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续金瓶梅》书籍介绍

《金瓶梅》,明代小说。作者为兰陵笑笑生,约为嘉靖、万历年间山东人,惟其真实名姓不可考。这部书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发展而来,共一百回。qno中华典藏网

丁耀亢《续金瓶梅》之后,有四桥居士作序的《三世报隔帘花影》。讷音居士不同意《三世报》中写西门庆、春梅被挖眼、下油锅。他认为应让西门庆等人物改恶从善。从这一看法出发,他要“法前文笔意,反讲快乐之事” (《小引》),写作《三续金瓶梅》。qno中华典藏网

《三续金瓶梅》八卷四十回,清道光年间抄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卷一前四回有少量眉批,有圈点。其余各卷无眉批、无圈点。抄写行款统一,每半叶10行,每行17字。抄本所用俗别字,前后相同,如“光阴循速””、 “爪凹国”、“握着嘴笑”、 “倒扎(闸)内”等,与其他白话小说用字不同。又如“跑踍”不作“咆哮”、“踍”因“跑”而作“踍”,把偏旁弄齐,为刻工习惯。此书似有刻本。qno中华典藏网

卷首自序署“讷音居士题”,卷首小引题署“时在道光元年,岁次辛巳孟夏谷旦滕录,务本堂主人识”,下有“讷音居士印”章。各卷卷题下署“讷音居士编辑”。作者讷音居士姓名与生平不详。qno中华典藏网

“三续”叙写西门庆死去七年后,还阳复活,又活到五十岁这几年的家庭生活与官场经历。西门庆阳魂入壳,复旧如初,重整家园、官复原职。西门庆仍有一妻五妾,月娘为大娘子。春梅还魂永福寺,嫁给西门庆作二房娘子。何千户死去,西门庆补何千户员缺,娶何千户之妻蓝如玉为三房妾,娶葛翠屏为四房妾、黄羞花为五房妾、冯金宝为六房妾。 “三续”对月娘、春梅、葛翠屏、黄羞花叙写简略,对蓝如玉着笔较多。蓝氏因生女娃二姐而受宠爱,遭到六娘冯金宝的妬嫉。蓝氏为蓝太监之侄女,西门庆曾多次派来兴到临安给蓝太监拜寿送礼。孝哥会试考中,授历城知县,后补授沂州府知府,调补授泰安府兵备道,皆是蓝太监在朝廷打通关节。蓝太监之侄蓝世贤到清河县探亲巡狩,西门庆盛宴接待,以逞其官场权势威风。qno中华典藏网

“三续”虽以西门庆的行踪贯串全书,但更侧重叙写了西门孝哥的入学、会试、授知县知府,与甘雨儿(云里守之女)结婚等情节。对西门庆的政治活动、商业活动叙写简略。qno中华典藏网

第38、39、40回写人物结局。西门二姐与贾守备之子贾良玉结亲。西门庆改恶从善,出家当了和尚。西门庆过五十岁生日之时,倏然悟道,不吃荤不喝酒不近妇女,把金银施舍济贫,以赎罪愆,让丫环楚云、秋桂、珍珠儿,分别与男仆春鸿、文珮、王经结婚成家。六娘冯金宝重回妓院,后双目失明。五娘黄羞花原为王三官之妻,被休后嫁给西门庆,现二进昭宣府,与王三官破镜重圆,生了一个儿子。四娘葛翠屏和三娘蓝如玉出家为尼僧,后坐化成了正果。大娘子吴月娘和二娘子春梅,由玳安引路,投奔泰安州小大官西门孝任所,西门孝探母,月娘受封诰,春梅受福,乔大户攀亲(乔之女儿嫁给孝哥)。qno中华典藏网

西门庆悟道,是作者的“倏然悔过便超升” (结尾诗句)思想的注脚。作者不顾人物思想性格发展的逻辑,主观地要西门庆“向善回心”,不合情理的改变了《金瓶梅》中西门庆自我毁灭的结局。续书中人物春梅得知西门庆要悔悟时说: “若说别人还是有之,这行货子要悟道,竟是放屁。”春梅即认为西门庆是不可能悟道的。qno中华典藏网

“三续”侧重叙写西门庆与妻妾、与仆妇、与妓女、与戏班女演员、与仆童之间的频繁的性行为,这些描写均孤立于人物性格描写之外。 “三续”在人物之间外在关系、西门庆性行为这两点上与《金瓶梅》貌似而神离。qno中华典藏网

《金瓶梅》中西门庆一妻五妾, “三续”也让西门庆有一妻五妾。 《金瓶梅》中李瓶儿生官哥,遭到潘金莲妬嫉; “三续”写蓝氏生二姐,遭到冯金宝妬嫉。 《金瓶梅》中西门庆暴亡,孝哥出家,月娘长寿; “三续”孝哥升官,西门出家,月娘受封诰。 《金瓶梅》西门庆有胡僧药; “三续”西门庆有三元丹。“三续”模仿世情书,但未能写出世态之炎凉,也不注意刻画人物性格,不注意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只是平面地、单线地、孤立地写日常生活。语言干瘪、重复,写性行为一律是“如漆似膘”,写音乐之美一样的“美耳中听”,写宴席一概是“上了割刀点心”。 “三续”作者对《金瓶梅》 “不解其中味”,未领会作书人“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之立意,未把握《金瓶梅》之底蕴。作者不但未能继承《金瓶梅》而有发挥,相反,却作了庸俗地接受。严格来说, “三续”不是《金瓶梅》的续书,而是一部背离《金瓶梅》原意的模仿之作,与《金瓶梅》貌似神离,是对《金瓶梅》积极意义的反动。qno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