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话
-
花关索传
《作者:佚名》全名《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传》。词话。明佚名撰。四集,四卷。约四万字。是书四集分别为前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后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认父传》,续集《新编足本花关索下西川传》,别集《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贬云南传》。内容讲唱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姜子牙庙三结义,为坚决打天下,除后顾之忧,关羽、张飞互杀对方全家,张飞杀关羽一家老小,独羽妻胡金定得免,逃至母家,时胡氏怀孕三月,孕足产下一儿,此儿七岁蒲州看灯丢失,落于索家,读书二载,九岁从班石洞主花岳学艺,十八岁归索家,取名花关索。 关索力大无穷, 勇猛无敌,取三妻同至荆州认父,一家团圆。关索投刘备后,屡建奇功。关羽战死,关索引兵报仇,杀敌将祭父。故事多系民间传说、草野逸闻,缺乏历史根据,多迷信、怪诞情节。全书插图八十八幅,图刻细致生动,是国内现存最早戏曲小说插图版画。是书语言通俗,说唱结合,为探索说唱文学与长篇小说之关系及研究《三国演义》版本源流提供了线索,在中国俗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有明成化十四年(1478)北京永顺堂重刊本, 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九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影印《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本。赵景深《谈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见《曲艺丛谈》)可供参考。
-
词综偶评
《作者:许昂霄》清代词话著作。1卷。许昂霄撰。此书原附于查初白诗评之后,唐圭璋单独抽出,收入《词话丛编》。据许昂霄门人张载华识跋记载,他早年曾就学许昂霄,许昂霄在授课之暇渐次评点了朱彝尊的《词综》,凡词中抒写情怀,描摹景物,精妙耐思的地方,以及音韵格律、章法立意、字句出处等等,无不指示详明,以便后学。本书就是辑录许昂霄的这些见解而编成的。全书不录原词,只标词调或摘引佳句,然后进行点评。其词学观点明显地受浙派影响,偏重艺术形式、创作技巧的探讨,一味强调神情韵味,清空淡远,对于具有丰富社会内容的作品,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对王安石〔桂枝香〕这样优秀的怀古作品,他只是指出其语句化用杜牧诗意,原作怀古讽今的深厚内涵并不涉及。全书按时代顺序编排,先唐、五代十国,次宋、金、元。对于个别词作,张载华则做了辨证考订。他又从许昂霄杂记中搜罗《词综》评本所无的论词言论若干,作为补录附于书后,本书有唐圭璋《词话丛编》本。
-
本事词
《作者:叶申芗》清代词话著作。2卷。叶申芗编撰。此书模仿唐孟棨作《本事诗》的体例,专门记载有关词作的本事。上卷记唐、五代、北宋事,自白居易为吴二娘制〔长相思〕始,以僧仲殊咏投牒妇人〔踏莎行〕止。下卷记南宋、辽、金、元事,自左誉赋〔眼儿媚〕始,以燕山妓刘燕哥赋〔太常引〕止。两卷共204则。材料大部分取自宋元以来的词话及杂记。引文不注出处,也不写明著者。书前有作者自序,谈到《玉台新咏》专录艳词,《乐题解题》备征故实,韩偓著《香奁集》,孟棨辑《本事诗》,“诗既应尔,词亦宜然,此本事词所由辑也。”可见其编撰主旨只在汇录有关文人的风流韵事,绝大部分记载都属于传闻附会之说,资料参考价值并不高。序又谈到引文多有剪裁,作者酌情参订之处也有不少。凡此,都降低了其学术参考价值。本书有天籁轩刊本。唐圭璋以此本辑入《词话丛编》。
-
词苑萃编
《作者:冯金伯》清代词话专集。24卷。冯金伯辑录。此书专辑词家的掌故佚闻,以及后人的辨证品评等言论。作者在自序中曾谈到,前此同类书籍有徐釚的《词苑丛谈》,但“惜其序次错综”,又惜其引用前人著述时不注出处,为了补偏救弊,才又重编《词苑萃编》以行世。 自称“比原书删者十之一,增者已十之三四矣”。原来《词苑丛谈》分体制、音韵、品藻、纪事、辨证、谐谑、外编7部,冯金伯又增加旨趣、指摘两部,改外编为余编,以记载其他各类“难于附丽及可附丽而偶尔失载者”。全书编次井然,引文必注出处和著者姓氏,又加上取材丰富广博,遂成为研究古代词学的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词苑萃编》编成于羁旅之中,所以冯金伯虽将《词苑丛谈》细为整理,但并没有详尽地订正原书文字的失误,所补增的材料也无暇细加考校,因此,个别文字仍有讹误,也有剪裁旧籍随意删节的地方。此书于清代嘉庆年间刊刻行世。近人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即此本编入。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南宫县志
十二卷。清胡胤铨纂修。胡胤铨,字逊斋,湖北孝感人,顺治举人,曾任南宫县知县。康熙十年(1671)胡胤铨任南宫县令后,“搜故家之藏,集鸿儒之秘,审定风谣,综核佚事”,纂辑成志书一部,于康熙十二年刊行。此志目录依次为封域、营建、赋役、礼仪、事异、官师表、选举表、赐命表、循良传、人物传、列女传、艺文编。其封域志将紫徽、龙岗、飞凤岗诸丘陵皆称之为山,并谓紫徽、龙岗皆太行山余脉,此为揣度之说,缺乏证据。赋役志所记明洪武至万历年间诸事皆抄之于旧志,而清以来事则抄之于《赋役全书》。艺文编所收历代邑人所撰诗文中,很多是修志者本人撰写的,而且有本县人为歌颂胡胤铨任县令后的一些政绩而撰写的诗文,欠妥当。此志尚有雍正五年 (1727)增补本。
西轩客谈
蜂蝎之毒,能螫人。然其一螫,则其毒甚锐,再则渐减,人得而加害矣。故人之智勇,贵乎慎,所发使人有所不能测,可也;苟发之不当,宁无不顾其后悔乎?
