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日昣

景日昣
  • 姓名:景日昣
  • 别名:字东阳,号嵩崖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河南登封大冶镇人
  • 出生日期:1661
  • 逝世日期:1733
  • 民族族群:

景日昣(1661~1733),生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卒于1733年,字东阳,号嵩崖,河南登封大冶镇人。他幼年家贫,随父亲读私塾,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勤奋好学,12岁考中秀才,14岁成为廪生,15岁被选入嵩阳书院,师从汤斌、耿介等名师,曾任书院斋长。


景日昣对父母非常孝顺,母亲因操劳过度病重,他为找药救母不惜在县衙外大哭,感动县令获助。母亲去世后,他谨遵母训,发奋攻读,康熙二十四年考中拔贡第一名,二十六年中举人第十四名,三十年殿试第三十六名中进士。


康熙三十六年,景日昣到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任县令,连任五年。在任期间,他立堂规、平狱冤、减民赋、治水灾、建学堂,把难治的高要县治理得经济繁荣、夜不闭户。康熙四十年,当地发生特大洪水,他亲抱沙石抢险,决堤后乘舟送食品救活两万多人,灾后还动员群众修筑“景福大堤”。因其政绩卓越,被提为京畿侍御,后历任江南、陕西、河南、汾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大仆寺少卿、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副都御史,升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赐资政大夫,加礼部尚书衔。他曾三次主持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后来皆为知名人士。


景日昣还是乾隆皇帝幼年时的老师,对乾隆要求严格,使其学识不断增长,为乾隆成为一代明君奠定了基础。雍正三年(1725年),景日昣告老还乡,隐居于嵩山逍遥谷,著书立说。他一生著述甚丰,有《嵩崖制义》《嵩崖易义》《河南省通志》《登封县志》《说嵩》《嵩崖尊生》《崧台书》《嵩崖学凡》等。其中,《说嵩》被称为嵩山的“百科全书”,《崧台书》是对其从政活动和经验的总结,《嵩崖学凡》是著名的教育论著,《嵩崖尊生》是阐释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医学论著,尤其对妇科有独到见解,传入日本后颇享盛名。


景日昣集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及医学家于一身,被尊为中岳嵩山的一代名儒。乾隆登基后游览中岳,怀念老师景日昣,亲自题写了“景氏祠”“正人君子”“国无双品”三块匾额。景日昣去世后葬于登封市唐庄乡,其汉白玉雕像在河南登封大冶镇落成,他的故事和传说在当地广泛流传,其著作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景日昣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潘多拉之匣

潘多拉之匣

太宰治作品精选集,太宰治所著的《潘多拉之匣》收录《潘多拉之匣》和《维庸之妻》等14部作品。《潘多拉之匣》流露出作者太宰治骨子时的抑郁,一贯对未来的迷茫,对生死的思索,但与《人间失格》的阴冷不同,《潘多拉之匣》的基调是温暖的,俏皮明快的,呈现明显透亮的光彩,处处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维庸之妻》是作者的短篇小说集,书中的同名之作是太宰的名篇。《维庸之妻》,暗喻放荡男人的妻子。一个女人在自己丈夫酗酒,欠债,与女人私奔最后跳水自杀的情况下,一直维系着家庭,出门做女佣为丈夫还清债务。2009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三十三届世界电影节上,由根岸吉太郎导演、松高子和浅野忠信主演的同名电影《维庸之妻》荣获最佳导演奖。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本书系一集刊,共收清代册封琉球「使录」及有关文献十二种。清代册封琉球凡八使,其正、副使为:康熙二年,张学礼、王垓;二十二年,汪楫、林麟焻;五十八年,海宝、徐葆光;乾隆二十一年,全魁、周煌;嘉庆五年,赵文楷、李鼎元;十三年,齐鲲、费锡章;道光十八年;林鸿年、高人鉴;同治五年,赵新、于光甲(其人选以翰林院侍讲、检讨、编修、修撰及内阁中书舍人为准,但亦有例外)。每使或由正使、或由副使,例有撰述;惟体例不一,巳非明代「使录」型式。本书所收「使录」,有张学礼「使琉球记」及「中山纪略」(前种「使录」附属篇)、徐葆光「中山传信录」、李鼎元「使琉球记」;此外,计有赵文楷「槎上存稿」(为纪行诗稿,非「使录」)、王士祯「琉球入太学始末」、黄景福「中山见闻异」、钱氏(原脱作者名)「琉球实录」、姚文栋(译)「琉球说略」、中根淑「琉球形势」(译文)、王韬「琉球朝贡考」及「琉球归日本办」等八种。除王撰「琉球入大学始末」及赵撰「槎上存稿」(后者据「太湖赵氏家集丛刻」)两种外,全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

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

道家道教房中术古籍

周氏冥通记

周氏冥通记

志怪小说集。梁陶弘景撰。四卷。又称《周子良冥通记》、《周氏冥通记》、 《周子良冥通录》。 《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一卷,无撰人。 《旧唐志》同,题陶弘景撰。 《新唐志》无目。 《崇文总目》小说类著录为三卷。 《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作四卷。 《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道家类存目,四卷,但题为“梁周子良撰”,误。今有《道藏》本、 《秘册汇涵》本、 《津逮秘书》本、 《丛书集成》本等,皆作四卷。《冥通记》托为陶弘景弟子周子良记感遇神仙之事。此书实际上是以周子良遇仙之事为线索,讲述道家诫条及修养方法。《冥通记》记天监十四年五月夏至日周子良始遇仙人茅山府丞,至次年七月间共133事,记仙人轮番下界子良修道之室,讲授成仙要诀,较为详细。

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哲学小史

冯友兰著,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初版,1945年11月第二版。 该书主要分析和阐释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惠施、公孙龙、庄子、荀子、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子、陆象山、王阳明等的哲学思想。 关于朱熹,冯友兰认为,朱子之学乃是以周濂溪之太极图说为骨干,而以康节所讲之数、横渠所说之气,及程氏兄弟所说形上形下及理气之分融合之。在朱子看来,凡有形有象者,即是器;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是道。所谓道,即是指抽象的原理或概念;所谓器,即是指具体的事物。天下之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皆有其所以然之理;其理并且是在其物之先。一事物之理,即是该事物最完全的形式,也是该事物的最高的标准,这也就是极,是一事一物之极。而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它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标准。

释净土群疑论

释净土群疑论

佛教论著。唐怀感撰。七卷。此书为问答体,不分章节,全书约提出一百四十余条疑问,以“佛有几身,净土有几种”开篇,一一进行解答。内容涉及何名净土、净土为何土所摄、如何得生西方净土、如何劝修往生、往生众生有何相貌、西方净土与兜率天宫谁优谁劣,等等。此书国内诸藏不载,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