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卷
-
黄氏宝卷
《作者:佚名》宝卷。又名《黄氏女宝卷》《黄氏女游阴宝卷》,古代民间讲唱文学。佚名氏撰。讲述了曹州府南华县清风乡黄家庄黄员外五女,乳名五姐,年小好善,吃斋念佛,天生聪明,秉性温良,每日烧香念佛,一心学念经文。父母苦劝五姐开斋,嫁个富贵人家,五姐苦苦哀告,至死不从。黄员外夫妇无可奈何,心生怒气,找媒人李氏将五姐嫁与一个杀猪宰羊的恶人赵屠赵令方。黄氏女到了赵家,见赵屠杀生害命,屡劝不听,心中闷闷,却无可奈何,每日念经修行。后观音现身,赵令方改恶从善,夫妻二人一起吃斋念经修善。阴曹地府阎君见黄氏女经念得好,派童子去阴间,带黄氏女来对经文。黄氏女哭别丈夫与儿女,来到阴曹地府,在金桥边有金童玉女,幢幢宝盖来迎接黄氏女。来到阎王殿,十殿阎君以金刚经诸问题一一提问,黄氏女回答非常清楚,没有差错,阎君命童子送黄氏女回阳,享阳寿40年。童子带黄氏女观看十二司诸大地狱。黄氏女观看十二大地狱过程中,其尸身已坏,无法还阳。阎王命送黄氏女转世为男身,投生到善根人家。黄氏女投生到曹州府安乐县张员外家,取名张士亭。张士亭智慧聪明,广读五经,心慈性善,长大后连中三甲进士,即选曹州太守。张士亭派差人去南安县,招来赵令方,叫他带儿女来相认,母子团圆,是以念经行善果报为证。
-
靖江宝卷
《作者:佚名》靖江宝卷源于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有近3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宝卷至今还在农村讲唱、传承的“活化石”。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之一,靖江宝卷具有近三百年历史,分为“圣卷”、“草卷”和“科仪卷”三类。靖江宝卷亦圣亦俗、亦庄亦谐,韵散结合、词曲互映,依存于延生做会的宗教民俗活动,并在民间信仰的氛围下表达乐生入世的生活主题。如已经收集整理出版的《圣卷选本》收有三茅宝卷、大圣宝卷、香山观世音宝卷、花灯缘(《梓潼宝卷》节选);《草卷选本》收有张四姐大闹东京(《月宫宝卷》)、血汗衫记(《土地宝卷》)、九殿卖药、十把穿金扇(上、下)、江阴要塞起义记。同时,靖江宝卷艺术性强,其情节曲折,故事情节较为完整,有主线、副线,人物形象丰满,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的特色。此外,创作宝卷的民间艺人还善于以一件事件为由头,衍生出许许多多故事,给听众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感觉。很显然,靖江宝卷源于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演唱内容,都具有较强的传统性。
猜你喜欢的书
黄庭经秘义
回杨子着;古仙经,澹元冷谦注,道藏精华第三集之五。
伤寒医鉴
又名《刘河间伤寒医鉴》,伤寒著作。一卷。金·马宗素撰。马宗素平阳 (今山西临汾) 人。从师于刘完素。著有《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伤寒钤法》、《马冠群》、《医悟》等书。此书为马氏根据《素问·热论》的思想和刘完素之说,以驳斥朱肱《南阳活人书》。书中每条之论,先引朱氏之原文,后引刘完素之语,以辨是非。书中首载伤寒医鉴,又论述脉证、六经传授、汗下、阳厥极深、燥湿发黄、不得眠、呕吐、湿热下痢、霍乱、好用寒凉、小儿疮诊等,共有十二论。为明晰是非,驳斥朱氏,又引 《素问》之文加以论证。所论伤寒之证多从热论,喜用寒凉之药。此书对后世温病学说发展多有影响。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通行本。
二千年间
《二千年间》是胡绳早年的作品。最初连载于《中学生》杂志,后结集,在大中学生间广泛流行,深受叶圣陶、吴晗、龚育之等赞赏。长时期以来,该书一直以笔名行世,这是第一次以胡绳本名出版的单行本。全书以通贯性的观点透视自秦至清二千多年间的中国历史,就古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皇帝乃至人产为何能忍受昏君、做官与当兵是怎样成为皇帝制度的两条支柱、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边塞为何屡屡发生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深入浅出的剖析。对于饱受教科书式史书之苦的读者来说,这些论述令人耳目一新,使人对中国历史有了一种别样的认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一卷,唐景净述,清韩泰华题记,编号二一四四。
法华经意语
法华经意语,一卷,明圆澄说并序,明海重订并序。
宝行王正论
梵名Ratna^vali^ (宝花环之意)。全一卷。龙树着,陈代真谛译(557~569)。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计分五品,即安乐解脱品、杂品、菩提资粮品、正教王品、出家正行品等。此系龙树居于大乘佛教之立场,对宝行王(梵S/a^tava^hana )所说之政道论,故甚受一般人所重视。第一品说佛教之世界观,复批判外教,并述及业及缘起之教义。第二品列举善恶之行为,以劝善诫恶。第三品说明由于善行即可成就伟大王者与佛之功德,王者必建寺塔、佛像,以奉献社会。第四品详述王者之道。第五品述菩萨之十地思想,并说佛道修行之道。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