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生

作者:冯友兰
理想人生

《冯友兰随笔:理想人生》是哲学家冯友兰创作的随笔集,书中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批判将中西文明简化为兵商冲突的观点,分析中国哲学的形式系统与实质系统特征。收录《论风流》等章节揭示"风流是一种人格美"的审美哲学,并对梁漱溟"直觉认中"观点进行理性批判。该作品延续冯友兰以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以质朴文风探讨人生本质、哲学精神与境界追求。

猜你喜欢的书

枕草子

枕草子

日本最早的随笔散文集。清少纳言著。周作人译,成书于长保二年(1000)以后。世传多种异本,大体上可分为能因本、三卷本、前田家本、堺本4种。相比之下,以三卷本为优。目前在日本较为流行的有松浦贞俊、石田穰二译注的《枕草子》(全2册)。角川书店出版。清少纳言,平安时代中期人。本名不详。歌人清原元辅之女。正历四年(993)侍一条天皇中宫定子。出身贵族书香门第,通晓汉诗文,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蜚声于世,深得中宫赏识。先与橘则光结婚,后离异,又与藤原世栋结褵。性格外向,热情奔放。定子死后,退居宫外。据传晚年不遇,出家为尼。本书由大约300个章段构成。这些章段大致可以分为日记、类聚、随想3类。日记章段主要记述作者在宫中的见闻,内容多是关于中宫定子的记录。类聚章段的基本写作形式,开头一般采取总括的提示,然后分别列举论述有关的同类事物。随想章段,多是以类聚章段的形式为基础,而在内容上多是偏重于个人感想的前提下脱化独立出来的。本书就其整体而言,文笔简洁明快,思路明晰敏捷而富于条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对日本后世文学,特别是散文文学有重大影响。

回忆苏格拉底

回忆苏格拉底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著。全书共4卷39章,主要叙述了苏格拉底关于宗教神明与道德理想的理论与实践。他用大量事实否定了强加于苏格拉底的不信国神、败坏青年的诬陷之词,赞颂其崇高品德。苏格拉底崇奉神灵、信仰神造世界、人类、人的感觉、理性和语言;他常在各种场合献祭、劝诫人们困难时求神赐教;他虔信神的征候、异兆并进行占卜,但回避对神做虚妄的推论。他重视对青年进行知识、道德教育,主张节制欲望、衣着朴实、不追求美味佳肴,以清茶淡饭为主;他反对自我夸耀,主张不计报酬;提倡努力学习,使青年人受到良好教育。他认为知识就是智慧、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和对人类的贡献;他教育子女对父母不能忘恩负义,兄弟间应该和睦相处、同舟共济;他强调友谊的价值,断言朋友比财富更有价值、更持久,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谅解。此外,他在书中还对正义、勇敢、明智、自制、幸福、智慧、善与美、虔诚、疯狂、忌妒、懒惰和指挥等范畴进行了研究,并下了定义。

童蒙须知

童蒙须知

宋朱熹为儿童教育编写的教材和读物。内有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杂细事宜六节,详细规定了道德规范、行为细则、日常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礼节、读书写字的常规。如“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原所”;“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详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凡写文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总之,其基本内容是从小灌输和训练封建伦理道德,是其糟粕;但要求从小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等,应是可取之处。收入《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

正一修真略仪

正一修真略仪

《正一修真略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宋或隋唐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论述传授及修行三洞符箓契券之科仪阶次。内称道士授受宝箓,必须依科次第,明晓阶秩,详审义目,解其要旨,然后依法修行,方能符合仪轨,至诚感神。书中将道教宝箓分作四等,每一等包括符箓、仪注、契券数十种,皆详列其篇目、阶次,并简述授箓持之要旨和诀法。首先列举《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该部包括二十四阶符箓及真券、科仪。受持正一盟威箓乃学道之初步。其次进受洞神宝箓(原文缺佚)。再其次言受持洞玄宝箓之诀法。再其次言修行上清箓二十四阶,仅列举上清符箓契券之篇目。最后为修写经箓诀,略述修写三洞经箓之仪法。本书所列各部符箓契券之篇目和阶次,出自《正一经》和《三洞奉道科》。但授度科仪较为简略。

红拂记

红拂记

戏曲。明张凤翼(1527—1613)撰。凤翼有《窃符记》传奇已著录。此剧取材唐人小说《虬髯客传》,演李靖、红拂女、虬髯客三人故事,并插入孟棨《本事诗》中所记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传说。写隋代杨素的妾女红拂对到杨府谒见杨素的书生李靖一见钟情,于晚上投奔李靖住处,一同出走,路遇见虬髯客张促坚,张仲坚侠义给予帮助,并与红拂女结为兄妹。后虬髯客在海外建功立业,李靖投奔李世民,辅佐李世民登基, 终成一代名将的故事。 剧本反映了封建时代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慕、 追求, 讴歌慷慨任侠的思想行为。

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

一卷,唐般若三藏译。佛说那罗延力之量,比较佛力。因说为施食者得此佛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