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文是指什么

四六文是文体名,骈文的一体。因以四字六字为对偶,故名。骈文以四六对偶者,形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唐以来,格式完全定型,遂称四六文,也称四六体。px2中华典藏网

在我国古代,写作是非常注重韵律美和节奏美的,因此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文体。下面我们来说说四六文是什么。px2中华典藏网

骈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句式整齐的四六字句,被称为四六文。此种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称四六文。四六文常用于表章奏记的撰写。西晋作家陆机《演连珠五十首》,每首都是四六骈句成章的短小韵文,为今存可见的较早的四六骈文短章的滥觞。其后,四六骈句大量运用于南朝骈文。px2中华典藏网

四六文之称,大约起于中、晚唐之间。柳宗元《乞巧文》形容骈文句式中说“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便以四六句为骈文主要特点。四六文兴起于晚唐,李商隐的《樊南四六》为始作俑者。晚唐李商隐得令狐楚的传授,擅长骈文,章表奏记,自编成《樊南甲集》,称之“樊南四六”。序中说,“四六之名,六博格五,四数六甲之取也”,用古代六博游戏中遇五不行和四方四时,六十甲子计日月时辰,譬喻骈文基本句式为四六句。后又编《樊南乙集》,即称为“四六”。此后,“四六”之称便流行了。到宋代,骈文的四六句格式更为定型,“声律极其精切”(明代徐师曾《文章明辨序说》)。宋代,正如洪迈《容斋四六丛话》所云:“四六骈俪,于文章家为至浅,然上自朝廷命令诏策,下而缙绅之间笺书祝疏,无所不用。”用途广泛,因而得到极大发展,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四六名家。一些评论骈文的专著也往往以“四六”为题,如王铚《四六话》、谢伋《四六谈麈》等。px2中华典藏网

其特色有,1注入散文的气势,少用故事,多用成语。清阮元《四六文序》:“以气行则机杼不变,趋成语则光景一新。”程杲(gǎo)《四六丛话序》:“组织经传,陶冶成句。”2在排偶中喜用长句。3参以散文的议论。4工于剪裁。《四六谈麈(zhǔ)》:“经语对经语,时语对时语,诗语对诗语,方妥帖。”5语言朴实,且多用虚词行气。px2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