其中以译者不详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现题“后秦鸠摩罗什译”)和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有名。此经说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自性本空的道理,而证悟无所得的境界。该思想被认为是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 故称《心经》。仅二百余字,便于持诵, 在佛教中极其流行。

拔陂菩萨经

拔陂菩萨经

后汉录失译人名,亦即《大方等大集贤护经》。文来未全。梵语拔陂。此翻贤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