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县志卷之十八

同治壬戌编成uhM中华典藏网

阳 湖 恽世临鉴定uhM中华典藏网

邑 人 陈启迈纂辑uhM中华典藏网

食货志第三uhM中华典藏网

物 产uhM中华典藏网

谷 类uhM中华典藏网

稻《周礼》:荆州其谷宜稻。县境稻种凡二:不黏者,禾曰“秔”,米曰“粳”;黏者,禾曰“稌”,米曰“糯”。浸种之期最早春分以前,迟者后于清明。成熟则有蚤[1]、中、晚之别。粳之蚤者,曰“五十日蚤”“六十日蚤”“黄瓜蚤”“麻蚤”,一丘水中者,为“桃源蚤”“南蚤”“马尾蚤”“油黏”“杜阳黏”“铁脚蚤”“富贵黏”“苏贵黏”“须黏”“麦谷”。晚者,曰“冬糯谷”、曰“毛班子”;又有一种,名“撒苗”,收获最蚤,而薄农家间种之,以救饥。其糯者,曰“白糯”“红糯”“团糯”“光头糯”“柳条糯”“江西糯”“城墙糯”“杉木”“红品”,类甚繁。播种收获之时,则视其地为蚤、晚焉。uhM中华典藏网

梁稷之美者。《诗》“维縻维芑”是也。uhM中华典藏网

高粱即蜀秫[2]。高数尺,其梗似蔗。《博物志》“地节三年种蜀黍”,即此。uhM中华典藏网

稷即粟也,北人谓之“小米”。其黏者,古之所谓“秫”也。uhM中华典藏网

黍有黏、有不黏,北人谓之“黄米”,即土人所谓“粟”也。uhM中华典藏网

蜀黍俗名“包谷”。uhM中华典藏网

麦有大、小二种。又一种,曰“雀麦”。uhM中华典藏网

荞麦有甜、苦二种。秋半下种,不三月即收,亦有春种夏收者。uhM中华典藏网

豆有黄豆、绿豆、白豆、蚕豆、豌豆、赤小豆、豇豆、扁豆、刀豆、荆豆诸种。《尔雅翼》[3]谓:菽者,众豆之总名。uhM中华典藏网

脂麻土人常种之,然湖乡尤多。沈存中[4]《笔谈》云:古者,中国止有大麻。张骞始自西域得油麻种来,故又名“胡麻”,即脂麻也。《正字通》[5]曰:素闻麻、麦、稷、黍、豆为五谷。即今油麻,张骞从外国所得黑脂麻耳。uhM中华典藏网

附:uhM中华典藏网

甘薯俗名“红薯”。uhM中华典藏网

芋按:《府志》薯芋入蔬类。今以其可备荒,故附谷之末。uhM中华典藏网

蔬 类uhM中华典藏网

萝卜有红、白二种。uhM中华典藏网

胡萝卜李时珍曰:“元时自边地来,气味微似萝卜。”uhM中华典藏网

藜蒿uhM中华典藏网

茼蒿uhM中华典藏网

芦笋uhM中华典藏网

苋有青、紫二种。uhM中华典藏网

马齿苋uhM中华典藏网

芥有青、紫二种。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蔓菁uhM中华典藏网

菘即白菜。有二种,一种茎圆厚而青,一种茎扁薄而白。uhM中华典藏网

苦荬uhM中华典藏网

菠薐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百花菜状如野苋。uhM中华典藏网

黄花菜春生田亩,可采以救饥。uhM中华典藏网

莙荙俗名“瓢儿菜”。uhM中华典藏网

薤一名“藠”。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蒝萎一名“胡荽”。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荠菜俗名“地米菜”。uhM中华典藏网

苦菜uhM中华典藏网

芸苔一名“油菜”。uhM中华典藏网

冬葵俗名“冬苋菜”。uhM中华典藏网

萱草俗名“金针”。uhM中华典藏网

蕻菜uhM中华典藏网

茄有紫、白、青三种。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芹有水、旱二种,惟水芹味美。uhM中华典藏网

