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时代的连接点

 20130218_0070433.jpgwC1中华典藏网

屈子行吟图wC1中华典藏网

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诗人,也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伟大诗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为世界文化名人,2009年,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进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屈原及屈原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wC1中华典藏网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又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博闻强识”体现的是屈原才能的杰出,“正道直行”体现的是屈原人格的高尚。这样一个德能兼备的人才,在楚国不能受到重用,反倒遭到小人的诋毁和君主的迫害。屈原在此挫折面前,仍然以拯救楚国为己任,司马迁说,“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以他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士人所具有的人文情怀。屈原是在一个缺少公平性,丧失了正义价值的时代,积极倡导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并痛苦地追寻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的伟大诗人。屈原精神的价值就在于此。这也是屈原和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精神的连接点。wC1中华典藏网

屈原的杰出才能和伟大人格,在屈原死后的两千多年中,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崇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弘扬屈原精神,传承屈原文化,不但整理和传诵他的作品,而且把他的事迹记录在各种文献之中。因为屈原是五月端午在汨罗江蹈水而亡,古代中国人又将农历五月五日这个中国固有的端午节文化增添了纪念屈原的人文内涵,使端午节这个古老的节日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wC1中华典藏网

屈原精神的传承,既需要精神的凝视,也需要物质的承载。自古及今,凡是屈原生活过的地方,不但存在大量的与屈原有关的传说,还保存有大量与屈原有关的遗迹。屈原的传说给了后人把握屈原灵魂的钥匙,而屈原的遗迹则既带给我们还原屈原、怀念屈原、崇敬屈原的寄托,又是让屈原活在当下的物质依据。也正因此,今天我们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湖南岳阳市汨罗县,湖南常德市汉寿县,湖南怀化市溆浦县,河南南阳市西峡,安徽池州市青阳县等地方,都能看到大量镌刻着屈原生活痕迹的古代遗迹。这些遗迹表面上记录的是屈原的活动轨迹,实际上是后人对屈原精神的眺望。wC1中华典藏网

在众多有关屈原的遗迹中,屈原庙的创建,以及各个朝代不断的整修,则更体现了历代人民对屈原精神的崇敬和呵护。《后汉书·延笃传》说南阳人延笃因“党锢之祸”受牵连,被废归家,自称“且吾自束修以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上交不谄,下交不黩,从此而殁,下见先君远祖,可不惭赦”。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延笃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延笃家乡南阳的屈原庙,是我们今天所知正史中最早记录的屈原庙。这说明最迟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修建永久性的以纪念屈原为目的的庙宇祠堂了。位于湖南岳阳汨罗县的屈子祠,传说始建于汉代,据说这座庙是屈原蹈水自杀后汨罗人所建,最早的建祠位置传说位于汨罗江畔的“南阳里”,而南阳里是屈原晚年所居之故里。今天我们所见湖北宜昌秭归县的屈原祠,有人认为最早建于唐元和年间。汨罗屈子祠和秭归屈原祠在建成后,经过多次修葺,特别是最近一些年的整修,更使屈原的祠堂有了和屈原的历史地位相匹配的庄严感。而位于南阳西峡屈原岗附近的屈原庙,在清代也曾被小修过,但却不复有汉代的气势了。最近几年,西峡县以弘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为文化建设的主线,广泛听取文化专家和历史学家的意见,准备花大力气,保护和整理屈原文化及屈原文化遗迹,这是我们一切热爱屈原的人所共同应该期待的。wC1中华典藏网

屈原生活的战国正值剧烈动荡的时代,楚国由于受到秦国的压迫,疆土不断东移,导致楚国的都城和楚国贵族的食邑也一再变化,而屈原一生,更是处于不断的颠沛流离中。由于资料的匮乏,我们无法准确判定屈原的出生地,从现存文献和物质遗存中去探究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活动轨迹,就成了我们还原屈原生活本来面貌的主要依据。因此,保存和整理好两千多年来流传下来的屈原的每一处遗迹,是我们这个时代对过去历史的承诺,也是对未来历史的交待。这就需要我们有站在传承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高度,体现出传承屈原精神和建设屈原文化的大视野和大气度。wC1中华典藏网

所谓大视野,就是每一个与屈原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地方的领导者和建设者,要把全国各地的屈原文化建设看作是弘扬屈原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传承屈原精神弘扬屈原文化看作是我们这个时代共同的责任,把屈原文化建设和屈原精神的传承结合在一起。既要重视有关遗迹的挖掘、保护和整理,更要弘扬屈原精神,把培养“博闻强识”、“正道直行”的人格,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与我们时代的核心价值建设结合在一起。河南西峡县屈原岗小学建在屈原庙的原址上,屈原岗小学的校园的墙壁上绘有屈原的事迹图,而屈原岗小学的教师在教学之中,不断以屈原为榜样,激励学生。湖南溆浦也新建了屈原学校,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建设屈原文化、传承屈原精神的举措。wC1中华典藏网

所谓大气度,就是每一个与屈原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地方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在建设屈原文化的时候,在建设规划上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而且应该有勇气听取不同的意见。要以挖掘、保护和整理为主,不建背离文化传承的面子工程,不建没有历史底蕴的糊涂工程。要注意吸取不同地方建设屈原文化的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拾遗补缺。wC1中华典藏网

    (作者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wC1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