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战演义》小说介绍

《台战演义》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原名《台战实纪》。两集十二卷。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LPk中华典藏网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刊本,藏台北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翻刻本。LPk中华典藏网

大将军刘渊亭,军安南时百战百胜,屡立奇功,后移镇台湾。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割地赔款,把台湾送与倭人。清廷派观察李伯行到台交割,李风闻台湾兵民义愤可畏,于是和倭首桦山氏转至澎湖移交。倭兵入台,攻占台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刘大将军闻台北失守,亲统大军,会同观察林荫堂,斩倭奴三千余人。基隆失陷后,林观察率兵五千,收复狮球岭。此时刘大将军镇守台南,声势正盛。刘命水兵假扮作渔人,施放水雷攻击倭船,倭兵船沉人死。桦山氏情知不妙,请泰西某国人到刘大将军营中游说,被刘以妙计拒退。桦山氏万般无奈,亲到刘营诱之以金银财宝之利,且口出狂言。刘大将军盛怒,命将桦山氏缚住,修书倭国,令其来赎。倭兵由新竹来战,欲夺回桦山氏,被刘大将军击退,又令台兵剥下倭奴衣帽,伪为倭兵星夜赶至倭营,倭人不辨真假,开营纳入,台兵又大胜一阵。之后,刘大将军又诈为投降,盛筵请倭酋,伏兵拿下,洞穿肩胛,以铁链系之;又修书与倭王,让其将所得中国战船器械及银三百兆赎之。LPk中华典藏网

刘大将军令勇士三百余人,在山僻处筑屋,暗藏火药等物,诱倭人来烧,炸死倭酋一名,倭兵千余。倭人连遭重创,神魂俱散,了无斗志。倭酋又派来三千援军,台兵诈败诱敌,一举全歼之。倭国得告急文书,拼凑了十二只兵舰,计兵士五六千人发往台南。刘大将军连战连胜,又四处派人购办棺木,运往澎湖两岸的山上,内伏甲士。倭人自作聪明,以为其内必藏火药之类,派人用水浇之。数百口棺内勇士突起攻击,杀伤倭兵无数。等大队倭兵赶到,只剩空棺尚在,倭兵恨恨不已,以洋枪乱击,不料引燃藏于棺底夹层内的硫磺火药,又炸死倭奴数百人。刘大将军料敌兵必来复仇,命水军将浸了油的粗糠及毛扇等载于木板之上,点燃后顺流放下,烧死倭兵两万,烧毁倭船四十余艘。又有黑旗兵两名,扮作生番,诈称受黑旗兵凌虐,前来投靠,遂前头引路,诱倭兵至埋伏炸药之地,二千余人无一生还。LPk中华典藏网

刘大将军公子,文韬武略,颇有乃父之风,他日日操练水军,兵精粮足,百姓拥戴,称“撼山易,撼刘家军难”。军门孙庚堂之子殉难,其媳张夫人痛不欲生,既而曰徒死无益。遂疏散家财以募勇士,兴兵为夫报仇,年幼之二子则命老仆杨明六、乳媪周张氏携至苏州托其姊照料。刘大将军之女公子运筹决胜,绰约亦有家风,至是与张夫人同营驻扎。又有巨盗黄某,亦率手下五六百人投营效力。至此刘大将军声势大振,更兼吴霁轩军门、林荫堂观察、邱逢甲水部之算无遗策,剿灭倭贼,克复台北和澎湖等处,已指日可待了。LPk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