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哈特

- 姓名:布克哈特
- 全名:雅各·布克哈特
- 性别:男
- 国籍:瑞士
- 出生地:巴塞尔
- 出生日期:1818年5月25日
- 逝世日期:1897年8月8日
- 民族族群:
雅各·布克哈特(德文:JacobChristophBurckhardt,1818年5月25日-1897年8月8日),瑞士文化史和艺术史学家。出生于巴塞尔一个古老家族的瑞士家庭。青年时代在当地学习希腊文化和神学,但无明确的宗教信仰,在历史研究中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后来在柏林师从F·库格勒、A·伯克、特罗伊森和兰克,在波恩又师从金克尔,学习历史和艺术史。通过对绘画和建筑艺术的研究,接触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840年,他在兰克身边以一篇论述卡尔·马特尔的论文获博士单位。当了一年多《巴塞尔报》编辑,1846年去罗马。在此抛弃了政治活动和浪漫主义,转向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他把艺术视为高贵和谐的人性的体现,这样,从此以后便深入到美学的宁静世界中去,同时也感到这个世界的开发是一项新的使命,为此,他几乎像清教徒一样奉献了一生。回到柏林以后,他便修订了老师库格勒的《绘画史》和《艺术史手册》,以便再版。1852年发表了第一部巨著《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向导:意大利艺术作品欣赏指南》作为第二次意大利之旅的成果则继之于1855年问世,它全面研究了意大利的艺术。此后在苏黎世和巴塞尔教授艺术史,包括从古希腊至法国革命时期的整个欧洲文化史。1860年,他声誉卓著的主要著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出版,它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政治氛围和显要人物的思想。1867年问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史》是专门研究建筑艺术的著作。此后再没有发表过任何著作,而是专注于授课、作公开报告以及将他的生平活动塑造成艺术作品。在他死后,根据学生的听课笔记,他的部分遗著才被整理出版,名为《希腊文化史》(4卷,1898—1902年)、《世界史观》(1805年)及《历史片断》(1929年),后两部书概述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布克哈特是德语国家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史学家之一,并被认为是当代意义上的科学的艺术史奠基人和科学的历史散文的经典作家。
布克哈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波洛圣诞探案记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西米恩·李年轻时候什么坏事都干过,爱拈花惹草,在外有不少私生子。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年龄大了,虽然有钱,但身体不再健康,终日只有坐在轮椅上,他还有什么乐子呢?于是他专门以“整”他的家人为乐。马上是圣诞节了,西米恩·李又灵机一动,要所有的儿子(包括一个多年未曾回过家的坏儿子)、儿媳以及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外孙女都回来团聚,表面上好像希望全家团圆,实际上他又在找乐子。恰好西米恩·李以前在南非合伙人的儿子前来探望他,他也邀请其留下来过节。圣诞节前一天下午,西米恩·李把家里人都叫到他房里,逐个地或激怒、或教训、或讽刺、或羞辱了一番,让他们一个个灰溜溜地离开他的房间了。到了晚上,突然传来了西米恩·李的惨叫声,大家从不同的地方冲到其卧室门口。把门撞开进去后,出现大家面前的是一个血淋淋的暴力谋杀现场……本地警监萨格登承办此案,而波洛受约翰逊上校之托来协助他。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凶手竟然就是……
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
1956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课程,扼要地讲述了自上古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与财政政策,并涉及农业生产状况、土地赋税制度、工商业与城市发展、货币制度及社会阶级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分析论证了历代财政经济状况与政治、制度、社会、军事、文化乃至法律、宗教等方面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描绘出历史演进的宏观趋势。钱穆先生是一代史学大家,造诣精深,涉猎广博,其中经济史是钱穆先生相对涉及较少的领域,本书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遗憾。
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
书有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法讳,知本书撰于明初。述文昌司禄宝箓之神讳、符图、灵验、授受,包括文昌谱系及梦应等。
明亡述略
二卷。清锁绿山人撰。《明亡述略》记明季亡国史实,首卷述崇祯帝及辅臣周延儒、温体仁事。又述孙承宗、洪承畴、卢象升、杨嗣昌、孙传庭、蔡懋德、周遇吉、秦良玉等围剿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始末。二卷记南明福王、唐王、鲁王事始末,及史可法、黄得功、瞿式耜、左良玉等诸臣抗清事,并明末儒林刘宗周、金声、侯方域、魏禧、恽格等人事略。《明亡述略》用传记体。书中凡称清朝时书“大清”,序中称清帝太祖、太宗、世祖庙谥,又称“尝读《明史》”,“执笔学为古文,用之明亡之原委本末”(《明亡述略序》),可知《明亡述略》一书为清人据《明史》诸书所撰。《明亡述略》有《荆驼逸史》本。
大乘止观法门
陈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先总示大乘止观,次广作五番建立,第一明止观依止。又三:一明何所依止,谓自性清净心。二明何故依止,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三明以何依止,先明以意识依止此心,修行止观。次破小乘人执,后破大乘人执。第二明止观境界,谓三自性法,各论清净染浊。第三明止观体状,先就染浊三性以明,次就清净三性以明(正是修行方法)。第四明止观断得,谓约三性修止观,各明所除障,所得益也。第五明止观作用,谓证体起用也,后更示礼佛止观,食时止观,大小便利时止观。后有遵式序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一卷,赵宋施护释。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本。有序及流通,般若之智生诸佛,故称为圣佛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