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

- 姓名:徐光启
- 别名:字子先,号玄扈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上海县(今属上海)徐家汇人
- 出生日期:1562.4.24
- 逝世日期:1633.11.8
- 民族族群:
徐光启(1562.4.24-1633.11.8)明末大臣、著名科学家。上海县(今属上海)徐家汇人。字子先,号玄扈。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举进士,进入翰林院,曾先后担任翰林院检讨、内书房教习、翰林院纂修、左春坊赞善、少詹事、河南道监察御史等职。明熹宗天启时任礼部右侍郎,后又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他为官清廉,因反对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的专权,曾三次受贬免职。他早年曾与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交往甚密,向利氏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与利氏一起研究天文、历法、数学、地学、水利等学问,并和利氏共同翻译《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泰西水法》等著作,成为介绍西方科技的先驱。他热心科学事业,利用空闲进行广泛的科学研究,他在农学、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徐光启平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广、影响深远的要算他在农业和水利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著作有《农遗杂疏》、《屯盐疏》、《种棉花法》、《甘薯疏》、《种竹图说》、《北耕录》、《宜垦令》、《农辑》、《农政全书》等,其中代表作就是《农政全书》。此书共六十卷,五十余万字,内容极其丰富,分为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的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侯,以屯垦为重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谷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类(木棉、苎麻、葛)。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等十二类目。书中辑录大量古代和当时文献,提出作者许多心得和见解,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明思宗崇祯年间,钦天监预报日食出现了错误,他上疏皇帝修改历法。在他和李天经先后主持下,历局延请在华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人参加,于崇祯六年(1633)编成了一部一百三十多卷的《崇祯历书》。此历书开始接受近代天文学和数学的知识,突破了我国传统天文历法范畴,在我国天文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天文、历法方面提出新观点,如指南针非指正子午、罗经与表臬、立运仪等“参互考合,务得子午卯酉真线”等,对后世都有启发意义。他在科学研究中那种博览群书、积累资料。亲自动手、调查研究。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值得后世效法。
猜你喜欢的书
法哲学原理
全名《法哲学原理,或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研究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及法等观念形态的哲学著作。黑格尔著。1821年出版。中译本196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范杨、张企泰译。本书有1个序言,正文部分分为导论和3篇。第1篇“抽象法”,其总的特点是自由意志借外物以实现自身。自由意志体现为个人对外物的关系,也就是个别人的特殊意志;它通过“所有权”表现出来,然后以“契约”的形式转移;最后则由于“不法和犯罪”而与其他的特殊意志相对立。这三个阶段构成“抽象法”的整体。第2篇道德,其总的特点是自由意志在人的内心中实现,成为道德意志。这个实现过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故意和责任阶段;意图与福利阶段;良心与善阶段。由于意志已经摆脱了个人的主观目的或动机,而以道德为目的,追求善的实现,所以它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和无限性的良心。当良心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时,道德便转化为伦理。第3篇伦理,伦理也是一个实现的过程。自由意志既通过外物,又通过人的内心,得到充分的实现,成为伦理精神。这个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直接的自然的伦理精神表现为以“爱”为根据、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当这种直接的伦理精神解体、分化时,社会伦理实体就由家庭发展为“国家”。国家使每个成员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和伦理性,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本书对社会生活进行了辩证的考察,对封建关系进行了批判,明确地主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宣布了德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刻即将到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16页)。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撰人不祥,约出於宋代。假托北斗七元星君於终南山为汉明帝说经二十八章,言礼诵七元星君,保命消灾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中称玉皇为“昊天金阙玉皇上帝”,称真武为“真武佑圣帅将”,皆为北宋时称呼。本经盖出自北宋。凡28章。北斗七元星君向汉明帝述七真圣号,劝人礼拜呼名。
异闻总录
元代文言志怪小说。 共四卷。通行的有《笔记小说大观》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 《笔记小说大观》题作宋人,据卷四《汪尹师男》 “乾道戊子岁……予宗仁光基时为房陵尉,亲见此事”云云,应是宋孝宗前后的人。但据卷一《林行可》、 《上官士平》、 《胡雨岩》、卷二《韩元英》等则,所记均金元间事,则最早应是元时人,或谓此书本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随手剽掇,取充卷帙”,亦是一说。本书共收鬼怪故事一百则,无标题,约三万余字。大多事涉唐宋,少量涉及金元间事。内容均是谈鬼神报应,荒诞不稽;文字简略粗疏,也没有严格的诠次标准。但透过谈鬼说怪的荒诞外衣,也可窥见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有些故事也有一定的揭露和讽喻意义。如《萧注》等则,谈的都是被主人私自杀害的侍婢变鬼索命或作怪的故事,暴露了唐宋时阶级压迫的残酷和主奴关系的紧张。 《新城县村渡》一则,写鬼卒摆渡还照例主动付钱,而“平时兵卒经过,未尝有也”,似寓有“人不如鬼”的深意。《岳珂》写岳飞之孙岳珂深夜至谯楼访“鬼”使鬼魅息影的故事, 也能发人深思。另外,还有一些篇章,则借鬼写人,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坚贞。如《贾知微》、 《韦子卿》写人神之恋,颇有人情味。 《齐推女》一则,是书中最长的一篇,约二千多字,写湖州参军韦会与齐推女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曲折离奇,韦会耿直不信邪和对爱情的忠贞均有较好的表现;韦会为使妻子复活去求田先生而忍辱负诟的情节,似对《聊斋志异·画皮》后半部的构思有所影响。另外,像《李濯》写冥官希望转生时智慧不致泯灭,若作为探讨人脑积累知识的连续化的“科幻小说”看,也颇有趣味。
西汉年纪
三十卷。宋王益之撰。益之字行甫,象之兄,南宋婺州金华 (今属浙江)人。淳熙进士。官至大理寺直。谙熟两汉掌故,著有《西汉年纪》、《汉官总录》、《职源撮要》。该书记西汉一代史事。取材《史记》、《汉书》,旁及《楚汉春秋》、《说苑》等,广征博引,以 《资治通鉴》凡例裁成之。又订正史传抵牾为《考异》十卷,铨次诸儒议论为《鉴论》若干卷,各自为书。今是书无《鉴论》,《考异》则散附年纪各条之下。原书起自高祖,讫于王莽之诛。今书终于平帝,缺王莽居摄以后事。书较《通鉴》更为详密,其考异对于一切年月舛误,记载异同,名地错出之处,无不参稽互核,折衷一是。其考证可谓精审,《通鉴考异》亦有不及。该书最早有宋嘉定十三年 (1221) 刊本,后有《永乐大典》本、《金华丛书》本、湖北书局本、路有抄本、清扫叶山房本、《四库全书》本。
四教仪集注科
四教仪集注科,一卷,元蒙润排定,甲七套存目,会入本套四教仪彙补辅宏记。(按已出序科,今改附录天台四教仪集注,惟存序科。)
中观论
Mady&amacronmaka-ś&amacronstra,具名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鸠摩罗什译。为古来三论之一,极为尊重。其说相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所谓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别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品,现藏中阿僧佉释,瞿昙般若译之顺中论,二卷。分别照明菩萨释,波罗颇迦罗译之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安慧释,惟净等译之大乘中观释论,九卷,皆为龙树中论之异出。西藏亦有中观学派之二系统,则此论为学者所珍重,不待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