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剧本《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也称《鸳鸯简墙头马上》。
杂剧剧本。四折。元白朴撰。刊行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正大三年(1226年),卒年不详。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少年失母,由父执元好问抚育。后流亡聊城。身经异代,屡遭磨难,拒绝出仕,自比嵇康。南宋亡,寄居金陵,怀念故国。作杂剧十五本,多为历史传说、才人韵事。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有散曲四十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集有《天籁集》。
剧情:裴尚书的公子裴少俊到洛阳赏春,与李世杰女李千金一见钟情。月夜,二人偷期欢会,海誓山盟,被人发现。二人私奔长安,藏在裴家花园,生活七年,生儿育女。一年清明,裴尚书发现儿子与李千金私自结合,指责李千金大逆不道,令她把玉簪磨成针、用游丝系瓶汲水。李千金被迫离去,孤居洛阳。裴少俊考中状元,任洛阳县尹,又来李家。李千金讥讽他昔日无情。裴尚书回心转意,带全家来认亲。二人破镜重圆。
此剧昭示“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与《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相似。通过一个女性遭遇鞭笞豪门恶习。李千金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和崔莺莺(《西厢记》)、王瑞兰(《拜月亭》)相近。她热情奔放、爽朗果决,受到辱骂,不认罪,被休孤居,不屈服。她控拆裴尚书狠毒、丈夫软弱、老夫人为虎作伥,勇于反抗。她没有因为裴少俊未得功名而嫌弃,也不因裴少俊功成名就而巴结,与世俗不同。裴少俊委曲求全、软弱,但后来不忘旧情,终归于好。
此剧源于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但一反白诗主旨。白诗题下标明:“止淫奔也。”篇末有:“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宋史·乐志》载无名氏杂剧《裴少俊伊州》。宋、元戏文也有这个故事。白朴参照前作,重新撰写,使之面目一新。
作品富于讽刺喜剧气氛。裴少俊自称“不通女色”,但见了李千金便神魂颠倒,以至二人藏在裴家后花园生儿育女长达七年。裴尚书一本正经,以为儿子知书达理,但没料到儿子隐秘使他怒不可遏。通过人物言行矛盾烘托出讽刺喜剧气氛。以生动细节刻画裴少俊的痴情、李千金的倔强、裴尚书的蛮横。以丽词佳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少女情思,都具元杂剧文彩派特色。巧用拟人手法,通过对骢马、杏花、乌靴、玉带的感情抒发来刻画李千金一见倾心。全剧结构严谨。
作品收入《古名家杂剧》、《元曲选》、《柳枝集》。一九八二年《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