山药即薯蓣。uhM中华典藏网

莴苣一名“生菜”。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蕨初生叶如小儿拳,长如凤尾,根可澄粉。uhM中华典藏网

莼叶如莴苣,紫面青背,黄茎白花,秋间开,浮水上,如使君子[6]。uhM中华典藏网

豆芽菜有黄、绿二种。uhM中华典藏网

虀菜uhM中华典藏网

椿芽uhM中华典藏网

羊蕻菜即枸杞芽。uhM中华典藏网

案:邑人杨嗣昌《莼菜诗序》云“仆去岁五、六月,于武林西湖食莼而甘。以吾乡泽国,意必有之。乃取其花、叶辨问,得其状貌。今年,于下阳坪展墓,回道见洗马堰中生此菜,采而食之。往来他泽,则绝无有。”uhM中华典藏网

蓏 类uhM中华典藏网

南瓜uhM中华典藏网

冬瓜uhM中华典藏网

丝瓜uhM中华典藏网

黄瓜蔓生,开黄花,俗误以为“王瓜”。uhM中华典藏网

苦瓜uhM中华典藏网

葫芦uhM中华典藏网

瓠子uhM中华典藏网

菜瓜即稍瓜。uhM中华典藏网

西瓜北瓜uhM中华典藏网

《通考》:北瓜形如西瓜而小,皮白甚薄,瓤甚红,亦西瓜种,俗以为南瓜,误矣。uhM中华典藏网

果 类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李《通志略》一曰“麦李”,即青李;一曰“赤李”。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栗有板栗、茅栗二种。uhM中华典藏网

桑葚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香橼uhM中华典藏网

金橘似橘而小。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枇杷uhM中华典藏网

樱桃uhM中华典藏网

郁李uhM中华典藏网

杨梅uhM中华典藏网

银杏uhM中华典藏网

棠梨uhM中华典藏网

林禽俗名“花红”。uhM中华典藏网

木瓜uhM中华典藏网

石榴uhM中华典藏网

葡萄uhM中华典藏网

甘蔗uhM中华典藏网

莲子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菱两角,有青、紫二种。uhM中华典藏网

芰四角。uhM中华典藏网

芡一名“鸡头子”。uhM中华典藏网

荸荠uhM中华典藏网

慈姑苗名“剪刀草”,俗呼“三稜”。uhM中华典藏网

薏苡uhM中华典藏网

落花生uhM中华典藏网

无花果uhM中华典藏网

金瓜uhM中华典藏网

木 类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槠实可食。uhM中华典藏网

椿气臭者,樗。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黄杨似杨而小。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皂荚uhM中华典藏网

女贞一名蜡树。案:《本草》“女贞与冬青同名异物,皆一类二种也。”uhM中华典藏网

乌桕子可取油。uhM中华典藏网

楂案:邑中产此最多,子可取油,或因字书无此解,遂直书为茶,殊误。详《农政全书》[7]。uhM中华典藏网

棕榈uhM中华典藏网

竹 类uhM中华典藏网

邑类产竹数种。猫竹颇多,绝无疏节,直干可为箭笴[8]者。冬月掘竹根未出土者,为冬笋;春生者,为春笋。uhM中华典藏网

南竹uhM中华典藏网

紫竹间出。uhM中华典藏网

白竹uhM中华典藏网

水竹uhM中华典藏网

苦竹uhM中华典藏网

凤尾竹间出。uhM中华典藏网

筀竹uhM中华典藏网

冬竹uhM中华典藏网

慈竹间出。uhM中华典藏网

花 类uhM中华典藏网

兰前后乡山谷间产,一茎一花者芳香特甚。uhM中华典藏网

蕙一茎数花。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辛夷一名“木笔花”。uhM中华典藏网

杜鹃花山产最多,止红色。uhM中华典藏网

牡丹uhM中华典藏网

芍药uhM中华典藏网

紫薇uhM中华典藏网

紫荆uhM中华典藏网

玉簪uhM中华典藏网

一丈红uhM中华典藏网

木芙蓉uhM中华典藏网

蜀葵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海棠有西府、贴梗、垂丝诸种,秋花者曰“秋海棠”。uhM中华典藏网

