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传奇《玉簪记》介绍
《玉簪记》是明代传奇剧本。高濂撰。明吕天成《曲品》著录。主要流传版本有:明万历间继志斋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以影印;文林阁刻本;长春堂刻本;三会贞文庵玉簪记本;世德堂刻本;萧腾鸿刻本(清乾隆间修文堂辑印 《六合同春》本,即据此本重印);明末李卓吾评本;明崇祯间苏州宁致堂刻本;汲古阁《六十种曲》本;明刻清印《重会女贞观玉簪记大全》本。另有黄裳校注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 中山大学中文系55级明清传奇校勘小组整理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所收校评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出版。
高濂(1527?— )字深甫,号湖上桃花渔,别署瑞南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入赀待选鸿胪寺,三岁不除,后隐居于西湖。情趣广泛,举凡弹琴、种花、饮酒、品茶及饮食烹饪、丹药秘方,无不研讨。尤好收藏古玩字画,精于鉴赏。亦熟悉音律,喜按拍度曲。所著有传奇《玉簪记》和 《节孝记》。还有《雅尚斋诗集》、《芳芷楼词》以及杂著 《遵生八笺》等。
《玉簪记》分上下两卷,共33出。卷上:标目,命试,南侵,遇难,投庵,假宿,依亲,谈经,会友,手谈,闹会,下第,求配,幽情,破虏,寄弄,耽思;卷下:叱谢,词媾,诡媒,姑阻,促试,追别,占儿,奏策,相宽,擢第,设计,诳告,情见,回观,重效,合庆。
此剧本事见于宋张宗《词林纪事》卷19所称引《古今女史》。元有佚名《张于湖误宿女贞观》杂剧,明有话本小说 《张于湖传》(见 《国色天香》卷10),作者据以改编为传奇剧本。写南宋书生潘必正和张娇莲由父母指腹为婚,并互换玉簪及鸳鸯扇坠为聘礼。因金兵南侵,娇莲与母亲避难走散,流落金陵,入女贞观为道姑,法名妙常。陈妙常年轻美貌,府尹张孝祥赴任,途经女贞观借宿,对她百般挑逗,均遭到拒绝。时值潘必正会试落第,羞归乡里,亦来女贞观,投奔其姑母潘法成。陈、潘二人相见,各有心思,经过茶叙、琴挑、偷诗等交往后,彼此爱慕,感情日深,终于私自结合。观主潘法成察觉后,怕事败人知,玷辱庵观,催逼必正往临安应试。登程之日,妙常追至江边,急雇小舟赶上,两人互赠玉簪及鸳鸯扇坠为表记,依依不舍,痛哭而别。后潘必正及第得官,迎娶妙常回家团聚。
《玉簪记》中的陈妙常作为一个道姑,其装扮、言辞和行动,有别于大家闺秀崔莺莺,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和施主接触,因而她与潘必正的爱情,就摆脱了丫环递简传情的俗套,通过彼此的直接交往建立感情,这在古代爱情剧中别具一格。作者将陈、潘恋爱的场所安排在寺观道院中,更能表达他们无视封建礼教和宗教清规戒律的约束,对婚姻自由的渴望和追求。陈妙常青春觉醒后,对爱情既大胆执着又羞涩畏怯,心理状态非常复杂,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行动,都刻画得细致生动。全剧场景富于变化,节奏轻快活泼,充满了喜剧色彩。词曲明畅秀逸,自然优美。但其不合韵律处,前人也多指责; 个别地方仍沿袭了话本小说的庸俗描写。
此剧流传较广,《茶叙》、《琴挑》、《偷诗》、《秋江》诸出,至今仍然活跃在昆曲、湘剧、川剧、扬剧等剧种的舞台上,成为精彩的折子戏。后人改本有:明凌蒙初的《乔合衫襟记》,清高宗元的《增改玉簪记》。前者 《南音三籁》中存有散曲佚文,后者已不传。弹词《潘必正寻姑》或亦受其影响。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