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

- 姓名:江淹
- 别名:字文通
- 性别:男
- 朝代:南朝梁
- 出生地:江南
- 出生日期:444年
- 逝世日期:505年
- 民族族群: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东北),生于江南。少好学,六岁能写诗。十三岁丧父,家境陷于贫困。性格沉静,不喜交游。宋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刚满二十岁,充任始安王刘子真的启蒙塾师,讲授“五经”。一度为南徐州刺史新安王刘子鸾从事。宋废帝永光元年(465),又随始安王刘子真赴任南兖州刺史。子真死后,转至建平王刘景素幕下,以事受牵累入狱,上书获免。南徐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举为秀才,对策上第,任雍州刺史巴陵王刘休若右常侍。不久,复为丹阳尹建平王刘景素主簿,并随从调任吴兴、湘州、荆州和南徐州。宋苍梧王元徽元年(473)前后,兼东海郡丞。元徽二年,贬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令。宋顺帝昇明元年(477),录尚书事萧道成引为尚书驾部郎,兼骠骑功曹参军,军表书记皆出其手。齐高帝建元元年(479),为东武令,参掌诏册,监修《齐史》。迁正员散骑侍郎、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初,出为庐陵内史。永明三年(485),还为尚书左丞。齐鬱林王萧昭业时,兼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出为宣城太守。建武四年,入为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迁秘书监。齐东昏侯永元二年(500),兼卫卿。齐和帝中兴元年(501),迁吏部尚书。入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卒,年六十二。谥宪伯。有《江文通集》。今存诗近百首,大多作于齐武帝永明初年以前。史称江淹晚年才思微退,当时呼为“江郎才尽”,实则永明后官迁政烦,加以主观上认为“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刻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自序传》),遂不再用心创作,故经历史淘汰,后期诗篇存世无多。作诗颇能修饬,善于摹拟,如《杂体诗三十首》、《效阮公诗十五首》,仿汉至刘宋诸家名篇,各具风调,酷肖原作,间亦有所寄托。他如《渡泉矫出诸山之顶》、《游黄蘖山》的深邃意境,《望荆山》、《还故园》的哀怨情愫,也为人所称道。但就整体而言,他的诗未能融通前人之长以形成自家特色,故钟嵘谓其“诗体总杂”(《诗品》卷中),陈祚明讥其“意乏圆融,调非宏亮”(《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四)。有《江文通集》。事见本集《自序传》,又《梁书》卷一四、《南史》卷五九有传。
猜你喜欢的书
友石山人遗稿
元诗别集。1卷,王翰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 本集有明弘治八年(1495)袁文纪刊本,还有明王焯抄本,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等善本。卷首有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陈仲述序。本集凡诗1卷,收入84首诸体诗,诗依古近体、五七言类编。卷末有附录7篇(编为卷),所收的都是王翰友人吴海所作的关于王翰的志铭、序、记等文字。本集为王翰之子王偁所编,计诸体诗八十四首。前有陈仲述序,后附志铭表词等七篇,皆吴海所作。翰本将家子,志匡时难,不幸遭宗邦颠沛,其慷慨激烈之气,往往托之声诗。故虽篇什不多,而沉郁顿挫,凛然足见其志节。今存《四库全书》本。
高上玉宸忧乐章
《高上玉宸忧乐章》,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五首,题作「步虚忧乐慧辞」。道士行醮步虚时歌诵此章,可以感召五帝护卫,成仙飞升。《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一书中有《高上玉晨曲素忧乐慧辞》。本篇内容文字与之大致相同,当系后人节录该书改编而成。《上清诸真章颂》亦收录本篇。
万灵灯仪
万灵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燃灯供奉万灵。所谓「万灵」,并非特指某位天神,而是指一切神灵。凡能显灵降世,护国救民,利人济物,有求必应之神,皆可供奉。修道者可根据自己需求愿望,选定某位神灵燃灯供奉,礼赞启告,祈求消灾降福。
黄帝阴符经注解(邹䜣注)
黄帝阴符经注解,题「崆峒道士邹䜣注」。邹䜣即南宋理学家朱熹化名。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又《四库全书》收入此书一卷,标名《阴符经考异》。是书经文取四百余字本,分上中下三篇而不题章名。注文着重以理学心性理气之说释经,并多处附加按语,考订校对各家经文异同。其断定「人以愚虞圣」以下一百十四字为经文,可备一说。书中又有黄瑞节附录,颇引朱子及须溪刘氏(刘辰翁)之说释经。据《四库提要》引《吉安府志》,黄瑞节乃元代人,而是书问世已至元末。
诗镜总论
明陆时雍撰,一卷,收于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论诗上起先秦,下迄晚唐,依次品论历代作家作品及其渊源递嬗关系,对古诗的评析颇为精僻和全面。作者推崇《风》、《骚》,常以之为源头去探析诗作,但反对依傍前人作诗,要求“绝去故常,划除涂辙”,“得意一往”,才得其佳。诗以代异,因而,汉魏之诗欲步武前朝,“难以冀矣”。并又指出了汉魏六朝诗中许多唐人又无法攀拟的独到处。作者论诗,极重“情”与“文”的关系,这是其论诗的一个中心。《诗镜总论》对先秦至唐代诗歌进行了评论。陆时雍论诗,提出“诗贵真”。所谓“真”,主要指“意似”。他说:“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认真则又死矣。柳子厚过于真,所以多直而寡委也。《三百篇》赋物陈情,皆其然而不必然之词,所以意广象圆,机灵而感捷也。”
说无垢称经
六卷,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与《维摩诘所说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