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中身部(1)

脾胃分xqN中华典藏网

脾 在胃左,与胃同膜,闻声则动,动则磨胃,食乃消化。xqN中华典藏网

胃 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原,故胃气为一身之本。咽系柔空,下接胃,为饮食之路。咽至胃长一尺六寸,通曰咽门。咽下是膈膜。胃上口在膈下,曰贲门。脐上五寸即上脘。胃下口曰幽门,传入小肠。在脐上二寸即下脘。xqN中华典藏网

脾胃诸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凡人中满吐痰,劳则头晕,或兼指麻,断不可清痰理气。中满者,脾气亏损也。痰盛者,脾亏不能运也。头晕者,脾气不能升也。指麻者,脾气不能周也。只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最效。又脾虚之症多日晡发热,口干体倦,小便赤涩,两腿痠痛。认为肾虚,用知母等苦寒,害人多矣。只用补中益气生发胃中元气而除大热,自愈。xqN中华典藏网

又脾为至阴,脾胃血虚为阴虚,脉即浮大或洪数,症则少食胸满,发热头痛,吐痰作渴。若用寒凉愈甚,六君子,白术易山药最妙。若饮食进,非大便不实,必吞酸嗳腐,此脾阳虚也,六君子加炮姜、木香。xqN中华典藏网

又饮食劳倦,病多见发热头痛作渴,一切火症,悉属内真寒而外假热。其人腹必喜暖,口必怕冷,纯补元气方是。若右尺虚,必加桂附、炮姜方效。xqN中华典藏网

伤食xqN中华典藏网

宜于消导中带补方妙。xqN中华典藏网

倒饱xqN中华典藏网

系脾虚,六君子加芍药、木香、炮姜。亦有脾气郁者,当健脾兼解郁,误用寒凉必致虚痞。xqN中华典藏网

脾胃病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酒伤痰呕痞塞xqN中华典藏网

葛花解酒汤 青皮一钱 木香二分 陈皮五分 人参五分 猪苓五分 茯苓五分 神曲 泽泻 干姜 白术各七分 白蔻五分 葛花 砂仁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伤食xqN中华典藏网

香砂平胃散 苍术 厚朴 陈皮 香附 枳实各一钱 炙草 砂仁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重者:xqN中华典藏网

红丸子 莪术 三棱 陈皮 青皮 胡椒 干姜 阿魏 矾红xqN中华典藏网

水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轻者:xqN中华典藏网

保和丸 陈皮 半夏 茯苓 神曲 麦芽 山楂 白术各一两 莱菔 连翘 枳实各五钱xqN中华典藏网

曲糊丸。xqN中华典藏网

恶食胸实痞者有积xqN中华典藏网

和中汤 白术二钱 厚朴二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一钱 枳实五分 炙草 砂仁各四分 木香二分xqN中华典藏网

虚痞者:xqN中华典藏网

六君子汤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陈皮 半夏 茯苓各一钱 砂仁六分 炙草 木香各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过服峻剂致恶食:xqN中华典藏网

活命丹 锅饭焦为末,人参三钱煎送饭焦末,由少加多,以引胃气。xqN中华典藏网

后用:xqN中华典藏网

七珍散 人参 白术 黄芪 山药 茯苓 粟米炒 炙草各等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饮食少xqN中华典藏网

异攻(2)散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陈皮 炙草 木香各六分 砂仁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脾胃不和,中满腹胀xqN中华典藏网

启脾汤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青皮一钱 炙甘草五分 陈皮一钱 神曲 麦芽 砂仁 炮姜 厚朴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不思食,面黄xqN中华典藏网

养脾汤 苍术五钱 神曲二钱 茯苓 厚朴 白术各二钱 麦芽二钱半 陈皮二钱半 人参一钱 炙草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一切脾胃病xqN中华典藏网

健脾丸 白术二钱半 木通 酒连 炙草各七分五厘 茯苓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 神曲 陈皮 砂仁 麦芽 山楂 山药各一钱 肉果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饼丸,日二服。又:xqN中华典藏网

又健脾方 人参 麦芽 当归各三钱五分 白术七钱半 陈皮五钱 砂仁四钱 苍术 茯苓 莲肉 厚朴 山药各五钱 木香一钱二分xqN中华典藏网

食物养脾xqN中华典藏网

食疗养脾方 绿豆二升,炒熟 糯米一升半,炒熟 莲子五合,炒 陈麦面半斤,炒熟 白术炒,二两 人参一两 山药二两xqN中华典藏网

每清晨生姜、蜜汤调下。xqN中华典藏网

呵欠频连,不思饮食是脾倦xqN中华典藏网

脾倦方 柴胡 羌活 苍术各五分 麻黄一分 防风 归尾 黄芩各四分 生草四分 炙草三分 五味子九粒 草蔻六分 黄芪一钱半xqN中华典藏网

消谷善饥是脾热xqN中华典藏网

泻脾汤 白芍 连翘 黄连 薄荷 栀子各一钱 石膏一钱 甘草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脾虚短气xqN中华典藏网

补中益气汤 黄芪一钱 人参 陈皮 白术 当归各七分 炙草七分升麻柴胡各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头痛,加蔓荆三分,川芎五分。脑痛,加藁本五分,细辛三分。渴,加葛根五分。痞,加枳实三分,厚朴七分,木香三分,砂仁三分。天寒,加干姜。腹痛,加白芍五分。内寒,加桂心五分。夏月腹痛,加黄芩五分,白芍一钱,生草五分。脐下痛,加熟地五分。气滞,加青皮二分。身重痛,加羌活五分,防风五分,升麻、苍术各一钱,柴胡、藁本各五分。便秘,加归尾一钱。湿,加苍术、泽泻、神曲。暑,加麦冬、五味。胃痛,加草蔻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脾弱,饮食不长肌肉xqN中华典藏网

补气汤 白术一钱半 茯苓 山楂 人参各一钱 半夏八分 陈皮八分 干葛七分 砂仁五分 炙草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思忧过,懒于饮食xqN中华典藏网

枣仁汤 当归 白芍 茯神 枣仁 麦冬各一钱 生地 川芎 陈皮 炒栀 炙草各五分 人参一钱二分 五味子十五粒xqN中华典藏网

食后昏沉,懒动嗜卧xqN中华典藏网

益神汤 人参 青皮各五分 黄芪二钱 神曲七分 黄柏 当归 柴胡 升麻各三分 苍术 炙草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脾虚,不好服药xqN中华典藏网

白雪糕 茯苓 山药 芡实 莲肉各四两 陈米半升 糯米半升 白糖一斤半xqN中华典藏网

药米同末,蒸熟后入糖,揉成膏。xqN中华典藏网

略食即饱胀xqN中华典藏网

参术健脾汤 人参 益智 砂仁 木香 炙草各五分 白术 陈皮 半夏 茯苓 白蔻 厚朴 香附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腹肋胀满,呕嗳酸痛,肌瘦面黄xqN中华典藏网

参苓养胃汤 人参 茯苓各一钱 苍术四钱 厚朴二钱 陈皮二钱 炙草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脾胃病xqN中华典藏网

保合太和丸 人参二钱半 白术二两 茯苓一两半 归身二两 白芍五钱 半夏一两 枳实五钱 神曲五钱 山楂五钱 麦芽五钱 香附五钱 姜莲三钱 白蔻一钱半 炙草二钱半xqN中华典藏网

荷叶汤煮米糊丸。xqN中华典藏网

老人虚弱,脾胃百病xqN中华典藏网

加减保和丸 白术四两 茯苓 陈皮 白芍 莲肉各二两 半夏 枳实 神曲 山楂 香附各一两五钱 当归四两 山药一两 木香 炙草 白蔻各五钱xqN中华典藏网

荷叶煮米糊丸。xqN中华典藏网

脾胃病胃脘痛论xqN中华典藏网

胃脘在膈膜下,与心相连。经云胃脘当心而痛即此,俗称为心痛。心痛在膈上胸内,胃脘在膈下两歧之中,审明方可施治。治胃脘痛须知寒热,分新久。新痛必问曾何饮食,因何伤感。积滞用和中消导药。痛久必有郁热,须于温散药中加苦寒一二味。温散如艾灰、香附、草蔻、炮姜,苦寒如山栀、黄连。有诸药不效,用炒山栀、桔梗两味愈者,寒热信不可不察也。细分之,痛有五种,一食,二痰,三死血,四郁,五虫,尽之矣。xqN中华典藏网

食痛xqN中华典藏网

如有物碍,累累不下,作饱时嗳气,略伤食闷闷作痛。平胃散加枳实、半夏、槟榔。xqN中华典藏网

痰痛xqN中华典藏网

有三。湿痰嘈杂不宁,如饥如饱,欲吐,吐即宽,二陈加草蔻、苍术。清痰流饮,漉漉有声,攻走腰肋,抽掣作痛,胃苓汤。又有寒痰作祟,一月一发或两发,或二三月一发,发时痛极闷死。偶怒或劳,乘势涌起。平胃加干姜、草蔻、枳实。xqN中华典藏网

死血痛xqN中华典藏网

因好进热物,死血流入胃口结痛,气逆腾,如虫搅,唧唧作声,不可认作虫。消血饮,玄胡、苏木、灵脂、红花、香附、韭汁。xqN中华典藏网

郁痛xqN中华典藏网

隐隐闷结,胸引背,得嗳宽,抑或气壅攻刺,皆气虚不运。补中益气加香附、白蔻。xqN中华典藏网

虫痛xqN中华典藏网

如咬,面有白斑,吐青黄水,唇红或白,无光彩,时痛时止,能食。化虫丸,雷丸、川楝子、苦楝根、使君子、槟榔、黄连、乌梅。不可用花椒,太辣,恐大惊跳。以前方参五痛方,寒加热药,热加寒药,治痛之法备矣。xqN中华典藏网

胃脘痛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当歧骨之中痛者是昔人云有九种xqN中华典藏网

加味失笑散 蒲黄二钱五分 灵脂酒炒,一钱四分 木通 赤芍 没药各一钱 玄胡 姜黄各一钱五分 盐卤一滴xqN中华典藏网

又方:xqN中华典藏网

奇效方 小燕粪瓦上焙黄,为末xqN中华典藏网

每用火酒调下一分,连进三服绝根。xqN中华典藏网

心痛喜按是虚xqN中华典藏网

香砂二陈汤 香附 砂仁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xqN中华典藏网

又方:xqN中华典藏网

没沉汤 青皮 灵脂 川楝 山甲各一钱 良姜 玄胡各七分 没药七分 沉香五分 大茴香一钱 槟榔七分 木香六分 砂仁少许 盐一分xqN中华典藏网

心痛胸高,不敢近手是实xqN中华典藏网

煮黄丸 雄黄一钱 巴豆肉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入面二钱研匀,水丸梧子大。每用水下数丸,利即止。再服:xqN中华典藏网

藁本汤 藁本五钱 苍术一两xqN中华典藏网

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急心痛xqN中华典藏网

灵脂散 灵脂 玄胡 莪术 良姜 当归等醋煎xqN中华典藏网

心痛怏怏欲吐是痰积xqN中华典藏网

星半安中汤 南星 半夏各一钱五分 海石 香附 枳壳 青皮 木香 苍术 砂仁 黑栀 茯苓 橘红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心痛如有物,不得下是食积xqN中华典藏网

平胃保和汤 苍术 厚朴 枳实 陈皮 莱菔 山楂 香附各一钱 炙草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痛时吐清水,过即能食是虫xqN中华典藏网

芜荑散 芜荑 雷丸各一钱六分 干漆炒烟尽,三钱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温水调服。面上必有白点子,是虫。xqN中华典藏网

心痛得嗳稍宽是郁气xqN中华典藏网

加味七气汤 莪术 青皮 香附各一钱 玄胡六分 姜黄六分 草蔻 陈皮各五分 三棱 桂心 益智 藿香各四分 甘草三分 抚芎 乌药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心痛,饮热稍解是寒xqN中华典藏网

术附汤 白术二钱 炙草一钱 炮附一钱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或去炮附,加炮姜、吴萸、官桂。xqN中华典藏网

痛自上而下,自闻唧唧有声xqN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汤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丹皮、枳壳、玄胡。xqN中华典藏网

