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作者:布克哈特
瑞士历史学家、美术史家雅各布 ·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著。中译本由何新据伦敦乔治 ·G·哈拉普公司第15版英译本译出,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布克哈特出身于瑞士西北部巴塞尔城的名门之家。1839—1843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和波恩大学攻读历史学和美术史课程。回国后一直担任巴塞尔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绘画手册》(1847)、《君士坦丁大帝的时代》(1852)、《意大利艺术宝库指南》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860年出版,是第一部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进行综合研究和全面考察的文化史名著。全书分为6篇:(1)作为一种艺术工作的国家,(2)个人的发展,(3)古典文化的复兴,(4)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5)社交与节日庆典,(6)道德和宗教。布克哈特驳斥了史学界把文艺复兴视为复古的皮相之论,鲜明地指出文艺复兴是古代文化与意大利人的创造天才相结合的产物。粉碎了中世纪的精神枷锁后,意大利人那种带有反封建色彩的个人主义——追求人格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自由表现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涌现了大批多才多艺的人才。他们借助古代文明的内容和形式,来表达体现近代精神的人文主义思想。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但它的极端发展导致了意大利人的道德败坏。布克哈特以较大篇幅分析
猜你喜欢的书
苏珊夫人
《苏珊夫人》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一部中篇书信体小说,描述了寡妇苏珊夫人为自己寻找新的丈夫,并且也决定要将自己的女儿也嫁出去的计划,充分显示了奥斯汀的讽刺特点。一个邪恶的母亲企图强迫女儿缔结有害的婚姻。苏珊夫人自私残忍,操纵欲极强。她虐待孩子,背叛友情,仗势欺人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她原先的结婚阴谋没有得逞,直到小说结尾也没有像读者期待的那样表现出一点点羞耻之心和自知之明,而简·奥斯丁居然没有给予她相应的惩罚。这或许是因为她本人有点欣赏这个性格诡诈并且在两性关系方面胆大妄为的人物:不管怎么说,苏珊夫人善于运用权力,只是主要用来破坏别人的家庭和设法折磨自己的女儿。
疡科纲要
外科著作。一卷。张寿颐撰撰于1917年。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 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卷下为治疡 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首先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其次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证验方,内容简要实用。现存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本草纲目
药物学著作。明李时珍著,五十二卷。书成于明万历六年(1578),万历十八年(1596)后刊行。系作者参阅八百余种古代医药书籍,遍访名医宿儒,广集民间验方;跋涉高山旷野,观察并收集药物标本;以《证类本草》为底本,整理、充实、反复三次修改,历时二十七年写成。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工程浩大。全书共十六部,分六十二类,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由作者总结民间经验列入的药物三百七十四种。《附方》中收集古代名方及民间验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附药物形态图一千一百六十幅。约一百九十万字是书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丰富经验,对每种药物的性能、功用、名称、炮制方法、产地、形状以及辨异,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丰富了生物学、化学和矿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对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首次刊行后曾翻刻多次。有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刘衡如校刊本。有日、朝、德、英、俄、越南及拉丁文译本,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或“中国植物志”。
俱舍论颂讲记
阿毗达磨俱舍论,简言俱舍论,译云对法藏论。俱舍论颂,总有六百四颂,初三颂明造论缘起,当序分;中六百颂明所择漏无漏法义,当正宗分;末一颂劝求解脱,当流通分。佛寂九百年至一千年问,世亲菩萨造。颂文文义幽深,浅智者不解,乃作论文解之。世亲于萨婆多部出家,初学彼部所立三藏。后学经量,具述有部谬处,以经部正之,其取舍折衷于十八部,外出一机轴者,摄昆婆沙要义周尽,故日“摄彼胜义依彼故,此立对法俱舍名”。
息诤论
《息诤论》,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着作者不详,托名为禅宗初祖达摩禅师着,一卷。 本文的主旨在於说明真如佛性,具在身中。因此解不外凭,必须回心返照。批评了只知外求经论,论诤道理的学风,认为这种学风与悟道无益有害。对研究早期禅宗思想与修习有着重要价值。 本文献未为我国历代经录所着录,也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现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为中国北京图书馆收藏的新1254号与新1255号。两件本为一卷,首尾均残,依次抄写有《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禅策问答》、《息诤论》等禅宗文献多种。後因该卷位於《息诤论》部分之两纸接缝处脱落,从而形成新1254、1255两号。但脱落处文字未受损伤,故《息诤论》本文保存完好。
华严经搜玄记
凡五卷,或十卷。唐代智俨撰。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略称华严经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记述六十华严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全书分立五门,以分别华严一经之文义,即:(一)叹圣临机,德量由致。(二)明藏摄之分齐。(三)辨教下所诠之宗趣及能诠之教体。(四)释经题目。(五)分文解释。前四门为搜玄记中之玄谈,第五门由净眼品至入法界品等三十四品,就每一品分品名、来意、宗趣、释文等四科谈其玄旨。法藏所著之华严经探玄记等即以本书为依据,特以本书十玄门之说发挥华严一经之深旨,为法藏等所依用。在大正藏所载之版本,系以高丽高宗三十二年(1245)刊行之海印寺本为底本。大日本续藏经所收者则依据日本所传之古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