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中 华

在旧时,大部分底中国人都好贵古贱今。凡今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论这事如何好,或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古人,总要差一点。古人所做底事,一定更好,或做得更好。如果今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便借题发挥,用“世风不古,人心日下”等滥套,将今人骂得“狗血淋头”。Swe中华典藏网

在旧时,除了些庙堂颂圣底作品外,在私家著作里,很少看见称赞他自己的时代底文章。王充《论衡·齐世篇》说:“古有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何世无有?述事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辩士则谈其久者,文人则著其远者。近有奇而辩不称,今有异而笔不记。”王充看出了大部分人的错误,所以他在他自己的书里有《宣汉篇》。在这篇里,王充指出,汉朝的文治武功,都超越前古。王充感觉到他自己的时代的伟大。这在旧时是很少见底。Swe中华典藏网

在旧时,大部分人所以都贵古贱今者,其原因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今”是一个人之“所见世”,“古”是一个人之“所闻世”,或“所传闻世”。大部分人本来都是“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他们亦是贵古而贱今。《抱朴子》说:“俗世多云:今山不及古山之高,今海不及古海之广,今日不及古日之热,今月不及古月之朗。重所闻,轻所见,非一世之患矣。”正是说此。就第二点说,中国旧时底社会,是农业底社会,在农业底社会里,人所注意底事情,如四时之变化、五谷之种植收获等,大部分都是循环底。对于循环底事情,人靠经验即可以知之、治之。农业社会的人,特别“尊高年”。高年是有经验底人。青年人有什么不了解或不能应付底事,即请教于高年。高年,凭他的经验,可以教训青年,而这些教训,大致都是不错底,因为在农业社会里,新来底事与过去底事,大致都是一类底。在这种情形下,人对于“古”即不知不觉地起了一种尊敬之心。但在工业社会底人,新底事情,时常发生。而其新又不只是个体上底新,而是种类上底新。我们常听见有些高年人说:“这种事我没有经过。”这一类底话,在农业社会里,是很有意义底,但在工业社会里,则没有什么很大底意义。因为在工业社会里,人所没经过而新有底事,是太多了。对于人所没有经过底事,旧经验的教训即不可用,至少是不一定可用。所以在工业社会里高年不是一个傲人底性质,而青年反是一个傲人底性质了。青年所以成为一个傲人底性质者,因青年对于种类上的新底事物,可以学习,而高年则不能学习也。在农业社会里,人所以尊高年,一半是由于道德底理由,一半是由于实用底理由。在工业社会里,如果人亦尊高年,其所以尊高年完全是由于道德底理由。Swe中华典藏网

近数十年来,中国自农业社会,渐变为工业社会,所以贵古贱今底人,在现在是很少底了。但有一部分人另外又犯一种毛病,即贵远贱近。凡中国人做了什么好事,这些人总觉得,无论这事如何好,或做得如何好,但比之外国人,总要差一点。他们总想着,外国人所做底事,一定更好,或一定做得更好。如中国人做了什么坏事,这些人一定要借题发挥,用“中国不亡,是无天理”等滥套,把中国人骂得“狗血淋头”。Swe中华典藏网

现在所以有这一部分人,贵远贱近者,其原因亦有两点可说。就第一点说,近是人之所见,远是人之所闻或所传闻。人既易于“贵所闻而贱所见”,所以也易于贵远贱近。就第二点说,中国现在一部分人还有殖民地人的心理。在上篇《论抗建》里,我们说到所谓殖民地人的心理。中国人有这种心理,以在清末民初时候为最甚。相传有人以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这与上《抱朴子》所说,可谓“异曲同工”。实际上或不必真有人如此以为,但有此传说,也就是一个很有意义底事实。此事实使我们知道,当时有许多人盲目地崇拜西洋人。这种殖民地人的心理,在中国到现在还有残余。此即是说,到现在还有一部分中国人多少有殖民地人的心理。贵远贱近,虽亦是人之常情,但他们又并不是仅只贵远贱近,他们对于阿比西尼亚的英勇,总觉得“不过如此”,而对于捷克的懦怯,总觉得“没有什么”。在这些方面看,这一部分人的贵远贱近,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是殖民地人的心理。Swe中华典藏网

