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北偶谈》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笔记。二十六卷。清代王士祯撰。
王士祯(1634—1711年),山东新城人。原名士禛,因避清世宗胤禛讳,改作士祯。字子贞,一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次年任扬州推官。康熙时累官至刑部尚书。晚年罢归乡里,笔耕不辍。王士祯著作甚富,有《带经堂集》、《阮亭诗钞》、《衍波词》、《渔洋诗话》、《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等等。
据作者《池北偶谈》自叙,其所居宅西为小圃,圃中有池,池北有老屋数椽,将其书数千卷庋藏于其中,遂以“池北”名书。又因池上有石帆亭,士祯常与宾客聚谈于此,所谈皆由儿辈笔录,故其书又名《石帆亭纪谈》。书成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
全书共四部分:一、《谈故》四卷;二、《谈献》六卷;三、《谈艺》九卷;四、《谈异》七卷。
在《谈故》中,如“满州乡试”、“八旗开科”、“台湾开科”诸条,介绍了顺治、康熙时乡会试制度;“巡方”条记清初巡按、御史的任命与考核制度;“殉葬”条讲八旗用仆妾殉葬的旧俗。在《谈献》中,如“史阁部”条记史可法的不屈被杀;“傅山父子”条记傅山、傅眉父子的轶事;“崇祯五十相”条记列崇祯朝五十位阁臣的姓名;“张綵”条指斥《见闻录》美化宦官刘瑾的爪牙张綵。皆可广见闻,又可补史料之阙失。
《谈艺》部分篇幅最多。其中“论五言诗”条,赞同“真才实学,本性求情,且莫理论格调”的主张;“阳关曲注”条,论述“注释不易”;《用事》条提倡诗中用典“以不落痕迹为高”;“神韵”条说明自己的论诗主张,独创“神韵说”;“粤风续九”条记康熙时吴淇所辑粤中民歌。这部分较突出地反映了王士祯的文艺观点,是极宝贵的研究资料。《四库全书总目》称“《谈艺》九卷,皆论诗文,领异标新,实所独擅,全部精粹,尽在于斯。”
《谈异》部分记神鬼怪异。如“梨花渔人”条称道渔人和鬼女的忠贞爱情,“山市”条记述山市的奇异景像。大多文笔简朴,不作雕饰,有六朝笔记遗风。有些条目,与《聊斋志异》情节相似,可互为比照参阅。
《池北偶谈》版本较多,主要有康熙二十八年(1688年)闽中刻本,康熙四十年(1701年)文粹堂刻本,金谿李化自怡草堂校勘本,汀州张氏励志斋刻本,光绪二十二年(1816年)慎记书庄石印本;通行有《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1982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