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贤确论》概述

《历代名贤确论》是我国古代文人学者论述五代以前历史的著作汇编。编选者不详。一般认为书成于南宋。明弘治(1488—1505)年间有钱孟浚的刊刻本。ea4中华典藏网

本书的编选者,在明末清初的刊刻本中,有的题为华亭钱福。此显系伪托,殊不足信。因为钱孟浚刊刻时,曾邀长洲吴宽作序,序中未提及本书编选者。盖吴宽作此序于弘治十七年(1504),钱福则登第于弘治三年(1490),两人系同时代人,且共同活动在江南地区,如果《历代名贤确论》确是钱福编选,那么吴宽不会不知道,也不会不提及的。至于一般认为本书的编选者为南宋时人,其原因有二:首先本书收录诸家论史著作止于北宋,且书写苌宏作苌洪,以避宣祖庙讳。据此可见,本书为南宋理宗以前的文人所编。其次,《宋史·艺文志》载有《名贤十七史确论》。本书虽未标十七史之名,但是核对其始末,恰应十七史之数,故《名贤十七史确论》是本书之另名而已。ea4中华典藏网

本书凡100卷。起自传说中的三皇、尧、舜、禹,迄于纷乱的梁、唐、晋、汉、周五代时期。全书按历代帝王为纲,“或论其世,或论其人,或论其事,或专论,或通论。”而于编选中,又不平均使用篇幅,某些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君主,一人占数卷;反之,一卷著录数人。如秦始皇、唐太宗二朝均达4卷之多,而列国时代的文侯、惠王、安僖王、武灵王、惠文王、孝成王、献子、昭侯、诸王、威王、宣王、湣王、襄王、齐王建编排于1卷之中。此外,于历代帝王之间,将孔子(卷24、25)、孔门弟子(卷26)、佛教(卷27)、老子之道、佛老之教(卷28)庄子、杨墨、孟子、荀子、诸子通论(卷37)另列专题论之。本书所收入的史论著作,以唐宋文人学者居多,吴宽在序中道:“唯此编特出于唐宋之人,予犹恨其不上及於汉,如贾谊过秦之类,岂汉以来别自有编耶?”又本书每个时期编选文章之多寡视唐宋诸家文章之多寡而定。以卷七武王篇为例,仅“尧商”、“伯夷叔齐”二目,前者仅收有东坡一文,后者选编昌黎、皮日休、柳识、李德裕、刘敞、颍滨、章表民、东坡、荆公、郑獬(署名悉如原书)诸家文字。有时本书还兼收诗歌,卷41论述贾谊,引用刘禹锡诗一首:“贾生明王道,卫馆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ea4中华典藏网

选编本书之原意,一是便于阅读,吴宽曾指出:“其说散见于文集中,或病其不归于一,辑成此书,以便观览。”二是提供范读本子。“盖宋时场屋有试论之制,故辑此书以为举业标准。”但是,它的客观价值超越了编选者的本意:其所引唐人文章有为《唐文粹》未编入者,如卢隐的《子高之让》、《梅子真》,卢藏用的《纪信诈降楚》,张渭的《宋代晋》等。再者,“去取较有剪裁,视陈继儒《古论大观》之庞杂丛脞者,固不可同年而语尔。”(均引目《四库全书提要》)可见本书是一较佳的史论选集。ea4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