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何谓“意义”?意义发生于自觉及了解。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对它能够了解,便有意义,否则便无意义。了解越多,越有意义,了解得少,便没有多大的意义。何谓“自觉”?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事情,便是自觉。人类与禽兽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人类能够了解、能够自觉,而禽兽则否。譬如喝水吧,我们晓得自己在喝水,并且知道喝水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兽类喝水的时候,它却不晓得它在喝水,而且不明白喝水是什么一回事,兽类的喝水,常常是出于一种本能。Vyw中华典藏网

对于任何事物,每个人了解的程度不一定相同,然而兽类对于事物却谈不到什么了解。例如我们在礼堂演讲,忽然跑进了一条狗,狗只看见一堆东西坐在那里,它不了解这就是演讲,因为它不了解演讲,所以我们的演讲对于它便毫无意义。又如逃警报的时候,街上的狗每跟着人们乱跑,它们对于逃警报根本就不懂得是一回什么事,不过跟着人们跑跑而已。可是逃警报的人却各有各的了解,有的懂得为什么会有警报,有的懂得为什么敌人会打我们,有的却不能完全了解这些道理。Vyw中华典藏网

同样的,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生,人生便有意义;倘使我们不能了解人生,人生便无意义。各个人对于人生的了解多不相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境界的不同是由于认识的互异。这有如旅行游山一样,地质学家与诗人虽同往游山,可是地质学家的观感和诗人的观感却大不相同。Vyw中华典藏网

人生的境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自然境界——最低级的,了解的程度最少,这一类人大半是“顺才”或“顺习”。(二)功利境界——较高级的,需要进一层的了解。(三)道德境界——更高级的,需要更高深的了解。(四)天地境界——最高的境界,需要最彻底的了解。在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不是依照社会习惯,便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他们从来未曾了解做某件事情的意义,往好处说,这就是“天真烂漫”,往差处说便是“糊里糊涂”。他们既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又不明白做某件事情有什么意义,所以他们可说没有自觉。有时他们纵然是整天笑嘻嘻,可是却不自觉快乐。这有如天真的婴孩,他虽然笑逐颜开,可是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快乐,两种情况完全相同。这一类人对于“生”、“死”皆不了解,而且亦没有“我”的观念。功利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生的了解,比较过了一步,他们有“我”的观念: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着功利、为着自己的利益打算。这一批人大抵贪生怕死。有时他们亦会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点事,可是他们做事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代价,表面上,他们虽在服务,但其最后的目的还是为着小我。在道德境界中的人,不论所做何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这一类人既不贪生,又不怕死。他们晓得除“我”以外,上面还有一个社会、一个全体。他们了解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与社会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就普通常识来说,部分的存在似乎先于全体,可是从哲学来说,应该先有全体,然后始有个体。例如房子中的支“柱”,是有了房子以后,始有所谓“柱”,假使没有房子,则柱不成为柱,它只是一件大木料而已。同样,人类在有了人伦的关系以后,始有所谓“人”,如没有人伦关系,则人便不成为人,只是一团血肉。不错,在没有社会组织以前,每个人确已先具有一团肉,可是我们之成为人,却因为是有了社会组织的缘故。道德境界的人,很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天地境界中的人,一切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他们对于生死的见解:既无所谓生,复无所谓死。他们认为在社会之上尚有一个更高的全体——宇宙。科学家的所谓宇宙,系指天体、太阳系及天河等,哲学家的所谓宇宙,系指一切,所以宇宙之外不会有其他的东西。个人绝对不能离开宇宙而存在。天地境界的人能够彻底了解这些道理,所以他们所做的事便是为宇宙服务。Vyw中华典藏网

中国的所谓“圣贤”,应该有一个分别,“贤”是指道德境界的人,“圣”是指天地境界的人。至于一般的芸芸众生,不是属于自然境界,便属于功利境界。要达到自然境界或功利境界非常容易,要想进入道德境界或天地境界却需要努力,只有努力,才能了解。究竟要怎样做才算是为宇宙服务呢?为宇宙服务所做的事,绝对不是什么离奇特别的事,与为社会服务而做的事并无二致。不过所做的事虽然一样,了解的程度不同,其境界就不同了。我曾经看见一个文字学的教授在指责一个粗识文字的老百姓,说他写了一个别字。那一个别字本来可以做古字的假借,所以当时我便代那写字的人辩护。结果,那位文字学教授这样回答我:“这一个字如果是我写的,就是假借,出自一个粗识文字的人的手笔,便是别字。”这一段话很值得寻味,这就是说,做同样的事情,因为了解程度互异,可以有不同的境界。再举一例,同样是大学教授,因为了解不同,亦有几种不同的境界:属于自然境界的,他们留学回来以后,有人请他教课,他便莫名其妙地当起教授来,什么叫做教育,他毫不理会。有些教授则属于功利境界,他们所以跑去当教授,是为着提高声望,以便将来做官可以铨叙较高的职位。另外有些教授则属于道德境界,因为他们具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怀抱。有些教授则系天地境界,他们执教的目的是为欲“得宇宙天才而教育之”。在客观上,这四种教授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可是因为了解的程度不同,其境界自有差别。Vyw中华典藏网