就人之常情说,人贵所闻而贱所见。这并不是人的弱点,而正是人的优点。“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其一即是人有理想。我们可以说,人是有理想底动物。就客观方面说,理想是事物的完全底典型。就主观方面说,理想是人对于事物的完全底典型底知识。人有理想,而其所见底事物,都不尽合于他的理想。社会上或历史上底事,都是人做底。人都是人,不是神。此即是说,没有人是绝对完全底,没有人是完全合乎人的定义底。在实际底世界中,无论什么事物,都必多少合乎它的定义,但亦没有一个事物,能完全合乎它的定义。人既是实际底事物,他总有缺点,他所做底事亦总有缺点。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离我们远底人,亦有他们的缺点,他们所做底事亦有缺点。不过这些缺点,异时异地底人,因为距离远底缘故,不容易看见,因为距离远底缘故,人看异时异地底人或事,都只看见其大体轮廓,其详细则看不清楚。如其大体轮廓无大缺点,人即以为其是完全底。人对于其同时同地底人或事,则是深知其详底。因深知其详底缘故,不但看不见其大体轮廓的无大缺点,如果其大体轮廓是无大缺点,而且简直看不见什么是其大体轮廓,如所谓见树不见林者。在这种情形下,一个人看其同时同地底事,自然只见其是不完全底了。Swe中华典藏网

我们论历史上或社会上底事,必须先就其大体轮廓看。看见了它的大体轮廓,然后可以看见它的主要底趋势,及它的趋势所向底目的。用我们于以上所用底名词说,我们看见了它的大体轮廓,我们才可以于它的许多“情”中,看出它的“性”。Swe中华典藏网

在我们的《新事论》里,我们的意思之一,即是想指出中国在近五十年来底活动的大体轮廓,以及这个活动的“性”。许多谈所谓文化问题者,大概都是想在这方面说一点。Swe中华典藏网

近五十年来中国的活动,其主要底趋势,是从乡下变为城里,从半殖民地的地位,恢复以前东亚主人的地位。就恢复以前东亚主人的地位说,中国近五十年来底活动的“性”是“复兴”。就从乡下变为城里说,中国近五十年来底活动的“性”是“革命”。有些人的看法,注重中国近来底活动的复兴性,常用“民族复兴”、“自力更生”等语。有些人的看法,注重中国近来底活动的革命性,常用“民族革命”、“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等语,这些看法都不错,这些说法都是可说底。Swe中华典藏网

或可问:就大体轮廓上看,中国近来底活动是不是已有成就?中国人在复兴或革命的方面,是不是已有成绩?我们的回答:中国已有很大底成就,中国人已有很大底成绩。Swe中华典藏网

我们于第七篇《阐教化》里说,一国可有一国的国风,中国自商周以来,有一贯底一种国风。此种国风是:在中国社会里,道德底价值,高于一切。在这种国风里,中国少出了许多大艺术家、大文学家,以及等等底大家。但靠这种国风,中国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大底民族,而且除几个短时期外,永久是光荣地生存着。在这些方面,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望及中国的项背。在眼前这个不平等底战争中,我们还靠这种国风支持下去。我们可以说,在过去我们在这种国风里生存,在将来我们还要在这种国风里得救。Swe中华典藏网

我们于《新理学》中说,一社会的分子之行动,其可以直接或间接维持其社会的存在者,是道德底行动;其可以直接或间接阻碍其社会的存在者,是不道德底行动;其亦不维持亦不阻碍其社会的存在者,是非道德底行动。这些话,亦可以反过来说。我们亦可以说,所谓道德底行动者,即人的行动之可以直接或间接维持其社会的存在者;所谓不道德底行动者,即人的行动之可以直接或间接阻碍其社会的存在者;所谓非道德底行动者,即人的行动之亦不维持亦不阻碍其社会的存在者。Swe中华典藏网

道德是所以维持社会存在的规律。在一社会内,人愈遵守道德底规律,则其社会之组织必愈坚固,其存在亦必愈永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尊重道德的传统底国风,与中国社会的组织的坚固,与中国民族的存在的永久,是有密切底关系底。Swe中华典藏网

