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词话《渚山堂词话》

三卷。明陈霆撰。陈霆(约1515年前后在世),字声伯,一字水南。德清(今属浙江)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刑科给事中,因抗直敢言,忤宦官刘瑾,逮狱廷杖,谪判六安州。瑾诛复起,历迁山西提学佥事,以师道自任。嘉靖中,隐居渚山四十年,著述百余卷。工诗词,有《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渚山堂词话》成书于嘉靖九年(153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词话》“较《诗话》为稍胜”,“犹明人词话之善本”。BMM中华典藏网

《渚山堂词话》录宋元明词家佚事甚博,不少佚篇断句也赖此书以存。所载白朴、胡平仲、卓津、徐一初词,为他书不易见,足资考证。而其在品评方面更卓有见识,持论多确。论两宋词,不问豪放、婉约,特重张孝祥、张元干、辛弃疾爱国忠愤之作。主张创作要“有关系,有感慨”,故颇注目于英雄豪杰之士伤时吊古的词作,如评文天祥《酹江月》:“其于兴复,未尝不耿耿也。”评徐一初《摸鱼儿》:“则又有感于天翻地覆之事,盖谷音之同悲者也。”评李好义《谒金门》:“岂非当时擅国者宴乐湖山,而不恤边功故耶?然则宋之沦亡,非一日之故矣。”评吴潜《满江红》:“史称履斋为人豪迈,不肯附权要,然则固刚肠者。”评刘伯温《水龙吟》:“风雨潇潇,不知昏晓,则有感于时代之昏浊,而世无刘表,登楼王粲,则自伤于身世之羁孤。”类皆知人论世,言外似有所指。而其对明词则评价不高,云:“予尝妄谓我朝文人才士,鲜工南词。间有作者,病其赋情遣思,殊乏圆妙,甚则音律失谐,又甚则语句尘俗,求所谓清楚流丽,绮靡酝藉,不多见也。”尤恶模拟,如陈铎(大声)和《草堂诗余》过半,陈霆认为:“使其用为己调,当必擅声一时,而以之追步古作,遂蹈村妇斗美毛、施之失,盖不善用其长者也。”BMM中华典藏网

陈霆在《自序》中对词的起源问题也有涉及,谓:“始余著词话,谓南词起于唐,盖本诸玉林(黄昇)之说。至其以李白《菩萨蛮》为百代词曲祖,以今考之,殆非也。隋炀帝……作《望江南》等阕,令宫人倚声为棹歌,《望江南》列今乐府,以是又疑南词起于隋。然亦非也。北齐兰陵王长恭及周战而胜,于军中作《兰陵王》曲歌之,今乐府《兰陵王》是也。然则南词始于南北朝,转入隋而著,至唐宋昉制耳。”从追溯词体形成渊源而言,确与南朝诗歌有血缘关系,但《兰陵王》词调却是借旧曲名另谱燕乐新声,不能证成词起于南朝之说。BMM中华典藏网

收入《四库全书》,另有《吴兴丛书》本、《词话丛编》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与杨慎《词品》合刊)。BMM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