山茶uhM中华典藏网

蔷薇uhM中华典藏网

酴醾uhM中华典藏网

鸡冠uhM中华典藏网

栀子uhM中华典藏网

木槿可作篱。uhM中华典藏网

老少年uhM中华典藏网

山丹uhM中华典藏网

夜合一名“合欢”。uhM中华典藏网

瑞香uhM中华典藏网

碧桃uhM中华典藏网

绣球有草、木二种。uhM中华典藏网

翦春罗uhM中华典藏网

玉兰uhM中华典藏网

石竹uhM中华典藏网

凤仙uhM中华典藏网

滴滴金uhM中华典藏网

茉莉uhM中华典藏网

红花邑境旧不产此,近则南境有种者。uhM中华典藏网

罂粟一名“米囊花”。旧只入药,自鸦片流毒中国,内地争相仿种,邑境亦有种之者。亦风俗之蠹也。uhM中华典藏网

龙爪uhM中华典藏网

千日红uhM中华典藏网

胭脂uhM中华典藏网

月季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天烛uhM中华典藏网

蝴蝶花uhM中华典藏网

草 类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石兰即山兰也,生山侧。uhM中华典藏网

杜蘅叶似葵,形如马蹄。uhM中华典藏网

蘼芜一名“江蓠”,又名“穷芎”。uhM中华典藏网

杜若即高良姜。uhM中华典藏网

蘦即甘草。uhM中华典藏网

薜荔缘生墙壁。uhM中华典藏网

菌生下湿地,常以七月中旬作花,与蔬类所载不同。uhM中华典藏网

茹即芸草。uhM中华典藏网

紫染草uhM中华典藏网

蘋本作“薲”,大萍也。生浅水中,五月开白花,故曰“蘋”。uhM中华典藏网

薠一名“青蘋”。uhM中华典藏网

芭蕉uhM中华典藏网

菁茅uhM中华典藏网

藑茅《尔雅注》:葍花有赤者,为藑。uhM中华典藏网

薋[9]即蒺藜。uhM中华典藏网

菉《尔雅》:菉,王刍[10]。uhM中华典藏网

葹即卷耳,又名“卷葹”。uhM中华典藏网

茅有白茅、黄茅、菅茅、苞茅各种。uhM中华典藏网

篇《尔雅》:竹,萹蓄[11]。uhM中华典藏网

书带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莽草一名“水莽”,有毒。uhM中华典藏网

蓝染草,境内间有之。uhM中华典藏网

虎耳uhM中华典藏网

马鞭uhM中华典藏网

凤尾uhM中华典藏网

烟草本名“菸”,一名“淡巴菰”。明季,自吕宋[12]移种。uhM中华典藏网

萧一名“香蒿”。uhM中华典藏网

荇萍稗uhM中华典藏网

莠穗如狗尾。uhM中华典藏网

瓦松uhM中华典藏网

万年青uhM中华典藏网

吉祥uhM中华典藏网

药 类uhM中华典藏网

芷即白芷。uhM中华典藏网

荪一名“荃”,又名“菖蒲”。uhM中华典藏网

女萝uhM中华典藏网

绳即蛇状子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紫苏uhM中华典藏网

薄荷uhM中华典藏网

桔梗uhM中华典藏网

香薷uhM中华典藏网

荆芥uhM中华典藏网

前胡苗似蒿。uhM中华典藏网

金银花一名“忍冬”。uhM中华典藏网

香附俗名“回头青”。uhM中华典藏网

车前即芣苢。uhM中华典藏网

连翘uhM中华典藏网

益母草uhM中华典藏网

牵牛uhM中华典藏网

决明uhM中华典藏网

旋覆uhM中华典藏网

白芨uhM中华典藏网

威灵仙uhM中华典藏网

豨莶[13]uhM中华典藏网

何首乌uhM中华典藏网

黄精uhM中华典藏网

枸杞uhM中华典藏网

木鳖uhM中华典藏网

天南星uhM中华典藏网

半夏uhM中华典藏网

续断一名“于金子”。uhM中华典藏网

麦门冬uhM中华典藏网

丹参俗呼“锯子草”。uhM中华典藏网

栝蒌根名“天花粉”。uhM中华典藏网

金顶龙牙草uhM中华典藏网

黄枿uhM中华典藏网

黄连uhM中华典藏网

大黄苏颂[14]曰:鼎州出羊蹄,一“大黄”。uhM中华典藏网

地榆uhM中华典藏网

海金沙uhM中华典藏网

茴香uhM中华典藏网

金樱子uhM中华典藏网

刘寄奴uhM中华典藏网

葛粉即葛根。uhM中华典藏网

蓖麻uhM中华典藏网

五加皮uhM中华典藏网

茱萸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茯苓uhM中华典藏网

谷精草uhM中华典藏网

芫花uhM中华典藏网

苦楝uhM中华典藏网

龟胶uhM中华典藏网

毛 类uhM中华典藏网

