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笔记《少室山房笔丛》

《少室山房笔丛》48卷,明胡应麟撰。胡应麟是明代中叶的博学大家,和杨慎、陈耀文、焦竑等人齐名。此书是汇辑他的考据杂说而成,全书共包括12部:《经籍会通》4卷,考论古籍的撰著与存亡聚散情况;《丹铅新录》8卷,专门驳斥杨慎《丹铅录》等书考据的舛谬;《史书占毕》6卷,考论史书兼评论史事;《艺林学山》8卷,系诗话、词话及评骘各体文学作品的优劣;《九流绪论》3卷,考论诸子百家的源流和得失;《四部正讹》3卷,考辩历代伪书;《三坟补遗》2卷,专论《竹书纪年》、《逸周书》《穆天子传》3种汲冢遗书;《二酉缀遗》3卷,采录古书中的异闻奇事;《华阳博议》2卷,杂述古人博闻强记的故事;《庄岳委谈》2卷,论杂事、正俗说;《玉壶遐览》4卷,专论道书与方士之言;《双树幻钞》3卷,专论佛经与释家之说。每部卷首均有小序,概述本部的内容和主论宗旨。全书各部陆续撰成于万历十二年至二十年间(1584~1592),从内容上来说,各部可以独立成书,汇为《少室山房笔丛》则具有丛书的性质。85V中华典藏网

此书考据极为宏富,广征博引,议论也多有独到的见解,为研究和考索古代典籍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和结论,在明代考据辩证类的笔记中是一部很有份量的著作。其《四部正讹》把历代伪书分为若干类,分别加以考辩,辩别颇为细致,既表现出作者的渊博,也表现了他的大胆,敢于提出疑难,后世谈伪书的常用其说。《九流绪论》把古代笔记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6类,是历来学者首次对笔记进行的分类,常为后人所称引。当然,作者亦不免明代学者粗疏的毛病,本书征引错误、考辩失实的地方也所在多有,沈德符《敝帚轩剩语》、王士禛《香祖笔记》及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指出了此书的若干错误,但总的说来还是瑕不掩瑜的。85V中华典藏网

此书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断句排印本。85V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