重者加:xqN中华典藏网

桃仁承气汤 桃仁 厚朴 大黄 甘草xqN中华典藏网

痛觉内热xqN中华典藏网

清中汤 酒连 酒栀各二钱 陈皮 茯苓各一钱五分 半夏一钱 草蔻七分 炙草七分xqN中华典藏网

常惯痛xqN中华典藏网

拈痛丸 五灵脂 莪术 木香 当归xqN中华典藏网

蜜丸,每服二十丸,陈皮汤下。或用:xqN中华典藏网

加味越鞠丸 炒栀 香附 抚芎 苍术 神曲 山楂 陈皮 半夏 草蔻xqN中华典藏网

为丸服,除根。xqN中华典藏网

心痛,手冷汗,甲青xqN中华典藏网

当归煎 当归三钱煎汤,木香、沉香、乌药、枳壳磨汤入服,立止。xqN中华典藏网

一切心腹等痛xqN中华典藏网

祛痛散 青皮 灵脂 川楝 山甲各二钱 良姜油炒 玄胡 没药各一钱半 沉香一钱 大茴香二钱 槟榔钱半 木香一钱二分 砂仁少许xqN中华典藏网

上用木鳖一钱二分,同前药炒令焦,去木鳖,共为末,每服一钱,加盐一分,酒下。xqN中华典藏网

呕吐恶心诸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xqN中华典藏网

声物兼出曰呕。xqN中华典藏网

xqN中华典藏网

物出无声曰吐。xqN中华典藏网

干呕xqN中华典藏网

有声无物曰干呕,曰哕。干呕与哕,东垣视为一。仲景以声之轻小而短为干呕,重大而长为哕病,于此分微甚。病至于哕则重,《太素》曰:木陈者叶落,病深者声哕。大约吐轻于呕,干呕轻于吐,哕之重非三者可比。xqN中华典藏网

xqN中华典藏网

孙真人、朱奉议谓哕即咳逆,又名哕逆,其症似喘非喘,似呕不呕,心中愦愦若无奈者。然《金匮要略》以生姜半夏汤及橘皮竹茹汤主之。干呕至轻,哕逆之声浊恶,长而有力,直至气尽而后止。即哕也,由气逆上,故加逆字。xqN中华典藏网

恶心xqN中华典藏网

有痰热寒虚之别,而痰凝物滞居多,须于脉详之。豁滞饮,生姜为主,藿香、厚朴、陈皮、半夏、砂仁。热加栀连,寒加炮姜、吴萸,食与痰壅加山楂、神曲,气与痰壅非乌药不开,胃虚六君子汤。xqN中华典藏网

呕吐恶心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身背热,肘臂牵疼,食入先呕后下为漏气,上焦风热也xqN中华典藏网

麦冬汤 麦冬 生芦根 竹茹 白术各二钱五分 炙草 茯苓各一钱 人参 陈皮 葳蕤各一钱五分 姜五片 陈米一撮xqN中华典藏网

大效。xqN中华典藏网

呕逆,二便不通为走哺,下焦湿热也xqN中华典藏网

人参汤 人参 黄芩 知母 葳蕤各一钱半 茯苓一钱五分 芦根 竹茹 白术 栀仁 陈皮各二钱半 石膏五钱xqN中华典藏网

食已暴吐为气热xqN中华典藏网

桔梗汤 桔梗 白术各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 陈皮一钱 枳实一钱 茯苓一钱 厚朴一钱 木香磨,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隔夜空腹服之。或用二陈汤加姜黄芩、姜黄连。三服后吐渐去,去木香,加白芍二钱,黄芪二钱,病愈则止。如便燥,食不尽下,以大黄、枳实、厚朴稍下之,[眉批]承气汤。再复前药补之。如便复结,又依前微下之。xqN中华典藏网

恶心,干呕无物xqN中华典藏网

陈皮半夏汤 陈皮四钱 生姜八钱 半夏一两xqN中华典藏网

煎汤时时服之。挟晕:xqN中华典藏网

茯苓半夏汤 酒曲炒,一钱五分 麦芽二钱五分 陈皮一钱 半夏五钱 天麻一钱 白术 茯苓各五钱 姜五片xqN中华典藏网

干呕,手足厥xqN中华典藏网

姜陈煎 陈皮、生姜,煎服立愈。xqN中华典藏网

手足热宜甘缓xqN中华典藏网

甘蔗汁、生姜汁、葛根汁并佳。xqN中华典藏网

呕苦胆从胃之火,胆液泄则苦,胃气逆则呕xqN中华典藏网

二和汤 柴胡 陈皮 半夏 山楂 甘草 乌梅 枣仁 生姜xqN中华典藏网

吐酸xqN中华典藏网

八味平胃散 厚朴 升麻 射干 茯苓各一钱五分 熟大黄一钱 枳壳一钱 炙草一钱 白芍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热服。xqN中华典藏网

常惯xqN中华典藏网

神术丸 苍术一斤,泔浸 生芝麻五钱 枣肉十五枚xqN中华典藏网

神曲糊丸,忌桃李。初服以山栀一钱煎汤服之,去其燥。xqN中华典藏网

呕清水此症系寒湿xqN中华典藏网

温燥汤 苍术 白术 茯苓 陈皮 炮姜 半夏 生姜xqN中华典藏网

煎服。又方:xqN中华典藏网

茯苓饮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一钱 枳实七分 陈皮二分 生姜一钱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半日连进三服,时服神术丸。或此方再加丁香、砂仁。xqN中华典藏网

呕涎沫xqN中华典藏网

青龙汤 麻黄 白芍 干姜 炙草 细辛 桂枝各三分 五味子 半夏各二钱xqN中华典藏网

吐止,服:xqN中华典藏网

泻心汤 生姜 半夏各二钱 炙草一钱半 黄芩一钱半 人参一钱半 干姜五分 黄连五分 枣三个xqN中华典藏网

去痞。又脾虚不能摄涎,六君子汤加益智仁。xqN中华典藏网

呕脓内有疮xqN中华典藏网

地黄汤 生地 川芎各一钱五分 半夏 炙草各七分五厘 南星五分 白芍 白芷 茯苓 桔梗 前胡 知母 人参各五分 姜五片 乌梅一个xqN中华典藏网

煎服,脓尽则愈。xqN中华典藏网

呕虫xqN中华典藏网

理中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干姜 炙草xqN中华典藏网

煎汤下:xqN中华典藏网

乌梅丸 乌梅三个 细辛 炮附 桂枝 人参 黄柏各六分 干姜一钱 黄连一钱 当归 川椒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米饭丸桐子大,每服十丸。xqN中华典藏网

呕吐总治xqN中华典藏网

藿香散 藿香 半夏 茯苓 陈皮 生姜各一钱半 丁香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虚人加人参。内虚寒加吴萸、草蔻、干姜。伤食加砂仁、神曲。有热加竹茹、干葛,或加姜炒黄连。又以:xqN中华典藏网

槐花散 皂角去皮,烧烟绝 枯矾 槐花炒黄 炙草各等分xqN中华典藏网

为末,白汤调服二钱,以化其痰。痰盛加竹沥、枳实、瓜蒌、姜汁。xqN中华典藏网

食久始吐食为寒逆也xqN中华典藏网

理中汤加半夏、木香、姜汁。xqN中华典藏网

食不化,塞胃口致呕xqN中华典藏网

二陈汤加神曲、山楂、姜连、厚朴、枳实。xqN中华典藏网

呕恶心烦xqN中华典藏网

人参少许,口嚼立止。xqN中华典藏网

时常呕恶作痛,食暂止,饥则甚是虫xqN中华典藏网

二陈汤加楝根、使君。xqN中华典藏网

哕 分寒热。其人本虚,攻其热则哕。汗下太过,胃虚则哕。恣饮冷水,水寒相抟则哕。干姜、陈皮、藿香、砂仁治虚寒大验。亦有热气郁塞,上下不通而哕,小柴胡加陈皮、竹茹。哕多腹满,小便不利,五苓散加青皮、木通。大便不利,审虚实下之。哕家不食,足冷脉迟,不大便者死。xqN中华典藏网

咳逆吃忒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咳逆xqN中华典藏网

《金匮要略》云:寸口脉微而数,是肺痈。咳逆上气,时时唾浊,喉中有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明是咳嗽气逆,故曰咳逆。xqN中华典藏网

吃忒xqN中华典藏网

声才发而遽止,或发止相续,有至数十声者,然短促不长。吃忒与哕,皆邪正二气怫郁扰乱所致,故橘皮竹茹汤散而缓之,皆可愈,而论病则不可混。吃忒即呃逆,常人气逆作呃,不治自愈。久病脾绝发呃,额汗出,最是恶候。外此则当论治。有胃火上冲,逆随口应,其声短,此中焦水谷之病,易治。而亦有胃火、胃寒、痰食、水气之分。有气自脐下直冲出于胃,入肺而作声,或三五声一止,或七八声一止,或连续不绝,收气不回,此盖下焦阴火上冲。伤寒久病,老人、虚人,妇人产后有此症,皆病深之候,难治。xqN中华典藏网

火呃xqN中华典藏网

声大响,乍发乍止,脉数。xqN中华典藏网

寒呃xqN中华典藏网

朝宽暮急,连续不已,脉迟。治以降气和胃为主。主方二陈,加枇杷叶、柿蒂、厚朴。虚加参术,火加川连,寒加丁香、炮姜、吴萸,水加猪苓、泽泻,食加山楂、麦芽。然一切发呃,非口渴身热,用柿蒂、沉香、木香、乳香、砂仁为末,姜汤服一钱。欲死,半夏、生姜煎服。药无效,用硫黄、乳香酒煎,鼻嗅之。xqN中华典藏网

呃逆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常人无病,食太速而气噎,或饮食喜笑,错喉而气抢,或痰水停隔胸中,或因暴怒,气逆痰厥,皆有是病。xqN中华典藏网

刺鼻嚏法 用纸捻刺鼻,得嚏立止。xqN中华典藏网

闭气法 或闭口鼻气,使之无息,亦立已。xqN中华典藏网

惊骇法 或作冤盗贼,大惊骇之,亦立已。xqN中华典藏网

此《灵枢·杂病》篇法也。xqN中华典藏网

呃逆,因汗吐下后误服寒凉药过者温之xqN中华典藏网

理中汤 人参 白术 炮姜 炙草xqN中华典藏网

伤寒热病便燥,脉沉数xqN中华典藏网

小承气汤 大黄二钱半 厚朴 枳实各一钱半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未利再服,或加芒硝、炙草。xqN中华典藏网

呃逆胸痞,有痰水者xqN中华典藏网

导痰汤。见痰病门。xqN中华典藏网

呃逆,饮水不下咽,大便黑是污血xqN中华典藏网

桃仁承气汤 桃仁 桂枝 芒硝各一钱 炙草一钱 大黄二钱xqN中华典藏网

偶然呃逆,一二日不止xqN中华典藏网

木香调气散 白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四分 藿叶 炙草各一钱六分 砂仁八分 盐少许xqN中华典藏网

热服。xqN中华典藏网

产后呃逆xqN中华典藏网

丁香散 丁香 白豆蔻各三分 灶心土四分 桃仁四分 吴茱萸二分 盐少许xqN中华典藏网

阳虚自汗,厥冷呃逆xqN中华典藏网

参附汤 人参三钱 炮附一钱半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徐服。xqN中华典藏网

呃逆,八九声相连xqN中华典藏网

若伤寒久病,得此甚恶,所谓坏症。xqN中华典藏网

胃伤阴虚,相火直冲者xqN中华典藏网

参术汤 人参 白术各六分xqN中华典藏网

煎汤下。又:xqN中华典藏网

大补阴丸 黄柏 知母各酒炒,四钱 熟地 龟板酥炙,各六钱xqN中华典藏网

猪脊髓和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盐汤下。xqN中华典藏网

吐利后呃逆虚热者多xqN中华典藏网

陈皮竹茹汤 陈皮 竹茹各一钱三分 枣一个 生姜二钱七分 甘草一钱七分 人参三分半xqN中华典藏网

日三服。亦有寒者:xqN中华典藏网

理中汤 人参、白术、炮姜、炙草,加炮附、丁香、柿蒂。xqN中华典藏网

嗳气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嗳气xqN中华典藏网

脾胃虚弱,不能运化积滞。中脘食郁有火,火气冲上,多作嗳气。导嗳汤,苍术、厚朴、香附、山栀、陈皮、杷叶、苏子、半夏。xqN中华典藏网

嗳气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胸痛多嗳xqN中华典藏网

枳壳散 枳壳 白术各一钱 香附二钱 槟榔四分xqN中华典藏网

怒气致嗳xqN中华典藏网

青皮饮 青皮一钱 白术二钱半 木通五分 甘草二分xqN中华典藏网

嗳有痰火xqN中华典藏网

星半汤 南星 半夏 香附 石膏 炒栀xqN中华典藏网

伤食,嗳气有腐食气xqN中华典藏网

平胃散 苍术 厚朴 陈皮 炙甘草 香附 炒栀 半夏xqN中华典藏网

嗳气胸紧,十数声不尽,嗳稍宽,不即紧妇人多郁得之xqN中华典藏网

破郁汤 香附四钱 栀仁炒,四钱 姜连二钱 枳实一钱 槟榔 莪术 青皮 陈皮各一钱 瓜蒌一钱 苏子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汤丸皆可。xqN中华典藏网