马产甚少。uhM中华典藏网

牛有水牛、黄牛二种。案:屠宰耕牛,律有间禁。今县东门外,回民之亡赖者,族居沙河,以屠为业,久无究诘[15]者。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虎间出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狐狸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野猪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野猫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鼬俗名“风狼”。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羽 类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青翠uhM中华典藏网

雉即野鸡。uhM中华典藏网

金鸡uhM中华典藏网

锦鸡uhM中华典藏网

竹鸡uhM中华典藏网

稻鸡uhM中华典藏网

鴽俗名“麦啄”。uhM中华典藏网

鹙俗名“信天缘”。uhM中华典藏网

百舌uhM中华典藏网

提壶uhM中华典藏网

画眉uhM中华典藏网

鹌鹑uhM中华典藏网

鸜鹆[16]uhM中华典藏网

鹧鸪uhM中华典藏网

杜鹃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蜡嘴uhM中华典藏网

白头翁uhM中华典藏网

啄木uhM中华典藏网

鹡鸰[17]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鸬鹚uhM中华典藏网

鸂鶒[18]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水鸡uhM中华典藏网

鹄一名“天鹅”。uhM中华典藏网

黄头uhM中华典藏网

鸥鸧uhM中华典藏网

鹈鹕[19]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鱼鹰uhM中华典藏网

鸮[20]uhM中华典藏网

鬼车《贺志》:遇阴晦则飞鸣,或云“鬼车十首,其一为犬所断,俗名九头鸟。”闻其声,则嗾[21]犬逐之。uhM中华典藏网

布谷uhM中华典藏网

鸳鸯uhM中华典藏网

秦吉了uhM中华典藏网

伯劳uhM中华典藏网

鳞 类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白少陵诗:白鱼切如玉。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水鲢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红鲫产唐家溪。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鳢即乌鱼。uhM中华典藏网

鳊即鲂。uhM中华典藏网

鲦[22]uhM中华典藏网

鱮[23]uhM中华典藏网

鲥[24]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花鱼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鮆刀鱼uhM中华典藏网

针鱼[25]uhM中华典藏网

银鱼uhM中华典藏网

金鱼uhM中华典藏网

河豚间出。uhM中华典藏网

鼍[26]uhM中华典藏网

介 类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蠃[27]uhM中华典藏网

鼋[28]间出。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鲮鲤即穿山甲。uhM中华典藏网

虫 类uhM中华典藏网

蚕微产。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蜜蜂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蝦蟆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蝼蚁uhM中华典藏网

