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

萧统
  • 姓名:萧统
  • 别名:字德施,小字维摩
  • 性别:
  • 朝代:南朝
  • 出生地: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
  • 出生日期:501年
  • 逝世日期:531年5月7日
  • 民族族群: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长子。武帝天监元年(502),年仅二岁,被立为太子。幼聪睿,遍读儒家经典,及长,参与朝政。为人宽和容众,性素爱民,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辄敛容变色。好引纳才学之士,常与学士商榷古今,著述文章,后以游池溺水得疾,未及即位而卒。年仅三十一岁。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善诗赋文章,曾广集古今书籍三万余卷,其盛况为晋宋以来所无。编撰《文选》三十卷,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了自周秦至南朝齐梁时期文学作品约七百余篇,其中包括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选集。唐以后把它作为学习文学的教科书,杜甫曾教育其子要“熟精文选理”(《武宗生日》)。该书古今中外,流传极广,经世不衰,在继承古代文化传统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后世文学创作颇有影响。又曾为陶渊明编集作序,对其诗歌及人品评价甚高,使人们对陶渊明及作品有了新的认识。另撰集古今典诰文言为《正序》十卷,五言诗《英华集》二十卷,《隋志》均有著录,今不存。在文学理论上,他主张文学要文质并重,认为文章应“丽而不浮,典而不野”,与萧纲的绮丽文学的主张截然不同。原有集二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校有《昭明太子文集》,收入《四部丛刊》中。《梁书》、《南史》有传。


萧统爱好文学,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曾当他的东宫通事舍人。萧统曾主持编选历代文学作品选集《文选》,后人亦称《昭明文选》,唐人元兢《古今诗人看句序》说是他和刘孝绰编选的,《中兴书目》说是他和何逊、刘孝绰等编选的。而历代多数人认为是当时萧统和聚集在他周围的文人共同编选的。由于《文选》的选目和刘勰《文心雕龙》中列举的代表作比较接近,也有学者推测刘勰可能参加了编选工作。《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总集,对历代文学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萧统于《文选序》中曾提出他编选此总集的标准是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作品为主,即强调文学作品应当具有形象思维的特征和华美的辞藻。他明确指出《文选》不收传统的经、史、子方面的著作,说明他对文学的特征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他强调文学发展是不断进化的,总是逐渐由质朴而变得华丽,“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反映了当时文学创作崇尚辞藻华丽的特点。但是,萧统的文艺思想也不是一味追求华丽,而是主张文质并茂的。他在《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一文中说:“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吾尝欲为之,但恨未逮耳。”特别是他对当时人们不重视陶渊明作品表示了特殊的爱好,为之编集并作序,又作《陶渊明传》,不仅赞扬了陶渊明人格的高尚,而且对他的诗文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这说明萧统的文学观有不同于流俗的独到之见,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陶渊明后来具有重大影响,是与萧统的提倡有密切关系的。

猜你喜欢的书

名利场

名利场

《名利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1847年开始在《笨拙》杂志上连载,1848年出版单行本。作品副标题为《没有英雄的小说》,它不以英雄和正面人物为主人公,勾勒出一个唯利是图、唯势是趋、充满欺诈的世界。女主人公蓓基·夏泼是穷画家的女儿,父母双亡,从小遭受学校与社会的歧视,形成她自私、冷酷的性格。她曾想嫁给证券经纪人的阔少乔瑟夫,没有成功。后来,她又到毕脱·克劳莱爵士家当家庭教师,博得全家欢心。毕脱爵士对她十分倾心,妻子死后,向她求婚,但她已和爵士的次子罗登秘密结了婚,这事实使全家十分气愤。罗登的姑母、老处女克劳莱小姐原准备大部遗产留给罗登,当知道他娶了没有地位的女人后,就断绝了来往。罗登是个贵族纨绔子弟,跑马、赌钱、决斗样样干。在军队供职的罗登靠军俸不能度日,两人只得靠借债和抬摇撞骗维持生活。滑铁卢大战之后,蓓基到了巴黎,周旋于驻法的英军将领之间。欠下大量债务,她和罗登又回到伦敦。无恶不作的政客斯丹恩勋爵成了她的追求者,而她靠卖弄风情从勋爵那里得到许多贵重首饰和金钱。后来她和勋爵的私情被丈夫发现,罗登愤而出走,和蓓基一刀两断。勋爵也抛弃了她。蓓基在上流社会混不下去,只得到欧洲各地行骗谋生。她追逐名利枉费心机,只落得人财两空。萨克雷在作品中生动塑造了19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女冒险家的典型。作家的小说创作还有《彭登尼斯》、《纽克姆一家》及散文集《势利人脸谱》等。强调创作的真实性及用讲故事方法表现幽默、讥讽是萨克雷作品的特点。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必的中译本《名利场》。