嘈杂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俗名为心嘈,乃痰因火动为患,懊不宁,渐至作痛。忌补敛辛热腻滞。定嘈汤,山栀、姜炒黄连、苍术、陈皮、半夏、甘草、香附。久不愈,宜养血,加当归、山药。xqN中华典藏网

嘈杂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觉内热者xqN中华典藏网

二陈汤加 陈皮 茯苓 半夏 姜栀 姜连 炙草xqN中华典藏网

仍服三圣丸。xqN中华典藏网

觉有痰者xqN中华典藏网

二陈汤加 陈皮 茯苓 半夏 南星 瓜蒌 黄芩 黄连 栀子 甘草xqN中华典藏网

仍服三圣丸。xqN中华典藏网

虚弱人xqN中华典藏网

六君子汤加 人参 白芍 茯苓 陈皮 半夏 炙草 抚芎 苍术 白术 栀子xqN中华典藏网

间服三圣丸。xqN中华典藏网

一切嘈杂xqN中华典藏网

三圣丸 白术一两 橘红二钱半 黄连姜炒,一钱二分半xqN中华典藏网

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服八十丸。xqN中华典藏网

思虑血虚,五更嘈xqN中华典藏网

清心四物汤 四物汤加香附、炒栀、姜连、贝母。xqN中华典藏网

妇人嘈杂气盛血虚xqN中华典藏网

茯苓补心汤 四物汤合参苏饮。xqN中华典藏网

或肋下有块:xqN中华典藏网

黄连一钱半 以吴茉萸炒莱菔 抚芎 炒栀 三棱 莪术 神曲 桃仁各五分 香附 山楂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吞酸吐酸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二症皆属湿热。饮食入胃,被湿热郁遏,不得传化则作酸。如谷肉在器,湿热则易酸是也。xqN中华典藏网

吞酸xqN中华典藏网

郁积于肺胃之间,不能自涌而出。肌表偶得风寒,内热愈郁,故酸味刺心,乃标寒本热之症。xqN中华典藏网

吐酸xqN中华典藏网

吐出酸水如醋,其原盖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使然,酸者木之味也。土气不足,木火用事,故有此症。然二症虽分,治法则一。大忌辛热之药,亦不得纯用寒凉。平木汤,少用吴萸为向导,竹茹、腹皮、苍术、香附、抚芎、神曲、半夏、陈皮、生姜。xqN中华典藏网

吞酸吐酸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食不化,吞酸xqN中华典藏网

加味平胃散 苍术 陈皮 厚朴 甘草 神曲 麦芽 姜xqN中华典藏网

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郁积久,吞酸xqN中华典藏网

黄连汤 黄连 黄芩各一钱 陈壁土炒 苍术炒,七分 吴萸泡,炒 陈皮各五分 神曲八分([眉批]作丸亦可。)xqN中华典藏网

或用:xqN中华典藏网

平肝顺气保中丸 吴萸泡 姜栀炒 莱菔炒 白茯苓 生姜 神曲 竹茹各五钱 川芎 枳实 姜连各一两 白术二钱 炙草二钱 麦芽三钱半 木香一钱半 陈皮 香附各一两半 半夏七钱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竹沥打神曲糊丸,日进二服。xqN中华典藏网

痰热吞酸xqN中华典藏网

开郁汤 陈皮 半夏 茯苓 姜连 炒栀 苍术 抚芎 香附 砂仁 神曲 山楂xqN中华典藏网

泄泻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内经》论泄泻,或风或湿,或热或寒,明四气皆能为泻。又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是脾虚之泄。统而论之,脾土强能胜湿,无湿则不泄。土虚不能制湿,则风寒与湿皆得干之而为病。治法须看时令,分寒热,论新久,大要不外健脾消食,利小便,亦有升提下陷之气者,久则然也。有用涩药者,久虚则可,初病遽用,必变他症。大忌枳壳,以其宽肠也。泻脉必沉,宜细小不宜数大。止泻汤,白术、茯苓、炙草、白芍、陈皮、车前、木通。诸症细分,随症加减。xqN中华典藏网

寒泻xqN中华典藏网

一名鹜溏。腹中偎偎作痛,所下清冷,小便白,脉沉迟。加姜、桂。xqN中华典藏网

热泻xqN中华典藏网

一名肠垢泻。所下稠黏臭秽,小水赤涩,烦渴,或完谷不化。火性急,不及传化而出也。或痛一阵,泻一阵,脉数。去白术,加黄连、扁豆、滑石。xqN中华典藏网

暴泻xqN中华典藏网

车前一两,炒,研服。xqN中华典藏网

濡泻xqN中华典藏网

湿甚曰濡。肠鸣,小便不利,腹不痛,脉沉缓。法当除湿利小便,如农人治涝,导其下流,虽处卑隘,不忧巨浸。加苍术、泽泻,胃苓汤亦妙。xqN中华典藏网

飧泻xqN中华典藏网

又曰胃泻。湿兼风也。肠鸣脉弦,泄时闭而不下,下多白沫,有声。本方加防风、苍术。xqN中华典藏网

滑泻xqN中华典藏网

一名洞泻。泻久大孔如竹筒,饮食入口,直出无禁,气将脱也。饮食不进则无救。洞泄汤,白术、五味、诃子、粟壳、肉果、甘草、升麻、乌梅。如老人元气衰,滑泻无禁,四君子加肉果、诃子、升麻。xqN中华典藏网

食泻xqN中华典藏网

腹中绞痛,痛一阵,下一阵,下过稍宽,少倾又痛又下。平胃加枳实。审其曾伤何物,照伤食门治法。xqN中华典藏网

痰泻xqN中华典藏网

腹中觉冷,隐隐微痛,下如稠饮,或泻不泻,或多或少,不食不饥。昔肥今瘦,脉滑不调。加苍术、半夏、海粉。xqN中华典藏网

肾泻xqN中华典藏网

五更溏泄一次,日间不泻,久不愈者,是亦有食积酒积者。四神丸,五味二两,吴萸一两,故纸四两,肉果二两,枣肉丸。xqN中华典藏网

肝泻xqN中华典藏网

泻而两肋痛者是。倍白芍,加柴胡、青皮。xqN中华典藏网

泄泻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泻水腹,不痛是湿xqN中华典藏网

胃苓汤 苍术 厚朴 陈皮 猪苓 泽泻各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一钱半 白芍一钱半 官桂 炙草各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甚者加羌活、防风。以风胜湿。xqN中华典藏网

吞酸泻,肛门热是湿热xqN中华典藏网

温六散 滑石五钱 甘草 黄连各一钱 吴萸二分xqN中华典藏网

痛一阵泻一阵是火xqN中华典藏网

清热止泻汤 茯苓 猪苓 滑石各二钱 白术一钱 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xqN中华典藏网

虚弱水泻xqN中华典藏网

君苓汤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猪苓一钱半 泽泻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痛而泻,泻后痛减是食积火xqN中华典藏网

保和汤 苍术 厚朴 白术 山楂 神曲 麦芽 半夏 茯苓 陈皮 炙草xqN中华典藏网

一日便三四次,溏而不多,小便黄虚也xqN中华典藏网

升胃散 黄芪二钱 人参 陈皮 炙草各一钱 升麻七分 柴胡 归身 益智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泻,腹内觉寒,所下清冷不禁xqN中华典藏网

桂香散 附子 肉果 茯苓各一钱 桂心 干姜 木香各五分 丁香二分半xqN中华典藏网

为末,米饮下二钱。xqN中华典藏网

胃寒虚滑xqN中华典藏网

八味汤 吴萸 炮姜各一钱 陈皮 木香 肉桂各五分 丁香五分 人参五分 当归五分,焙xqN中华典藏网

天将明必溏泄一次为肾泄xqN中华典藏网

金锁正玄丹 龙骨煅,三钱 朱砂三钱 茯苓八钱 巴戟 肉苁蓉焙 芦巴焙,各一两六钱 故纸炒,一两 五倍子八钱xqN中华典藏网

酒糊丸。xqN中华典藏网

五鼓即泄者为脾泄xqN中华典藏网

四神丸 肉果一两 故纸二两 五味一两 吴萸五钱xqN中华典藏网

枣肉丸。或用小茴香五钱,木香二钱半,去吴萸。xqN中华典藏网

水谷不化xqN中华典藏网

木香散 木香 良姜 升麻 槟榔 人参各一钱二分 神曲 白术各一钱 肉蔻 吴萸 炮姜 陈皮 砂仁各二分五厘xqN中华典藏网

利清水,中少有结粪是寒泻xqN中华典藏网

桂香散,或八味汤。xqN中华典藏网

泻愈,及来年此月日复发是热积,脾主信故也xqN中华典藏网

保和丸加味 半夏 陈皮 山楂 神曲 麦芽 茯苓 莪术 三棱 莱菔 连翘xqN中华典藏网

曲糊丸。xqN中华典藏网

泻后调理xqN中华典藏网

参苓白术散 人参 山药 莲肉 扁豆各二钱半 白术三钱二分 桔梗炒黄,一钱六分 砂仁 茯苓 苡仁 炙草各一钱六分xqN中华典藏网

为末,米饮下,或枣肉丸。xqN中华典藏网

虚泻涩止xqN中华典藏网

神效参苓散 扁豆 木香 人参各二钱 茯苓四钱 肉果四钱 粟壳去蒂,一两 陈皮一两xqN中华典藏网

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xqN中华典藏网

脾肾泻xqN中华典藏网

五味丸 人参 五味 故纸 白术各五钱 吴萸一钱二分半 巴戟五钱 山药姜炒 茯苓各七分半 肉蔻五钱 龙骨二钱半xqN中华典藏网

酒糊丸。xqN中华典藏网

久泻,服药全不效xqN中华典藏网

艾缠熏法 陈艾一斤,自膝心缠起,自膝弯止,另用艾半斤,坐谷道下,脚下火烘一二炷香,忌青菜,四日愈。xqN中华典藏网

久泻,口渴xqN中华典藏网

七味白术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木香 藿香 干葛xqN中华典藏网

泻如豆汁xqN中华典藏网

胃风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人参 白术 茯苓 肉桂 粟米一百二十粒xqN中华典藏网

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xqN中华典藏网

益智仁二两,浓煎,饮之立愈。xqN中华典藏网

痢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古名滞下,言积滞不行也。积者物积,滞者气滞。物积欲出,气不与之出,故里急后重,乍起乍止。其症或脓或血,或脓血半,或糟粕混,皆暑湿之邪与饮食积滞胶固肠胃而作,病在脾胃大肠三经。治者先分寒热虚实,四者皆于脉息中分,问症察形,俱属影似。用药祛暑散湿是矣,行血调气最要,尤以养胃为主,胃气一绝即不治,故禁(3)口痢最重。xqN中华典藏网

忌温补。痢亦间有虚寒者,湿热居多。脉症未确,妄用参术等,热愈盛,气愈滞矣。忌下。邪热胶滞肠胃,与沟渠壅塞相似,刮磨疏通则可,轻用大黄、芒硝等,或误用巴豆、牵牛等,辟以清水荡壅塞之渠,安得疏畅?必壮实人初起,始可以一下而愈,胃气稍弱断不宜。忌发汗。初起带表症,与一发散药甚效。若里毒熏蒸,自内达外而作寒热,概用风药,表虚于外,邪炽于一内,鲜不毙矣。忌利小便。利小便者,治水泻之良法。痢因热结,津液枯涩,安可再竭其水?四忌皆世医误认为良法者,故拈出。xqN中华典藏网