蟋蟀uhM中华典藏网

蜘蛛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蝌蚪蝦蟆子。初生水中,如鱼,有尾。uhM中华典藏网

蚯蚓uhM中华典藏网

蜻蛉uhM中华典藏网

蚰蜒[29]uhM中华典藏网

蜗牛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孑孑生水中,一名“丁倒虫”,与蚊互变。uhM中华典藏网

蝼蛄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络纬[30]uhM中华典藏网

螽斯[31]间出。uhM中华典藏网

螟蛉uhM中华典藏网

螳螂uhM中华典藏网

蜈蚣uhM中华典藏网

蝙蝠uhM中华典藏网

蝇虎[32]uhM中华典藏网

水马[33]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蜣螂[34]uhM中华典藏网

蝘蜓俗谓之“壁虎”。《说文》云:在草者,为蜥蜴;在壁者,为蝘蜓。uhM中华典藏网

蚱蜢uhM中华典藏网

斑蟊[35]uhM中华典藏网

毛虫uhM中华典藏网

蚿即百足虫。uhM中华典藏网

飞蚁uhM中华典藏网

蠼螋名“蓑衣虫”。uhM中华典藏网

土鳖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货 类uhM中华典藏网

棉布uhM中华典藏网

棉花一名“吉贝”,产自大秦,宋末始入中国。《农政全书》:“种棉不熟之故有四病:一秕、二密、三瘠、四芜,秕者种不实、密者苗不孤、瘠者粪不多、芜者锄不数。”uhM中华典藏网

麻间产。uhM中华典藏网

葛皆野生者,土人惟取澄粉。uhM中华典藏网

米酒uhM中华典藏网

油有楂油、桐油、菜油、木油、麻油、棉油诸类,又一种豆豉油。uhM中华典藏网

蜡间出。uhM中华典藏网

uhM中华典藏网

茶邑南境近安化者间种之。uhM中华典藏网

金间产濒水沙中。己酉(1849)大饥,村民掘田淘沙,竭一日之力仅得金数厘。故业此者甚少。uhM中华典藏网

石灰uhM中华典藏网

木炭uhM中华典藏网

雨伞uhM中华典藏网

印造纸uhM中华典藏网

耆闍石产河洑山耆闍寺前,石子结成中空,有粉类、太一、余粮,窍之可为砚滴。详《云林石谱》。uhM中华典藏网

牛胶uhM中华典藏网

论曰:邑境自东迤北,唇河齿湖,旧称沃壤。自嘉(1796—1820)、道(1821—1850)以来,水道梗于涨溢之患,无岁无之,谷食不足,仰给于鱼,由来久矣。西北一带,山多而田少,则弥望童童[36],种植之利无所有。惟南境诸山,土丰于石,颇有桐、楂、竹、木之利。然山田岁仅一收,遇旱则获薄,皆瘠土也。邑产常物,不能甲于他州郡;而珍异之物,尤属寥寥。故城乡之众,皆能守其本业,以朴素自安。近则外来富商大买,兢为奢淫,土著之人渐染其习,且踵事而增华,变本而加厉也,安所得转移风化,而为之返其朔哉。uhM中华典藏网

【注释】uhM中华典藏网

[1]蚤:同“早”。uhM中华典藏网

[2]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泛指高粱。uhM中华典藏网

[3]《尔雅翼》:解释名物的训诂著作,共32卷,罗愿撰。成书于宋淳熙元年(1174),刊刻于咸淳六年(1270)。uhM中华典藏网

[4]沈存中:即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uhM中华典藏网

[5]《正字通》: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总12卷,明代崇祯末年国子监生张自烈撰。本书保存了大量俗字异体,有助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用字状况。uhM中华典藏网

[6]使君子:别名舀求子、史君子、四君子,是使君子科、使君子属攀援状灌木。uhM中华典藏网

[7]《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编著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共60卷,12大目,约50多万字。其中的“农本”,记述了历代有关农业生产、农业政策的经史典故及诸家论议。uhM中华典藏网