在旧日,中国人的组织,虽注重在家,然亦并非只限于家。旧日所谓江湖上底各种组织,其严密坚固,比家的组织,更有过之。试举在欧美各国做卖货小贩底中国人以为例。我们所谓上等人者,如要到外国游历,总先要请教许多人,先看许多指南游记,先学些言语。即令如此,我们还时常感觉困难。在欧洲旅行,火车走不了几个钟点,就要过国境、查护照、验行李、换钱、换言语。这些情形,教我们感觉更大底困难。但是常有一个外国字不识,甚而至于一个中国字也不识底中国人,带一点零碎货物,可以传食于欧洲。这些人能周游列国,全靠他们的帮。他们的帮是一种严密坚固底组织。别底国家向外移民,靠兵船大炮,但中国向外移民,则靠这些民的本身的严密组织。河北山东底人,向东北西北迁移,远及苏联及欧洲各处。广东福建的人向东南西南迁移,远及南洋及美洲各处。他们的成功,没有靠政府的任何帮助,只靠他们自己的严密组织。中国人的组织的坚固,在这些地方是很容易看出底。Swe中华典藏网

常有人说:中国人所有底严密坚固底组织,都是小组织。正因中国人有严密坚固底小组织,所以全国大一统底大组织,反而组织不起来。中国人是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底,一说到全国大一统底大组织,中国人不是闹党见,就是闹省见。各小组织的力量,互相摧毁,互相抵消。结果是:关于大组织底事,什么都不能做。这是实在情形。这些批评家所说底,并不错误。不过他们没有想到,在旧日以家为本位底社会里,在旧日底交通状况下,所谓全国大一统,本只需要很松底组织,亦只能有很松底组织。在那种社会里,在那种交通状况下,严密底全国大一统底组织,是没有物质底必要,亦没有物质底基础。关于这一点,我们于第四篇《说家国》中已经说明。我们可以说,中国人旧时只有严密坚固底小组织,而没有严密坚固底全国大一统底大组织者,因为照旧时底一套社会制度,本来只需要严密坚固底小组织,亦只需要松懈疏阔底全国大一统底大组织,而其物质基础亦只允许如此。到中国的社会制度一变,及其物质底基础允许的时候,中国的全国大一统底组织亦一天一天地严密坚固起来。二十四个月底伟大底战争,更证明了这一点。Swe中华典藏网

我们看史书,常见上面写“某师与某师战,大破之,某师溃”等语句。我们在现在底实际底经验中,深明白了破字及溃字的意义。破者破其组织,溃者其组织崩坏。打仗并不是要把敌人赶尽杀绝,亦不能如此。打仗的胜利,不是靠敌人的绝灭,而是靠敌人的崩溃。战胜底兵可以用几个人,赶杀败兵几百人。其原因即是,胜兵虽只几个人,而是有组织底,败兵虽有几百人,而其组织是已被击破底。败兵虽有几百人,而此几百人只是几百个一个一个底人。几个人打一个人,当然是很容易底。这次中日战争,是个极不平等底战争,我们于上篇《论抗建》中已经说过。在这个极不平等底战争里,我们虽退而不溃,我们虽有时为敌人所败,而却永未为敌人所破。就军队说是如此,就人民说亦是如此。这样我们表现出很大底组织力,很大底道德力。Swe中华典藏网

以上说了我们的国风的一方面。就这一方面说,这种国风的理论底根据是儒家、墨家的学说。更确切地一点说,巩固家的组织底道德的理论根据是儒家的学说,巩固“帮”的组织底道德的理论根据是墨家的学说。此外中国的国风还有另一方面,这另一方面底国风养成中国人的“满不在乎”的态度。就这另一方面说,中国的国风的理论底根据是道家的学说。儒家、墨家教人能负责,道家使人能外物。能负责则人严肃,能外物则人超脱。超脱而严肃,使人虽有“满不在乎”的态度,而却并不是对于任何事都“满不在乎”。严肃而超脱,使人于尽道德底责任时,对于有些事,可以“满不在乎”。有儒家墨家的严肃,又有道家的超脱,才真正是从中国的国风养出来底人,才真正是“中国人”。Swe中华典藏网