痢初起时,禁诃子、粟壳、肉果等收涩之剂,邪湿在内,变症百出。又禁黄芪,用之则发胀。禁升麻,非元气下陷而用之,小便与积升至上焦,速死之道。禁酒,痢时酒则难愈,愈后酒则复发。xqN中华典藏网

其色须辨,湿热干血分则赤,干气分则白,气血俱病,赤白相兼,世以赤白分寒热者非。若纯红纯清血者,是热毒深也,或是伤风。五色杂者,五脏俱病也。鱼脑色者,脾虚不运也。如鼻冻胶者,脏腑虚冷也,赤石脂、炮姜丸服。如白脓努责而出者,气热瘀结也。如屋漏水尘腐色者,元气惫甚也。焦黑者,热极也。黑如漆光者,瘀血也。治痢汤,黄连、条芩、白芍、生甘、木香、枳壳、槟榔。寒热虚实,照症变通加减。xqN中华典藏网

似痢非痢病辨xqN中华典藏网

人有起居不时,饮食失节,损其胃气,清阳下陷,始为飧泄,久则肠澼。亦见里急后重,脓血相错,专用补中益气,痢不治而自止。不效,是无火也,急用八味丸。xqN中华典藏网

有肾虚危症,即五泄中之大瘕泄,亦见里急后重,红白杂,便则痛,欲小便大便先脱,欲大便小便自遗,或小便涩痛,或不通,或大小便牵痛,急用八味丸加故纸、肉蔻、阿胶治之。xqN中华典藏网

有积滞已少,但后重,虚坐努责,为下多亡血所致,大剂四物汤。盖后重有二,邪气坠下,圊后不减,虚努不收,圊后即减。此可以辨虚实。xqN中华典藏网

噤口痢xqN中华典藏网

汤药入口即吐,下部缠住急促。此症有三。若胃气下陷,不食不治。有热毒炽盛,逆冲胃口,胃口伏而不宣,急用吴萸炒黄连,去萸,合人参,加糯米一撮,浓煎一小盏,挑一匙,细口润下。但得咽下即不吐,如吐再服。亦有因寒气逆上作吐者,用白蔻换连,照上制服。又方,用冰片一分,陈米饭丸服,立时不吐。又方,用石菖蒲、砂糖、乌梅浓煎,茶匙挑下。xqN中华典藏网

休息痢xqN中华典藏网

经年累月,愈而复发,补脾无用。此系寒积在大肠之底,诸药不能到,故无愈日。用巴豆一味研炒,蜡丸如桐子大,空腹米汤送下七八丸,一服永不再发。xqN中华典藏网

疟后痢,痢后疟xqN中华典藏网

疟后痢,疟既发泄,必无暑郁之毒,此因脾气下陷,不能升举,谓之似痢非痢。痢后疟,痢则亡血,气随痢耗,气虚恶寒,血虚发热,故寒热交争,谓之似疟非疟。二者俱作虚论,并用补中益气自愈。xqN中华典藏网

疟痢并作,必先治疟。如疟止痢甚,加腹痛,饮食少进,此虚寒也,补中益气加姜桂,一服愈。如痢止疟复作,反为吉兆,何也?向者疟止,乃阴胜之极,阳不敢与之争。今服补阳之剂,阳气渐伸,故疟复发。再服前方以助微阳之力,阴自退听。方中加附子五钱,疟痢并除。xqN中华典藏网

痢疾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痢主方xqN中华典藏网

香连芍药汤 黄连 条芩 白芍药 生甘草 枳壳 槟榔 广木香生用xqN中华典藏网

赤白痢初起xqN中华典藏网

芍药汤 生芍三钱 当归 黄连 黄芩各一钱五分 大黄一钱 桂心五分 甘草 槟榔各七分 木香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又方:xqN中华典藏网

归芍汤 白芍药三两 当归三两 萝卜子一两 生甘草三钱 枳壳三钱 车前子三钱 槟榔三钱xqN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一剂即止,二剂全愈,可进饮食矣。体弱之人每味减半用之亦可。xqN中华典藏网

此方之奇而妙者,全在用白芍、当归。盖水泻最忌当归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芍药味酸,入肝以平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又有枳壳、槟榔消逐其湿热之邪,又加车前分利其水湿,而又不耗真阴之水,所以功胜于茯苓也。尤奇者,再用萝卜子一味,此药味辣而能逐邪去湿,且又能上下通达,消食利气,使气行于血分之中,助归芍以生新血,而祛荡其败瘀也。少加甘草以和中,则无过烈之患。此奏功之神奇,实有妙理耳。xqN中华典藏网

下迫痛甚xqN中华典藏网

利积丸 黄连一两 滑石一两八钱 甘草三钱 莱菔 巴豆去油,同黄连炒 乳香各二钱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醋糊丸,每服十五丸。xqN中华典藏网

毒痢下血如鸡肝xqN中华典藏网

茜根汤 茜根 升麻 犀角 地榆 当归 黄连 枳壳 白芍xqN中华典藏网

冷痢如鱼脑xqN中华典藏网

十宝汤 黄芪二钱 熟地 茯苓 人参 当归 白术 半夏 白芍 五味 官桂各五分 甘草二分半 乌梅一个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二服效。xqN中华典藏网

痢初日夜无度xqN中华典藏网

导气汤 木香 槟榔 黄连各六分 大黄 黄芩各一钱半 枳壳一钱 白芍六钱 当归三钱xqN中华典藏网

痢,里急后重不可忍xqN中华典藏网

木香汤 木香 黄连 木通 黄柏各二钱半 枳壳二钱半 陈皮二钱半 大黄三钱xqN中华典藏网

痢后里急后重xqN中华典藏网

三奇散 枳壳 黄芪 防风等分xqN中华典藏网

蜜调下。xqN中华典藏网

痢初愈调和xqN中华典藏网

白术黄芩汤 白术三钱 黄芩二钱三分 甘草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痢后肿满气喘,小便血xqN中华典藏网

泽漆汤 泽漆叶 桑白 郁李炒熟,各一钱 陈皮 白术 杏仁各三分半 人参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以便利为度,以六味地黄丸间服。xqN中华典藏网

痢,脱肛xqN中华典藏网

磁石散 磁石末二钱,空心米饮下。外用铁锈磨汤温洗。xqN中华典藏网

痢,大孔不闭xqN中华典藏网

英诃散 葱和花椒末塞谷道中。御米壳、诃皮各一钱,米汤下。xqN中华典藏网

噤口痢xqN中华典藏网

参连汤 莲子去心皮,五钱 人参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水煎温服,二服愈。热甚者:xqN中华典藏网

又参连散 人参、酒连,煎,细细呷,一下咽便愈。xqN中华典藏网

休息痢xqN中华典藏网

兜住太早者,先用利积丸去积,后用神效参香散止涩。方见泻病门。因不善调理者:xqN中华典藏网

异攻散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各一钱 木香 炙草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煎吞:xqN中华典藏网

驻车丸 阿胶 赤苓 当归各一钱半 赤芍一钱 黄连二钱 黄柏一钱 炒姜一钱 乌梅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为丸,每服八十丸。xqN中华典藏网

便秘,里急后重,至厕不能便,或少有脓血勿利之,利则益甚xqN中华典藏网

升阳除湿汤 苍术四钱 白术 茯苓 白芍各一钱 防风二钱xqN中华典藏网

空心服。xqN中华典藏网

xqN中华典藏网

木香槟榔丸 黄连 木香 槟榔 香附 青皮 陈皮 枳壳各五钱 当归五钱 黄柏五钱 生大黄一两半 黑丑头末,一两xqN中华典藏网

水丸,每服三钱取利。后服:xqN中华典藏网

香连丸 萸炒黄连 木香 归尾各六钱 砂仁六钱 白芍六钱 肉果一两 白术八钱 五灵脂八钱 乳香八钱 没药八钱 山药八钱 玄胡八钱xqN中华典藏网

神曲醋糊丸,服三钱即愈。[眉批]合二方治痢神效。xqN中华典藏网

伏暑泻痢xqN中华典藏网

甘露丸 火硝五钱 硫黄五钱 枯矾二钱半 滑石二钱半xqN中华典藏网

入细面,水丸,凉水下。xqN中华典藏网

痢外挟风邪,恶寒发热,身头痛宜散xqN中华典藏网

升消散 苍术三钱 防风一钱半 黄连 木香各五分 厚朴 陈皮 枳壳各一钱 甘草四分xqN中华典藏网

甚者加川芎、羌活、柴胡、黄芩各一钱,后重加槟榔。xqN中华典藏网

一人痢,他人传染是疫痢xqN中华典藏网

解疫汤 苍术一两 防风 白术 白芍 羌活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痢久如鼻涕冻胶脉迟弱xqN中华典藏网

二术汤 厚朴 苍术 半夏各一钱 藿叶三分 陈皮 茯苓 白术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痢后足膝痛,成鹤膝xqN中华典藏网

大防风汤 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各一钱 川芎 白芍 熟地 杜仲 萆薢各一钱 防己 防风 牛膝各七分 羌活七分 炮附一钱 炙草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痢后手足痛为痢风xqN中华典藏网

人参败毒散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人参 川芎 枳壳 茯苓 桔梗 甘草 加槟榔 木瓜xqN中华典藏网

痢久大孔痛xqN中华典藏网

熟艾、黄蜡、诃子熏之,食淡味自安。xqN中华典藏网

痢久不愈致虚,变生劳症xqN中华典藏网

莲肉、山药各等分,赤多倍莲肉,白多倍山药。愈后,宜异攻散倍陈皮。恶甜者,服平胃散加参苓。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转筋兼风。手足冷、气少唇青兼寒。身热渴、气粗兼暑。体重骨节疼兼湿。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急如风雨,平日过伤饮食,多劳多气,胃家虚甚,一感臭秽,清浊撩乱,吐利交作。初发气乱,药不能理,不得用药,可恣饮盐冷水,亦可进益元散。大忌火酒、姜汤、米饮、蒜、乌梅、梅酱、热汤,及一切收敛温热之药。若卒痛死,腹中尚有暖气,以盐纳脐中,艾灸之,莫计其数,甚效。有手足厥冷,气少唇青者,兼寒也,亦用灸法。用药则正气汤,藿香、厚朴、扁豆、木瓜、乌药、陈皮、半夏、滑石、丝瓜叶、砂仁,寒加姜桂。xqN中华典藏网

绞肠痧xqN中华典藏网

名干霍乱。上不得吐,下不得泻,痛之至极,胃气虚甚。卒中邪秽,升降不通,最是危症。用温热立毙,急用炒盐入新汲水中,乘热多灌,得吐更妙。又头顶心必有红发,急寻拔之,取青蒿汁和水食之愈,或用三棱镵针刺委中穴,挤出热血。此穴在两膝下湾横纹中间,两筋之中,刺入一分。忌同霍乱。xqN中华典藏网

转筋霍乱xqN中华典藏网

最重,与肝经血郁转筋不同。暴吐下,津液顿亡,宗筋失养,必致挛缩,甚而手足指扳挽屈曲。得吐泻可治,不吐泻决死。男子手挽其阴,女子手牵乳近两旁,最妙法。治同霍乱,忌热药。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身热,渴,体重骨疼是暑湿xqN中华典藏网

二香散 藿香 白术 厚朴 陈皮各一钱 茯苓 半夏 紫苏 桔梗 白芷 香薷 黄连 扁豆各一钱 腹皮五分 甘草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葱煎。xqN中华典藏网

伤暑霍乱,渴,肢厥,出汗,足转筋xqN中华典藏网

香薷饮 厚朴 姜连各一钱 香薷二钱 甘草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吊井中,极冷服。或用:xqN中华典藏网

桂枝白术散 桂枝 人参 白术各五分 茯苓五分 泻泽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一钱 滑石二钱 木香 藿香 干葛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小儿吐泻尤宜服。xqN中华典藏网

夏月饮冷食瓜果致霍乱xqN中华典藏网

六合散 砂仁 半夏 杏仁 人参各五分 炙草五分 木瓜 白术 赤苓 扁豆 厚朴各一钱 香薷二钱 藿香三钱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并下:xqN中华典藏网

苏合丸 白术 青木香 犀角 香附子 朱砂 诃子 白檀 安息 沉香 麝香 丁香 荜拨各二钱 冰片 苏合各一钱 熏陆香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炼蜜丸,梧桐子大,每酒服四丸。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体重骨疼是湿xqN中华典藏网

