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短篇小说集《蛤藻集》介绍

短篇小说集。老舍著。1936年1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收小说7篇:《老字号》、《断魂枪》、《听来的故事》、《新时代的旧悲剧》、《且说屋里》、《新韩穆烈德》、《哀启》,外加1篇《序》。《老字号》在描写三合祥绸布店的兴隆、倒闭,旧式老板钱掌柜和新式老板周掌柜的不同时,塑造了辛德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对旧的是毫无疑问的认同,对新的则是拒之门外,然而历史的发展宣告了那旧的死刑;后来钱掌柜再次回店使店倒闭便说明了这样一点。作品对辛充满了同情。《断魂枪》中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沙子龙的武艺和事业都像昨天做过的梦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从前神枪沙子龙借他的五虎断魂枪,在西北一带闯了二十多年,没遇见过敌手。现在社会不需要他了,因此他只有在夜间才独自拿起枪来,关起门练一趟,白天他是不谈武艺的。他不但不教徒弟,连诚心登门求教的孙老者也不肯传一手。他感慨过去的一切: 那条枪和那套枪法,都将随他入了棺材。小说弥漫着一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悲壮。《听来的故事》荒诞不经,不学无术的孟先生,居然步步高升。小说以“听来的故事”为形式,让人更觉真实,揭露了那个黑暗而又荒唐的社会。《新时代的旧悲剧》讲述了陈家的衰落,陈先生是一个满身酸腐的老儒,他关心的是所谓正心修身,他瞧不起女性,而且给二儿子廉仲说婚,仅是看在钱会长与钱将军的面上,而不管女方跟没跟车夫睡觉;大儿子廉伯虽以孝名,但仍准备纳妾,终以贩卖白面罪断送了性命;廉仲好赌,且追求自由婚姻,他是那个沉闷的家庭中唯一有希望和活力的人。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家庭对人的压抑与摧残。《且说屋里》的包善卿,是个汉奸头子,自以为头脑灵活,官运亨通,可是学生反对他,示威游行的队伍高喊“打倒卖国贼”的口号,其中第一个打旗的就是他的大女儿。《新韩穆烈德》描写田烈家是怎样在外国资本侵略和下层百姓购买力衰弱的情况下而逐渐败颓的,使得田烈德父亲这个果贩子不得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哀启》写老冯的儿子大利被寄住在金紫良家的五个亡国奴劫走了,要二十块钱才放人,老冯想尽办法只凑齐十五块,仍不放人,老冯一怒之下,杀死三个,伤两个,而自己的儿子也被杀死。在这场斗争中,老冯从一个柔顺的人变为有仇必报的硬汉,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咱们要是早就硬硬的,大利还死不了呢!”小说揭示了城市贫民的出路在于反抗。《蛤藻集》有一股强烈的历史感,里面充满着对过去美好东西现已败落的痛苦和婉惜,也诉说了那个旧时代的荒唐和隐藏着的必然灭亡的根由; 同时这本小说也有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记录。在《蛤藻集》中,老舍幽默的笔调转而变为对民族前途深沉的关注,每篇小说读来都让人有一种沉重感,让人从中觉察到他后来创作《茶馆》时的一些信息。《蛤藻集》现收入《老舍文集》第8卷。ztB中华典藏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