《中庸》有两句话,说圣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所谓“赞天地之化育”并不是帮助天地刮风或下雨。“化育”是什么?能够在天地间生长的都是化育,能够了解这一点,则我们的生活行动都可以说是“赞天地之化育”;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行动只能说是“为天地所化育”。所谓圣人,他能够了解天地的化育,所以始能顶天立地,与天地参。草木无知(不懂化育的原理),所以草木只能为天地所化育。Vyw中华典藏网

由此看来,做圣人可以说很容易,亦可以说很难,圣人固然可以干出特别的事来,但并不是干出特别的事,始能成为圣人。所谓“迷则为凡,悟则为圣”,就是指做圣人的容易,人人可为圣贤,其原因亦在于此。Vyw中华典藏网

总而言之,所谓人生的意义,全凭我们对于人生的了解。Vyw中华典藏网

1947年6月Vyw中华典藏网

注 释Vyw中华典藏网

〔1〕  《科学与人生观》,胡序,第16页。Vyw中华典藏网

〔2〕  唐钺:《玄学与科学论争所给的暗示》,见《科学与人生观》,第4—6页。Vyw中华典藏网

〔3〕  同上书,第6页。Vyw中华典藏网

〔4〕  《科学与人生观》,胡序,第10页。Vyw中华典藏网

〔5〕  张君劢:《人生观》,见《科学与人生观》,第1页。Vyw中华典藏网

〔6〕  这几个名词,见吴稚晖先生:《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Vyw中华典藏网

〔7〕  梁启超:《学术讲演集》(第1辑),第75页。Vyw中华典藏网

〔8〕  坦斯利:《新心理学》(A. G. Tansley: The New Psychology),第1版,第63页。Vyw中华典藏网

〔9〕  同上。Vyw中华典藏网

〔10〕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2版,第177页。Vyw中华典藏网

〔11〕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2版,第183—184页。Vyw中华典藏网

〔12〕  同上书,第188页。Vyw中华典藏网

〔13〕  同上书,第173页。Vyw中华典藏网

〔14〕  同上书,第184页。Vyw中华典藏网

〔15〕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2版,第182页。Vyw中华典藏网

〔16〕  迷信即宗教之较幼稚者,今姑以宗教兼言之。Vyw中华典藏网

〔17〕  原文记不甚清,大概如是。Vyw中华典藏网

〔18〕  此所谓好,即英文之good,谓之善亦可。不过善字所含之道德的意义太重,只是好之一种,不足以尽其义。如欲用善字,则必取孟子所说“可欲之谓善”之义。Vyw中华典藏网

〔19〕  所谓重心在内在外,用梁漱溟先生语。Vyw中华典藏网

〔20〕  此名系我在我的《人生观之比较研究》中所用。Vyw中华典藏网

〔21〕  《科学与人生观》,陈独秀序,第2页。Vyw中华典藏网

〔22〕  同上书,陈独秀序,第37页。Vyw中华典藏网

〔23〕  同上书,第41页。Vyw中华典藏网

〔24〕  胡适之先生说张君劢语。Vyw中华典藏网

〔25〕  普通作真、善、美,然善义太狭,不足以尽good之义,前已详。Vyw中华典藏网

〔26〕  见民国十二年11月16日《晨报副刊》。Vyw中华典藏网

〔27〕  载《读书》杂志第8期。Vyw中华典藏网

〔28〕  奥古斯丁所著书名。Vyw中华典藏网

〔29〕  培根所著《新方法》书中语。Vyw中华典藏网

〔30〕  见《读书》杂志第8期。Vyw中华典藏网

〔31〕  justice,普通译作“公道”,但非柏拉图用此宇之义。Vyw中华典藏网

〔32〕  记述事情的历史。Vyw中华典藏网

〔33〕  费希特语。Vyw中华典藏网

〔34〕  见民国十二年11月8日《晨报副刊》。Vyw中华典藏网

〔35〕  详见《一种人生观》。Vyw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