除湿汤 半夏 厚朴 苍术各二钱 藿叶一钱 陈皮 茯苓各一钱 炙草七分 白术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xqN中华典藏网

夏月引饮过多致霍乱xqN中华典藏网

桂苓甘露饮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滑石各二钱 寒水石 炙草各一钱 肉桂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湿霍乱发不可忍xqN中华典藏网

诃子散 诃皮 炙草 厚朴 炮姜 神曲 草果 良姜炒 茯苓 麦芽 陈皮各等分xqN中华典藏网

入盐少许,煎服,一服即愈。老幼咸宜。xqN中华典藏网

素多郁结或平日大食狼餐致霍乱xqN中华典藏网

七气汤 半夏 厚朴各二钱 白芍二钱 茯苓二钱 桂心 紫苏 橘红 人参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xqN中华典藏网

吐泻转筋,头眩肢冷,须臾不救xqN中华典藏网

吴萸汤 急服吴萸、木瓜、盐各五钱,三味同炒令焦,用百沸水煎,冷热任之。如猝无药:xqN中华典藏网

枯矾散 用枯矾末二钱,沸汤调服。或用:xqN中华典藏网

盐醋煎 盐一撮,醋一盅,同煎至八分,温服。xqN中华典藏网

寒霍乱,肉冷脉绝xqN中华典藏网

通脉四逆汤 炙草一两 炮姜七钱半 生附子半个,去皮xqN中华典藏网

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烦渴xqN中华典藏网

止渴散 人参 麦冬 茯苓 桔梗 花粉 干葛 泽泻 炙草xqN中华典藏网

入蜜少许。xqN中华典藏网

愈后渴xqN中华典藏网

茯苓汤 茯苓一钱半 泽泻八分 炙草 桂心各二分 白术六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兼小便不利:xqN中华典藏网

麦冬 茯苓 半夏 陈皮 白术各一钱半 人参 小麦 炙草各一钱 乌梅半个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愈后恶心懒食,口干xqN中华典藏网

七味白术散 白术 茯苓 人参 藿香各一钱 干葛二钱 木香五分 炙草三钱xqN中华典藏网

渴甚,加滑石四钱,或再加姜汁,徐徐饮之。xqN中华典藏网

愈后利不止 汗出腹胀xqN中华典藏网

乌梅饮 乌梅 黄连炒 当归炒 附子炮 熟艾各四分 阿胶珠 肉果 赤脂各五分 炙草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如利不止兼腹痛:xqN中华典藏网

黄连丸 黄连炒 黄柏炒 厚朴各七分半 当归炒 炮姜 木香 地榆各五分 阿胶炒,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蜜丸。每服二十丸。若下利见血:xqN中华典藏网

止血汤 当归焙 桂心 续断各六分 生地炒 炮姜各八分 阿胶炒 蒲黄 炙草各四分xqN中华典藏网

日三服。xqN中华典藏网

干霍乱,心腹胀疼,不得吐泻xqN中华典藏网

先以浓盐汤顿服,次调服苏合丸。仍进:xqN中华典藏网

藿香正气散 大腹皮 白芷 茯苓 苏叶 藿香各三钱 厚朴 白术 陈皮 桔梗 半夏各二钱 炙草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加木香、枳壳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或服:xqN中华典藏网

厚朴汤 厚朴 枳壳 良姜 槟榔各八分 炒大黄二钱 朴硝八分xqN中华典藏网

干霍乱,腹胀如鼓xqN中华典藏网

活命饮 丁香三个 菖蒲二钱半 炙草五钱 生姜二钱半 盐一钱半 童便一盏半xqN中华典藏网

煎服,二服愈。xqN中华典藏网

干霍乱,二便不通手足热xqN中华典藏网

冬葵汤 冬葵子 滑石 香薷 木瓜各二钱xqN中华典藏网

日四五服。xqN中华典藏网

干霍乱既服药xqN中华典藏网

又刺委中穴,并刺十指头出血,亦妙。xqN中华典藏网

妇人妊娠霍乱xqN中华典藏网

缩脾饮 草果 乌梅 甘草 砂仁各八分 干葛四钱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成,水浸极冷,徐服。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转筋xqN中华典藏网

急以木瓜煮汁,或香薷煮汁饮之,或炒栀末热水下。此治上热转筋。xqN中华典藏网

若寒者,人参、炮姜、炙草各一钱,加生附一钱,或用浓盐汤浸,仍令絷缚腿胫,勿令入腹。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转筋不住xqN中华典藏网

千金法 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乳近两边。霍乱不可与分毫粥饮,盖邪物在腹尚未化,新谷一入,反助其邪,必死。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脉洪大易治,微迟难治。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后阳气脱,遗尿不知,气少不语,或汗如珠大,躁欲入水,皆死。xqN中华典藏网

吐泻附xqN中华典藏网

霍乱发于旦夕,躁扰烦乱,此但吐泻,可数日久。xqN中华典藏网

干呕而泻xqN中华典藏网

黄芩半夏汤 黄芩三钱 炙草二钱 白芍三钱 半夏八钱 生姜四钱 枣二个xqN中华典藏网

呕止泻不止。参泻病门治法。xqN中华典藏网

吐泻不止,当渴反不渴脉微弱,是虚寒xqN中华典藏网

理中汤 人参 炙草 白术 炮姜各一钱 茯苓二钱xqN中华典藏网

上吐下泻xqN中华典藏网

生姜三钱,熬水调六一散三钱服。又,韭叶汁重汤煮,热服立止。xqN中华典藏网

有痰者属风xqN中华典藏网

水煮金花汤 半夏 南星 寒水石煅,各一钱 天麻五分 雄黄一分五厘xqN中华典藏网

浆水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痞满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痞满xqN中华典藏网

当分虚实。实则大便秘,胸前胀急,虚则大便利,胸不痛,亦无胀急之形。或因下多,水谷之阴亡,气因血虚,下陷于心之分。或病久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皆用补中益气。有下焦虚弱,中焦痞满,用人参一两,升麻一钱。盖人参少用则壅上,多用则疏启其中,峻补于下。此塞因塞用妙旨。实痞方可用枳壳、厚朴等,庸医概用利药,暂时通泰,再作益甚,受害作矣。xqN中华典藏网

痞气xqN中华典藏网

俗名痞块,脾虚气郁所致,居中脘。察其脉,弦滑为痰,沉实为食,芤涩为血。三脉俱见,则并而成。又当审其痛。痛甚,推不动,热物熨,痛稍缓,为血。痛不甚,推易动,热物熨,无所觉,为痰。始如弹丸,以渐而大,其时升时降,时隐时现者,气块也。或左或右,或上或下,辘辘作声者,痰饮也,非块。消痞丸,三棱、莪术、香附、苏木、红花、瓦垄(4)、礞石、枳实、槟榔、阿魏,醋浸,醋糊丸。xqN中华典藏网

又方,三棱、莪术、香附,俱醋制,二术、陈皮、砂仁各三钱,用胡桃百个攒齐,新汲河水五大碗,同药入砂锅内煎滚,陆续加皮硝一升,以硝水干为度,每清早食胡桃肉七个,细嚼咽下,忌汤水片时。xqN中华典藏网

又方,木贼为末,陈米饭丸,每空心下一钱,唾咽。xqN中华典藏网

若块已成,形如龟鳖状,必使病人常食鳖肉,取其甲骨,醋炙脆,和三棱、莪术、青皮、香附为末,乌梅醋煮捣丸,酒下,其物皆化血水,从大便出。xqN中华典藏网

痞满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主方xqN中华典藏网

黄芪补中汤 黄芪 人参各二钱 甘草 白术 苍术 陈皮各一钱 泽泻 猪苓 茯苓 升麻 柴胡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痞病久不愈xqN中华典藏网

消痞丸 白术 姜黄各五钱 黄连炒 黄芩炒,各三钱 枳实二钱半 半夏 陈皮 人参各二钱 泽泻 厚朴 砂仁各一钱半 干姜一钱 神曲 炙草各一钱 猪苓一钱三分xqN中华典藏网

蒸饼丸。xqN中华典藏网

汗解后痞硬,干噎食臭,肋下有水气,腹鸣下利xqN中华典藏网

生姜泻心汤 生姜 半夏各二钱 炙草 黄芩 人参各一钱五分 干姜 黄连各五分 枣一个xqN中华典藏网

峻下后痞满益甚,下利,不化水谷,腹鸣干呕xqN中华典藏网

伊尹泻心汤 甘草二钱 半夏一钱 黄芩 干姜各三钱五分 黄连 人参各五分 枣一个xqN中华典藏网

痞满下利不痛xqN中华典藏网

半夏泻心汤 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钱 黄连一钱 炙草二钱 枣一个xqN中华典藏网

忧气郁结皮腹,里微痛,心下痞满xqN中华典藏网

消痞汤 枳实 归尾各二分 陈皮三分 生姜 木香各三分 柴胡四分 草蔻 炙草各五分 半夏一钱 红花少许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忌酒湿面。xqN中华典藏网

伤寒痞气胸满欲绝xqN中华典藏网

活人枳桔汤 桔梗 枳壳各一两五钱xqN中华典藏网

痞满停痰气逆,欲成膈噎xqN中华典藏网

木香宽中散 青皮 陈皮 丁香各四钱 厚朴一两六钱 炙甘草五钱 白蔻二钱 砂仁 木香各三钱xqN中华典藏网

共为末,姜汤服。虚人间六君子汤服。xqN中华典藏网

一切痞满xqN中华典藏网

平补枳术丸 白术三钱 白芍一钱半 陈皮 枳实 姜连各一钱 人参 木香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煎服。为丸亦可。xqN中华典藏网

因虚下陷致虚痞者xqN中华典藏网

人参汤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或用补中益气汤。xqN中华典藏网

若心下满而痛,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是胸痹xqN中华典藏网

吴萸散 吴茱萸 半夏 赤苓 鳖甲酥炙黄 三棱 前胡 青皮 厚朴 槟榔各一钱 白术 桂心各一钱 枳壳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膈间坚而软,无块是痰xqN中华典藏网

消痞汤 二陈汤加姜连、山楂、木香、青皮、砂仁。xqN中华典藏网

痞由气食积者xqN中华典藏网

内消汤 青皮 陈皮 三棱 莪术 神曲 麦芽 香附xqN中华典藏网

中食伤食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忽然厥逆,昏迷不能言,四肢不举,亦似中风,误以风药治之必死。凡遇此卒暴病,必细审其饮食,但觉胸满痰壅,气口脉紧盛者,且作食滞治之。xqN中华典藏网

中食伤食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中食xqN中华典藏网

先以姜盐汤探吐其食。视其风寒尚在者,头痛憎寒:xqN中华典藏网

藿香正气散 腹皮 白芷 茯苓 苏叶 藿叶各一钱 厚朴  白术各七分 陈皮 桔梗 半夏各七分 炙草三分半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热服。xqN中华典藏网

中食气滞不行xqN中华典藏网

宜服顺气散。见中气门。xqN中华典藏网

食病腹胀满痛,口苦呕恶嗳酸,体倦体重xqN中华典藏网

平胃散 厚朴一钱三分 苍术一钱八分 陈皮一钱三分 炙草八分 盐少许xqN中华典藏网

盐姜煎,温服。小便涩加茯苓、泽泻,食过加枳实,气痞不快加枳壳、木香,脾弱加人参、黄芪,腹胀厚朴倍加、炙草减半,夏加炒黄芩,湿加茯苓、泽泻,有痰加半夏、陈皮,便秘加大黄,或再加芒硝。xqN中华典藏网

食病呕恶xqN中华典藏网

藿香平胃散 藿香一钱 半夏 陈皮各二钱 厚朴一钱 苍术三钱 炙草二钱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伤酒呕逆,神烦胸满,手颤食少,小便不利xqN中华典藏网

葛花解醒汤 青皮一钱半 木香二分五厘 陈皮 人参 猪苓 茯苓各八分 神曲 泽泻各一钱 干姜 白术 白蔻 葛花 砂仁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寻常饮食伤胸满闷xqN中华典藏网

红丸子 莪术 三棱 陈皮 青皮 胡椒 干姜 阿魏 矾红xqN中华典藏网

水丸,姜汤下六十丸。此方神效。心痛,菖蒲汤下。两肋乳痛,沉香汤下。妇人腹块,寒热往来,醋汤下。产后癫痫败血,热醋汤下。xqN中华典藏网

伤寒物内寒xqN中华典藏网

七香丸 香附二钱 麦芽一钱 丁香皮三钱半 砂仁 藿香 官桂 甘草 陈皮各二钱半 甘松 乌药各六分半xqN中华典藏网

蜜丸。xqN中华典藏网

伤湿面xqN中华典藏网

除湿丸 枳实 白术 生芩 神曲各五钱 红花一钱五分 莱菔二钱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饭为丸。xqN中华典藏网

