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全集

解放前NiB中华典藏网

 NiB中华典藏网

《老张》(小说) 1928年1月,上海,商务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赵子龙》(小说) 1928年4月,上海,商务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马》(长篇小说) 1931年4月,上海,商务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文学》(理论) 1931年。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NiB中华典藏网

《小坡》(小说) 1934年7月,上海,生活书店NiB中华典藏网

《猫》(小说) 1933年8月,上海,现代书店NiB中华典藏网

《王伟灿我爱你,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长篇小说) 1933年8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 1934年4月,上海,时代图书公司NiB中华典藏网

《赶集》(短篇小说集) 1934年9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印刷公司NiB中华典藏网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 1936年8月,上海,人间书屋NiB中华典藏网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 1936年11月,上海,开明书店NiB中华典藏网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 1937年4月,上海,人间书屋NiB中华典藏网

《3+4=x+y方程式》(曲艺集) 1938年11月,重庆独立出版公司NiB中华典藏网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 1939年3月,上海,人间书屋;修改本,1955年1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 1939年8月,上海,上海杂志公司NiB中华典藏网

《残雾》(话剧) 1940年4月,重庆,商务印书馆NiB中华典藏网

《文博士》(长篇小说) 又名《选民》,1940年11月,香港作者书社NiB中华典藏网

《张自忠》 (话剧) 1941年1月,汉口,华中图书公司NiB中华典藏网

《大地龙蛇》 (话剧) 1941年11月,国民图书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剑北篇》(诗集) 1942年5月,重庆,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NiB中华典藏网

《归去来兮》(话剧) 1943年2月,重庆,作家书屋NiB中华典藏网

《国家至上》(话剧) 与宋之的合著,1943年7月,桂林,南方印书馆NiB中华典藏网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 1943年2月,重庆,重庆联友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桃李春风》(话剧) 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1943年12月,中西书局NiB中华典藏网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 1944年3月,重庆,文聿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我死在火葬》 (长篇小说) 1944年5月,重庆,晨光出版公司NiB中华典藏网

《惶惑》 (长篇小说) 又名《四世同堂》第一部,1946年1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NiB中华典藏网

《偷化石》(长篇小说) 又名《四世同堂》第二部,1946年11朋,上海晨光出版公司NiB中华典藏网

《东海巴》(短篇小说集) 1946年2月,上海新丰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微神》(短篇小说集) 1947年4月,上海,晨光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1948年9月,上海,晨光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NiB中华典藏网

解放后NiB中华典藏网

 NiB中华典藏网

《方珍珠》(话剧) 1950年10月,上海,晨光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龙须沟》(话剧) 1951年1月,北京,大众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选集》 1951年8月,北京,开明书店NiB中华典藏网

《过新年》(曲艺集) 1951年2月,上海,晨光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柳树井》(戏剧) 1952年2月,北京,宝文堂NiB中华典藏网

《消灭病菌》(戏剧) 1952年5月,辽宁人民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春华秋实》(话剧) 1953年8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大家评理》(戏剧) 1953年5月,北京,大众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理论) 1954年11月,北京,工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青年突击队》(话剧) 1959年9月,北京,大众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西望长安》(话剧) 1955年9月,北京,大众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短篇小说选》 1956年10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十五贯》(戏剧) 1956年10月,北京,人民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福星集》(散文集) 1958年5月,北京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茶馆》(话剧) 1958年6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红大院》(话剧) 1959年5月,北京,作家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女店员》(话剧) 1959年6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青霞丹雪》(戏剧) 1959年7月,北京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剧作选》 1959年9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全家福》(话剧) 1959年8月,北京,作家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宝船》(话剧) 1961年12月,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荷珠配》(话剧) 1962年4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 1964年2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神拳》(话剧) 1963年5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 1964年2月,北京,作家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我爱新北京》(散文集) 1979年4月,北京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散文、创作经验合集) 1980年10月,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NiB中华典藏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 1980年6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鼓书艺人》(长篇小说) 马小弥由英文转译,1980年10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文集》1——16卷,1980年11月----1991年5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 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诗选》(旧体诗选) 1980年12月,九龙狮子会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写作生涯》(散文集) 1981年5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论剧》(理念、创作经验合集) 1981年12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年3月,北京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年6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曲艺文集》 1982年12月,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戏剧全集》 1--4卷,1982年9月--1985年8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新诗选》 1983年8月,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 1983年12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散文选》 1984年5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序跋集》 1984年10月,广州,花城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 1986年7月,天津,新蕾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正红旗下、小人物自述》(长篇小说集) 1987年6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无名高地有了名》(长篇小说) 1955年5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书信集》 1992年6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小人物自述》(长篇小说) 1992年5月,香港,勤+缘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文选》 英文版,1--3卷,1992年1月,南京,译林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英文书信集》 1993年3月,天津,勤+缘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散文选》 1992年5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小说全集》 1--11卷,1994年11月,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老舍旧体诗辑注》 1994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NiB中华典藏网

《养花》(散文)NiB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