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

- 姓名:鲍照
- 别名:字明远
- 性别:男
- 朝代:南朝宋
- 出生地:东海(今山东郯城)人
- 出生日期:416年
- 逝世日期:466年
- 民族族群:
鲍照(416年—466年)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初拜谒临川王刘义庆,未见知遇。后欲贡诗言志,人或止之,鲍照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默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刘义庆见而奇之,寻擢为国侍郎,甚为赏爱。当时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致,鲍照与袁淑、陆展、何长瑜等皆在其幕,并为文章之美。 后迁秣陵令。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鲍照作《河清颂》美之,其序甚工。宋孝武帝以为中书舍人。孝武帝好为文章,自以为人莫能及。鲍照悟之,所作文章多鄙言累句,以取悦于帝。 时人感谓鲍照才尽,实缘于此。 大明元年(462),临海王刘子顼为荆州刺史,鲍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或杀前废帝自立,刘子顼与晋安王刘子勋起兵反,子顼兵败被赐死,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出身寒素,“身地孤贱” 没有高贵的门第可资凭借,尽管才华出众,却不得重用,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其志。但他文学成就卓越,生前享有盛名,死后影响又大。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都以诗著称,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创作以乐府诗见长,主要抨击门阀士族制度,发抒深受压抑的愤懑,具有较强的现实批判意义。《拟行路难》十八首是其代表作。诗歌语言质朴,感情强烈而奔放,辞藻华美,呈现出“遒丽”的风格。形式上颇多独创,往往五言、七言间杂而 下,有时甚至夹杂九言,文气充沛贯注,音节抑扬顿挫,光气煜耀,活泼自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南齐书·文学传论》说他“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庶几可以概括其艺术风格。钟嵘《诗品》把他列为中品,说他“其源出于二张。 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淑诡,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评价甚高。 但也批评他“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鲍照确有过于发露的毛病。
南朝齐永明年间,诗人虞言奉文惠太子之命编纂《鲍照文集》十卷。明人张溥辑有《鲍参军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较通行的有今人钱仲联的《鲍参军集注》。
猜你喜欢的书
在笼中
《在笼中》发表于1898年,是亨利·詹姆斯利用科学技术批判大众文化并进行现代主义小说实验的一部重要作品。一位不具姓名的英国姑娘,在伦敦闹市区的一家邮政分局担任报务员。她的工作地虽为“囚笼”般的发报室,但她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有一天,这位聪慧机敏、感情细腻、记忆力超强、想象力丰富的报务员从顾客交给她发报的隐晦电文中破译出了一些她本不该知道的秘密,这让她身不由己地卷了一场上流社会的爱情风波……
陈拾遗集
十卷。唐陈子昂撰。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光宅进士,文学家、诗人,官至右拾遗,后被贬军曹,罢职归侍。子昂聪明好学,机警过人,博览群书,精通典籍。主张任用贤能,整饬吏治。著有《陈拾遗集》。其艺术特色:第一,继承《诗经》、《楚辞》的传统,善用比兴手法。第二,艺术风格上有着豪迈特点,遒劲有力,充满着高昂的志气,向上的活力。第三,陈子昂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不假雕饰,不讲声律对偶,趋向散文化。不仅擅长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也很出色。陈子昂作品由其友人卢藏用编为《陈拾遗集》,又名《陈伯玉文集》。此集主要内容为,卷一诗赋,卷二为诗,卷三至十为文,后附录《唐书》本传,《陈氏别传》,旌德碑,祭文及杨澄序等。陈子昂横扫六代诗风,在批判的前提下加以继承,追踪汉魏风骨,在继承的前提下大胆革新,倡导风雅兴寄,在革新中独辟蹊径,从理论和实践上影响整个唐代诗坛,开创一代新诗风。对后来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等,无一不从中吸取过思想和艺术源泉。卢藏用编辑而成《陈拾遗集》十卷。原本已佚,现有较早版本是明弘治四年(1491)杨澄黑口本。《四库全书》所收为明弘治写本,题名 《陈拾遗集》。亦有清道光十七年(1837)蜀州刊本和《世界文库》所收《陈伯玉集》本。今人彭庆生《陈子昂诗注》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道书一贯真机易简录
内丹学著作。清代傅金铨撰,十二卷。卷一有自序、发凡、总论,及三关、天心、玄牝、神室、大衍图五幅。卷二论法财侣地,卷三论鼎炉符火,卷四为明理习静,卷五为炼己筑基,卷六为知时采药,卷七为还丹温养,卷八为脱胎乳哺,卷九为应世立功,卷十为天元归极,卷十一、十二为女金丹。每章广征博引,阐幽抉微,将历代圣真自黄、老、钟、吕与南五祖、北七真以下数百名丹家要语,分门别类,显而出之。
读广雅堂诗随笔
诗话,2卷。近代陈曾寿著。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春秋诗话
先秦诗歌史料著作。5卷。清代劳孝舆辑。作者于旧巢故垒中力开生面,择取《左传》中与诗相关者集为此书。卷1《赋诗》收集了《左传》所载各国公卿大夫在宴享赠答诸活动中赋诗的事例31则,体现了春秋时期在政治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诵诗的风气。卷2《解诗》凡33则,多关涉到对《诗经》中某些诗章的解说。卷3《引诗》选录了《左传》中所记人们引诗以证其得失,抒其怀抱者,凡75则,显示了《诗经》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影响。卷4《拾诗》将散见于《左传》中的古诗韵语轶句加以汇集,分为赋、诵、讴、歌、谣、箴、铭、投壶词、繇词、谚和隐语11类,计35则。卷5《评诗》录吴公子季札观乐一篇,推举为批评典范。本书为研究春秋时期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人们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岭南遗书》及《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憨山大师年谱疏注
憨山大师年谱疏注,二卷,福善记录,福徵述疏,大藏经补编,第14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