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xqN中华典藏网

术棱汤 神曲 三棱 莪术各七分 茴香五分 青皮 陈皮各五分 丁香皮 益智各三分 巴豆和米炒焦,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醋糊丸,每服十丸。xqN中华典藏网

伤食内热或伤热物xqN中华典藏网

芩连二陈汤 二陈汤加姜芩、姜连、枳实、神曲、麦芽。xqN中华典藏网

虚人伤食xqN中华典藏网

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加香附、砂仁、神曲、麦芽、山楂。腹胀加厚朴。xqN中华典藏网

疟疾论xqN中华典藏网

疟发在夏至后、处暑前者,三阳受病,浅而轻。发在处暑后、冬至前者,三阴受病,深而重。子后午前,阳分受病,易愈。午后子前,阴分受病,难愈。邪浅一日一发,邪深间日而发。深入三阴,三日一发。作于子午卯酉日,少阴病。作于寅申巳亥日,厥阴病。作于辰戌丑未日,太阴病。又,先寒后热,或寒多热少,为寒疟。先热后寒,或热多寒少,名热疟。寒热往来名风疟,但热不寒名温疟。兼骨节烦痛,时时呕逆,名瘅疟。肺素有热,阴气先绝,阳气独发也。但寒不热,名牝疟,阳气素虚也。xqN中华典藏网

脉弦应风木,又主痰饮,故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短多食,弦滑多痰,弦虚宜养正除邪。疟名不一,惟无痰不成疟、无食不成疟二语最得致疟之由。治法亦不一,惟无汗要有汗、有汗要无汗二语深得治法之要。清脾饮,青皮、厚朴、草果、半夏、柴胡、黄芩、茯苓、甘草、白术。无汗换苍术、生姜。草果饮,草果、知母、常山、槟榔、川甲、乌梅。元气强壮及初起时用之或验。xqN中华典藏网

不知人以脾胃为主,未有脾胃实而患疟症者。发表攻里,降火导痰,俱是忘本之治。要知初发若内伤饮食,必恶食,单感风寒则不恶食。审系劳伤元气,虽有百症,但用补中益气自愈。外感则用柴胡五钱,橘红三钱,甘草五钱,一服愈。或香附、红花各五钱,河水、井水各一碗,一服愈。药必露一宿,五更温服。疟邪在暑,暑得露则散也。邪退急用补中益气实表,不实表或过发表,亏损脾胃,皆致绵延难治。xqN中华典藏网

若久疟未有不虚寒者,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阴火下流则寒热交作。投清脾、截疟二饮,多致不起。补中益气,人参加至一两,煨姜五钱,半夏二钱,一服愈。又人参、生姜各一两,姜服亦效。若遇便滑呕吐发疟,山甲、知母、柴胡、归身各四两,神曲糊丸,新病神效。新发忌茯苓、黄芪、白术。茯苓引邪入阴经,术补里邪,芪补表邪,不能速散故也。xqN中华典藏网

三疟治法,太阴理中,少阴、厥阴八味丸。病已入脏,不可以劫剂求速效。三疟汤,人参、黄芪、白术、柴胡、升麻、甘草、陈皮、归身、首乌、红花、抚芎、姜、枣。xqN中华典藏网

似疟非疟辨xqN中华典藏网

一日二三发,病后常有,理中、六君子各加升柴愈。其有面赤口渴,即阴虚,六味加柴、芍、五味,大剂一服愈。又要晓得真阴真阳。凡昼见夜伏,夜见昼止,按时而发,是为无水,宜壮水之主。倏忽往来,时作时止,是无火,宜益火之源。xqN中华典藏网

疟母 疟经数年不愈,结成癓癖,伏肋下。此皆痰食瘀血,非兼剂可愈。又不可急攻。六君子加木香、莪术、鳖甲治之。xqN中华典藏网

疟疾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一切疟疾 肌皮生粟,阿欠鼓颌,腰头疼,渴饮水。xqN中华典藏网

疟初起热多寒少xqN中华典藏网

柴苓平胃汤 柴胡一钱半 黄芩 苍术 半夏各一钱 甘草三分 白术一钱半 陈皮 茯苓 厚朴 猪苓 泽泻各八分 桂枝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服。一方加人参八分。服一二剂不愈再服:xqN中华典藏网

清脾饮 白术一钱半 厚朴八分 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 甘草四分 柴胡钱半 青皮七分 黄芩一钱二分 草果七分 槟榔七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疟先寒后热,无汗恶寒宜发散xqN中华典藏网

散疟汤 草果 茯苓 炙草各五分 苍术一钱 橘红七分半 厚朴 半夏各一钱 藿香五分 干葛八分 紫苏八分 乌梅一个xqN中华典藏网

疟先热后寒,是温疟此为伤寒坏病,与风疟同xqN中华典藏网

若热多寒少,服小柴胡汤。热少寒多,小柴胡汤加官桂。xqN中华典藏网

疟单热不寒,骨节痛是温疟xqN中华典藏网

白虎汤加桂 知母一钱半 甘草五分 石膏四钱 官桂七分半 粳米一捻xqN中华典藏网

疟单寒不热气虚泄,是牝疟xqN中华典藏网

柴胡桂姜汤 柴胡四钱 桂枝一钱半 花粉二钱 干姜 黄芩 牡蛎各一钱炙草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疟,饥不能食,食则中满,呕逆腹痛是食疟xqN中华典藏网

四兽汤 半夏 人参 茯苓 白术 橘红 草果 生姜 乌梅各等分 炙草减半xqN中华典藏网

枣煎,入盐少许。xqN中华典藏网

久疟不愈气虚xqN中华典藏网

补中益气汤或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xqN中华典藏网

久疟肋满有块xqN中华典藏网

鳖甲饮 鳖甲醋煮 白术 黄芪 草果 槟榔 川芎 橘红 炙草 白芍 厚朴xqN中华典藏网

疟不论新久xqN中华典藏网

疟丸 白术 山楂并子 槟榔 常山白酒煮干,各四钱 草果二钱,醋煮xqN中华典藏网

神曲糊丸,临发日五更时滚水服。虚,人参汤下。[眉批]二服愈。xqN中华典藏网

疟间日一发xqN中华典藏网

柴葛汤 柴胡 干葛 茯苓各五分 陈皮 苍术 花粉 半夏各七分 桔梗 枳壳 紫苏 黄芩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不病日临卧服。骨痛加羌活,饮食少加神曲,呕吐加藿香,头痛加川芎,泻加猪苓、泽泻。xqN中华典藏网

疟一日一发xqN中华典藏网

首乌一两 青皮 陈皮 知母各三钱 甘草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水酒各二碗煎,露一宿,鸡鸣时温服。xqN中华典藏网

疟无汗散之xqN中华典藏网

要汗散 川芎 白芷 麻黄 白芍 荆芥 防风 紫苏 羌活 甘草xqN中华典藏网

姜葱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疟有汗止之xqN中华典藏网

正气汤 柴胡 前胡 川芎 白芷 半夏 麦冬 槟榔 草果 青皮 茯苓 桂枝 甘草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xqN中华典藏网

疟不拘远近,并间日三日xqN中华典藏网

常山一钱半 知母 香附各一钱 白芷 陈皮 甘草各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酒浸三日夜,发日早空心略温服之,只服一盅立效。[眉批]效方。xqN中华典藏网

阴疟发在午后,或间日三日宜提起阳分截之xqN中华典藏网

提疟汤 当归 川芎 酒黄柏 生地 知母 升麻xqN中华典藏网

痰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咳必有痰,故痰咳并见,亦有痰而不咳者,怪异百出,不可不辨。痰者病名,人身原无痰,气血清顺,津液流通,何痰之有?痰从气血浊逆熏蒸结聚而成,故痰之本,水也,非水泛为痰,则水沸为痰,泛与沸分在有火无火。肾虚不能制水,逆行泛滥,纯见清水,是无火之痰。仲景用肾气丸补而逐之,吴茭山用八味丸治痰之本,正谓此也。阴虚火动则水沸腾,动于肾,犹龙火兴而水附,动于肝,犹雷火出地,疾风暴雨从之。水皆浑浊白沫,是有火之痰,宜六味丸。二痰皆肾病所作,若脾气壮盛,即二痰亦自克化,何至为害?惟脾弱不能摄涎,或脾郁不能运化,不但二水生痰,饮食入胃,莫非痰饮,所谓脾无留湿不生痰也,故健脾尤为治痰第一义。痰之大原如是,而猖獗各有所因。xqN中华典藏网

因风动痰 成瘫痪癫狂、麻痹眩晕等症,宜吐,忌补润酸咸。星半、天麻、牙皂、僵蚕、秦艽皆治风痰。或因痰闷绝,乌药、枳壳、胆星、姜汁灌之即醒。xqN中华典藏网

因火生痰 成眩晕嘈杂喘急、背心一点冰冷等症。礞石治火痰最捷,宜丸不宜煎。瓜蒌仁、芩、连、青黛、山栀、二冬、竹沥、童便可用。xqN中华典藏网

因寒结痰 成骨痹、气刺痛、四肢不举、胸前痞塞等症。干姜决不可少,甚则加桂、麻黄、细辛,入二陈可用。xqN中华典藏网

因湿聚痰 多见倦怠痿弱,泄痢肿胀。又湿痰流注,关节不利,或走注疼痛,或作肿块,或麻痹不仁。二术、星、半、茯苓、泽泻,肿块加乳、没,臂痛加薄桂(5)、片姜黄,肋胀加柴胡、白芥、青皮,滚痰丸最利。xqN中华典藏网

因食积痰 多成疟痢、痞块痞满。山楂、神曲、麦芽、黄连、木香、枳壳,滚痰丸亦妙。xqN中华典藏网

因气动痰 走刺不定,两肋胀痛。二陈汤去甘草,加香附、木香、砂仁、枳壳、乌药、苏子、青皮、竹沥、姜汁。外用姜渣揉熨法。xqN中华典藏网

因惊生痰 惊则神出舍,舍空痰生,多成心痛癫疾。妇人因产事月事惊最多,必有如孕一块在腹,转动跳跃,痛不可忍。用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加朱砂。痛加全蝎,成块加山甲炒、鳖甲、玄胡、莪术,臂痛加薄桂、姜黄。xqN中华典藏网

血虚有痰 忌半夏。丹皮为主,加二冬、二母、归、地、竹沥、姜汁、韭汁。xqN中华典藏网

老痰 即郁痰结成黏块,吐咯不出。非南星、半夏、茯苓、苍术可治,青黛为主,五倍、海石、苦梗、旋覆花、瓜蒌仁、芒硝。xqN中华典藏网

痰核 痰结喉咙,如梅核状,用梅子半青半黄,每一个用盐一两浸晒数次,以水尽为度,用大钱三个,夹梅两个,麻线扎定,贮瓦罐,埋地下百日,含口中,汁下即消。噙用丸,用海石、乌梅、瓜蒌、桔梗、芒硝、射干、海藻、姜汁,蜜为丸。xqN中华典藏网

头面颈项身之中下有结核 不红不痛不硬,不作脓,皆痰核。脾肺气逆,痰滞于内,顺气消痰自愈。亦有郁怒伤损肝脾,血病结核者,宜养血清肝火。外用白果肉、南星捣贴。xqN中华典藏网

