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春

谭元春
  • 姓名:谭元春
  • 别名:字友夏,号鹄湾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竟陵(湖北天门)人
  • 出生日期:1586
  • 逝世日期:1637
  • 民族族群:

谭元春(1586~1637),明代诗文作家。字友夏,号鹄湾。竟陵(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结识钟惺,颇得钟惺赏识,订为忘年之交。万历四十二年至四十三年间,与钟惺共同编订了《古诗归》、《唐诗归》。万历四十六年,因“文奇”受到黜等的处分。天启三年(1623)为贡生。天启七年举乡试第一,后参加2次会试皆落第。崇祯十年(1637)他第三次去参加会试途中,病殁于长辛店。他一生未入仕,主要精力用在文学事业上。他在《答刘侗人书》说:“惟生来有志于述作,不敢不尽心,初年求之于神骨,逾数年乃求之于气格,又数年乃求之于词章,前后缓急、难易加减之候,惟己得用之。故常以此为快。”著有《谭友夏合集》。


谭元春和钟惺是“竟陵派”的领袖。他诗歌创作前后有所变化。前期时有一些情真语朴的诗作,如《远村》,诗人选择“不揖径坐床”、“呼我以小子”、“导我凿藕塘”、“欣然求数章”几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场面就栩栩如生地将一个性格开朗豪爽的“长眉叟”勾勒出来。《客夜闻布谷》,通过布谷的啼叫催出诗人的想象,传递与家乡联系的深情。全诗首尾呼应,感情真切,语言也很简朴。后期诗风逐渐向深幽孤峭转化,如《太和庵前坐泉》:“石选何方好,波澜过接时。应须高下坐,待看吞吐奇。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吹。不知流此去,响到几人知。”虽嫌艰涩,但可窥见诗人运词的用心。无论情真语朴,还是深幽孤峭,都不是钱谦益所贬抑的那样:“无字不哑,无句不谜,无一篇章不破碎断落。”(《列朝诗集小传》)


谭元春散文创作的成就胜于诗歌。它的特点是:1.观察细致。3篇游乌龙潭记,准确而奇特地捕捉到他人常常忽略的山水精神和风貌,这是他提倡“住”游而不走马观花的缘故。初游乌龙潭,勾勒出外貌,写得典雅、素朴;再游乌龙潭,写出雨中乌龙潭的景观,游者的情趣,妙趣横生;三游乌龙潭,是月夜漫游,因而特别注意表现景观的色彩,并在这变幻莫测的色彩中发掘拨人心弦的诗意。2.构思精巧。《题客心草》是一篇自序,为了说明自己漫长行程,写道:“子美所数月憩者也,心沉沉乎其滞也,此沣也;三闾所为思公子也,心涔涔乎其若泪也,自武陵桃源也;太白所以入夜郎也,因为洞庭叶飘泊之潇湘,其心至今耿耿在也。”这真是古今熔为一炉的精彩表现。3.议论新警。《女山人说》通过对比,说明“山人”名号已被欺世盗名男人弄得臭不可闻,而妇女“反以存山人之实”。这实际是为妇女扬气的议论。《二杖说》说明友谊的重要性:“与其仗也,相依如家人,相嗜悦如田宅美女,相发如神理,相得如朋友之无所为而交深者。”也颇有识见。

谭元春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方东美文集

方东美文集

《方东美文集》由方东美所著,本书以方东美先生《生生之德》一书中所收入的十篇文献为主体,再兼收方东美先生有关西方哲学、儒家、道家、佛学等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十篇,以二十篇的篇幅构成文集的基本内容。通过这部文集,读者大体上可以了解方东美先生的学术成就与学术贡献。

新竹县采访册

新竹县采访册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碣、风俗等三十二目。一部分系陈氏实地勘查采访记录,另一部分摘抄府志、厅志和档册中有关新竹县资料,分门别类,加工整理成篇。其中山川分堡记述,山以百计,河港数十,各载起顶分脉,源流汇合,纪胜五十处。所收碑碣文字六十二通并附考异。全书共有人物简历四百余条。史料价值较高,有传抄本,1962年《台湾文献丛刊》本, 1968年《台湾丛书》本。另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字孪

