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道衡

曹道衡
  • 姓名:曹道衡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928年8月4日
  • 逝世日期:2005年5月19日
  • 民族族群:

曹道衡(1928年8月4日—2005年5月19日),江苏苏州人。幼年时期,就在潘景郑先生的指导下,从《说文》、《尔雅》入手,学习经部群籍。1949年毕业于江苏省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历史系,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插班二年级。1952年毕业,先入中国作家协会讲习所工作,旋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大学期间,受教于游国恩先生。曹道衡先生专攻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著述颇丰,共发表论文50多万字,后精选30余万字,编成了《中古文学论文集》。这部论文集收入的文章,有的以考证精审著称,如《鲍照几篇诗文的写作时间》、《何逊三题》、《庾信<哀江南赋>四解》;有的以研究深入、颇有创见而受到学者的赞扬,如《江淹及其作品》、《关于裴子野诗文的几个问题》;还有的对一个历史时期的某种文体作了专门的研究,如《试论汉赋和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关于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试论北朝文学》。这些文章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骈文和辞赋都作了深入的研究。曹道衡先生还著有《汉魏六朝辞赋》一书。曹道衡先生的治学特点是材料扎实,态度严谨,他在《关于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文里,特别指出在古典文学研究中考据和收集材料的重要性,这正是他一贯的治实主张。治学以经史为根柢,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实事求是,不事空谈。文史材料烂熟于心,主张以专题研究带动文学史研究,在中古文学史研究上创获甚丰。


主要著作有《中古文学史论文集》《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编》《南北朝文学史》《汉魏六朝辞赋》《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家辞典》《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乐府诗选》《南北朝文学编年史》《魏晋文学》《萧统评传》《先秦两汉文学史料学》等。2018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将其成果汇集为《曹道衡文集》(10卷)出版。

曹道衡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印指

印指

印学论著。清初秦爨公著。秦爨公, 河南人, 事迹不详。此文不分卷次, 首论章法、字法、刀法, 继叹俗儒六书为游艺而失古文, 转而论评生平所见诸家之作, 如司马尧夫、陈卧云、项养长、刘无生、胡爱寮、沈子和、张大木、洪德润等, 因未见经传, 可补《广印人传》 之缺失, 颇具价值。其评语褒贬均有。唯论及十竹斋 (胡曰从) 等印作, 则抨击激烈, 诋为 “妖孽”, 诚一家之言。与秦氏另著 《印说》, 均载于冯泌《东里子别编》。有丁仁审定旧抄本, 辑入 《西泠印学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

蒋子万机论

蒋子万机论

《蒋子万机论》八卷,蒋济撰。《旧唐志》同。《新唐志》作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称《馆阁书目》十卷,五十五篇。今惟十五篇,非完书也。至明而二卷本亦亡。焦竑《国史经籍志》以八卷入儒家,以二卷入杂家,虚列书名,又误分为两种,不足据。今从《群书治要》写出三篇,益以各书所征引,定著一卷。嘉庆乙亥岁四月朔。

荔枝谱

荔枝谱

北宋蔡襄著。作者是闽人,又曾任福州、泉州知府,荔枝为当地名产,因而得以写成此谱。成书于嘉祐四年(1059)。七卷。分别记述荔枝品种、历史、产地、运销、食性、栽培技术、果实加工、贮藏等。是编为闽中荔枝而作,其一原本始;其二标尤异;其三志贾鬻;其四明服食;其五慎护养;其六时法制;其七别种类。尝手写刻之,今尚有墨板传于世。亦载所著《端明集》中,末有“嘉佑四年岁次己亥秋八月二十日,莆阳葵某述”十九字,而此本无之。按其年月葢自福州移知泉州时也。荔枝之有谱自襄始,其叙述特详洁有笔力,而王世贞《四部稿》乃谓“白乐天、苏子瞻为荔枝传神,君谟不及”,殊非笃论。又案,襄诗篇中屡咏及荔枝,多可与谱相参考者。如《四月池上》一首:“荔枝才似小青梅”句,刘克庄谓:“即谱中之火山”。又《七月二十四日食荔枝》一首:“绛衣仙子过中元”句,即谱中之中元红。又《谢宋评事》一首:“兵锋却后知神物”句,即谱中之宋公荔枝。又有《与昭文相公手帖》所谓“陈家紫号第一,辄献左右”者,则集中不载,别见于洪迈《容斋随笔》。亦可以备此谱故实云。 

医便

医便

医方著作。二卷(又有五卷本、六卷本,内容相同)。明·王三才辑。刊于1587年。卷首为全书提纲,总述此书大要。全书共选常用效方226首。其后经明·张受孔、姚学颜等重订刊行,并仿此书体例,另辑428方,名《医便二集》(附《敖氏伤寒金镜录》一卷。)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现存七种明刻本。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元杂剧剧本。一作《大妇小妇还牢末》。简名《还牢末》。无名氏撰;一作李致远撰。末,谓剧本主角为正末。叙梁山泊头领宋江遣李逵下山至东平府招降五衙都首领刘唐、史进。不料李逵路见不平,将人打死,拘至府衙。本是死罪,六案都孔目李荣祖改案为误伤发配。李逵感恩,至荣祖家致谢,道出真实姓名,并将所佩金环遗荣祖。荣祖使小妇萧娥保存。大妇谓恐有不妥。萧娥原与本府令史赵某有私,又怒大妇之语,以金环为证告荣祖私通贼人。荣祖被拿问。萧娥知荣祖与刘唐有隙,教刘唐吊死荣祖,弃之荒郊。风吹雨浇,荣祖又活。被萧娥发现,使刘唐背之还牢。宋江差阮小五持书下山,再次招降刘唐、史进,3人劫狱救出荣祖。正欲还山,与下山搭救荣祖的李逵相遇。乃共擒赵令史、萧娥,同归山寨。作为元代“水浒戏”之一,此剧虽演《水浒》故事,但情节皆为长篇小说《水浒传》所无。现存主要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宋史通俗演义

宋史通俗演义

《宋史演义》是《历朝通俗演义》中的一部,共有一百回。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宋代的兴亡。经过五代十国漫漫长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聪明一世的他,杯酒释兵权也自废了武功。塞北强邻外患不断,一场靖康之难而失去了半壁江山。靖康后,高宗赵构在天堂之下的苏杭重建了帝国,也失去回归中土的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