痰之所在论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身 习习如卧芒刺,如虫行,或走注疼痛,或燥痒,搔之则瘾疹随生。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皮毛 烘热,色如锦斑。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头 偏头风,雷头风,头眩。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额 额闷痛,眉棱痒痛。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目 目晕,眼蠕动,如姜蛰,胶黏痒涩,目中时出火星,眼前如见白气,或见两月交辉,或见金光道数,或眼前黑暗,或眼皮下烟灰黑色。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耳 轮痒痛,蝉鸣水响。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鼻 鼻塞或闻焦臭。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口 齿颊痒痛,牙床浮,口糜舌烂,口燥唾稠,呕冷涎绿水黑汁,胡言不语。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面 形枯发焦,颔腮肿硬,似疼非疼。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颈项 无故肿绕项,结核见于咽喉,喉痹,痰如破絮、桃胶、蚬肉,咯不出,咽不下,或噎寒烦闷,如烟火上冲,头面烘热,或喉间豆腥。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四肢 肩背酸疼肿硬,似疼非疼,或筋骨疼无常处,难名状,或手麻臂疼,状若风湿,或倏然仆地,四肢厥冷,或麻木不仁,或重滞,或牵引,或不举。非竹沥、姜汁不开。二陈加枳壳、南星、木香、姜黄。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心胸 噫气吞酸嘈杂,或痛或哕,或心下如停冰铁,或惊悸怔忡,如畏人捕,或胸膈迷闷,如癫呆状,或痞满健忘恶心。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脊背 脊上冰冷一条如线,或冰冷一点疼痛,或如热汤沃背。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两肋 肋胀痛如汤沸,非白芥子不能达。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腰肾 腰间骨节卒痛,呼吸难任。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二便 癃闭秘结,遗同米泔,粪后鱼冻,妇人月水不通。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足 足腕酸软,步履如踏灰上。xqN中华典藏网

痰在梦寐 睡时魔梦刑戮刀兵。梦入人家,四壁围绕,一窦得出,不知何所。梦在烧人地上,烟火枯骨,焦气扑鼻,无路可出。或不因触发忿怒,悲啼而寤。怪诞百般,不可殚述。隐君悉以滚痰丸治之。xqN中华典藏网

痰病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诸痰症,一切恶怪症皆痰也xqN中华典藏网

滚痰丸 酒大黄蒸一次,八两 黄芩八两 礞石硝煅 沉香 百药煎各五钱xqN中华典藏网

水丸。xqN中华典藏网

痰盛胸满xqN中华典藏网

导痰汤 半夏一钱 南星 枳实 赤苓 橘红各三分 炙草二分 姜十片xqN中华典藏网

水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痰多,胃不和xqN中华典藏网

二陈汤 半夏 橘红各一钱 茯苓八分 炙草五分 姜七片 乌梅一个xqN中华典藏网

热痰,头目痛xqN中华典藏网

旋覆汤 旋覆 炙草各一钱 枳壳 石膏各四钱 赤苓一钱二分 麦冬 柴胡 犀角 防风 黄芩各一钱二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一切痰症,脾不和xqN中华典藏网

清气化痰丸 半夏 南星各一两 陈皮 青皮各五钱 苏子 莱菔 杏仁 干葛 神曲 麦芽 山楂 香附子各五钱xqN中华典藏网

姜糊丸。xqN中华典藏网

膈间渍渍有声,是饮xqN中华典藏网

五饮汤 旋覆 人参 陈皮 枳实 白茯苓 白术 厚朴 半夏 泽泻 猪苓 前胡 桂心 白芍 炙草xqN中华典藏网

姜十片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一切痰逆头面胸膈诸病xqN中华典藏网

人参半夏丸 人参 茯苓 南星 薄荷各五钱 寒水石 生白矾 半夏 姜片各一两 蛤粉二两 藿香二钱半xqN中华典藏网

面糊丸,每三十丸,日三服,加黄连五钱、黄柏一两尤效。兼治酒病。xqN中华典藏网

脾虚痰盛,呕恶少食,便不实xqN中华典藏网

理中化痰丸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草 茯苓 半夏xqN中华典藏网

姜汁丸。xqN中华典藏网

痰火上炎,呕晕咳嗽xqN中华典藏网

蛤粉丸 南星 半夏 香附 蛤粉 瓜蒌仁 贝母各一两五钱xqN中华典藏网

牙皂十四个,煮杏仁,去牙皂,杏仁泥和姜汁蒸饼丸,青黛为衣。xqN中华典藏网

痰盛癫狂,脚气走注,痞块嘈呕,喘肿,心痛连小腹,膈噎xqN中华典藏网

玉芝丸 大黄五钱,酒浸 礞石煅,二钱 南星矾水浸 半夏 皂角水浸,各二钱 枳壳一钱 风化硝五分 黄芩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神曲糊丸,服百丸。服后小便赤,大便胶,其验也。xqN中华典藏网

老痰积久稠黏,咯吐不出xqN中华典藏网

软坚汤 苦桔梗一钱半 海石 香附 瓜蒌 半夏 贝母各七分 黄芩 橘红各一钱 风化硝四分xqN中华典藏网

有痰人筋惕肉,眩晕麻木恐防中风xqN中华典藏网

竹沥化痰丸 南星 半夏 茯苓各五钱 陈皮 姜连 枳实 白芥 当归 白芍 山楂 酒芩各五钱 苍术 白术各一两 人参二钱半 木香一钱 神曲六钱xqN中华典藏网

姜汁、竹沥为糊丸。xqN中华典藏网

热病热盛痰多xqN中华典藏网

清热导痰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 南星 枳实 桔梗 黄连 黄芩 瓜蒌 甘草xqN中华典藏网

膈噎反胃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噎 咽喉噎塞不通,饥欲食,独饮可下。食则眼白口开而难入。xqN中华典藏网

膈 胃口截住不受食,才下咽,未入胃,带痰涎吐出,入胃即消化,不复出。xqN中华典藏网

反胃 食久而吐,已入胃矣。不能别清浊,化精微,当心而痛,旋复反出,或从胃之下口翻腾上出。或初食一次不吐,二次食下则吐。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积至一日一夜,胀闷不可忍,复吐原物,酸臭不化,必尽所食,日日如此,不稍变易。变易不定即谓之呕吐,不谓之膈。皆膈之受病也,故谓之膈气。xqN中华典藏网

巢氏治膈分五噫十膈,烦惑勿从。张子和引《内经》三阳结为膈,力辨世人热药之误。三阳者,大小肠、膀胱。结,热结也。三阳热结,前后闭寒,下不通,必反上,直犯清道,所以噎食不下,纵下复出。此主火结不下,论亦明悉。但用承气下之,失之太峻。丹溪主内火炎上,胃脘干稿(6)。稿在上近咽,水可行,食难入,名曰噎。稿在下,食可入,久复出,名反胃。俱见大便闭结,细若羊屎,滋血养津,润肠胃,最是正论。主方用四物,牛羊乳加竹沥、姜汁皆治标不治本之药。张洁古分上中下三焦。上焦暴吐从气,噎膈是也。中焦痛吐从积,反胃是也。下焦迟吐从寒,翻胃是也。均为命门火衰,釜底无薪,不能蒸腐水谷,故胀满翻腾。王太仆则曰:食入即出,是无水也。噎膈反胃是也。无水者壮水之主,大剂六味汤久服,十中可挽四五。食久反出,是无火也,翻胃是也。无火者益火之源,先以八味丸补火,徐以附子理中汤理中上二焦,此万举万全之法。四说俱有至理,四说亦确有合者,然更有紧要捷法。xqN中华典藏网

此症多因忧郁不开,思虑太过,遭变惊恐,身处逆境所致。故治者多以开郁顺气、消痰养血健脾为主。须知既已郁成燥结枯稿之疾,香燥热药断难复用。设或无火,当急用八味补元,若用通利耗气,致中气不运,津血耗竭,病将益甚。xqN中华典藏网

治法,粒米水浆不入,必用开膈法。一法,附子一个,和狗涎、牛涎、童便煮二滚。候脐发时,手心中先涂麝香少许,取所煮附子手中搓弄嗅之,亦就罐口嗅其热气,如是者半日即开。开后不可用饭,须用陈米粥、八仙粥同后膏子药调治。一法,真郁金一味作饼服。一法,昆布、白蔻、海石、橘红、杵头糠、苏子、藿香、石碱、凤仙子扎汁丸,开后看其火盛,用黄连膏,见火痰条。火微用养胃膏,人乳一碗,牛乳一碗,韭汁、姜汁、童便各一碗,人参五钱,甘草、莲肉各五钱,共煎汁一碗,蜜收。若虚甚,独参汤亦妙。xqN中华典藏网

似噎非噎辨xqN中华典藏网

有一种肝火郁而不伸之病,亦呕,亦不食,亦心痛。但所呕者酸水、苦水、蓝水,大小便不闭。先用加味逍遥散,愈后六味丸。xqN中华典藏网

膈噎反胃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膈气噎皆由气滞未成者xqN中华典藏网

香砂宽中散 白术 陈皮 香附各一钱五分 白蔻 砂仁 青皮 槟榔 半夏曲 茯苓各一钱 厚朴一钱二分 甘草三分 木香磨,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入蜜一匙。xqN中华典藏网

若服耗气药过多中气不运者xqN中华典藏网

补气运脾汤 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橘红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黄芪一钱 砂仁八分 炙草四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服。痰加半夏曲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若服通利药多致液竭愈结者xqN中华典藏网

滋血润肠汤 当归三钱 芍药 生地各一钱半 红花 桃仁 大黄酒煨 枳壳各一钱 韭汁半盏xqN中华典藏网

膈噎便结,常服润燥xqN中华典藏网

人参利膈丸 木香 槟榔各七钱五分 人参 当归各一两 藿香一两 甘草一两 枳实一两 熟大黄 厚朴各二两xqN中华典藏网

水丸,每三十丸。xqN中华典藏网

若火逆,冲食不入脉必洪大数有力xqN中华典藏网

滋阴清膈散 当归 白芍 黄柏盐炒 黄连各一钱半 黄芩 栀子 生地各一钱 甘草三分 枇杷叶二钱 芦根一两 童便 竹沥各一盅xqN中华典藏网

痰多者xqN中华典藏网

涤痰丸 半夏曲 枯矾 皂角去皮弦 玄明粉 茯苓 枳壳各等分xqN中华典藏网

霞天膏丸,每三十丸。xqN中华典藏网

阳火衰者脉必沉微而迟xqN中华典藏网

五膈宽中散 白蔻四分 炙草一钱 木香六分 厚朴三钱 砂仁 丁香 青皮 陈皮各八分 香附三钱 盐少许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仍佐以益阴药。xqN中华典藏网

有瘀血者饮水不肯下咽,大便黑xqN中华典藏网

代抵当丸 大黄二两 芒硝五钱,玄明粉代之更稳 桃仁三十个 归尾 生地 山甲各五钱 桂二钱xqN中华典藏网

为丸。去枕仰卧,细咽三钱,血下。善调理将息自愈。xqN中华典藏网

有虫者xqN中华典藏网

泰川剪红丸 雄黄 木香各二钱五分 槟榔 三棱 莪术 干漆炒烟尽为度 贯众 陈皮各五钱 大黄七钱半xqN中华典藏网

面糊丸。每服五十丸。xqN中华典藏网

消瘦是血稿xqN中华典藏网

补阴药 地黄、麦冬、当归煎膏,入韭汁、人乳、童便、芦根、桃仁泥,和匀细呷之。xqN中华典藏网

便秘,倍桃仁,加玄明粉。xqN中华典藏网

噎,喉中如有肉块食不下xqN中华典藏网

麦昆煎 昆布二两,洗去咸水 小麦二合xqN中华典藏网

水煎,俟麦熟去渣,不拘时服一小盏,再口中长含昆布两三片,咽津极效。xqN中华典藏网

噎,喉塞,食不下xqN中华典藏网

昆布丸 昆布去咸 麦冬 天冬 诃子各七钱五分 木通 炒大黄 朴硝 郁李仁 桂心 百合各五钱 杏仁 苏子 羚羊角 射干各二钱五分 柴胡 陈皮 槟榔各一钱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蜜为丸,弹子大,每一丸含化。xqN中华典藏网

膈气痰火重者xqN中华典藏网

至宝丹 木香 沉香 狗宝各三钱 硼砂三钱 雄黄一钱五分 朱砂一钱五分 鸦片一钱 冰片 麝香各五分 牛黄一钱 金箔四十张 射干四两xqN中华典藏网

煎汁丸。如稀,加蒲黄末同和,每丸重三分,金箔为衣,服时用梨一块,挖一孔,入丸一粒,临卧连丸化。xqN中华典藏网

神方xqN中华典藏网

膈噎方 黄连二钱,用水十五盅煎至三盅,下金银各二钱,浸汤内,田螺五个,莱菔汁、韭汁、侧柏汁、梨汁、竹沥、童便各一盅,人乳、羊乳、牛乳各一盅,先煎田螺汁至盅半,以次一味一味下汁,入一处,共煎至盅半,成膏止,埋土中,出火毒一宿。每用一大匙,滚汤下。xqN中华典藏网