马丁·伊登

马丁·伊登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小说展现了一个信奉尼采“超人”哲学的个人主义者奋斗的一生。水手马丁偶然结识资产阶级女子罗丝,崇仰她所属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他脱离海上生涯,把“捷足先登,强者必胜”当作座右铭,刻苦攻读,发奋写作。可是屡次退稿不仅使他生活无着,而且招来各种非难和打击;更因为他对社会的激烈批评和坚执己见的态度引起包括罗丝父母在内的体面人士的不满。罗丝囿于阶级偏见,屈从家庭压力,和他一刀两断。他的一篇论文偶尔发表后,引起一场国际规模的争论,使他成为新闻人物。从此,他以前所有的文稿全成了出版界的抢手货,他也成了腰缠万贯的名流。从前蔑视、打击过他的人们一改故态,全来巴结讨好他,甚至罗丝也热望重叙旧情。他一方面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堕落,拒绝罗丝;另一方面又觉察和低层人们的精神隔膜,不愿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被幻灭感包围的马丁最终只能用自杀求得解脱。

仇池笔记

仇池笔记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苏轼撰。仇池山在成州以南, 《世说新语》云山中有地穴通小有洞山,苏轼《双石引》云: “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书名即源于此。二卷,有《类说》本、明赵开美刻本、涵芬楼辑刻《宋人小说》本等。本书体例与《东坡志林》相近,为宋人裒聚苏轼随笔文字而成,非苏轼自编。今本一百三十八则,与《东坡志林》重见者多达三十七则,其他尚有一部分别见于《东坡题跋》中。当因苏轼笔札散在人间,数量极多,编纂者各就所见编纂成书,故多有重复之篇。本书内容,或记生平经历见闻,或议论古今诗文得失及辞章所出,或记奇物异卉,或论经史朝制,间杂神异、谐谑故事,所涉较为广泛。这些均与《东坡志林》相似,故不赘述。由于今存本已经曾慥收入《类说》时作了文字上的删削,故有些篇章似不够完整。

文始真经言外旨

文始真经言外旨

道教经籍。南宋陈显微撰。9卷。《文始真经》即《关尹子》。作者认为老子之道,不可言说。而关尹请老子强为之说,必然言未尽意。关尹当为老子第一弟子,述成此书,以披露《老子》奥旨,其文可贵,然文约义丰,后世难知,故再阐述关尹之意。又认为《文始真经》九篇排列的次序,是说明“一化为九,九复归为一”的意思。作者弟子称此书“探老、关骨髓,述成言外经旨”,故名。

蒋公字字金

蒋公字字金

蒋大鸿撰,风水类著作。字字金第一盖言此书,先贤编出,其中理气,条分缕晰,辨正原文,有言责无,今传与后,切勿轻泄。

真心直说

真心直说

一卷。高丽僧知讷撰。系阐述‘定慧双修、顿悟渐修’理趣的禅籍。完成于高丽熙宗即位之元年(1205)。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撰者普照国师知讷,以力倡禅教之调和而闻名于时。本书即其由禅教一致的立场,继承唐·圭峰宗密与北宋·永明延寿之说,综合诸派教义而成,是朝鲜禅书中的代表性著作。内容分十五门,即:真心正信、真心异名、真心妙体、真心妙用、真心体用一异、真心在迷、真心息妄、真心四仪、真心所在、真心出死、真心正助、真心功德、真心验功、真心无知、真心所往。分别由经论、祖释及祖录等引出要文,以解明人人本具之佛性与迷妄的根源,显示修证的顺序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