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
-
初真十戒
《作者:佚名》道教戒名。据《云笈七签》卷四十所载,初真十戒即:“第一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二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三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四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五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六戒者;不得饮酒过羌,食肉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七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䘏贫穷;第八戒者,不得交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棲集清虚;第九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物;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词,以道德为务。”此十戒为初出家超俗者所受持的基本戒律。清初王常月《初真戒律》中的“初真十戒”内容基本相同,较《云笈七签》更为严格。规定凡初入道者,不论出家道士和在家道士,必须先受三皈依戒,次受老君五戒,若无破犯,经过百日之后,方可受“初真十戒”,再次方可受“三百大戒”,即“中极戒”。
-
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经
《作者:佚名》中国早期道教五斗米道的主要戒律,后成为道教授受传承的大戒之一。又名“老君百八十戒”、“长存要律百八十戒”,简称老君百八十戒、百八十戒。《太上老君经律》、《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五、《云笈七签》卷三十九均收有戒律全文。内容包括: 不得多畜仆妾,不得淫他妇人,不得盗窃,不得杀伤一切物命等180条具体规定,涉及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道教对修道之士修行节目的具体规定。认为这些条目和戒律的遵循是成仙得道的基本途径。
猜你喜欢的书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著。作于1933年12月,收于《平屋杂文》,见《中国现代散文》下册。五四运动落潮后,作者于1921年返回浙江上虞家乡,怀抱着教育理想在白马湖畔创办春晖中学。由于此地环湖绕山,只有北首有一空隙,故冬天多风而特大。一刮风,天未夜,“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到了大风寒时,“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文章通过写白马湖的冬景,反映出作者当年参与创建春晖中学的艰难和寂寞的情怀。一家人“从热闹的杭州移居于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之中。”松涛如吼的夜晚,作者“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移情于景,情意真切感人。
春脚集
方书。清孟文瑞辑。四卷。文瑞字荇州,泃阳(今属河北)人。嗜岐黄之术,每遇良方必录而藏之,或家传,或旁搜博采,剂之大小不一,分量轻重不等,但必求其验。历三十余年,按人身不同部位所患病症分类编成此书,其不足者,以谢五堂所藏之《回生集》、《经验集》之方补之。全书约三万余字。成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取“爱民恤物”者为“有脚阳春”之典,故名。卷一至卷三,分为头、目、咽喉、舌、牙齿等十七部,分列治疗该部疾患之方。卷四,分内、妇、幼、外科随录四部分。共载方约四百八十余首。每部下皆有论述,阐明其生理、病理,言简意赅。次选方剂,其方大多简要,药物易得,切实可用。少则一、二味,多则数十味。纲目清楚,查阅方便,为救急便用之书。可供临症参考。有道光二十六年潞河谢金声刊本,光绪十六年(1890)善成堂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武宗逸史
《武宗逸史》作者是齐秦野人。本书以明武宗朱厚照为主角,主要讲述了明武宗荒诞奇葩的一生以及和他相关的民间野史、绯闻艳事,并展现了明朝中后期百姓起义的历史。全书以明武宗朱厚照三十一年的人生历程为总纲,以刘瑾、张永、江彬等几个权臣相继受宠的交替过程为环节,编织出一张从宫廷到地方的官场是非网——充满了“邪”气,涂抹出一副君不君臣不臣穷奢极欲的享乐图——鼓荡着“淫”风。与此同时,并行着刘健等诤臣屡遭毁谤和残害,刘增、刘碧不择手段誓死复仇,刘六刘七揭竿而起直逼京城这三条主线,微弱但顽强地发出抗议之声,促成惊天之举,虽败犹荣。
钟情丽集
明代通俗言情小说。四卷,现存为弘治十六年刊本,传为成化时作者邱濬为记自己少年遇合事而作。又见于《风流十传》、《万锦情林》、 《燕居笔记》冯本(以上三种均为一卷) ; 《国色天香》、 《燕居笔记》林本、《花阵绮言》、 《绣谷春容》(以上三种为二卷, 《绣谷》篇名为《辜辂钟情丽集》)。叙辜辂和黎瑜娘的爱情故事。琼人辜辂到祖姑家读书,与祖姑的孙女黎瑜娘相爱,二人以诗词书画传情。辜生原住西轩,假说有鬼移入东轩,靠近女室,得与瑜娘通,两情缱绻。辜生两次回家后遣媒求亲,黎父允婚。后辜父死,家境衰落,生守制两年未通音信,黎父又允婚苻氏,瑜娘执意不肯,自缢得救。辜生第四次来黎家,在祖姑的帮助下,二人终于私奔。苻氏告到官府,辜辂、瑜娘陷入囹圄。虽经曲折,终成眷属。其间穿插诗词韵和,才子佳人小说格套。此小说早在明嘉靖年间晁氏宝文堂就出过单行版,后被收入《国色天香》、《绣谷春容》、《万锦情林》、《风流十种》等多种集子,在明代得以广泛流传。然而,由于《钟情丽集》与邱濬的形象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反差,此说长期备受质疑。
礼记析疑
四十六卷。清方苞撰。苞字凤九,号买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以《南山集》案入狱。后得赦,命入值南书房。雍正时,曾任一统志馆总裁,皇清文颖馆副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右侍郎。以散文着称于世,为桐城派创始人。所作散文多为经说及书序碑传之类。着有《仪礼析疑》、《方望溪文集》、《周官集注》等。是书以融汇旧说、辨诸家是非,断以己意而成。如《文王世子》,以大司成郡大司乐,辨《注疏》以《周官》大乐正为大同乐,师氏为大司成之非。在《郊特性》中断言、凡经传中言郊礼而有献荐者,皆为祭稷之事。其论至为明晰。又如论《丧服小记》“慈母与丧母不世祭”一条,以为“庶子之子立祢庙,则可以祭父之生母”;论“士不摄大夫,士摄大夫为宗子”一条,以为“大夫以公事书,而家人摄祭,则义当使亲子弟,虽无爵者可摄,无摄以宗子之义也”等,均有所见,可称礼家之一解。说解虽有武断之处,然无伤于宏旨,多有可取之处。是书亦有被当世以为不可训者,即为随意删削经文,其《父王世子》一篇所删尤甚。有《望溪全书》本、《抗希堂十六种》本,作四十八卷。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凡四十卷。南宋法应集,元代普会续集。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五册。系编集古来禅家诸祖颂古之作。内容共收世尊机缘二十四则、菩萨机缘三十则及大乘经偈六十二则、祖师机缘七○二则。举凡增续及续收均冠以续收二字,与原集区别。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