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思益梵天所问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如来光明品第一,佛在迦兰陀竹林,与六万四千比丘,七万二千菩萨,及天龙八部俱。网明菩萨赞佛光明,佛为说种种光明之名,能利众生,并放光明。召东方思益梵天,同万二千菩萨来会。日月光佛,嘱以十法游于娑婆国土,于毁于誉。心无增减(一)。闻善闻恶,心无分别(二)。于诸愚智,等以悲心(三)。于上中下众生之类,意常平等(四)。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五)。于他阙失,莫见其过(六)。见种种乘,皆是一乘(七)。闻三恶道,亦勿惊畏(八)。于诸菩萨,生如来想(九)。佛出五浊世,生希有想(十)。四法品第二,思益菩萨问二十事,佛一一答以四法。菩萨正问品第三,网明菩萨问何谓正问,思益菩萨具答邪问正问不同,五百比丘不解。网明重启,思益说涅盘者,但有名字,犹如虚空,不可得取。五百比丘漏尽解脱,思益复问种种名义。佛具答之。四谛品第四,佛为思益说真圣谛,不得一法是实是虚。叹功德品第五,思益广叹信解此法功德。如来五力说品第六,谓一者言说,二者随宜,三者方便,四者法门,五者大悲。如来大悲品第七,说如来以三十二种大悲,救护众生。幻化品第八,网明问,思益答。佛赞印之。舍利弗叹仰之。普华菩萨,及网明菩萨,皆与舍利弗问答,令舍利弗默然。菩萨光明品第九,佛因大迦叶问,敕网明放爪指光普照十方,令诸大众,与佛无异。下方四菩萨来,不知何是真佛,发诚实语。佛乃升空,令得作礼。菩萨受记品第十因迦叶问,授网明菩萨记。因思益问授记义,具明过去不得记及得记因缘。谓依止所行,故不得记。出过一切诸行,具足六波罗密,故得受记。若菩萨能舍诸相,名为檀波罗密。能灭诸受持,名为尸波罗密。不为六尘所伤,名为羼提波罗密。离诸所行,名为毗梨耶波罗密。不忆念一切法,名为禅波罗密。能忍诸法无生性,名为般若波罗密。萨婆若品第十一,为思益梵天说萨婆若义,答网明菩萨家清净义。菩萨无二品第十二,思益梵天与文殊问答,又有等行天子与文殊问答。名字义品第十三,一切菩萨各各说菩萨名义。论寂品第十四,思益问等行,及问文殊正行正位义。如来二事品第十五,谓圣说法,及圣默然。惟如来有此二法。得圣道品第十六,文殊问,等行答。文殊问,思益答。志大乘品第十七,等行问发行大乘,佛以偈答。发菩提心品第十八,文殊白佛,若菩萨起二相发菩提心,是不行菩提道。思益问行菩提行?文殊答行一切法而于法无所行。释梵四王散华赞护。佛言,惟有如说修行,是名能报师恩。师子吼品第十九,释提桓因赞叹菩萨能师子吼,不退转天子复说师子吼义。梵行牢强精进品第二十,授不退转天子记,及说牢强精进法。谓于诸法,不起精进相。海喻品第二十一,以大海喻诸菩萨,有十二事。建立法品第二十二,明一切法无说无示,无有护念,是法终不可灭,不可护念。又明不求菩提,不愿不贪不乐不念不分别菩提,乃得授记。如来神咒品第二十三,嘱累品第二十四。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