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 姓名:墨子
- 别名:名翟
- 性别:男
- 朝代:春秋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墨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宋国公族目夷氏(墨台氏)之后。出身微贱,曾做过制造器具的工匠,擅长制造各种器械,与公输般(鲁班)齐名。长期的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力学、光学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宋昭公时,曾任大夫,后长居鲁国。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发现儒家所倡礼仪繁杂而不实用,遂抛弃儒学,聚众讲学,终于创立了墨家学派。他的学生大多来自从事生产劳动的人,由他领导而形成一个纪律严明、生活清苦的团体。墨子除在宋国当过大夫外,大部分时间到各国去周游讲学,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推荐自己的学生入仕。学生们为推行墨子的主张,也奔走各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墨子及其学生的宣传力量巨大,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同儒家一样被称为“显学”。后期的墨家学派又发扬了“三表法”,在认识论和逻辑方法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是《墨子》,原共71篇,现存53篇,是研究墨子思想学说的主要材料,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合起来为《墨经》,加上《大取》、《小取》二篇,是后期墨辩的代表作。墨子学派代表的是小生产者、小私有者中下层的利益,在政治上主张“尚贤”,“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力主“兼爱”,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反映了墨家学派革新政治,反对压迫的思想。
墨子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在推行墨家学说时主张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国家昏乱,就尚贤、尚同;国家贫穷,就节用、节葬;国家专心于争夺土地、王天下,就教给它兼爱、非攻。在认识论上,重视生产知识,承认外部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强调感性直观是认识的来源和根据,但并不是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应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探求事物的因果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自然科学方面,《墨经》中记述了丰富的力学知识,如机械运动、浮力原理、杠杆平衡原理等;几何光学知识,如针孔成像、物体与投影的关系,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原理等;还有声学、数学和几何学方面的知识。在宗教思想上,他的“天志”、“明鬼”学说,在命运主宰的前提下,也有鬼、神在监督,反映其唯心主义的宗教观,但体现了反抗统治者的进步意义。墨子及墨家学派在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都有不少建树,为我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猜你喜欢的书
寿昌乘
南宋宝祐年间( 1253—1258 )佚名纂修。原书已佚。清文廷式自《永乐大典》六千二百七十三卷中辑出。原为抄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武昌柯逢时重刻,有武昌柯氏息园刊本。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置寿昌军,民国三年(1914)改为鄂城县。即今湖北省鄂州市。
茶寮记
品茶专著。明代陆树 声撰。成书于明隆庆四年 (1570)前后。有明代喻政《茶书 全集》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刊本等。凡 一卷,约五百字,系陆氏家居时与终南山僧明亮同试天池茶 而作。前有引言性质的 “漫记”一篇,后分人品、品泉、烹 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七则,主要论述烹茶方法以及 饮茶的人品、伴侣和兴致。虽寥寥数百言,聊以寄意而已, 但论品茶与人品结合,对研究中国古代茶道颇有价值。该书 《古今图书集成》本,仅前面 “漫记”(称为 “总叙”)文字 相同,后16则内容与其他刊本均不同,似为张冠李戴。又 《夷门广牍》本附录的16条,抄自 《清异录》和 《荈茗录》 等书,似非陆著原有者。
霍乱燃犀说
温病类著作。清许起撰。二卷。许氏认为霍乱病“寒热异治,诊断略误,生死立判”,为防杜医界误治之害,遂集各家名论,结合临床经验,于光绪十四年(1888)撰成此书。上卷论述热霍乱,下卷论述寒霍乱。皆先论病因、病机、诊治,后列常用方药,理、法、方、药俱全。指出病有寒热之别,治疗迥异。热霍乱在气分应以理气、透表为要,在营血则以清热泄毒为主,方用栀子豉汤之类。寒霍乱则以温中理气为主,方用四逆汤之类。还记有刮治、针刺等外治法。是一部有参考价值的霍乱专著。有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
易外别传
元俞琰述。道教经书。一卷。前有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序。全书阐发魏伯阳《参同契》之学,描述先天图环中之秘,反而求之自身,认为此是养生之切务,不可不知。内收邵康节“心为太极图”,朱紫阳“太紫虚中先天图”, “先天六十四卦直图一,“地承天气图”,“月受日光图”,“后天卦离南坎北图”,“乾坤坎离图”,“八七九六图”,并引《参同契》 《周易》、《阴符经》以及邵雍、朱紫阳等语解释这些图象,着重从养生学角度发论,以“身中之易”为主题。可作研究道教易学及养生学的参考文献。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
南柯太守传
唐代传奇小说。《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五记载,本篇曾收录在陈翰《异闻录》中。作者李公佐。小说叙述吴楚游侠淳于棼,嗜酒使气,不守细行。所居宅内有一株大古槐,一日,淳于棼沉醉不醒,被友人扶持回家,卧其堂上,昏昏入梦,被招进“槐安国”,做了驸马爷,出任南柯太守,守郡二十年,政绩卓然,百姓为之立祠建碑,并受国王器重,“赐食邑,袭爵位,居台辅”,享受着犬马声色的贵族生活。后公主病亡,其地位发生动摇,猜忌滋生、诽谤日多,终为国王猜忌,逐出国境遣送回乡。淳于棼猛然醒来,发觉所谓“大槐安国”,其实是古槐下的一个蚁穴,而南柯郡为槐之南枝,二十年的富贵荣华、兴衰荣辱不过是南柯一梦,始悟人生在世,不过梦幻而已,感人世之浮虚倏忽,遂栖心佛门,绝弃酒色,三年后故去。本篇为唐人传奇代表作,它受道家感悟和佛家色空观念的影响,以人生为大梦,借梦入蚁穴来写实,针对社会黑暗现状加以揭发和抨击,淳于棼的宦海沉浮正是当时依靠裙带关系而飞黄腾达的显贵们的真实写照,从而典型地反映了尔虞我诈的封建官场的黑暗腐败,并且也辛辣地讽刺了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封建文人,正像唐人李肇为本篇作赞曰:“贵极禄位,权倾国郡,达人观此,蚁聚何殊。”小说构思新颖,虚实相生,结构完整,文笔流畅华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南柯太守传》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南柯记》据此篇改编而成。“南柯一梦”一词亦成为流传千古的习语。
编年通载
编年体史书。北宋章衡撰。原本10卷,或作15卷。衡字子平,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嘉祐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累官宝文阁待制、集贤院学士。章衡患学者不知古今,以世传运历书十余家浅陋不足观,乃博采经史百家的记载,研磨20余年编成是书。纂历代帝系年号,贯以甲子,始自唐、虞,迄于宋治平四年(1067),总3,400年事。于世数代易、历统相传、年名国号、灾祥善恶等,无不具载,有关存亡纲纪之事,均按年编录,颇为简要。对旧史中讹谬疑误处,皆刊正明辨之。熙宁七年(1074)表进于朝,为神宗称道,谓可冠冕诸史。元祐三年(1088)其族父章楶为之序而刊印。今仅存残本4卷,记帝尧至西晋太康元年九月事,卷首有章楶所作序及章衡进书表各一篇。有《宛委别藏》、《四部丛刊三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