真正底中国人,并不必于“肉食”者中求,在非“肉食”中者,这些人实在多得很。近来有许多报告战地消息底文章,在这些文章里,有许多地方,我们看见真正底“中国人”。有一访员碰见一位军人,自动往河北组织游击队。谈话之间,这位军人表示,对于中国底最后胜利,他是有确信底。这位访员问:“中国打胜以后,你打算做什么事情?”这位军人很冷静地说:“那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次战事中,军人大概都要死底。”在徐州撤退的时候,有一部分军队突围而走,敌人发炮追击。在军队出了敌炮射程以外时,有位军人说:“日本兵对于中国兵真客气极了。放了这许多礼炮送行。”有一个杭州的老板,于财产完全损失以后,跑到上海,有人问他怎么办,他说:“没有什么,再来一回。”这些人都是平常底中国人。他们处大难能如此的严肃,如此的超脱,或如此的严肃又超脱。这都是数千年底国风养出来底真正“中国人”。中国的过去,靠这些真正底“中国人”。中国的将来,也靠这些真正底“中国人”。Swe中华典藏网

我们是提倡所谓现代化底。但在基本道德这一方面是无所谓现代化底,或不现代化底。有些人常把某种社会制度,与基本道德,混为一谈,这是很不对底。某种社会制度是可变底,而基本道德则是不可变底。可变者有现代化或不现代化的问题,不可变者则无此问题。有人说:现代化不只指生产技术,如“忠于职务、忠于纪律、忠于法律”,就是现代化的精神。这话是不对底。照这种说法,则只有现代人方始“忠于职务、忠于纪律、忠于法律”。如果如此,则古代的人凭什么能有社会组织?我敢说:如只有所谓现代化的精神者,方始“忠于职务、忠于纪律、忠于法律”,则人类灭绝久矣,哪里还会有所谓现代人?Swe中华典藏网

说到此,我们感觉到,清末人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就一面说,是很不通底;但就又一方面说,亦是可以说底。如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是说:我们可以以《五经》、《四书》为体,以枪炮为用。则这话诚然是不通底。读《五经》、《四书》,是不会读出枪炮来底。民初人说这种说法是“体用两橛”,正是就此话的此方面说。如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是说:组织社会的道德是中国人所本有底,现在所须添加者是西洋的知识、技术、工业。则此话是可说底。我们的《新事论》的意思,亦正如此。不过我们不说是西洋底知识、技术、工业,而说是某种文化底知识、技术、工业而已。我们所以必须如此说者,其理由已详于第一篇《别共殊》中。清末人没有这样清楚底见解。不过他们总觉得中国是有些不必改变底东西,不过这些东西确切是什么,他们不能明确地看出说出而已。Swe中华典藏网

自清末至今,中国所缺底,是某种文化底知识、技术、工业;所有底,是组织社会的道德。若把中国近五十年底活动,作一整个看,则在道德方面是继往;在知识、技术、工业方面是开来。这本是一件很明显底事实。不过因其太明显了,有些人总想着,问题或别有所在。“道甚易而求诸难”,正这些人之谓了。Swe中华典藏网

去年有一位牛津大学的教员,写信来说,英国人对于中国人的抵抗力之强,甚为惊异。不知道中国人有什么精神底力量,能有如此底行动。后来牛津大学全体教授与蒋委员长底新年贺电,亦说:“英国人士,对于中国文化学术之真义与价值,在过去不无怀疑之处。但时在今日,一方鉴于狭义国家主义之横暴相仇,一方鉴于中国反日态度之庄严镇静,究竟谁为世界文化之领导者,吾人当无疑义矣。”若问:什么是中国人的精神力量,能使中国人以庄严静穆底态度,抵御大难?我们说:此力量,普通一点说,是上所说底道德力;特别一点说,是墨家、儒家的严肃及道家的超脱,儒家、墨家的“在乎”及道家的“满不在乎”。Swe中华典藏网

我们并不以为中国人专靠这种所谓精神力,即可度过大难。现代底知识、技术、工业,亦是我们所特别需要底。不过我们于第七篇《阐教化》中说,使人有知识靠教,使人有道德靠化。两者比较起来,教易而化难。教可以求速而化不可求速。中国所需要补充者是可教者,所以中国的进步,是可以加速进行底。Swe中华典藏网

真正底“中国人”已造成过去底伟大底中国。这些“中国人”将要造成一个新中国,在任何方面,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有过无不及。这是我们所深信,而没有丝毫怀疑底。Swe中华典藏网

1939年5月Swe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