人前不食,凡食必于密地偷食,见人则畏置之肌瘦面黄,名鼠膈xqN中华典藏网

鼠膈方 十大功劳叶名鼠怕草,叶似蒲扇,有五角,角尖有刺xqN中华典藏网

焙干为末,每一钱,早晚用酒下,半月愈。xqN中华典藏网

膈噎便秘常服xqN中华典藏网

荣润汤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麻仁、枳壳。xqN中华典藏网

结甚,暂加熟大黄。中年人,加童便、韭汁、牛乳、羊乳、竹沥、姜汁。xqN中华典藏网

募原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募原一说,诸书不及。朗仲云:原者,广野之意,在脏腑之外,与胃相近。邪在此,不怕寒,一味发热不止。药用槟榔、草果、知母、黄芩、厚朴、橘红,极效。xqN中华典藏网

疰夏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春末夏初,五心烦热,倦怠不快,名疰夏。由脾弱,胃有湿热及留饮所致。治宜益气健脾,无倦汤,人参、白术、白茯苓、橘皮、半夏、扁豆、白芍、木瓜、泽泻。xqN中华典藏网

痞癖病方xqN中华典藏网

内服xqN中华典藏网

阿魏化痞散 川芎 当归 白术 赤苓 红花 阿魏 鳖甲尖酥炙,各一钱 大黄酒炒,八钱 荞麦面一两,微炒xqN中华典藏网

为末,空心酒调三钱。xqN中华典藏网

外贴xqN中华典藏网

乾坤一气膏 当归 白附 赤芍 白芍 白芷 生地 木鳖肉 熟地 山甲 巴豆仁 蓖麻仁 三棱 莪术 五灵脂 续断 肉桂 玄参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一两二钱 麝香三分 阿魏二两xqN中华典藏网

油五斤,将上草药入油浸,火熬药枯,去渣,每油一斤,入丹十二两,膏成,下阿魏片化尽,方下乳香、没药、麝香,搅匀摊贴。xqN中华典藏网

痞癖,小儿病,与大人痞块不同。xqN中华典藏网

虫病方xqN中华典藏网

吐蛔(7)xqN中华典藏网

理中汤加 人参 茯苓 白术 炮姜 炙草 川椒 槟榔xqN中华典藏网

虫积,好食生米、泥土、茶炭、咸辣等物面黄肌瘦xqN中华典藏网

指迷七气汤 青皮 陈皮 莪术 三棱 香附 益智 藿香 官桂 桔梗 熟大黄 槟榔 甘草等分xqN中华典藏网

水煎,露一宿,五更温服,不可饮食,服后腹疼,下积物,至午下尽,方用温粥止之。后服:xqN中华典藏网

退黄丸 苍术 厚朴 陈皮 炙草各六两 绿矾一两xqN中华典藏网

醋糊丸,每六十丸,忌生冷发物湿面,一料全愈。xqN中华典藏网

一切虫病xqN中华典藏网

集虫丸 锡灰一钱 使君子三分 槟榔五分 三棱三分 莪术三分 芜荑三分 大黄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醋糊丸,砂糖水下三十丸。又方:xqN中华典藏网

追虫散 使君子一钱 槟榔二钱 雄黄五分 苦楝根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为末,白汤调下一钱五分。xqN中华典藏网

一切虫病积块,水肿鼓胀,痰盛酒痢xqN中华典藏网

剪红丸 槟榔一钱六分 商陆 金毛狗脊 贯众各四分 三棱莪术各醋煮,各八分 青木香 西木香各四分 雷丸醋煮,二分半 南木香二分 大黄酒浸,一钱六分 黑丑半生半炒,取头末,一钱六分 枳壳一钱六分 茵陈八分 丁香 芦荟各一分 皂角一钱六分 阿胶二分xqN中华典藏网

水丸,五更茶清下五钱。xqN中华典藏网

取虫积xqN中华典藏网

万应丸 黑丑头末 大黄 槟榔各八分 雷丸醋煮 南木香各一分 沉香五厘xqN中华典藏网

以皂角、苦楝皮各四分,煎汁水为丸,每四十丸,五更砂糖水下。xqN中华典藏网

治寸白虫xqN中华典藏网

圣功散 木香 槟榔等分,为末xqN中华典藏网

每服三钱,黎明米饮下。先嚼炙肉,咽津吐渣,后服药,辰巳间虫下。xqN中华典藏网

肝胆分xqN中华典藏网

胞络下有膈膜,肝在膈膜之下,有独叶者,有二三叶者。其系亦上络心包,为血海,下无窍。肝短叶中有胆附焉,胆有苦汁,藏而不泄。胆寒不眠,胆热喜睡。xqN中华典藏网

痓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痓病身热足寒,时恶寒,时头热面赤,头摇口噤,颈项强急,背弓,手足搐搦,脉弦紧数,属太阳、督脉二经,与痫相似。痫身软时醒,痓身强不时醒。其病湿为本,风为标。无汗恶寒,脉弦长,为刚痓,属阳。多汗不恶寒,脉迟弦细,为柔痓,属阴。大抵风性刚急,风气胜为刚痓。湿性柔和,湿气胜为柔痓。又本于血气虚弱,筋无荣养,故外邪袭而搐见。如太阳发汗变痓,风病下多变痓,疮家发汗变痓,产后多汗遇风变痓,跌扑冒(8)风变痓,汗后复汗变痓,或表虚不任风寒,或一切去血过多,皆成此疾。有绝无风邪而筋脉挛急,血脱也。故痓又虚为本,兼火兼痰,不可纯用风药,宜补血降火清痰,去湿平木。痓风汤,首乌、当归、白芍、黄连、牛膝、秦艽、荆芥、南星、木瓜、钩藤。刚痓加羌活、防风,柔痓加防己、半夏。症发腹暴胀,不治。xqN中华典藏网

痉病方xqN中华典藏网

外症 发热恶寒似伤寒,但脉沉迟弦细,项皆反张为异。xqN中华典藏网

有汗是柔痓xqN中华典藏网

桂枝如圣饮 白术 桂枝 防风 川芎 白芷 柴胡 白芍 人参 当归 甘草 半夏 黄芩 乌药xqN中华典藏网

无汗是刚痓xqN中华典藏网

麻黄如圣饮 苍术 麻黄 干葛 防风 川芎 白芷 柴胡 白芍 人参 当归 甘草 半夏 黄芩 乌药xqN中华典藏网

如口噤咬牙,便实,加大黄。xqN中华典藏网

痉病手足冷,面肿,筋拘急,无汗xqN中华典藏网

八物白术散 白术 茯苓 五味各一钱七分 桂心七分 麻黄一钱七分 良姜半分 羌活一钱七分 炮姜一分xqN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痉病发热,腹痛脉沉细xqN中华典藏网

桂枝防风汤 桂枝三钱 防风 防己各二钱 芍药四钱 生姜三钱 枣一个xqN中华典藏网

续命汤亦可。xqN中华典藏网

痉病四肢暖,牙关紧,热不解xqN中华典藏网

防风散 防风 麦冬 升麻各一两 虎杖 葛根各一两 炙草七钱 半 石膏二两xqN中华典藏网

每服五钱。xqN中华典藏网

痫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痫有三种,总之非痰不发。xqN中华典藏网

风痫 衣暖汗出,风因而入,初得之,先屈指。xqN中华典藏网

惊痫 或母腹受惊,或闻大惊而得。惊则神不守舍,舍空痰归之,故作。xqN中华典藏网

食痫 食伤脾,不能运痰,致迷心窍而成。xqN中华典藏网

痫本虚痰,脉应虚缓。若沉小急实而弦,皆难治。病发时旋晕颠倒,口眼相引,日睛上视,手足搐搦,背脊弦直,少顷乃醒,此痫候也。然亦有阴阳之别。xqN中华典藏网

阳痫 先身热瘛疭,惊啼叫呼而后发,脉浮,病在腑也,易治。xqN中华典藏网

阴痫 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呼而即发,脉沉,病在脏也,难治。xqN中华典藏网

脏病久则有禽畜之状,反折上窜,声如犬吠,属肝。目瞪口呆,声如羊叫,属心。直视腹满,声如牛叫,属脾。惊跳反折,手纵,声如鸡鸣,属肺。如尸吐沫,声如猪叫,属肾。然治法不必细分,总以行痰为主,搜风次之。痰盛必用吐,茶子捣烂煎汤,先一夕勿食,次早束小腹饮之即吐。实者攻之,虚者先补后攻,逐痰饮,南星、半夏、竹沥、姜汁、瓜蒌、僵蚕、天麻、龙齿、石菖蒲、远志、防己、附子少许。犬加柴胡,羊加黄连,牛加白芍,鸡加黄芩,猪加知母。xqN中华典藏网

痫症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痫症 发则昏仆瘛疭,目上视,口眼邪,口作声,将醒时吐沫。xqN中华典藏网

羊痫风xqN中华典藏网

五痫通明丸 牙皂去筋皮,一两六钱,羊肝一片,煮牙皂,去羊肝,半夏六钱,用朱砂五分炒黄色,去朱砂,生南星二钱,黑丑二钱,炒,姜糊丸,朱砂为衣,姜汤下七十丸。xqN中华典藏网

诸痫xqN中华典藏网

妙功丸 丁香 木香 沉香各五分 乳香 麝香 熊胆各二分五厘 白丁香三十个 轻粉四分半 雄黄 青皮 黄芩 胡连各五分黄连 黑丑 三棱 炙草 莪术 陈皮 雷丸各一钱 鹤虱一钱 大黄一钱半 赤小豆三十粒 巴豆一粒 荞麦面一钱半xqN中华典藏网

作糊丸,每丸重一钱,朱砂为衣,阴干。每服一丸,先用温水浸一宿,去水,再用温水化开,空心服。轻者一服愈,若未愈,三五日再服,至重者不过三服。xqN中华典藏网

又方:xqN中华典藏网

镇风散 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 皂矾各一两,炒黄色 朱砂三钱xqN中华典藏网

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即愈。xqN中华典藏网

转筋病论xqN中华典藏网

肝血虚烦转筋,治有三捷法。一,手拔肾囊,女人拔乳根。二,脚踏实地。三,口含(9)木瓜。平日服转筋丸,木瓜、牛膝、归身、白芍、石斛、续断、甘草、砂仁,蜜丸。xqN中华典藏网

转筋备用诸方xqN中华典藏网

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xqN中华典藏网

猪膏酒 猪膏、姜汁各二盅,熬至三盅,入酒半盅和匀,分三服服之。xqN中华典藏网

属血热xqN中华典藏网

四物汤加黄芩、红花、苍术、南星。xqN中华典藏网

筋转于足大指,上至大腿近腰得之饮酒感寒xqN中华典藏网

四物汤加酒芩、苍术、南星、红花,姜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肝虚转筋xqN中华典藏网

赤蓼茎叶,水酒煎服。xqN中华典藏网

脚转筋,疼痛挛急xqN中华典藏网

松节细剉 乳香一钱xqN中华典藏网

慢火同炒令焦,只存一分性,为末,木瓜酒调下。xqN中华典藏网

筋急,形色外见xqN中华典藏网

尺脉数,腹必急,阴不足以养肝而木乘土也。宜补肾,养肝阴,壮脾。xqN中华典藏网

肥气论xqN中华典藏网

肥气因气血两虚,逆气瘀血相并而成,在左肋下,如覆杯,痛引小腹。宜和肝散结行血,瘠肥丸,川芎、当归、肉桂、沉香、红花、玄胡、香附、莪术、赤芍、青皮。xqN中华典藏网

【注释】xqN中华典藏网

(1)中身部:此标题原无,据目录补。xqN中华典藏网

(2)攻:通“功”。《墨子·非攻下》:“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xqN中华典藏网

(3)禁:通“噤”。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徐仙姑》:“诸僧一夕皆僵立尸坐,若被拘缚,口禁不能言。”xqN中华典藏网

(4)瓦垄:即瓦楞子。xqN中华典藏网

(5)薄桂:即桂枝之皮薄者。xqN中华典藏网

(6)稿:通“槁”。汉·刘向说苑·建本》:“父以子为本,子以父为本,弃其本者,荣华稿矣。”xqN中华典藏网

(7)蛔:原作”,据锦章书局本改。xqN中华典藏网

(8)冒:原作“胃”,据锦章书局本改。xqN中华典藏网

(9)含:原作“念”,据扫叶山房本改。xqN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