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传灯录选译

作者:道原
景德传灯录选译

《景德传灯录》,总共有三十卷,是北宋景德元年(公元一〇〇四年)东吴僧人道原所撰。宋、元时有单刻本行世,金、元、明、清四代汉文大藏经都有本书的著录。《金藏》载于“禅”至“云”函,《元藏》载于“振”至“世”函,明《南藏》载于“桓”至“辅”函,明《北藏》载“合”至“弱”函,《清藏》载“誉”至“青”函。民国初年的《频伽藏》(全称《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私版铅印本)亦载录此书,收在“云”帙。日本国“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在一九三四年印行的《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第五十一卷史传部(三)收入此书,是目今我们所见的比较好的本子。我们所选底本即依大正藏版。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全译本书所有的内容。我们根据本书重宗系、重语录的特点,精选那些在禅宗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对禅学有辉煌贡献的杰出禅师作为代表,另一方面尽可能保持传法世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另外,个别篇章中,有些语录嫌重复,并无多大意义,或者体现禅宗明心见性宗旨不那么强烈的,我们相对做了一些删减。

道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名人

名人

《名人》,是由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关于围棋的小说,1951年开始写,直到1954年才完稿。小说中所写的这一盘棋,是在围棋史上最有名的棋局之一。日本二十一世本因坊名人秀哉,在他64岁那年,要以一局棋来告退棋界,一位年轻棋手的代表被推上了舞台,这就是木谷实七段。这一局棋下得十分激烈,双方限时40小时,期间,由于秀哉名人的健康状况,棋局中断了三个月。实际上,这一局棋从1938年6月26日一直下到12月4日。几乎在所有的日本棋谱中,都要将这一局棋收入。这一盘棋的意义重大,已故著名的围棋评论家赵之云和他的夫人许宛云所编著的《围棋名局赏析辞典》中,将这一盘棋,放在日本卷(上)的最后一篇,这就是说,这一盘棋是日本围棋的一个时代的终结。而本因坊秀哉,就是日本传统围棋的最后一位棋手,他是日本围棋的最后一位终身制的本因坊名人。在他之后,所有的头衔都不再是固定,要由棋手逐年去斗取了。

烛烬

烛烬

空寂的庄园,主人老将军迎来了一位罕见的访客,一位曾与他金兰之交的故友。 昏暗的客厅里,将军与访客秉烛对坐,彻夜长谈,怀念将军逝去多年的妻子,审判一段由爱情及友情、忠贞和背叛交织的三角关系。混乱与骚动在年已迟暮的两位故友心灵深处涌流,情欲与仇恨的余烬不断闷烧。 在扣人心弦的激烈争辩中,马洛伊用沉郁如挽歌的文字怀念逝去的帝国时代,还有随之消逝的贵族品德和君子情谊。奥匈帝国面临衰亡时的哀伤,以及世界秩序坍塌时人们传统道德的动摇,在字里行间纤毫毕现。

清一统志台湾府

清一统志台湾府

本书系据清嘉庆重修「一统志」选辑「台湾府」部分而成,因名之曰「清一统志台湾府」。书分二十四目,曰分野、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池、学校、户口、田赋、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明)、祠庙、寺观、名宦(本朝)、人物(本朝)、流寓(明)、流寓(本朝)、列女(本朝)、仙释、土产、番民。书末,今另收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关澎湖与泉、漳二府之资料,作为「附录」。

昌谷集

昌谷集

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撰。李贺,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宜阳)人。其祖上郑孝王亮,系唐高祖李渊从父,故李贺可谓唐王朝宗室后裔,故自以郡望称“陇西”,但家道早衰。李贺七岁能辞章。深得韩愈、皇甫湜赞誉。在应河南府试后,入京赴礼部试,但不第。后以恩荫得官,为太常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死时二十七岁。著有诗集五卷。李贺长于歌行,尤善乐府,辞尚奇诡,构思奇特。其诗作想象丰富,善熔炼辞采,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称为“李长吉体”。此集又名《李长吉歌诗》、《李贺诗集》等。又因李贺生于昌谷,故名《昌谷集》。有诗二百三十三首,分为四卷。杜牧为之作序,李贺亲自编定,授其好友沈子明,故得以传世。到了宋代,又增加《外集》一卷,并有五种版本流传,即京师本、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鲍钦止家本(又谓上党本)。宋以后,除鲍本外,其余四本皆不传世。现今通行的所谓金刻本,即碣石赵衍本。据赵衍称“此书原本系北宋司马温公旧物。”虽标金刻,实为元蒙哥六年,即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刻。《四部丛刊》据此影印,名为《李贺歌诗编》。元明时,刻本有复古堂本,复古堂本翻刻本,万历广平王家瑞刻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称此本“雕印极精”,可能出自碣石赵衍刻本。毛晋汲古阁本,依鲍氏本覆刻。

净土证心集

净土证心集

净土证心集,三卷,清卍莲述并序,吴郑衡序。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撰。又作裴休拾遗问。内题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内供奉沙门宗密答裴相国问。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系对唐宰相裴休之问,由宗密叙说初期禅宗诸派之沿革、言教之深浅得失等、内容初标‘裴休相国问’,次标‘宗密禅师答’,次为本文。本文不分章节,但略可分为以下三段:(一)述诸宗由来,(二)说诸宗教旨,(三)批判诸宗教旨。其中诸宗由来略示慧融(法融)之牛头宗、神秀之北宗、慧能之南宗、神会之荷泽宗、道一之洪州宗等传承,而主张以荷泽宗为禅宗之正统。更为明了其传承,举如下之系谱:达磨、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智如、南印,并附记诸师之嗣法。此外,略示北宗(附无相之净众宗、无住之保唐宗)、洪州宗、牛头宗、荷泽宗之教旨,对前三宗加以短评。至于批判教旨,初以不变与随缘论诸宗,总结(卍续一一○·四三七下):‘若认得明珠是能现之体,永无变易(荷泽)。但云黑是珠(洪州宗),或拟离黑觅珠(北宗),或言明黑都无者(牛头宗),皆是未见珠也。’更示荷泽宗之立义,次以顿悟与渐修论诸宗,以显明荷泽宗顿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