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思维

作者:佚名
有效思维

英国哲学家L.S.斯泰宾创作的哲学著作,初稿基于1936年学术报告扩展而成,1930年代整理成书,全书以“有效思维如何促进民主社会”为主线,系统分析人类思维因无意识偏见、语言模糊性及宣传手段导致的认知偏差,提出“罐头思维”等概念批判固化模式。通过剖析比喻误用、数字误解、群体心理等案例,强调逻辑训练与理性自省对消除思维陷阱的重要性,内容覆盖逻辑基础、语言批判、民主思想自由等15个章节。书中结合逻辑学与心理学方法论,构建了识别思维误区并建立清晰分析框架的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的书

背德者

背德者

作者安德列·纪德(1896~1951)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矛盾,思想深邃细腻,文笔清丽精湛,语言温婉和谐,具有浓郁的古典美,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背德者》是纪德的成名之作。小说以自述体的形式,通过年轻学者米歇尔的生活轨迹,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性沉沦的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纪德本人深刻的思想矛盾。主人公米歇尔,自小受到母亲加尔文派严肃的宗教教育。从15岁起,又被父亲带入各种古文字、死文字的故纸堆。直到25岁,他一直活在没有真正的生活内容,因此既不懂也不会生活的灰色岁月里。甚至人的正常机能也在这种厚厚的涂层中萎缩了。婚后,他大病一场。为了与死亡作斗争,他被迫改变了生活方式,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使他恢复了生机与健康,成为强壮的人。这时他对人的存在产生了新的认识。他要摈拒宗教与祈祷,下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救助自己。不久他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繁文缛节、沙龙聚会等产生了强烈反感。随着米歇尔人性觉醒与复归,也开始了他人性的沉沦。他恢复了健康,开始追求官能的享乐。不久,产生了恶癖同性恋而不能自拔,他放浪无形,缺德自私,使贤淑温良的妻子玛丝琳抑郁成疾,因得不到必要的照顾,凄然辞世。

不系舟渔集

不系舟渔集

元代诗文别集。 15卷。陈高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陈高有《子上存稿》,为明洪武十七年(1384)苏伯衡编次。但今无传本,很可能就是《不系舟渔集》的别称。本集有数种清抄本为传世善本,民国十七年(1938)由黄群编入《敬乡楼丛书》,并据抄本作了较多的校正,是流传较广的版本。卷首为苏伯衡序,明成化元年吕洪序。卷1为四言古诗,卷2为骚体诗,卷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卷6为五言排律,卷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言绝句,卷9为七言绝句,卷10—11为序,卷12为记,卷13为传、墓志铭、行状,卷14为铭、赞、箴、跋,卷15为说、书,并附有陈高撰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的《子上自识》,应是写于将诗文结集之后。卷末为附录:揭汯撰《陈子上墓志铭》、《祭陈子上先生文》,苏伯衡撰《跋陈子上书》,胡翰撰《寄陈子上录事诗》。附录之后,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本集提要等有关资料。陈高文章洁雅。他的五言古诗源出陶潜,律诗“格从杜甫,面目稍别,而神思不远”(《四库全书总目》)。从总的而貌上看,他显然有别于杨维桢一派的风格。

麻杈棍谱

麻杈棍谱

《麻杈棍谱》是一部明隆庆二年家藏、康熙十八年重订的武术类典籍,署名门人山逸人造,书前有序,儒张枪之流源。其主要内容为以所谓少林棍法为代表的活把棍法。页面版式为上面文字描述,下面图绘棍法招式。此本共两册,约为清康熙18年(1679)钞本。 明朝是棍法篷勃发展的时代。那时,从总体上说,棍大致分成南北两大块,南方称棍,北方称棒或白棒,技术上不相同,连基本的持棍姿势也明显不同。一般说来,北方主要是以所谓少林棍法为代表的活把棍法,以现存的《棍棒体式》、《麻杈棍谱》、《少林棍法阐宗》等棍谱为其典型。南方则主要是流行于闽、粤、浙、湘地区的死把棍,也叫硬把棍,以俞大猷的《剑经》为代表。

金锁玉关

金锁玉关

风水堪舆类著作。

山雨

山雨

长篇小说。王统照著。写于1932年12月。1933年9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195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它是作者的代表作。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作家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的新发展,正如作者在1949年4月将初版诗集《这时代》赠给友人郑爱居时,在书的扇页上明确说明:“民国廿年时东北已为日人所据余之山雨长篇亦成,中国从此变局余之思想遂经移易凡有写作不请事空念与少年期回异”。小说以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山东农村为背景,以主人公奚大有的性格发展为主线,采用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记叙了原有不足十亩地的自耕农奚大有一家,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势力的层层盘剥,其父奚二叔被逼卖地,含恨而死;奚大有率众反击,也身负重伤,不久又被抓兵差,逃回家又正遇饿兵强占村庄,饿兵“恰是一大群乞丐”,将全村所有的衣物吃食抡劫一空。最后,奚大有狠心卖光了剩下的一亩地,举家逃到T岛靠拉洋车度日,并开始觉醒。小说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把旧社会的苛捐杂税、连年的军阀混战和天灾匪祸的描写与拉夫、筑路、饿兵强占村庄等情节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形象地展示了一幅灾祸横至、大难迭起的动乱局面,揭示出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深刻地反映了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下,“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王统照《<山雨>跋》)暗示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社会发展趋向。因此,作品问世后,引起了文坛的注目,茅盾给予作品以很高的评价:“长篇小说《山雨》,在目前这文坛上是一部应当引人注意的著作。全书大半部的北方农村描写是应当赞美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见第二部这样坚实的农村小说,这不是想象的概念的作品,这是血淋淋的生活记录。”(东方未明《王统照的<山雨>》)

增壹阿含经新译

增壹阿含经新译

此经记述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经中也多处提示了“六度”、“三乘”等大乘菩萨道思想,还记载了第一次佛经集结之菩萨藏集结(一般称大众部集结),阿难在窟内与诸大声闻完成四阿含的集结后,又发心会同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集集结大乘菩萨道经典,“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赞叹“方等大乘意玄遂”、“难明难了不可观”。当然,作为小乘基本经典,此经的重点在说施戒涅盘等事及各种因缘故事,故又为劝化者所专习。本书同其他三部阿含一样,系记载基本佛教教义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佛教产生以及当时北印度政治、宗教、哲学等提供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