[8]箭笴:箭杆。uhM中华典藏网

[9]薋:白及,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入药。古书上说的一种水菜。uhM中华典藏网

[10]王刍:植物名。菉草的别称,又名荩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具有止咳定喘、解毒杀虫之功效。uhM中华典藏网

[11]篇蓄: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篇竹,多生郊野道旁,初夏于节间开淡红色或白色小花,入秋结子,嫩叶可入药。uhM中华典藏网

[12]吕宋:位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它是菲律宾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岛屿。吕宋岛盛产稻米、椰子,吕宋雪茄闻名于世。uhM中华典藏网

[13]豨莶:中药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功效。uhM中华典藏网

[14]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出生于同安芦山堂(同安城关),福建泉州南安人,中国宋代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uhM中华典藏网

[15]究诘:追问结果或原委。uhM中华典藏网

[16]鸜鹆:雀形目椋鸟科,俗名“八哥”。uhM中华典藏网

[17]鹡鸰:俗称张飞鸟,多数为鹡鸰属。鸟纲鹡鸰科鹡鸰属各种候鸟的通称。uhM中华典藏网

[18]鸂鶒:鸟纲雁形目。形似鸳鸯而稍大,羽毛多紫色,尾如船舵。多栖息于溪涧湖沼间,以小鱼、小虫为食。uhM中华典藏网

[19]鹈鹕:一种水鸟。嘴下面有个大皮囊,可以存储食物。鹈鹕和鸬鹚一样也是捕鱼能手。uhM中华典藏网

[20]鸮: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uhM中华典藏网

[21]嗾:指使狗的声音。uhM中华典藏网

[22]鲦:鱼名。鱼纲鲤科,体长,侧扁,银白色,侧线紧靠腹部,性活泼,善跳跃,常在水面结群往来,迅速游动。中国淡水均产。uhM中华典藏网

[23]鱮:古指鲢鱼。uhM中华典藏网

[24]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不出现,因此得名。背黑绿色,鳞下多脂肪,是名贵的食用鱼。uhM中华典藏网

[25]针鱼:体细长,亚圆筒形,眼大,口小,下颌细长如针,故亦称“针鱼”,背鳍生于身体后部,臀鳍与之相等。uhM中华典藏网

[26]鼍:扬子鳄。钝吻鳄科的一种爬行动物,产于长江下游,是中国特产。亦称“鼍龙”,俗称“猪婆龙”。uhM中华典藏网

[27]蠃:软体动物腹足类,背有旋线的硬壳,也叫螺。uhM中华典藏网

[28]鼋:中文又名沙鳖、癞头鼋,是龟鳖科中的一属,体型巨大,体重可达100公斤,甚至几百公斤。uhM中华典藏网

[29]蚰蜒:百足虫的一种类型,节肢动物,像蜈蚣而略小,体色黄褐,有细长的脚十五对,生活在阴湿地方,捕食小虫,有益农事。uhM中华典藏网

[30]络纬: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名。uhM中华典藏网

[31]螽斯:蟋蟀。uhM中华典藏网

[32]蝇虎:蜘蛛的一种,又称跳蛛,浙江地区称之苍蝇老虎,体小,长约1厘米,白色或灰色,全身披绒毛,背面有黑色或灰黄色的斑纹。uhM中华典藏网

[33]水马:俗称水蜘蛛。uhM中华典藏网

[34]蜣螂:俗称“屎壳郎”。属于金龟科蜣螂亚科。uhM中华典藏网

[35]斑蟊:别名斑蚝、花斑毛、斑猫、芫青、花壳虫、章瓦、黄豆虫等,俗称西班牙苍蝇。呈长圆形,翠绿色的鞘翅目甲壳昆虫,有特殊的臭气。uhM中华典藏网

[36]童童:光秃貌。uhM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