春三月,虽有时寒冱,终是生育之气居多;秋三月,虽有时融和,终是肃杀之气居多。亦犹洽世,虽不能无一二份害民之事,而自是养民之意居多,民忘其害矣;乱世,不能无一二分恤民之意,而自是害民之事居多,民忘其惠矣。
情梦柝
一名《三巧缘》。长篇小说。清佚名撰。题“蕙水安阳酒民著”,“西山灌菊散人评”。四卷,二十回。因小说主人公一场大梦被柝声唤醒故以名书。叙明崇祯年间河南归德府秀士胡楚卿,慕沈长卿女若素姿色,扮成书童喜新入沈府,以文采博得若素及婢女衾儿好感。事被沈夫人发现,楚卿逃归。沈公为若素择婿,楚卿以诗文入选,然不知楚卿即喜新。沈公镇抚冀州时,因明末农民起义军攻陷沙河等三县被弹劾,夫人小姐避难出走,沈公被判以重金赔偿沙河等三县钱粮方能出狱。若素返里筹款,居娘舅家,被恶少刑部侍郎子看中,欲娶为妾。若素扮男装出逃,衾儿代若素出嫁,也于结婚之夜逃出。衾儿路遇楚卿,嫁楚卿友吴子刚。胡、吴二人中举后,筹数千金赴京救沈公。若素逃出后,路遇才女秦蕙卿。蕙卿因拾得楚卿诗,甚爱慕。蕙卿女扮男装,佯为其妹择婿,乃不知若素亦为女子,有意属之。而若素亦因为喜新择丽诈称有弟,订立盟约。蕙卿知沈父遭遇,以纳聘为名,赠银五百两相助。沈公出狱后,楚卿与若素终成眷属,蕙卿亦归胡氏。楚卿与子刚看破富贵,退居林下。咸丰七年(1857)芥子园刊本(改题《三巧缘》)。
资政要览
又作《御定资政要览》,三卷,后序一卷。清爱新觉罗·福临撰。该书凡三十章,曰:君道、臣道、父道、子道、夫道、妇道、友道、体仁、弘义、敦礼、察微、昭信、知人、厚生、教化、俭德、迁善、务学、重农、睦亲、积善、爱民、慈幼、养生、惩忿、窒欲、履谦、谨言、慎行、爱物。每篇皆有笺注,亦系福临亲撰。其体裁仿周秦诸子,义理本于儒经,笔法兼裁子史。大旨在于阐述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书中以亡明为鉴,认为,明之季年三纲沦而九法,谗佞坐于上而奸宄坐于下,日偷日薄,人心坏而国运随之,天数乃终。试图以儒家伦理矫正世风人心。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尹文子
一卷二篇,战国时名家著作,尹文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于名家:“《尹文子》一篇。说齐宣王,先公孙龙。”该书至汉末时已“多脱误”,魏黄初时,仲长氏重作编排条次,定为上下两篇。《隋志》、《旧唐志》记为二卷,《新唐志》著录为一卷。今本分“大道上”、“大道下”两篇,或即魏仲长氏条次整理后的本子。其篇次割移,杂窜入汉以后文字,非《汉书·艺文志》著录之原书。但书之基本内容仍与尹文思想相符,尚可作为研究尹文的资料。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今本《尹文子》为伪托,“非但为后人伪撰,即仲长统之序,亦后人所依托”(姚际恒《古今伪书考》)。或曰“即汉末形名说流行时所伪托之书”(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亦有认为“精论甚多,其为先秦古籍,毫无可疑”(梁启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该书上篇专论形名。提出名依形而立,名之作用在“正形”,正形必先“正名”,而正名则需对名“察”“检”。他就名与形的关系提出“三科”“四呈”分类法。主张通过正名定分,各得其所。并分析了名实不一的几种形式。下篇则论刑名法术,颇强调以名法治国。其书主体为倡导名家之说,但其所持思想甚杂,“书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核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间”(《四库全书总目》)。现存有明万历本,《道藏》本、守山阁本、《四库全书》本等。
佛说阿惟越致遮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彼时世尊,於後夜起三昧正受。号离垢光。文殊师利童子菩萨。亦以普明三昧。弥勒菩萨导众大士普显三昧。於是贤者舍利弗。後夜寤起自出其室。发心往诣文殊师利。欲入其室。未入之顷。见佛神室则前进矣。睹十万莲华不可称计围绕佛屋。又复遥闻大音乐声若干种响。其大莲华自然衍光。遍照祇树。悉周舍卫靡不见焉。三千大千佛之境界光耀巍危时舍利弗。即立不行。抑而不候文殊师利。不自觉耳处于其室。住文殊师利前。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