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笔记《少室山房笔丛》
《少室山房笔丛》48卷,明胡应麟撰。胡应麟是明代中叶的博学大家,和杨慎、陈耀文、焦竑等人齐名。此书是汇辑他的考据杂说而成,全书共包括12部:《经籍会通》4卷,考论古籍的撰著与存亡聚散情况;《丹铅新录》8卷,专门驳斥杨慎《丹铅录》等书考据的舛谬;《史书占毕》6卷,考论史书兼评论史事;《艺林学山》8卷,系诗话、词话及评骘各体文学作品的优劣;《九流绪论》3卷,考论诸子百家的源流和得失;《四部正讹》3卷,考辩历代伪书;《三坟补遗》2卷,专论《竹书纪年》、《逸周书》《穆天子传》3种汲冢遗书;《二酉缀遗》3卷,采录古书中的异闻奇事;《华阳博议》2卷,杂述古人博闻强记的故事;《庄岳委谈》2卷,论杂事、正俗说;《玉壶遐览》4卷,专论道书与方士之言;《双树幻钞》3卷,专论佛经与释家之说。每部卷首均有小序,概述本部的内容和主论宗旨。全书各部陆续撰成于万历十二年至二十年间(1584~1592),从内容上来说,各部可以独立成书,汇为《少室山房笔丛》则具有丛书的性质。
此书考据极为宏富,广征博引,议论也多有独到的见解,为研究和考索古代典籍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和结论,在明代考据辩证类的笔记中是一部很有份量的著作。其《四部正讹》把历代伪书分为若干类,分别加以考辩,辩别颇为细致,既表现出作者的渊博,也表现了他的大胆,敢于提出疑难,后世谈伪书的常用其说。《九流绪论》把古代笔记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6类,是历来学者首次对笔记进行的分类,常为后人所称引。当然,作者亦不免明代学者粗疏的毛病,本书征引错误、考辩失实的地方也所在多有,沈德符《敝帚轩剩语》、王士禛《香祖笔记》及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指出了此书的若干错误,但总的说来还是瑕不掩瑜的。
此书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断句排印本。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