字孪

文字学书。明叶秉敬撰。2卷。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此书取字形相似而意义不同者分类训释,与郭忠恕的《佩觿》大旨略同。每字下缀以四言歌诀,是著者自创的体例。其说字以《说文》为依据,辨析甚细。于偏旁点画,分别了然。以韵语立训便于记诵。作者认为形似义别字犹如孪子,“眉目发肤虽无别,而伯仲先后弗淆”,因称。辨字本之《说文》。毫厘不爽,偏旁点画,分别了然。并概括成四字韵语,便于记忆,这是作者的创造。

宁坤秘籍

宁坤秘籍

又名《竹林寺女科》。妇产科著作。竹林寺僧撰。三卷。清代刊行。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萧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妇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至清初始有传抄的刊本行世。其后,版本多达三十余种,内容、体例,均有较大出入。《宁坤秘籍》为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上卷载月经病、胎产病、产后病凡九十一症,方七十九首。中卷为产后生化汤论。下卷为经验良方,乃为育嗣而设。是书论述颇简,每症条下寥寥数语,后附方药,所论产后诸病,悉以生化汤为治,加减进退,化裁灵活,足资师法。是书流传较广,影响亦大。有乾隆五十一年 (1786) 初刻本,咸丰元年(1851) 重刻本等。

竹坡词

竹坡词

三卷。宋周紫芝(1082—1155)撰。周紫芝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绍兴中登第,历官枢密院编修、右司员外郎、知兴国军。《书录解题》载《竹坡词》一卷,此本作三卷。考卷首高邮孙竞序称,离为三卷,则通考一卷为三卷之误。孙竞序称共词一百四十八阕,此本乃一百五十阕。据其子乾道九年(1173)重刊跋,则《忆王孙》为绝笔,初刻止于此篇;其〔减字木兰花〕、〔采桑子〕二篇,乃续得佚稿,即附于卷末,故与原本数相异。集中 〔鹧鸪天〕计十三阕,后三阕自注说,予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由此观之,周紫芝填词本学晏几道,晚年乃刊除秾丽,自为一格。孙竞序称其少师张耒,稍长师李之仪,是其诗文之渊源,并非词之渊源。刊跋称是集先刻于浔阳,讹舛甚多,乃亲自校雠。但集中〔潇湘夜雨〕一调,实与 〔满庭芳〕两调相似而实不同;其 〔潇湘夜雨〕 本调有赵彦端一词可证,自是集误以〔满庭芳〕当之,词汇遂混为一调。至吴绮《选声集》列〔潇湘夜雨〕调,反不收赵词而只收周词,是愈转愈讹,其失实由于此。卷三〔定风波〕实为 〔琴调相思引〕,亦有赵彦端词可证;其 〔定风波〕另有正体,与此不同,皆为疏舛,大抵后人又有所窜改。本书有 《四库全书》本。

仪礼释宫增注

仪礼释宫增注

一卷,清江永(1681-1762)撰。永字慎修,西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康熙时诸生。博古通今,专心十三经注疏,于三《礼》之功尤甚,精于考证。弟子甚众、戴震等人曾受其学。着述颇丰,有《周礼疑义举要》、《古韵标准》、《礼记训义择言》、《春秋地理考实》、《深衣考误》、《礼书纲目》等。是书取朱熹仪礼释宫》一篇为之详注。(按:《仪礼释宫》本李如圭之书,误编于朱子集中,江永作此书之时,《永乐大典》尚未显于世,故不知非朱子之笔,今仍从其原书所称)其中多有发明和补正,其稍有出入者仅一二条,考证精密十之八九,细枝末节无不根究,辨订之处,俱有实据,其繁富充分足证前人之舛误。有成都龙氏敷文阁汇抄本、指海本、续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