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山木篇》中的“建德国”

在《庄子》外篇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叫市南宜僚的人去见鲁国之君。鲁君看起来忧心忡忡,市南问他担心什么。鲁君说:“我一直兢兢业业遵循祖先之道,继承祖上之业。我非常敬重鬼神,礼遇贤人,身体力行,一点也不敢怠慢。可是这些做法都不能使我消灾避祸,我为此很担忧啊。”市南听了,认为这种消灾祈福方法不对。他建议鲁君到南方的“建德之国”去修道,那里的人民天性淳朴,清心寡欲。一切公有,不存私财。助人为乐,不图回报。不知“义”、“礼”为何物,率性而行,顺其自然。活得自在,死得其所。他劝诫鲁君摈弃旧的祭祖拜神习俗,放弃鲁君之位,到建德国去“与道相辅而行”。rpK中华典藏网

市南宜僚要以礼仪著称的鲁国之君到 “建德国” 学道,这个建德国究竟在哪里呢?清朝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屿纪要》(卷99)说,福建漳浦县的太武山有小石城,相传南粤王建德曾在那里躲避汉朝的军队,所以也叫“建德城”。清代《漳州府志》记载,南太武山上有越王的宫殿和造船遗址。rpK中华典藏网

这样看来,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庄子》所推崇的建德国,很可能就在现在的漳州地区,不过顾祖禹错把时间推迟到西汉了。它的意义在于,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则《庄子》外篇这一资料是有关福建历史的最早记载,而且它说明战国后期的福建地区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没有分工,没有农业,没有税收,没有阶级,是一个游牧社会。而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流派――道家认为这一越人社会比中原地区的阶级社会更理想,它有一种憧憬,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然平等。这种影响在后来魏晋时代所追求的清静自然境界中依稀可见。在南朝人罗列的天下三十六“洞天福地”中,大多数都在福建、浙江、广东和江西,古代越人生活的地域里,闽东宁德的霍童山甚至被定为天下第一洞天,位居五岳之前。rpK中华典藏网

《庄子》建德国并非孤立的例子,先秦诸子有关南方越人的典故和事例不胜枚举。比如,楚庄王以“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为借口,不理国事,在他的后宫中不仅有郑国娇娃,也有越国绝色。[1]《韩非子. 喻老篇》提倡人贵有“自知之明”,也是讽喻这位楚庄王企图攻打“政乱兵弱”的越国,而楚国本身外有秦、晋之败,内有庄蹻之乱,其“弱乱”不在越国之下。“远水不救近火”的故事在《韩非子》中出现了三次,[2]意思是越人虽然善游,等他们从远处来救溺(或救火),终归无济于事。rpK中华典藏网

诸子百家动辄以越人、越俗为例,当然与越王勾践在春秋末年称霸中原的历史有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迁的越人和越文化对中国文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以断发纹身为特征的越人善造舟楫,春秋之霸吴国、楚国宫廷中都有越女舟。两千多年前,为了征服在福建地区叛乱的东越国王余善,汉武帝在长安皇家园林建章宫的太液池里训练水军,他任命的水军教官里恐怕也有那些美丽的越女吧。[3]越人善于海上经营,颇获鱼盐之利。早在周朝,他们已将“越席”经销到西北,成为周天子名贵的祭祀用品之一。至于越人古老的草药医术、长生不老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武夷山的船棺,海上三山[4]的传说,直到汉武帝封禅天下,武夷山之神武夷君也榜上有名,得到国封的干鱼之祀。《灵宝五符序》记载,三国吴主孙权派人到闽东霍童山取一种叫“仙人余粮”(黄精)的长生不老药到南京培植。[5]南朝著名文学家、医药学家陶弘景从江苏句容专程到霍童山修养多年。所以,《庄子》将我们的“建德国”描绘成前贤憧憬的理想之境有什么费解呢!rpK中华典藏网

原载《福州大学报》2005年3月5日   rpK中华典藏网

[1] 事见《史记.楚世家》。rpK中华典藏网

[2] 见《说林篇》《用人篇》、《难势篇》。rpK中华典藏网

[3] 《史记.平准书》。rpK中华典藏网

[4] 别忘了福州别名“三山”。rpK中华典藏网

[5] 当时吴国在闽东地区建有造船基地“温麻船屯”。《灵宝五符序》所言之事应非子虚乌有。rpK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