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逊

- 姓名:何逊
- 别名:字仲言
- 性别:男
- 朝代:南朝梁
- 出生地:东海郯(山东郯城)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山东郯城)人。曾祖何承天为刘宋御史中丞,亦能诗文。8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范云见其对策,大加称赏,结为忘年之交。从此何逊每作一诗一文,范云都加嗟赏,对人说:“顷观文人,质则过儒,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沈约亦爱其文,曾对何逊说:“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梁天监年中,起家奉朝请,迁中卫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并随萧伟到江州。萧伟雅爱文学之士,常与游宴。后还京师,为安成王萧秀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晚年又曾任庐陵王萧续记室,随府到江州,卒于任上。
何逊文章时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梁元帝萧绎曾著论说:“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可见他的诗名已能与沈约、谢朓相颉颃。其诗擅长描写景物和抒发离情别绪,往往通过客观事物的描写烘托衬写出主观情感,较少用典,寓目即书,因而显得情真意切,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诗风略近谢朓。他还受到“永明体”的影响,遣辞造句很讲究声律,不少诗作体现出更加明显的格律化倾向,较接近于成熟的律诗。所以日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论及诗律时,就曾举他的《伤徐主簿》3首为例。他的诗语言细致贴切,对仗工整而不失自然流畅之美,这个特点对杜甫很有影响。杜甫就曾有“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绝句》)的自白。
《梁书·何逊传》说,何逊死后,时人王僧孺曾编定其文集共8卷。但至隋已是7卷(见《隋书·经籍志》)。此后散佚。明人张溥辑有《何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今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何逊集》。
猜你喜欢的书
徐志摩散文集
共收录了徐志摩散文名篇六十篇
云宫法语
云宫法语,元人汪可孙撰。书成于大德戊戌年(1298)。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分七品,即〈先天品〉、〈后天品〉、〈养生品〉、〈明善品〉、〈持用品〉、〈道微品〉、〈神化品〉。各品分别辑录三教有关性命之语,略作解释发挥,旨在融会儒、释、道性命之说而纠正其流弊。作者认为:「儒者以养性率性为先,知命立命为务」,故功极于参天赞化;「彼道释明心见性,修命覆命,至于妙有真空,与道合真。」又称:「吾儒之道由正心诚意而得,佛老之道亦由正心诚意而得也。人欲尽净,天理流行,即一念不生,全体自见之大机括。」。作者之意,盖欲立足。儒家而汇通佛道。
仲氏易
清毛奇龄撰。三十卷。《西河合集》本。此书训解《易》旨,以为《易》兼“五义”:为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立说颇有新意。《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初,奇龄之兄锡龄邃于《易》,而未著书,惟时时口授其子文辉;后奇龄乞假归里,锡龄已卒,乃摭文辉所闻者以己意润饰成是书。或传奇龄假归之后,僦居杭州,一日著一卦,凡六十四日而卦成,虽以其兄为辞,实即奇龄所自解。以理断之,或当然也。大旨谓《易》兼五义。
官箴
扬雄著。《官箴》25篇,继承"官箴王阙"传统,对最高统治者进行箴诫.从流传至今的21篇箴文来看,《官箴》所涉及的官职皆为中央的公、卿及其属官.公卿为辅佐大臣,位高权重,其属官位于皇帝侧近,直接服务皇帝或者担当特殊职责.箴文溯源官名来历,叙述官职职掌,回顾历史鉴戒,提出官德要求,是西汉末年"三公制"变革和"九卿制"形成的重要见证,亦是新莽官制改革的基点,不失为考察西汉末年中央官制的一个典型样本.
百字论
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字,故名百字论,破我见等。译师之归敬颂曰:‘我今归依聪睿师,厥名提婆有大智。能以百字演实法,除诸邪见向实相。’
海龙王经
梵名Sa^gara -na^ga-ra^ja-paripr!ccha^ 。凡四卷。西晋竺法护译。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佛曾于王舍城灵鹫山,为海龙王说六度十德等菩萨之法,又为燕居阿须伦、无焚龙王、女宝锦等分别记别,宣示女人及龙王、阿修罗等皆得成佛。全经分二十品。东晋慧远尝诵此经乞雨,感巨蛇之瑞,故尔后多用于请雨祈祷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