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剧本《云窗梦》

《云窗梦》全名《郑月莲秋夜云窗梦》,主要写上厅行首郑月莲和秀才张均卿的爱情故事。USS中华典藏网

郑月莲自与张均卿作伴,再不与别人来往。可是当张均卿使完了钱钞,老虔婆便让她和茶客李官作伴。月遵却只是恋着张均卿。虔婆于是设计让李官请张秀才,命月莲相陪,以便酒席间买转月莲。月莲对自己处于这花门柳户,过着送旧迎新的生活早已厌烦,因“这不义门怎栽连理树,火坑中难长并头莲”。李官请她作陪,因均卿在场,所以她答应赴席。饮酒间,李官夸耀自己多有金银钱钞,企图让月莲和他作伴,月莲对这种“刀剑上恶姻缘”根本不感兴趣,对李官的金钱毫不贪恋,因为金钱在每天“宴西楼”、“间绮罗”、“列管弦”的李官手中决不会永存。更使她讨厌的是象李官这种“村”子弟,“肚皮里无一联半联”,“酒席上不言语强言”,在她跟前“无钱说有钱”;而象张均卿这种“俏”子弟,吟诗温存,惹她喜爱。老虔婆逼她嫁给李官,她死也不从,“便有那天子呼来不上船”。张均卿赴朝应试,月莲为均卿“心忙意紧”,均卿为月莲“行眠立盹”,“一样相思两断魂,间别一二日,胜似两三春,各自病损”。李官上门求欢,她无心修饰打扮,心里只想着那离去的读书人。当李官向她扑来时,月莲无情地推他一跤,用酒灌醉,拂袖而去。虔婆无奈,把她卖给洛阳张虔婆家。中秋之夜,月莲想起当初与均卿共赏中秋,今日中秋却是月园人未园,极为伤感,“按不住情脉脉喟然声,又添个骨岩岩清瘦影”,她在闲庭中步月散心,“冰透绣罗鞋,畅好是冷,冷。一点离情,半年别恨,满怀愁病”。一个姊妹问她所患何病,她答道:“我害的是闲愁闲闷,害的是多绪多情,害的是眉淡远山青,害的是伤心病。害的是断肠声,害的是绣床中一半冷”。她“恨不的把家门改换做短长亭,恨不的拆毁了豫章城。听的唱阳关歌曲脑门疼,委实的倦听,惨然凄声”。往日与张均卿形影不离,今日均卿却“离乡背井”,“戴月披星,禁寒受冷”,“两下里冷冷清清”。她回入房中,“鸳衾半拥,银屏斜凭,半窗凉月,四壁蛩声。一点寒灯,布摆下,断人肠,凄凉光景”,教她“怎生熬画堂人静”。想起那“心上人,月下情”,“空教她兜的鼻酸,哄的脸晕,札的心疼”。她在愁闷中睡去,睡梦中均卿前来看她,她的病不治而愈,“早忘了急煎煎情脉脉冷清清,早忘了扑簌簌泪零零,早忘了意悬悬愁戚戚闷腾腾,早忘了骨岩岩心穰穰病萦萦”。可是惊醒后,原是一场空梦,“依旧的人孤另”。本来心情已经够烦恼了,再加之:“孤鸿枕畔哀,乱蛩砌下鸣,西风鹤戾秋天静”,“恼人心半窗袅袅疏梅影,聒人耳万种萧萧落叶声,那堪听,檐间铁马,雨中梧声”,使她更加烦燥,“泪漫漫不暂停,哭啼啼不住声,不争这惊回一枕云窗梦,这烦恼直哭的西楼月儿冷”。这一段把郑月莲对张均卿的挚情怀念表达得非常细腻生动,曲词读来,感人肺腑。USS中华典藏网

洛阳府判招女婿,唤郑月莲唱曲,月莲正为思念均卿“每日家情不欢”、“一会家心如织”,“一会家醉似痴”,“害的来伶仃瘦体’。当她发现府判所招的新科状元就是张均卿时,又惊又气。她把与均卿的关系向府判夫妇说明,均卿亦表示:“委的是小官旧室”,府判只好命夫人小姐回后堂去,“人间天上,方便第一”,让均卿月莲夫妇团聚。USS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